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首頁->《爭霸三國 返回目錄


第二卷 亂世崛起 第七章 大力改革(一)

作者:無用書生

    賈詡對劉傑說了什麼?能讓他大喜之下帶領數將快馬奔回陽翟?

    原來,就在二天前陽翟招賢館來了兩個人,此二人都是穎川穎陰人,乃叔侄關係,叔叔姓荀名彧,字文若,侄兒姓荀名攸,字公達。

    劉傑一聽,心裡這個美啊,二荀在三國歷史上可是赫赫有名的謀士,其智謀不在賈詡之下,但與賈詡各有所專荀彧除了謀略之外,其內政能力更是不凡,三國史上曹操能夠東征西討,縱橫中原,荀彧強有力的內政支持實在是居功至偉。其侄子荀攸也是出色的謀略家,官渡之戰曹操能夠以弱勝強戰勝袁紹,就是荀攸出色的謀略所取得的成績。自己很久前就想去把這兩人挖過來了,但考慮到當時自己名聲不好的緣故沒有行動,如今二人主動來投,劉傑豈能不喜?

    劉傑前一斷的改革中深有體會,自己身邊缺人才,特別是缺內政人才,上次的改革是由賈詡主要負責,他雖然智慧很高,但畢竟內政不是專長,所以改革中問題重重,取得的成果也有限,所以後來還有一些改革的想法劉傑也只能暫時擱置下來了,如今二荀來投,想到自己可以再次進行大刀闊府的改革而再無後顧之憂,劉傑豈能不心花怒放?

    荀彧原來是漢室的守宮令,而荀攸原是黃門侍郎,董卓進京後不滿董卓的殘暴作為,二人都棄官回家。因劉傑乃漢室宗親,又看到穎川在他的治理下欣欣向榮,覺得他將大有作為,所以二人相約一起來投。

    劉傑回到陽翟後,馬上到招賢館見二荀,而且態度很是恭敬。二荀本就有心相投,又見太守對自己如此禮遇,深覺遇到了明主,心中都起了效死之心。劉傑因準備大力改革內政,調整現有的官府機構體制,所以暫時沒有安排他們官職,讓他們繼續住在招賢館內,命館內僕役好生侍侯。

    這天,郭嘉、蔡邕等也已經順利的安置好來穎川百姓的屯田事宜返回了陽翟,劉傑招集眾文武官員(包括二荀)開會商討今後的發展戰略。劉傑首先公佈了自己這幾天一直在考慮的改革條款,讓眾人商議。

    劉傑關於改革的條款如下:一、行政方面:取消原來郡府衙門的機構設置,改設如下職位與機構(書生老早就覺得漢代郡府的機構不僅拗口,而且很難搞明白具體分工,如今終於可以借劉傑之口改之,心裡爽之):1、 設立「政務院」,政務院最高官員為「總理」,為劉傑軍勢力範圍內內政最高官員,負責協調管理協調其他各行政機構的工作,直接向劉傑負責,政務院內再設置若干文書人員,協助總理工作。

    2、設立「吏曹」,最高官員為「吏曹司馬」,受政務院總理監督。負責劉傑軍勢力範圍內官吏的培養、選拔、升降、考評,也負責各縣學校的建立與管理。招賢館為其下屬機構。

    3、 立「禮曹」最高官員為「禮曹司馬」,受政務院總理監督。負責劉傑軍勢力與其他勢力的外交活動,也負責劉傑軍勢力範圍內的一切重大慶典及儀式的組織。

    4、 設立「工曹」,最高官員為「工曹司馬」,受政務院總理監督,負責劉傑軍勢力範圍內的礦業開發與工匠管理以及公共建築的設計與建設,也負責新技術的開發與利用。

    5、 設立「農曹」,最高官員為「農曹司馬」,受政務院總理監督,負責劉傑軍勢力範圍內農業的開發與管理,也負責開發、收集、推廣新農產品品種及新種植技術。屯田司馬為其下屬官員。

    6、 設立「商曹」,最高官員為「商曹司馬」,受政務院總理監督,負責劉傑軍勢力範圍內商業貿易管理,商業稅收的徵收等以及官府所辦商業店舖的經營管理,也負責與其他勢力的商業貿易。

    7、 設立「刑曹」,最高官員為「刑曹司馬」,受政務院總理監督,負責劉傑軍勢力範圍內刑訟案件的處理。也負責對下屬各郡縣官員的督查。查到下屬郡縣官吏有不法現象則通知吏曹進行處理,情節嚴重的吏曹革職後交回刑曹進行審理定罪。監獄為其下屬機構,關押審理後定罪後的犯人。安全司也為其下屬機構,負責勢力範圍內的治安,管轄各郡縣的警備分部。(刑曹相當於現代的高級法院、檢察院與公安部的組合體)

    8、 設立「戶曹」,最高官員為「戶曹司馬」,受政務院總理監督,負責劉傑軍勢力錢財的收支及預算。

    9、 各部門下屬官員名稱及職責(略)

    二、軍政方面:設立新的軍政機構,具體事務由具體機構負責。

    1、新設立軍務部,軍務部最高長官為大將軍,負責劉傑軍勢力範圍內所有軍馬的節制。軍務部下設如下分部:(1)、軍師府,負責軍事策略謀劃,設左右軍師各一名,行軍司馬若干。

    (2)、軍需部:負責軍隊糧草、馬匹、兵器、甲械等物資的管理與運輸,最高長官軍需司馬(3)、軍政部:負責軍隊文書工作,包括記錄功勞與過錯、軍部文書擬定、傳送等,也負責軍隊的招募,設主簿二名,文書若干。

    (4)、軍情部:負責軍事情報的打探、整理、傳遞、報告。最高長官軍情司馬(5)、軍紀部:負責軍隊紀律的管理及對違規行為的處罰等。最高長官軍紀司馬。

    2、將領級別設置:將軍、校尉、千人長及各級隊長。

    3、軍隊基本體制和官員設定基本遵循上次改革:以十人為一伍,三伍為一小隊,三小隊為一中隊,三中隊為一大隊,設伍長並各級隊長,中隊長以下,通過能力比試決定官職,所有士兵都可以參與,大隊長則從中隊長中由大家選舉產生。每五個大隊組成一個千人隊,設千人長一名。每10個千人隊組成一曲,由校尉統領。每三曲組成一軍,由將軍率領。可根據情況把幾個軍組成軍團,由上將或大將率領。千人長由將軍任命,將軍由大將軍任命。以上軍職原則都根據軍功升降。

    三、政策方面:1、 組織流民開墾荒地,並免除他們兵役徭役,使其專門從事農耕蠶桑,作為民屯。民屯每屯50人,設屯長一人,民屯不受縣、亭的管轄,另外設立屯田司馬直接管理,民屯可以用公家牛耕種,用公家牛的每年收成按六四分成,公家佔六私人得四,不用公家牛的五五分成。

    2、 清點田畝,以田畝數量徵收賦稅和徭役,取消原有人頭稅。

    3、 不允許豪門大族蓄養私兵,現有的私兵一律經挑選進入軍隊,挑選不合格的解散回家。由官府給予一定的賠償。

    4、 鼓勵百姓(含外來人員)開墾荒地,但不得在民屯附近開墾,新開墾的荒地第一年免賦稅和徭役,第二到第五年賦稅徭役為原有田地的一半,五年後恢復到和原有田地同樣的水平。

    5、 在每縣設立一所公家學校,各縣推薦一定名額10—15歲的孩子前往讀書,老師由各縣推薦,吏曹統一聘請,也允許各縣鄉紳自己設立學校。

    6、 每年吏曹組織一次官吏考試,各地公立學校、私立學校及自學有成的學生都可以參與考試,考試內容為治國治民策略。考試項目含筆試、案例處理兩項。考試合格者可授予一定官職,試用一年經吏曹考核合格正式授予相應官職,招賢館常年開設,聘用各種行業有一技之長的人承擔相應工作。

    7、 繼續執行上次改革中鼓勵工業、商業、百姓建議的政策。

    (劉傑知道這時漢室已經基本上算是崩潰,不會再有來自官方的壓力,所以這次的變革力度是很大的,但他也考慮到了這個時候的人思想的限制,所以考慮的變革都在這時候的人可接受的極限範圍內)

    劉傑把這些條款一說,武將們倒挺興奮,軍事這塊不管怎麼改,也主要只是名稱的改變,只要能帶兵打仗就行了,而且還在他們現有的校尉上多了將軍的稱號,增加了他們的理想與希望。

    文官們就不這麼看了,行政機構名稱與職能的變化也就罷了,但後面政策變革裡:興辦教育、清點田畝、以田畝數徵收賦稅、開科取士、准許百姓對官府工作說三道四這些事情可實在是給他們的震動太大了。也無法接受。

    當下,劉傑給他們解釋為什麼要這麼做的原因,與眾官好一翻口舌之爭。不過還好劉傑的這些文職官員都是非常聰慧而且深明大義的,聽了劉傑的解釋,自己再細細一想,確實大有道理,對劉傑軍長遠的發展更是具有非同一般的意義。而且,他們還發現了一個問題,劉傑做這些變革不是立足於一個郡、一個州來做設定的,而是隱隱有些初步國家的輪廓,聰明的他們當然明白了劉傑的抱負,像賈詡、郭嘉、趙雲等人是非常高興的。而荀彧、荀攸這些忠於漢室之人卻有了一些憂慮,不過他們忠誠的是整個漢室,而不是僅僅局限於某一個皇帝,劉傑漢室宗親的身份替他掃除了很大的障礙。


上一頁    返回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