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替天行道

大道小說網 第四十六章 俱生我執 文 / 可爭

.    「哼」,李子秋卻沒有給他什麼好臉色,只是淡淡說道:「若是道信,在我第二次喝問之前,就會挺身承擔了,你雖然禪學洞明,但有些功夫,卻不在經書學問上面。」

    這當然並不是實話,李子秋對於道信一無所知,所有的判斷都只能根據眼前這個西貝貨道信做出來的,對於道信的品性修為到底達到一個什麼樣的程度,李子秋並沒有任何的資料可以提供參考。他剛剛之所以會幾度覺得眼前這和尚似乎境界比原來估算的要低上一些,只不過是因為弘忍畢竟是一個二十餘歲的年輕人,無論他如何沉穩有度,佛學精湛,在許多應對經驗上怎麼也不可能跟一個已經身任禪門宗祖數十載的道信相提並論罷了。

    只是這一點最多只是讓李子秋覺得奇怪,若不是後來弘忍在他二度喝問下那不知所措的回答,他也絕不會斬釘截鐵地下這樣一句斷語。

    按照現代心理學的研究,剛剛處於牙牙學語階段的幼童,最開初的時候是分不清「我」與周圍環境的界限的,如果大家仔細觀察一下,可以發現許多兒童在說比如「我要吃飯」之類的要求時,很可能會說成「媽媽吃飯」甚至「你要吃飯」,因為這個時候的兒童或許能夠記住「我」這個單詞的發音,但卻還沒有形成「我」與其他人與物相區別的意識。直到有一天,人能真正明白到「我」是有別於其他任何人與物的「我」的時候,自我人格也就這個時候出現了,人也就開始真正以個體的面目去應對這個世界。

    所以按現代心理學的理論,「我」這個詞彙可以說是人類最本質的第一認知,事實上佛教理論裡也有同樣的說法,稱之為「我執」、「俱生我執」。

    是以按心理學的理論,人在遇到如弘忍剛才那種思維完全混亂的情況下面,又忽然聽到李子秋這樣的喝問,第一反應絕對應該是以「我」為自稱來加以應對,而剛剛弘忍卻是以「道信」為開頭,再轉向「我」,這落在李子秋的眼中,分明就是眼前這個和尚在身份認同上產生了偏差,也就是說在他眼裡,「我」並不等於「道信」。

    只是這樣複雜的事情,他跟弘忍也解釋不明白,所以索性打了個馬虎眼,乾脆訓了他一頓。

    「是」,不過現在對李子秋已經極為服膺的弘忍,聽了他的話卻是深以為然,翻身下拜道:「弟子修行不足,還請佛尊指點!」

    「修行之事,講究日積月累,並不是可以急得來的」,李子秋皺起眉頭,向弘忍問道:「我且問你,真正的道信,又到哪裡去了?」

    玄難與玄悟也都支起了耳朵,緊張地等著聽弘忍的回答。

    「師尊臨行之前突有所悟,修為再有突破,心境更見活潑圓融」,弘忍合什,原原本本地向李子秋答道:「是以師尊說再跟著隊伍一起走,那終歸也只能看到一些明面上的東西,不如化身暗處,反倒能夠看出些更為本質的東西。」

    「恨不死的阿彌陀」,李子秋一陣無語,在心下暗罵了一句:「這個道信,怎麼會偏偏挑上這個時候搞突破,玩活潑?」

    自從發現了眼前的道信是弘忍所扮之後,李子秋的心情就一直很是不好。

    這一路為了收服道信,他可謂是費盡心機,設下種種佈置,連環相應,總算把眼前這個和尚給唬得服服帖帖,卻猛然發現他居然只是一個贗品。

    雖然弘忍堂堂未來的禪門五祖,也算不得一條小魚,但畢竟遠水濟不了近火,已經近在咫尺的道信,才是他現在要面臨的最大問題。

    這個老和尚的武功,據說原本就已經早早跨入先天之境,現下聽弘忍說再有突破,自然更是了得。那自己這如此空曠的西林禪寺,對於他而言,豈不是就是完全不設防一般,隨時可以出入如無人之境。

    一想到這裡,李子秋就只覺得身上寒毛倒豎,下意識地轉頭四顧,打量著這空曠的大殿,只覺得處處危險。

    自穿越到這個大隋年間的世界以來,他先是收服西林寺諸僧,又借浴佛法會收攬信眾,算計人心,從不落空,一路順風順水,不免漸漸有些大意了起來,直到今日出了道信這樣一個意外,才無比清晰地提醒他,他終歸還是小看了道信這個禪門智者。

    他的長處只在於超越了這個時代千餘年的心理學與佛學知識,但這些都需要有從容的時間觀察與佈置,才有可能會對道信這樣一個早已達到心境澄明境界的禪門宗師發生作用,而現在一切都已經顛倒了過來,他非但不知道道信會在什麼時候出現,甚至不知道道信會不會偷偷摸進寺來,就這麼出現在他面前。

    像李子秋這樣超乎常識的存在,若是往好裡說,自然可以說是佛陀轉世,靈應顯化,但若是往壞處想,卻也可以說是妖孽化身,迷惑世人,天知道那個道信老和尚會不會是個食古不化的老學究,一見到自己這樣的存在,就乾脆地一巴掌給拍死。

    雖然從慧彥與弘忍身上,李子秋可以大致推斷出道信不至如此,但這種身家性命操控在別人手中的感覺,讓李子秋覺得極為不爽。

    然而以他眼前所能動用的力量,卻實在想不出什麼好的應對方法,畢竟道信的能力高高在上,與他現在似乎不是一個層次的存在。

    「佛尊」,法明看著李子秋沉吟不語,卻是不由得急切了起來,上前問道:「現在我們應當如何應對?不如繼續閉寺謝客,等道信師伯祖上門?」

    這殿中諸人,對於少林分院一事,以法明最為熱切,現下聽得還要經過道信暗中考察那一關,不由得大是緊張,連忙追問。

    玄難與玄悟也都連忙盯緊了李子秋,希望這個他們剛剛信奉的佛尊,真的能替他們拿出一個主意來

    這幾天書評區似乎來了幾位信眾,可爭在此聲明,此書只是小說而不是理論普及讀物,一切心理學、佛學理論,只為劇情服務,書友們有興趣討論可以自由進行,請恕可爭不加回復。順便說一句,如若是以信眾的心態,為尋找起信機緣,那自然什麼書都可能達成如是因果,包括南懷謹在內;但若是以研究者的心態,為了辨梳佛家名相真實義所在,筆者認為擇書還應慎重,熊十力先生的《佛家名相通釋》與呂澄先生的《中國佛學源流略講》與《印度佛學源流略講》之中,對於佛家名相的真義辨析,在嚴謹深刻上面,與某些暢銷書作家完全不在一個層面,謹此推薦參閱。而至於書評區出現的藉機宣揚xx功的不明生物,可爭也奉勸一句,國法之上還有良心還有天理,不要為了點美元,就賣掉自己的祖宗!

    以上都是題外話,現在開始正兒八經地求票求點求收藏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