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替天行道

大道小說網 第五十七章 一指頭禪 文 / 可爭

.    就在所有人期待的眼神之中,李子秋卻是沒有任何開口說話的意思,只是緩緩地舉起了右手,在所有人面前高高地伸出了一根手指。

    殿中一陣死一般的寂靜,只餘下幾個人的呼吸之聲。

    道信微微皺眉,弘忍若有所思,其餘諸人面面相覤,不知李子秋這一手到底是何用意。

    眼下還只是大隋初年,棍棒交加,呵祖罵佛的南宗禪風還未曾出現在這片天地之間,對於這個時代的論經辯難來講,在許多方面都還直接延襲著魏晉遺風,相互之間唇槍舌劍,辭鋒犀利之餘,或不免有種種手勢動作,以增加氣勢與說服力,但如李子秋這般只微微作勢,卻不加解說的情況,卻絕對還是件極為希罕的事情。

    李子秋一指當空,凝立半晌,又復緩緩放了下來,恢復盤坐的姿式,神色淡淡地看著道信,卻還是絲毫沒有開口說話的意思,接下去又是一陣長長的沉默。

    在這種奇異的氣氛下面,除開道信與弘忍之外,其餘諸人都有些不安地扭動著身子,總覺得心底裡頭似是明白了什麼,但卻又總是差了那麼一點就是說不上來,這種感覺讓他們都是極為難受。

    「咳」,玄悟實在忍不住,開口插了一句:「四大皆空,五蘊非有,惟因眾法聚成此身,佛尊的意思,莫不是說雖然色相往復緣起,演化千百萬端,遂成大千世界,然則歸根到底,卻只是一如?!」

    僧眾之間論經辯難,只問所思所言是否曉暢佛理,並無地位高下之分,在這大殿之中,最為緊張的就是玄難與玄悟,是以再受不了這種僵局,奈不住出言開口。

    這幾句偈語在種種佛學經論之中已經被廣為探討,歷代高僧大德也對此作出許多詮釋,是以殿中諸人,都不陌生,玄悟的說法也是一種中規中矩的解釋,倒也還算說得過去。

    李子秋即不點頭也不搖頭,只是不語不動,若不是一雙眸子湛然有光,幾讓人懷疑他已然入定而去。

    道信看了玄悟一眼,見李子秋實在沒有開口的意思,也不多糾纏,接著又問了一句:「若觀色是一,那且請解何者是空?」

    李子秋又一次緩緩舉起了手,伸出了他的食指,凝固半晌,再收了回去,繼續不發一言。

    這次沒有沉默多久,法明就已經開口替李子秋解說了一句:「色非自色,借因緣而起,故歸於一,空非真空,乃虛空大藏,若論其本,亦歸於一,此正萬法歸一之理也。」

    法明本來在少林本院之中並不出眾,也沒有被分派什麼執事,但其為人刻苦,對於這些佛經佛學,卻也殊不陌生,雖然說不上有什麼高超的見解,但照本宣科,卻也似模似樣。

    李子秋卻似乎是打定主意要將沉默進行到底,繼續閉口不言,對於法明代答的答案,也是即不表示認可,卻也不搖頭否認。

    道信卻是微微沉吟,默思良久,法明所說,只是學界通論,以道信的佛學修為,卻是想得更深了許多。李子秋這一指當空雖然簡單,然則也正因其簡單,在有心人眼中,卻可以推演出無數意蘊。大道至簡則至繁,就如《易經》之中陰陽兩爻,正反相成,反倒可以演化出天地萬物消長變化的徵兆一般。

    只是道信對於這樣的結果並不滿意,他想要的原本就不是自己的想法,而是想聽聽李子秋怎麼說。佛學典藉經義,浩如煙海,哪怕以道信的智慧明悟,也還覺得有許多尚未想明白的地方,他今日要求與李子秋辯經,固然還有著其他的目的,然則也確實是希望這位已經得到他心下認可的佛門高人,能夠與他有場思維與辭鋒的碰撞。

    對於佛門高僧而言,論經辯難原本看重的就不是勝負成敗,而是希望能借此焠磨修為,勇猛精進,畢竟有的時候高僧大德經數十年苦思,對於經義佛理的理解已然達到了自己所能達到的盡頭,也就只有在這種相同層級的激烈碰撞之中,才有可能迸發出開悟的火花。

    「既然如此,老僧敢問」,只是他略略等待了半晌,卻還是沒有見李子秋有說話的意思,只能目注李子秋,沉聲喝問一句:「萬法歸一,一歸何處?!」

    佛教根源於因明學基礎之上的思辯體系,名相之繁雜,體系之巧妙,世所僅見,哪怕直到千年以還,無數專家學者皓首窮經,都不能窮盡其萬一。

    只是宗教所指向的,始終是超乎於日常世界之上的最上一層功夫,哪怕邏輯思辯體系再過嚴謹,哪怕可以沿此層層推導將思路延伸到了人類所能達到的最極盡之處,卻也還是觸碰不到那佛經義理所要言說的那個至上的巔峰。

    是以佛經裡難免要出現許多按邏輯的思維來看,充滿了自相矛盾的地方,但這種矛盾的地方卻並不是證明了佛學的謬誤,而恰恰正代表了歷代佛學大宗慈悲心切,為後世信徒所特地留下來的一個個開悟機緣。

    在思維達到盡處的地方,需要勇敢地縱身一躍,才能真正看見什麼叫做法性真如。

    剛剛關於色與空之間的論辯,到了玄悟與法明闡述出來的道理,就已經是傳世的佛經義理之中,能夠達成共識而加以普及的所有方面,再往上一層,就已經觸碰到了邏輯的終點,就如同道信現在問出的這個問題,就已經是跳上了一個用世俗邏輯難以推演的層面。

    把世間萬象萬法,都歸於一,那麼這個一,又能歸到哪裡?!當你已經把世間萬象簡化到了極處,那你又能到底怎麼來再提練這個已經精純簡單到了極致的一?

    關於這個問題,所有的佛經都不可能給出明確的解釋,因為這已經是言語之外的功夫。在這樣的層面上,只有依靠每個人去領悟去體貼,而每個人,也都只能有自己的答案。

    道信現在就是想聽一聽李子秋的答案。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李子秋的身上,就連道信也都多了幾分熱切。畢竟或許剛才的問題還是尋常義理經解,尚可說李子秋不屑口舌之辯,現在這個問題已經隱隱觸及最上一層功夫,相信李子秋總應該要給出一個說法來。

    然而,在所有人的目光聚集之下,李子秋還是慢慢地舉起了他的手,伸出了一根手指,緊閉雙唇,一言不發

    晚上九點多才進的家門,沒顧吃飯就碼字看在可爭這麼忠誠勤謹的份上,各位書友多打賞點票票吧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