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首頁->《爭霸三國 返回目錄


第二卷 亂世崛起 第五章 伏擊董卓

作者:無用書生

    (PS:書生在寫作此章前一直疑惑一件事,董卓從洛陽往長安撤退路上,怎麼會在滎陽與曹操軍發生戰鬥——滎陽在洛陽東南面,而長安在洛陽西面。[《三國》原話:「且說董卓行至滎陽地方,太守徐榮出接」],書生思之不得要領,故在此章中還是遵循三國,就當滎陽是在洛陽往長安去的路上,而青龍峽則是因情節需要書生杜撰之地,特此說明)

    卻說劉傑一怒退盟之後,拔起營寨離開聯軍大營,準備返回穎川。當日行軍80里之後,因為天色已晚,只得安營下寨。劉傑怕袁紹兄弟懷恨在心派人夜襲,命士卒加強戒備。

    劉傑讓人把華雄帶到帳內,親自為他解去束縛,說道:「今日急著行軍,沒有照顧到將軍,讓您受委屈了,請入席喝杯酒壓驚。」

    華雄看到劉傑今天為了他與袁紹鬧翻,已經是大為感動,如今又見他對自己如此禮遇,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撲通一聲跪在劉傑面前,說道:「華某乃一敗軍之將而已,豈敢當大人如此禮遇,若大人不棄,華某願效犬馬之勞」

    其實劉傑以前並沒有想過要把華雄收於帳下,如果今天袁紹能夠提前徵求自己意見的話,自己不見得會反對殺華雄。是袁紹的無禮使劉傑阻止了袁紹馬上殺華雄,要給華雄一個投降的機會,而袁紹盛氣凌人的態度使得劉傑更不可能再向他妥協,所以才有今日一怒退盟的事情。如今華雄即使不投降,劉傑也不能再殺他了,否則豈不是被袁紹人等笑話,所以華雄的表現使劉傑大為欣喜。

    劉傑連忙扶起華雄:「將軍乃世之豪傑,劉傑豈能讓你被袁紹這等小人所辱」

    華雄更為感動:「只是主公為了我而與袁紹鬧翻,實在讓華雄難以安心」

    劉傑安慰他到:「袁紹兄弟欺人太甚,即使沒有將軍的事情,遲早我也會和他鬧翻,將軍不必負疚於心」

    當下趙雲等諸將也上前與華雄見禮,華雄對趙雲更是非常佩服。眾人在酒酣耳熱之際,李典問道:「主公,咱們就此返回穎川麼?」

    劉傑本來還想去洛陽找傳國玉璽來著,但既然已經與袁紹鬧翻,自然已經成為不可能的事情,當下歎道:「事已至此,我們也無法再進洛陽,多留無益,自然只有返回穎川了。」

    華雄說道:「華雄知道一條小道,可以繞過汜水關和虎牢關直接抵達滎陽,主公若有意進攻洛陽,華雄可以帶路」

    劉傑知道僅憑自己的三萬人馬,即使直接到達城下,也不可能攻入有重兵把守的洛陽城,而且即使是董卓火燒洛陽棄城而走之後,自己也不能再進入洛陽,否則會與袁紹所率大軍發生衝突。所以也只能在心中暗歎。

    突然腦中靈光一閃,怪不得覺著滎陽很熟悉,不就是曹操追董卓而大敗之地麼,自己的軍隊雖然比董卓的少得多,但可以埋伏偷襲董卓的輜重隊伍,董卓擊敗曹操後認為諸侯不敢再追,定會蔬於防範。,自己偷襲絕對可以成功。董卓此次遷都可是大了大量錢財的,想到此,劉傑心中一喜。

    「子重此話當真?不知此路有多少兵馬把守」

    (PS:三國史上華雄因為很早就被關羽所斬,字不祥,而本書中華雄將是劉傑手下一員重要將領,所以書生幫他取字為子重,特此說明)

    「這條路非常偏僻,是附近百姓為躲避關卡的士卒勒索而探出的小道,知道的人非常少,董卓初到洛陽不久,並不知有此小道,所以沒有派兵把守。」

    「真是天助我也」劉傑聞之大喜。決定天明就率兵馬從此路繞過關卡,前去滎陽伏擊董卓。

    ******************聯軍這邊,那日劉傑一怒退盟而離開後,袁紹盟主的威望受到了很大的影響,眾諸侯開始對此次討伐董卓的事能否成功產生了懷疑,像曹操、孫堅等有遠見的諸侯更是開始考慮今後自己該如何在這亂世中生存。

    董卓得知華雄失利,大怒之下,聽李儒之計派人殺了袁紹的叔叔袁隗,然後起兵二十萬,分為兩路而來:一路先令李傕、郭汜引兵五萬,把住汜水關,不要廝殺;董卓自帶兵十五萬,與李儒、呂布、樊稠、張濟等守虎牢關。

    袁紹招集眾將商議對策後。聽從曹操的主意分出8路諸侯的兵馬攻打虎牢關,結果遭到了呂布的阻攔,呂布之勇果真絕世無雙,穆順被斬、武安國手腕被斷,後呂布被公孫、劉關、張四人群毆,力竭而敗退。

    董卓見諸侯聯盟勢大難以抵擋,於是聽從李儒之計,準備帶著獻帝和百官遷都長安。為了不給眾諸侯留下有價值的東西,董卓焚燒宮室、火燒洛陽,還強迫洛陽城的百姓也遷徙到長安。為了獲得錢財,董卓不但捉拿並掠奪富戶的錢財,還派呂布挖掘皇室陵墓。失去約束的董卓士卒也趁機搶奪百姓錢財、姦淫婦女、挖掘墳墓等。整個洛陽城成為一片廢墟。

    諸侯聯軍進入洛陽之後,袁紹按兵不動,只有曹操獨自帶了本部萬餘兵馬尾追董卓,卻在滎陽大敗而歸。這個各懷鬼胎的聯盟終於正式宣佈瓦解,孫堅藏匿玉璽跑回江東,眾諸侯也各自返回轄地。

    **************卻說劉傑軍隊在華雄的帶領下繞過關卡,順利潛行到了滎陽城西面50里處的青龍峽,這個地方是董卓前往長安必經之道,且兩邊山勢險峻,是伏擊的絕佳之地,劉傑紮下大營,一邊派人馬日夜打探董卓軍的動靜,一邊命部隊在兩邊山上準備擂石滾木。並封鎖了附近的道路以避免洩露消息。

    這天,劉傑得知董卓果真火燒了洛陽,離此還有2日路程。正在設想伏擊董卓軍一事,卻見樂進押了一個人進來,報告道:「主公,這個人在我軍封鎖線附近鬼鬼祟祟的打探,被末將捉住後說要見將軍」

    劉傑仔細打量那人,卻是一個不到二十的年輕人,身穿一青色儒衫,身高六尺、面容清秀,雖被繩索縛身,卻臉色自如。

    只聽那人說道:「這位一定就是劉傑將軍了」

    劉傑大驚,樂進是自己派在峽谷東側巡邏的,此人從那個方向來卻知道自己在這裡,一定是消息已經洩露,當下急問道:「是誰派你來的?怎麼知道我在這裡?」

    那人彷彿看穿劉傑心中所想一般,說道:「將軍放心,貴軍在這裡的消息並沒有洩露,我也僅只是猜測而已。」

    劉傑奇道:「你怎麼能猜到我會在這裡呢?」

    那人微微一笑:「我看到滎陽幾日內一直沒有從長安過來的行人,料想道路定是被人封鎖了。而此時諸侯聯軍都在汜水關和虎牢關下,附近又沒有別的諸侯,又聽說將軍十多日前一怒退出了聯盟。所以我大膽猜測將軍抄捷徑到了這裡。」

    劉傑心中大為佩服,說道:「公子真是厲害啊,不知怎麼稱呼?」

    那人說道:「在下穎川陽翟人,姓郭名嘉,早就聽說將軍大名了」

    「可是郭嘉郭奉孝?」劉傑一直惦記著這個三國史上大大有名的天才軍師,在陽翟時候就曾派人四處打聽,可惜卻無人知道他的消息,突然在這裡見到,大為驚喜。

    這次輪到郭嘉驚奇了:「將軍以前聽過我的名字?」

    劉傑發現自己又犯見到三國名人就激動的老毛病了,還好郭嘉也是陽翟人,於是說道:「我在陽翟就久聞你的大名了,可惜一直無緣相見。」

    郭嘉笑道:「幾年前我就離家外出遊學了,但一直關心家鄉的情況。所以將軍在陽翟的所作所為,我也是早有耳聞」

    「奉孝怎會到此?」劉傑對郭嘉的突然來到始終覺得奇怪。

    「我本來是想從長安返回陽翟的,到達滎陽才知道前面在打仗,只好留在滎陽等戰爭結束。今猜到將軍在這裡,特來拜望。」郭嘉解釋道。

    「今天下大亂,群雄紛起,奉孝可願和我共創一翻事業?」劉傑知道郭嘉是聰明人,所以開門見山的邀請。

    郭嘉本來也是一個不拘泥於形勢而注重實際效果的人,在以前聽說劉傑在陽翟所作所為的時候,就非常佩服他別具一格的思想,所以早就有心相投,這才有來軍營拜訪劉傑的行動,如今見劉傑邀請,也不推辭:「蒙將軍不棄,郭嘉願孝犬馬之勞。」

    劉傑大喜,當即拜郭嘉為行軍司馬,並命擺席慶賀。趙雲等眾將雖然不知道劉傑為什麼會對一個初來相投的人如此重視,但想到平時主公看人之準,也就不以為怪了。

    第二天上午,探馬再報,董卓軍擊敗尾追的曹操軍隊,正往青龍峽而來,離這裡還有半天路程,劉傑召集眾將,升帳下令:「華雄、李典,你二人率1萬人馬埋伏在峽谷西側,見我令旗舉起,放下大石封住出口,擋住出谷的董卓軍回援。」華雄、李典領令而去。

    「許褚、樂進,你二人帥領1萬人馬埋伏在峽谷東側,見我令旗舉起,從後面掩殺入谷的敵軍。」二人也領令而去。劉傑自己帶著另外的人馬埋伏在左側山上。

    董卓軍擊敗曹操後,見後面再沒有人馬追來,果然大為鬆懈,隊形不但鬆散,而且拉得很長。董卓帶著眾將脅持著獻帝和文武百官走在隊伍的前面,中間是董卓軍的輜重隊伍,最後是才被迫遷徙的百姓和押運這些百姓的士卒。整個隊伍有二十多萬軍隊、幾十萬百姓和近千車輜重,連綿數十里。李儒雖多謀,也沒有想到會有人繞到前面來埋伏。

    劉傑在山上看到董卓的旗號走在隊伍的前面,雖然心裡很想把他攔下來,但也清楚這時發動的話自己的三萬人馬還不夠董卓軍塞牙縫,只有眼睜睜的看著他從自己眼皮底下過去。

    過了近1個半時辰,劉傑見董卓軍大部分人馬都已經過去了,走在後面的只有押送輜重的隊伍和被迫遷徙的百姓,於是命人舉起令旗。華雄和李典早就等得不耐煩了,此時見令旗終於舉起,命手下一齊吶喊,推動早就準備好的擂石和滾木封住了峽谷的出口,然後讓弓箭手齊射,阻住想要回援的軍隊和想爬出峽谷的人馬。

    許褚、樂進看到令旗舉起,帶領人馬從後面殺入董卓軍。而劉傑也與趙雲帶著人馬從山上殺了下來。在谷內的董卓軍沒有絲毫準備,這一起變故,頓時大亂。押運輜重的是董卓之侄董璜,他想組織士卒進行反擊,卻被趙雲趕上一槍刺於馬下,谷中董卓軍群龍無首,更是混亂,劉傑軍士卒如虎入羊群,殺得屍橫遍野。


上一頁    返回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