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首頁->《不入流之我的遊戲規則 返回目錄


我給阿呆準備的禮物「飛行開罐刀」

作者:狂濤

    我給阿呆準備的禮物「飛行開罐刀」

    ----亨捨爾Hs129Hs129(HENSCHELHs129)

    德國HS129型重型裝甲對地攻擊機,有「飛行開罐刀」之稱。該機座艙狹窄、飛行性能差、發動機不可靠、動作遲緩笨重,但強大的火力和裝甲使它符合反坦克作戰要求。主要在激烈的蘇聯前線使用。一共製造879架。

    Hs129出現的直接誘因就是蘇聯二戰第一號功勳飛機伊爾—2,當德國軍隊潮水般衝過蘇聯國境的時候,他們第一回嘗到了蘇聯伊爾—2的厲害。蘇聯人把攻擊機稱為強擊機不是沒有道理的——伊爾—2在幾十米的超低空瘋狂掃射,集中配置的2門炮4支槍再加上炸彈,能夠給德軍坦克和士兵以極大地殺傷,這種飛機被德軍稱為『黑死神』。

    為滿足德國空軍對未來單座雙發小型近程攻擊機的需求,德國亨歇爾飛機廠在30年代末研製出重裝甲、小尺寸的HS129型攻擊機。

    總設計師尤里德利希。尼柯勞斯採用了常規氣動佈局,在一對厚厚的前緣平直的梯形下單翼上對稱安裝著兩台465馬力空冷倒V形12缸阿爾格斯As410—1型活塞發動機短艙。平底三角形截面形的機身的最前端安置有低矮的單座座艙。後三點起落架的主輪可收入發動機艙內,全機構造簡潔但十分堅固。也許Hs129要算是最小的雙發軍用機了,它的翼面積僅29平方米,比單發的Ju87還少2。9平方米。為減少迎風面積,機身做得極其狹窄。機頭集中裝備2挺7。9毫米MG17機槍和2門20毫米機炮,用來對地掃射。座艙地板和儀表板均覆有12毫米裝甲鋼板,機艙兩側裝甲厚6毫米,連滑動式座艙蓋都採用6毫米鋼板整體焊成,並嵌上75毫米厚的防彈玻璃。飛行員如同坐在一個鋼質郵筒中,甚至連發動機都有5毫米裝甲板保護,全機裝甲重達1噸,竟佔起飛總重的20%。因此,Hs129又是一架自我保護能力極高的有特色的軍用機,蘇聯人因此毫不客氣地恥笑Hs129是伊爾—2拙劣的仿製品並對其性能大加非難。確實,作為對地攻擊機的典範,伊爾—2在二戰中的表現無出其右。然而,如果我們客觀地評價這兩種飛機的話,就不得不承認,Hs129雖借鑒了伊爾—2的設計思路,但又有了新的提高,也是一代名機。因為,它的出現開了一類新型飛機的先河。Hs129就是世界上第一種專用反坦克攻擊機。

    原型機Hs129V1於1939年春天試飛,由於結構重量偏大,空軍並不滿意。1940年秋季又改裝了Hs129A—1,卻仍遭空軍的冷遇,原因是飛行員從很小的保險玻璃窗中向外觀察實在不方便,而且發動機對側下方的視線遮擋也很嚴重,而這對於攻擊機來講是個不小的缺陷。

    為追求「重裝甲」的要求,亨歇爾工廠走進了死胡同。飛行員爬進座艙後,臉已經貼上了風擋玻璃,甚至瞄準儀也被擠到機頭外面裸露在大氣中,飛機的作戰生存性和攻擊有效性產生了矛盾。

    隨著戰局的推移,空軍對打擊地面硬目標的要求日趨迫切。1941年秋,Hs129有了一線希望,訂貨單悄然飄至,工廠立即安排生產。

    第一種投產型是Hs129B—O,不過對視界和操縱性都作了改善,改裝了700馬力的法國進口的農。隆。14M空冷發動機。

    1942年3月,大批Hs129B—1開始交付使用。這種改型對汽化器、電台和炮口形狀都作了修改。2個月後,Hs129B—1進入東部戰線用於打擊紅軍目標,但沙塵對發動機的不良影響和視界的死角仍困擾著飛行。

    由於Hs129B—1的主要攻擊武器是射擊兵器,所以又發展了軍械各異的一些亞改型。B—1/R1的翼下可掛50千克炸彈2枚或SD—2殺傷型子母彈(各容24顆)兩具;B—1/R2可在機身下掛30毫米MK101型機關炮臨時吊艙一具;B—1/R3可在機腹掛7。9毫米MG17型四聯裝機關鎗吊艙一具,翼下掛架撤去,但機頭的機槍口徑增至13毫米;B—1/R4可在機腹掛SD—2子母彈或50千克炸彈4枚;B—1/R5可在機身內添設Rb20/30型照相機,用於偵察。其中,使用最多的是B—1/R2,目標是蘇聯坦克。

    1943年,Hs129B—2投產,武器配備基本同B—1,但另發展了「兵器運載機」Hs129B—2/Wa。這種改型在機腹固定裝有30毫米Mk。103型半水泡外形的低阻機炮艙,並用37毫米Bk。3。7型火炮替代下機頭內原有的2挺機槍。使全機航炮多達5門,成為裝甲目標的巨大威脅,並可擊穿蘇軍最新坦克的側面和後面車壁。這種強大的空中炮擊飛機是很罕見的,因此Hs129又被人稱作「空中開罐刀」。

    1944年,裝備更大口徑機炮的Hs129B—3/Wa投產,一門長度6米口徑75毫米的BK7。5型大炮吊艙被掛在機腹下,共攜帶12發步兵Pak40反坦克炮用的穿甲彈,發射速度每1。5秒1發,重12千克的彈頭能在500米內貫穿蘇聯坦克的正面厚裝甲。Hs129B—3/Wa只造了25架,開火射擊時會產生可怖的後座力和令飛行員暫時失明的排焰。由於飛機大幅增重和阻力增加,飛行性能下降。當應急逃跑時飛機不得不投棄巨大的炮艙,而當單發動機熄火時飛機也無法維持正常飛行。

    到1944年9月停產時止,Hs129B系列共生產866架(一說859架)。

    除前蘇聯外,Hs129也曾轉戰北非,雖飛行性能遜於許多

    德國飛機,但大口徑機炮對坦克的威懾力仍然很誘人。在1943年7月8日的庫爾斯克坦克大會戰中,除Ju87外,布爾諾。梅雅大尉手下四個中隊64架Hs129,曾在一個波次攻擊中擊毀坦克50輛。

    Hs129是一種用途專一、構形獨特的攻擊機。

    Hs129的經典之作是1943年7月8日在庫爾斯克戰役中。當天一架Hs129在偵察中發現,一個蘇聯裝甲旅穿過了防線,直撲德軍側翼,而正在進攻中的德軍裝甲部隊甚至沒有任何掩護兵力。該飛行員立即通報基地,德國空軍馬上派出16架Hs129參戰,採用4機一組對蘇軍坦克輪番進攻,前一架Hs129發射完炮彈離開目標區時,第二架立刻跟進攻擊,蘇軍坦克紛紛起火。協同作戰的Fw190大隊則將蘇軍步兵炸得人仰馬翻。德機彈藥消耗完畢後就返回機場補充,然後再度起飛。當天,先後參戰的各攻擊大隊從早到晚都在追擊向北逃走的蘇聯坦克。這支擁有80輛坦克的部隊幾乎全軍覆沒,活著的逃進了樹林裡,半個月後才走出來。作為空軍一手包辦的勝利,這個戰例作為空中反坦克戰例的成功典範得到了軍事界的一致認可。

    隨著後來蘇聯重型坦克的出現,Hs129的火力不足以穿透新型坦克的正面裝甲,於是又換裝,50mm和75mm大炮先後裝備。換裝了這麼大的炮以後飛機變得非常笨重,加上本來速度就慢,出任務時太容易挨打,生存力急劇降低,結果得不償失。

    Hs129產量一直不大,在戰爭中使用還不如容克斯Ju87g廣泛。對它的評論西方和蘇聯完全是兩個極端,但從它的外號「坦克開罐器」來看,德國人對它應該還是比較滿意的。

    性能介紹以Hs129B-1為例:兩台G。R。14M型14缸氣冷發動機,單台功率700馬力。翼展14。2米,機長9。73米,機高3。25米。起飛重量5243千克,最大平飛速度407公里/小時(高度3800米)。升限9000米,航程690公里。裝6挺機槍,2門20mm機炮,1門30mm機炮。

    本書起點中文網(www。cmfu。com)首發,轉載請保留


上一頁    返回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