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首頁->《不入流之我的遊戲規則 返回目錄


作品相關 納粹政權的支柱

作者:狂濤

    納粹政權的支柱為納粹黨上台搖旗吶喊希特勒的私人衛隊統治全德國黨衛隊的統治擴展到國外

    可以用這樣一句話概括:沒有阿道夫。希特勒就沒有海因裡希。希姆萊的黨衛隊;而如果沒有誨因裡希。希姆萊的黨衛隊,阿道夫。希特勒的納粹政權就難以得到鞏固。

    1933年1月30日,阿道夫。希特勒入主總理府,當時的政局極不穩固,隨時都有被推翻的危險。

    為數很少的黨衛隊負責保衛希特勒的安全。

    為了鞏固納粹政權,黨衛隊和衝鋒隊發動了慕尼黑政變,推翻了右派天主教徒海因裡希。赫爾德博士領導的合法的巴伐利亞政府。使納粹政權在巴伐利亞邦掌握了實權,希特勒任命了自己的親信掌管政府大權。

    人們認為,納粹黨的上台,使國家由一個黨掌了權。希特勒的民族革命的目標是建立一個滲透到公共生活所有領域的總體國家,不受任何個人、集團、階級、特權、政黨和議會干擾的強有力的政府。

    從外表看,納粹黨似乎是鐵板一塊,而實際上卻是德國政黨史上矛盾最多的怪物。形形色色的集團取代了民主國家的所有政黨,一種納粹總督式的議會制和特殊利益之間的權力鬥爭取代了不穩定的比例選舉制國會。

    這些不同的派別和各持己見的團體,拚命地發展自己的勢力,嚴重地威脅著希特勒的統治地位。

    當時,希特勒的納粹競有四個派別:

    首先是希特勒的老戰士集體,他們是納粹主義的堅固核心,是經歷過黨在早期歷史階段的亡命之徒。這夥人居功自傲,桀傲不訓;

    其次是同這些老戰士有密切聯繫的右傾激進利己主義派,這一泥大都是1925年至1929年期間入黨的種族主義的空談家。他們只會大哄大甕,不幹什麼具體實事;

    再次是民族運動中的民族主義和小資產階級的社會主義聯合派,他們多是來自經濟蕭條年代的店主、技工和農民;

    最後是幀依德國復興黨內的資產階級、軍界、公務人員和實業派,他們是想通過希特勒恢復1914年以前的天下。

    這些亡命之徒,拚命地爭奪國家權力,使希特勒感到惶恐不安。

    希姆萊及時地選派了黨衛隊地區總隊長約瑟夫。狄特裡希擔任希特勒的私人衛隊隊長。他帶領一百二十名黨衛隊隊員保衛希特勒的安全。

    希特勒是個野心勃勃的狂人。他入主總理府後,還虎視眈眈地竊視著總統的寶座。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巧妙地迫使執政只有十六個月的總統制定了所謂的「授權法」。

    這項法令賦予帝國政府四年立法權、財政監督權、與外國簽訂條約的批准權以及修改憲法的權力。此外,還規定,政府決定的法律由帝國總理簽發,不需要與帝國憲法一致。「授權法」賦予希特勒無限制的不受監督的權力。

    工會領導人曾揚言要組織工人舉行罷工,以示反對希特勒出任總理。黨衛隊立即插手制止,並佔領工會房屋,沒收工會財產,解散工會,逮捕工會領袖,把他們關進集中營。並以勞工陣線取代了以前的工會。

    希特勒上台後,利用全部國家機器貫徹他的主張,曾遭到一些入的反對。黨衛隊立刻大打出於。希姆萊以慕尼黑警察局長的身份,於3月21日簽署一項法令,宣佈次日開放達豪集中營。這個集中營初期可容納五干人,大批的反對者受到「保護性」的拘留被關在這裡。

    希姆萊的黨衛隊不斷地消除希特勒周圍的「隱患」。早在希姆萊接任黨衛隊全國領袖以前,黨衛隊就為納粹黨發展自己的勢力和鞏固自己的地位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作為中央機構設立的黨衛隊高級指導處的真正創建者阿洛伊斯。羅森溫克曾說過:「我們在我們的黑色帽子上佩帶骷髏標誌,惜以警告我們的敵人,並向我們的領袖表示,我們隨時準備用自己的生命去實現他的理想。」

    他們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在德累斯頓納粹黨人舉行的一次集會上,大約有五十名共產黨人試圖衝進會場,被黨衛隊員阻止於門外,還把他們狠揍了一頓。少數衝進會場的人,被黨衛隊員打得半死不活後,被從窗戶扔到外面。

    當年邁的國家總統興登堡元帥病入膏肓,正在彌留之際時,黨衛隊封鉸了總統府——原紐台克王宮,防止他與外界接觸。同時,武裝部隊走上街頭,說是防止「反動派耍花招」。

    1933年8月1日,興登堡嚥下了最後一口氣。

    8月2日,黨衛隊才允許陸軍軍官進入紐台克王宮,向總統的遺體致哀。

    就在興登堡逝去的那天晚上,希特勒通過法律宣告總統和總理職務由他一人擔任。實質上雖已定局,而在形式上還必須通過議會表決。

    為了能使全民表決機器順利通過,同意希特勒擔任雙重的領導職務——總統和總理或元首兼總理。在8月19日,議會表決機器運轉之前,黨衛隊傾巢出動,他們既爭取國防軍的支持,又對選民施以利誘和武力威脅,特別是對那些反對派大打出手,用恐怖的手段堵住持不同政見者的口,通過各種宣傳方式,揭露可能出現的對手。

    黨衛隊沒有讓他的主子——阿道夫。希特勒失望,這次選舉結果是無比輝煌的。黨衛隊的槍口加棍棒和陸軍將軍們的支持,使希特勒登上了元首的寶座。

    希特勒上台後,黨衛隊對全德國各領城和國民實行警察統治。這種統治是希姆萊通過他所領導的保安處和秘密警察——蓋世太保這兩個機構實施的。

    1933年初,德國劃分為三十二個行政區。行政區相當於省,它的下面設縣,每個縣下面設鎮,鎮下面設鄉,鄉下面為村。

    行政區長官、縣長、鎮長、村長都是這些單位的領導人,統稱為「地方長官」。

    直接由元首任命的行政區長官,全面負責元首授予他的最高權力。他們即是「國家政權的支柱」。他們負責政治領導人、黨員和居民的政治學習和思想教育。

    縣長、鎮長也是「國家政權的支柱」…

    鎮長負責幾個鄉,大約一千五百戶居民。鄉長負責四至八個村,是村長的頂頭上司。他向那些村長傳達黨的指示並對他們進行監督。

    村長負責四十至六十戶住戶,他是直接同居民打交道的唯一幹部。他每天在村民中,全面地瞭解村民的思想動態。

    黨衛隊保安處和蓋世太保,就是通過這些「國家政權的支柱」和那些基層單位的領導人-上萬個鎮長和村長,來竊聽和偵察每個德國國民的每個最細小的活動。

    村長如果發現了那些思想不滿的人,首先向他們解釋引起的「誤會」。如果有「誤會」的人的思想還不通,便向他提出忠告,有時也採取較為嚴厲的教育方式,告誡他們,不要因為個人的錯誤行為給自己和全村造成損害。與此同時,他還必須報告給上級,以便使保安處和蓋世太保掌握這些人的思想動態。

    1946年8月25日,駐紐倫堡的美國起訴人托馬斯。捷。多德在紐倫堡法庭上作證時說:「他們通曉每個納粹支部或每個鎮、鄉、的秘密。諸如:哪個人調整收音機上的波段偷聽敵台廣播;誰有對納粹黨和國家元首不信任的面部表情;神父和懺悔者之間的不可侵犯的秘密;父子間的那種古老的信任關係,所有這一切都難逃過他們的視野。」

    而受到監督的首先是公務人員。對公務人員的監視,是由幹部來執行。公務員與公務員之間,還進行互相監督。如果某個幹部或公務員知情不報,便被視為敵視政府的行為。

    同農村和公務員一樣,工廠企業都設有納粹黨支部。支部的負責人大多數也是黨衛隊隊員。黨衛隊保安處還在七個大區設立情報網。每個大區的情報網又劃分二至三個分區情報網。分區情報網再各自延伸到一個縣或大城市的保安處的外勤站。

    外勤站是黨衛隊保安處情報機構的最重要的機構。

    每個外勤站的站長,還必須在他負責的縣區境內每個有人群居住的地方,設置一名或幾名情報員。情報員又要建立自己的眼線—業餘情報員。

    這樣,德國的每一個角落、每一寸土地,都被黨衛隊保安處的情報網覆蓋著,他們負責監視除了尚未出生和已經死亡的人的以外的所有德國人。

    黨衛隊保安處的監視網一年比一年細密,它的魔爪伸向黨、政、軍、工、農,東、西、南、北、中,全國沒有一處遺漏。根據1937年的不完全統計,它已擁有總處一級工作人員三千餘名,還有五萬餘名看不見的情報人員。這個數字是龐大的,占德國總人數的萬分之六點六二。

    德國人不論走到哪裡,都會有保安處的影子跟隨。

    黨衛隊獲取情報的一種方法是通過密如羅網的情報組織;另一種方法是竊聽電話。黨衛隊通過蓋世太保,趁有電話人家的主人不在家,或借口檢修電話在其電話裡安裝竊聽器。

    任何人,無論職位高低,都難以躲過黨衛隊保安處的監視網。

    1946年3月1日,米爾契元帥在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上作證時說:「…大家都確信,人人都處在監視之中。不管我們的官階如何,全無例外。」這張黑網罩住每一個人,使人感到隨時都有大難臨頭的危險。

    黨衛隊密如羅網的層層組織,緊緊纏繞著德國的每一個角落,窒息著每一個德國國民。黨衛隊的保安處、秘密警察、武裝黨衛隊和加強德意志民族中央長官、遺傳研究所和生命之源協會、集中營和經濟企業以至廣大農村—在國民生活的一切領域裡,幾乎沒有一處不被希姆萊的機關和部屬打入,主宰著那裡的一切行動。

    黨衛隊的保安處幾乎掌管全德國國民的檔案和逃往國外的不同政見者的檔案,隨時有人遭到「保護性」拘留,被投進集中營,國外者也難以倖免。

    黨衛隊控制著公眾輿論和司法部門。他們指出:沉默是愛國者的職責。假若有入膽敢散佈謠言,黨衛隊就封住那些人的嘴。

    按照納悴的概念:給國家造成不可彌補損失的不是非法拷問者和殺人兇手,誰要膽敢對他們進行起訴,誰就披看作叛徒,將受到更嚴厲的懲罰。

    按照黨衛隊的解釋:誰要是斗膽包天地對虐待狂者和罪犯提出自己的看法,准就是把反對德國的宣傳材料提供給敵人。

    在納粹德國,國民毫無自由可言。

    黨衛隊對從國外傳來的有關反對納粹黨的資料極為敏感。黨衛隊員要是發現誰持有這些東西,那他即使不是死在艾爾布萊希親王街的地牢裡,也得進集中營。

    黨衛隊及其下屬的保安處、蓋世太保等機構,還採取劫持、謀殺和偽裝成不幸事故或自殺的方式謀害持不同政見者。如在1934年6月30日的那次大屠殺中,柏林天主教運動的領導人、德國交通部秘書長埃裡希。克勞斯納博士就是族兩個黨衛隊員殺害後,將其屍體擺佈為趴在辦公桌上,造成自殺的假象。

    克勞斯納夫人不相倍自己的丈夫會自殺,委託克勞斯納的律師代為起訴。起訴書直接遞交到內政部,結果,被駁回。律師又將起訴書提交給法庭。法庭不僅沒有受理這宗使黨衛隊捲入案情中的訴訟案,反而是那位律師被黨衛隊灣捕,因為他膽敢否定黨衛隊關於克勞斯納自殺的結論。

    對一名普通的律師如此,對較為高級的行政長官也毫不例外。例如:德國駐布拉格保護領地的政府首腦阿洛伊斯。埃利亞斯,就因黨衛隊保安處懷疑他同捷克抵抗分子和在倫敦的捷克斯洛伐克流亡政府暗中合作,在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於1940年10月1日,以陰謀通敵叛國罪,處以槍決。

    黨衛隊保安處後來升格為德國中央保安局,說明黨衛隊的權力在不斷增長。黨衛隊全國領袖希姆萊領導下的黨衛隊不斷地拓寬自己的渠道,希姆萊把自身同黨衛隊帝國最重要的力量源泉聯繫在一起。他監督武裝黨衛隊的所有部隊管理和經濟管理。控制了二十個集中營和一百六十五個勞動營,掌握著黨衛隊和警察的全部建築計劃,指揮黨衛隊的經濟企業。

    黨衛隊是希特勒的第三帝國僅次於黨的最重要的組織。黨衛隊主宰著納粹德國的一切。

    黨衛隊的觸鬚不僅伸入到國內的每一寸土地,也伸向國外——德國的周邊國家以及全球。它核以滲透的機構一個是「國外組織」,另一個是「外籍日耳曼族人的中轉站」。

    國外組織是納粹黨的一個對外工作部門,它主要的任務是「關心」住在國外的德國公民,發展納粹黨員,它在全球成立了約三百五十個納粹黨地方小組。

    國外組織總部設在漢堡。所以選擇在漢堡做總部所在地,是因為漢堡是一個重要的出海港口,凡是進出海港的德國人,十之八九要取道漢堡。再有一個重要原因,是漢堡有近百個外國領事館,彼此接觸極為方便。

    外籍日耳曼族人的中轉站,名義上是負責管理所有日可曼族後裔返回祖國的事宜,實際上是黨衛隊保安處派出的駐外國間諜機構。

    外籍日爾曼族人的中轉站,有時單獨行動,有時與國外組織合作。他們的工作重點是發現和監視那些認為逃到國外可以安居樂業、平安無事的政敵。

    國外組織和日爾曼族人的中轉站同樣有權追蹤逃犯。

    外籍日耳曼族人的中轉站,還插手戰爭事宜。合併奧地利、在蘇台德區掀起鼓動浪潮,它都插上一手。戰爭期間,這個中轉站對波蘭和東歐地區居民的遷移,起到了決定作用。

    最後,還有一個在國外頓有影響的組織,即盧森堡的「國外政治局」。它的主要任務是:向國外的公眾進行納粹主義宣傳。宣傳的重點是反猶太主義。宣傳的方法是通過互派留學生、優惠貿易以及在國外新聞界中宣傳柏林御用文人撰寫的文章。

    外因報紙刊登這些文章,可以從德國宣傳部門得到相當可觀的酬金。當時,國外一些右派報紙,為了既得利益,經常刊載有關納粹宣傳方面的文章。納粹宣傳的內容就是用此方法通過法國《赫斯待報》傳播到大洋彼岸的美國和其他一些拉丁美洲國家。

    國外政治局擁有一大批精通各國語言文字的翻譯人員,他們不僅將國內的有關納粹的宣傳文章翻譯成多種外文,寄給各有關國家的報刊雜誌,還負責搜集世界各國的報紙,將其中有關對納粹反應的文章翻譯過來,摘其要點,編輯成冊,髮結國內有關部門。主要是黨衛隊保安處。

    國外政治局還負有一項重要的使命,他們還必須從國外報紙上查找有關政治逃亡者的蹤跡,包括他們結婚和生老病死的廣告、集會和大會的預告以及商業廣告等等。

    綜述以上事例,完全可以證明,德國黨衛隊的黑網不僅籠罩著整個德國,而且擴展到歐洲乃至世界。

    ◎◎◎◎◎◎◎◎◎◎◎◎◎◎◎◎◎◎◎◎◎◎◎◎◎◎◎◎◎◎◎◎◎◎◎◎◎◎◎◎◎◎◎◎◎◎◎◎◎◎◎◎◎◎◎◎◎◎◎◎◎◎◎◎◎

    海德裡希的陰謀

    罪惡的陰謀

    1936年12月16日,原沙皇政府的將軍、十幾年前被紅色蘇維埃驅逐出境,當時正在巴黎避難的斯科布林來到德國駐法國大使館,把兩份機密情報交給了德國官員,蓋世太保間諜盧戈森。情報的主要內容是,在蘇聯軍隊裡正醞釀著一起大陰謀,總參謀長圖哈切夫斯基正在策劃倒戈斯大林的軍事行動。盧戈森如獲至寶,立即親自乘飛機將情報送回德國。

    在柏林,盧戈森詳細地向納粹頭目希姆萊和海德裡希匯報。

    作為專門搞政治陰謀的專家,海德裡希很快就掂量出情報的價值。他想,如果斯科布林的情報屬實,蘇聯就有可能成為一個軍人專政的國家。而且,元首無疑將是圖哈切夫斯基,此人是才華橫溢的組織家,人稱「紅色拿破侖」,這樣一個非凡人物,對德國來說是個潛在的最大威脅,他不希望這成為現實。

    兩個納粹頭目冥思苦想,終於,一個罪惡的計劃誕生了:「偽造檔案,將情報設法落入斯大林之手,借刀殺人。」海德裡希親自擬訂的計劃很快就被希特勒批准了。在一番緊張的準備之後,海德裡希開始實施自己的計劃。

    借刀殺人的第一步

    海德裡希的離間計是基於以下考慮的:首先,當時蘇聯國內政治生活極不正常,肅反擴大化愈演愈烈,政府和軍隊正在清洗所謂的斯大林反對派。許多高級將領被關押或槍決。

    其次,斯大林生性剛烈而又多疑,並且對舊軍官出身的圖哈切夫斯基歷來抱有成見,一旦激怒斯大林,圖哈切夫斯基就極有可能被除掉。

    此外,海德裡希也深知,蘇聯是德國霸佔歐洲最大的敵人。除掉圖哈切夫斯基,就會激化紅軍將領的不滿,從而達到削弱紅軍戰鬥力的目的。於是,一場罪惡的陰謀就這樣開始了。

    巧設陷阱套牢斯大林

    一連幾周,海德裡希都食無味,寢不安。他調閱了大量檔案文獻,找到了下手的地方。

    為了保密,海德裡希派老間諜羅德曼潛入德軍最高統帥部的機密檔案庫,盜走了關於圖哈切夫斯基的代號為「R」的文件。在1923年至1933年,有一個德國商業企業家聯合會,曾同蘇聯打過交道,參與了一些武器和軍用品的研製,所有內容,都在這份文件裡,裡面有圖哈切夫斯基的談話。

    在一間秘密地下室裡,海德裡希命令工作人員篡改「R」文件;在談話記錄和往來書信中增添一些詞句,加上新的書信並改變語調,特別是對圖哈切夫斯基本人的言語,更是著重改動,充分表現出他有推翻斯大林的野心。

    從此,造假中心的能工巧匠們,便夜以繼日地工作著。很快,一份十分逼真且內容豐富的檔案出籠了。這份檔案足以將任何國家的任何一位將帥送上斷頭台,圖哈切夫斯基自然也就在劫難逃了。

    海德裡希對這份偽造文件非常滿意。他堅信,越是偉大的人物越是容易偏聽偏信,獨斷專行。

    德國巧演「雙簧戲」

    陰謀的第一步發生在1936年。當時,希特勒正積極準備發動對法國的戰爭。德國外交部企圖通過對捷克駐柏林公使馬斯特內,搞清捷克在此種情況下將採取什麼樣的立場。海德裡希覺得充分利用這位公使。他暗示參加會見的德國外交官,將「R」文件的偽造內容透露給馬斯特內。

    會見後,馬斯特內心情沉重,一陣恐懼向他襲來,蘇聯出現倒戈斯大林的陰謀,這實在太可怕了,他立即向捷克總統貝奈斯發了一封電報。電報說,從一位德國外交官的暗示中,他發覺德國正在同蘇聯紅軍的一個反斯大林集團進行接觸,一切表明,目前柏林似乎在等待莫斯科政府的更換。

    捷克總統貝奈斯看完密電,心急如焚,馬上召見蘇聯駐捷大使亞歷山大羅夫斯基,將電報交給他,亞歷山大羅夫斯基看完電報,立即複製了一份放入公文包。結束會晤後,他立即飛回國內。就這樣,海德裡希精心炮製的一份陰謀情報,終於如願以償地落入斯大林手中。但海德裡希並沒有就此滿足,為了確保萬無一失,又拉開了陰謀的第二幕。

    在捷克總統貝奈斯召見蘇聯大使的第四天,海德裡希的幽靈出現在巴黎,他將情報巧妙地傳給法國總理達拉第。後者在一次外交招待會上,又將其傳給了蘇聯駐法國大使波特金。波特金在得知這一情報後,立即向莫斯科總部發出加急電報,詳細匯報了他同達拉第交談的內容。

    緊接著,海德裡希又精心編排了陰謀的第三幕。黨衛軍頭目貝倫斯歷來是海德裡希最信任的。海德裡希決定派他去捷克首都布拉格。又一場驚心動魄的間諜戰開始了。

    一到布拉格,貝倫斯就會見了捷克總統貝奈斯的代表,表示自己背棄希特勒的決心,並向他透露了幾份關於圖哈切夫斯基的「罪證材料」。獲得了這份情報後,貝奈斯深信不疑,立即電告斯大林。

    貝奈斯的代表又建議貝倫斯同蘇聯駐柏林大使館的伊茲賴洛維奇見面。在柏林,預定的會晤如期舉行。貝倫斯讓伊茲賴洛維奇看了偽造的兩封原件,並問道:「怎麼樣,請給個價錢吧!」

    幾經會晤,這份文件最後以300萬盧布成交。在世界間諜史上,花如此大的代價購買一個歷史性的陰謀,這是絕無僅有的。

    元帥之死

    由於在「R」檔案中,有德國軍官同部分蘇軍統帥部代表,其中包括圖哈切夫斯基元帥的談話記錄,因此,這一切都是順理成章的事實。因為在1925年至1928年,他曾擔任過紅軍的參謀長。

    就這樣,海德裡希的陰謀得逞了。1937年6月11日,圖哈切夫斯基元帥和其他7位著名將領,被判處死刑。緊接著,蘇聯國防人民委員伏羅希洛夫發佈鼓勵告密的命令,從而掀起了一股濫殺狂瀾,蘇軍將領們被接二連三地判刑和殺害,全軍有近80%的高級將領被殺害。其中,5名元帥中有3名,15名集團軍司令中有13名,85名方面軍中有57名,195名師長中有110名,406名旅長中有22名,以及所有的軍區司令,都在這場陰謀中喪生……


上一頁    返回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