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穿越重生 > 南宋浮生記

大道小說網 第二十三節 水軍的疑惑 文 / 至珍

    武舉提名的名單已經呈報給朝廷了,這一段的時間就顯的有點無所事事起來了彷彿所有的工作都是為了這一次的殿試一般。這難道就是應試教育的開端?

    林景衡和戴應發已經全身都已經投入到最後的準備中去了,其他的事情都有人去接手工作了。作為兩浙沿江水軍的最高指揮官來說,平日裡最多就是在文書上交流匯報情況,但是真正有多少的瞭解也是不太清楚。相比之下,谷永寧感到的壓力很大,一方面是認識到自身的差距,另一方面是對其他軍隊的無知。不過這樣的情況沒有過多久就被一件意外的事情給打破了。

    武舉殿試前半個月,林景衡和戴應發都出發去了臨安城了,吸取了上次的經驗谷永寧讓他們改走水路,以確保能夠按時到達。他們離開後,谷永寧也決定出去走走,畢竟這些新加入的隊伍並不曉得這新官會有怎麼樣的措施,這也是谷永寧最關心的問題。

    他的行程安排是從溫州出發沿台州、象州、四明、翁州這條路線行進,谷永寧這次就帶上20人的親兵還有陶羨許俊兩人,軍營的內務事情他就交給了曹豳,畢竟曹豳在處理一些內務方面是要比谷永寧要強許多的。有時谷永寧都在想,曹豳和他比起來誰更像這個軍隊的統制了,曹豳總是盡心盡力的操持這個軍務,谷永寧卻出去遊山玩水,呵呵真的不好意思哦。

    谷永寧的第一站到達了永嘉巖頭水軍軍部。谷永寧到來的時候,軍營早已是彩旗飄揚,鑼鼓喧天。全體官兵都戎裝待發的站在軍營外。原來鄭志敏一早聽說谷永寧要來視察,早早的列隊等待這位長官的檢閱了。這個人啊精於心計不過還真的效果不錯,起碼第一站給谷永寧的印象還是挺不錯的。

    「報,谷統制大人,永嘉巖頭水軍列隊集合請檢閱」鄭志敏故意將這句話講的特別響,好表現自己的忠心。

    「好,鄭統領,請前面帶路吧」谷永寧示意一下就帶著大隊人馬跟著鄭志敏一起進入了軍營。

    在軍營裡面整齊擺放著各式的軍用器械,最讓谷永寧驚奇的是,水軍裡面居然還有攻城用的雲梯。難道他們的水軍還要參加攻城?谷永寧就這個問題詢問了他「我說鄭統領,你看怎麼在你的陣營裡面有雲梯出現啊,難道你們還帶這個玩意不成?」

    「谷統制真會開玩笑」鄭志敏苦笑著說「你有所不知啊,這巖頭軍原來就是步軍,近年來對外用兵嚴重所以大多數部隊都抽調走了,剩下的這些人步軍也不想收留所以嗎就改編成水軍了。雖然我們也被叫做水軍,可是你知道的巖頭在楠溪江的上游,本來就沒有什麼船的了上次整編不是將船隻都編到你們甌海水軍了嗎,留下的最多也就一些竹筏了,現在純粹就是掛個名而已了。這些雲梯都是原來留下的,自然就保留下來了。」

    「原來是這樣啊」谷永寧也就不多說了,心裡總是有點不舒服。後來到了大堂,這個大堂因為年久失修的問題都看著像是要倒塌了的一般,鄭志敏又說「讓大人見笑了他們小地方沒有什麼經費,修不起好的門面。慚愧慚愧。」

    「鄭統領千萬不要這麼說,我是來尋找問題的,幫助你們解決問題的。這樣很好啊,起碼我知道要為永嘉水軍做點什麼事請的啊」谷永寧安慰他,但也鼓勵他「軍費是一個問題,但是大家都開動腦筋去想些辦法出來,我看還是可以改善的嘛。最起碼發動官兵自己動手修理大堂也還是可以的嘛,關鍵在於主觀的能動性的問題」谷永寧一套一套的講,雖然他也搞不懂什麼主觀能動性但他聽明白了一點就是:老子沒有錢給你,你憑本事自己去搞錢去。

    谷永寧接下來還參觀了官兵的訓練場所和休息的地方,總的來說就是條件艱苦,裝備急缺無法完成水上作業,無論是作戰還是運輸搶險。這樣的隊伍就是一種真正的無用之軍。不過的他們的統領還是向谷永寧提出了一個很中肯的要求。

    他說:「水軍只是名義上的水軍,要參加海上的作戰任務有點強人所難了,但是谷大人,如果能夠將水軍的作戰習慣也改成和陸地的作戰習慣一樣,或者說是向近的話,我們的戰頭力還是有一點的。每一隻軍隊都有他自己的秉性和特點,如何保持多樣性就是統制大人要考慮的問題,希望大人能夠明白我的一點良苦用心。」這句話還真的觸動了他。

    谷永寧一直以為軍隊就是一個模式一種規格。現在谷永寧覺的谷自己錯了。軍隊應該有統一的紀律,但是對於不同的軍隊改造就應該採取不同的方式進行對待,這就是孔老夫子所說的「因材施教」吧。陸地上的環境和海洋完全不一樣,要將兩種技能完全學會這也有些困難,要不然海軍陸戰隊會這樣吃香嗎?

    結束了第一站的訪問和視察谷永寧有馬不停蹄的趕往了台州、象山和四明。這裡的水軍還算是有水軍的樣子,四明的一萬水軍在外海上操演對抗還是很逼真的,軍隊的素質也是前面幾隻部隊中的翹楚了。觀看了軍演後,谷永寧不禁的豎起大拇指表示祝賀,雖然余瀟覺得對這個拇指的含義不瞭解,但還是覺得這是一種鼓勵和讚揚,表示了感謝。

    雖然如此谷永寧也發現了軍隊中出現的一些問題。

    第一就是人員的老化。在各路水軍中凡四十歲以上的人數都佔大半以上,而且各個手腳無力一看就知道都是主力部隊的退伍老兵了,四明的情況好一點,畢竟人家是史彌遠的老家,不能太寒磣一點。人員的老化,加速了戰頭力的退化,如果這樣的現象在有十年時間下來,他們大宋的水軍就可以垮掉了,怪不得崖山海戰,他們會輸的這麼慘。

    第二就是船隻的問題。宋朝的戰船除了龍衛水師以外大多集中在淮河、襄陽、四川、和長江沿線。這樣的配置是為了抵禦金朝的正面進攻,從而忽略了海上防衛。這是一個危機但也是一個機遇,畢竟當時的人們可沒有海防的概念,當然中國人從來就沒有海防的概念,因為海上的危險和陸地比起來太微不足道了,如果人家強大,大不了封海不就完了嗎?對於海岸線,他們就只有可憐的幾艘車船可以使用,這樣的船隊建設太過落後了,要有強大的水軍力量才能夠遏制金朝和日後蒙古人的反撲。

    第三個問題就是各路水軍的協同作戰的問題。這個問題其實不是一個問題。因為在歷史上還沒有出現過在江浙海面上的大型水面作戰的經歷,所以呢協同作戰等於一句空話。但是協調各路水軍的信號和旗語確實是需要加快工作了的。谷永寧把這個任務交給四明的余瀟畢竟他的船隊是所有部隊中最多的,他們所熟練的信號和旗語將會是他們所有水軍的通行版本。當然各個水軍可以相當程度上保留自己的一些有特色的識別方式在本地值勤的時候還是可以使用的。

    最後一個問題就是打法的問題。所有的水軍操演都是陸軍式的訓練加上船上練習兩部分組成,沒有一些屬於水軍自己特點的擊戰術特點,讓人感覺就是一群站在船上不會劇烈暈船的步軍而已,沒有絲毫的屬於水軍的特質。針對這個問題,谷永寧也詢問了陶羨和許俊,他們一致的意見就是——加強水軍的訓練,讓他們忘掉自己曾經的步軍的身份,這樣才能練好技術,當一個合格的水兵。

    谷永寧把這些問題都一一整理起來歸類,並且抄送上報給朝廷還偷偷抄了一份呈給史彌遠,沒有辦法,現在朝廷上只有他能幫谷永寧說些話的,雖然在谷永寧看來史彌遠不過是將自己看做制衡的一枚棋子而已。

    苦笑。朝中無人真的很辛苦。

    水軍不像是陸上的部隊,他是有自己的一套組織和操作程序的。在海面上行船注意的是風向和旗語。現在大宋雖然是個海上的強國,但是強大的海軍就從來沒有出現。為什麼?因為在古人看來陸地才是領土,而海面只不過是向天空一樣的無用和無法掌握的。谷永寧要做的就是要改變這樣的常識。要組建一支強大的水上力量。但是可以嗎?沒有人能回答。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