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其他類型 > 大唐春

大道小說網 第三十章 一波又起(下) 文 / 英年早肥

    儘管李曦的歷史功底實在不怎麼樣,可是因為楊大美人楊玉球的關係,壽王李瑁這個人他卻還是知道的,畢竟這歷史上老婆被自己親爹搶走的或許不止他一個,但他卻肯定是最出名的那一個。沒辦法,誰讓他老婆太出名呢。

    只不過後來隨著李曦拜在了座師周鄧的門下,從他口中得知了許多朝野鐵聞乃至於很多堪稱秘辛的事情之後,這才突然發現,原來眼下的壽王居然不叫李瑁,而是叫做李清。z

    甚至於就連李曦所知道的唐玄宗死了之後當皇帝的那個李亨,眼下也是壓根兒就沒有那麼一位皇子。如果不是老師周鄧信誓旦旦的說武惠妃一共就生養了兩個兒子,而且前一個還很小就天折了,所以眼下壽王李清就是她唯一的兒子,那麼李曦幾乎要懷疑自己是不是穿到另外一個莫名其妙的大唐去了。

    壽王李清,乃是當今玄宗皇帝的第十八子,他出生於開元六年,因為他的母親武惠妃之前生了三個孩子均以天折而告終,所以得到他出生之後,不止武惠妃,就連玄宗皇didu對他格外的重視,害怕因襲前事」不敢輕易撫養,就把他交給了自己的大哥寧王和寧王妃來親自養育,直到他長到七歲的時候,這才重新把他接回到宮中。

    由於十幾年來武惠妃最受玄宗皇帝的寵愛,再加上李清自己也是生得俊美,而且一派溫文爾雅的大家風度,因此陛下非常喜愛他,對他的恩寵冠絕諸皇子甚至超過太子。

    要知道,俗語有云,皇帝愛長子,百姓愛ど兒對於皇帝來說,長子是將來要繼承他的皇位的,所以一般都會對他耳提面命頗多教誨,接觸得多,自然也就容易最有感情,但是顯然這個規矩在玄宗皇帝這裡並不合適,因為對武惠妃的寵愛,在長子李鴻和十八子李清之間,他更喜歡後者,也因此幾乎整個長安城都知道太子與壽王的不睦。

    話說,李福兒在李曦面前吃了癟之後,帶著顏清微找遍了整個李府的前院,後來在李府的一個知客的嘴裡才算是打聽到,壽王李清並沒有來據說是剛才已經差子王府長史送了賀禮來納還請柬,估計今天是不會親自回來了。

    得知這個消息,李福兒自然是懊惱之極,想一想李曦說話時那副得意的訓小女孩兒一樣的表情,她卻又無論如何都不肯甘心,於是乾脆狠了狠心拉上自己的小書僮顏清微直接讓知客幫她們把那位代表壽王過來賀喜的王府長史陳慶之給找了出來。

    話說這壽王府慣來就是李福兒閒了無聊時跑去玩耍的地方而這陳慶之官居壽王府長史那好歹也是從四品上的高官,在王府來講,甚至是最主要的官員之一,這日常裡自然就是要在王府中行走的因此他自然認得李福兒。只不過找到他之後,李福兒甚至都不給他見面行禮的機會拉上他就往外走,出門坐了車架,直奔壽王府。

    壽王李清正在讀書,見李福兒火急火燎的趕了來,而且還是拉拽著自己王府的長史官陳慶之,自然就納悶,於走向自己的王傅請罪,停了讀書,把她帶到旁邊自己的書房裡,等小丫鬟來上了茶,就問:「福兒,你這是怎麼了,火急火燎的?,。

    壽王李清今年兩頭擦邊十七歲,有了玄宗皇帝這樣的父親,又有武惠妃這樣的母親,他生得自然差不了,又年紀輕輕的,直是說不出俊逸灑脫美少年,而且他氣質平和,雖則天家貴胄,待人接物卻是淡然有禮,即便在朝野上下,也是頗有美譽。

    他比李福兒大了十四個月,算是兩歲,兄妹兩個同母所出,自小就關係最好,此時見李福兒不但火急火燎的,而且似乎是滿臉的惱怒,他自然是有些好奇,便忍不住開口問。

    李福兒撅著嘴兒,「哥,有人欺負我,你得替我出口氣!」

    「哦?」李清聞言眉毛一蹙,卻是旋又失笑,淡淡地笑著看李福兒,還有閒心端起茶盞輕輕地抿了一口,放下茶盞之後才慢悠悠地搖頭道:「就憑我家妹子的本事,若說你欺負了旁人,我倒信,若說有人欺負了你,我是打死都不會信的。」

    李福兒聞言氣結,旁邊小書僮顏清微則是忍不住捂嘴偷笑。

    正好李清抬頭看見她在笑,就道:「清微啊,上次托你哥哥寫來的字帖給幾個不講理的搶走了,非說要拿回去臨摹,我這裡搶都搶不回來,只好麻煩你回頭告訴你哥哥一聲,叫他在給本王寫一篇來,你知道,他的字是本王最喜歡的……

    顏清微聞言施禮後答應了下來,卻道:「婢子遵命,只是,婢子也不常出宮的,即便出宮來,也要跟著我們家公主,所以,一時半刻的未必就能過去了,所以,殿下您若是不急還好,若是著急,婢子可也是沒什麼好辦法……,。

    李清聞言點點頭,「唔,也對,你終歸是宮裡的身份,出入不便,那這樣,改天我打發了陳慶之去管他要一篇就走了。,。

    他們兩個這裡說著話,李福兒卻是氣得了不得,忍不住對兩個人怒目而視,到最後實在是忍不住了,就氣得皺眉撅嘴兒,憤憤地大聲喊:,「哥李清無奈地看看她,「好吧,好吧,你說說看,到底是誰那麼大膽子,居然敢欺負我們咸宜公主。哦,不對,應該說走到底是誰,居然有那麼大本事,居然能欺負得我們咸宜公主跑到本王這裡來求救…………,。

    「哥」對於自家哥哥的調笑,李福兒極是不滿,不過眼下她著急拉了李清做壯丁回去報仇,這些小事只好暫且忽略不計,當下便把自己怎麼怎麼受氣,李曦怎麼怎麼蠻不講理,又是怎麼怎麼當著那麼多人的面訓斥自己的總之按照她的話去聽的話,李曦簡直是十惡不赦,而她則是可憐可愛到了極點的小小受氣包一都一一的告訴給了李清。

    聽她那麼說。旁邊顏清微都不敢抬頭了,只是一個勁兒低著頭看自己的腳尖。

    而李清卻是聽得眉頭大皺,雖然根據他對自己這位妹妹的瞭解,估計居中肯定免不了要有誇大之詞,但是此人這麼不給面子的當面訓斥,到底還走過分了些。而他素日裡雖然講究個與人為善,自己妹妹吃了委屈,做哥哥的卻也沒有袖手旁觀的道理。

    於是當下裡他聽李福兒委委屈層的說完了,就直接站起身來,一臉嚴肅地道:「既然是這樣,那咱們這就去,我倒要看看,這人到底能囂張成什麼模樣!呃,對了,他叫什麼來著?,。

    「李曦,旁人都管他叫子ri先生,估計字是子ri。,。

    「李曦?,。李清聞言有著片刻的驚愕。

    李福兒聞言點頭,道:「是啊,是叫李曦。」

    「呃……慢著,是不是從蜀州過來,眼下在國子學裡讀書的那個李曦?」

    「沒錯,就是他!此人可惡至極!」,……,哥,你也聽說過他?……

    李清聞言從短暫的驚愕中回過神來,驀地想起前些天的晚上,自己的母親差人過來傳的話兒。

    什麼李曦有經天緯地之才,叫自己以半師之禮待之當時這個話李清雖然恭敬的聽了,卻是自始至終都不曾往心裡去過。

    在他看來,一個才剛剛十八歲的年輕人,此前僅僅是在晉原縣縣學裡讀書。居官也大不過只是小小的從九品上一縣主簿,他便是再大的能耐,又能大到哪裡去?

    經天緯地?那少說也得是宰相級的人物才有資格用的讚譽吧?把這個詞用在一今年僅十八歲的年輕人身上,這在李清看來簡直是有些可笑。

    當然,這些想法他也只是憋在心裡,身為一個皇子,他自然知道母親對自己的期待,所以在他看來,母親每日深居後宮之中,有些事情不免會錯聽錯信,就鬧些這樣的笑話,也沒什麼大不了得,只是自己卻也不必因為她的一番話,就真個的拿一個十八歲的年輕人當老師一樣供起來,那樣鬧笑話的就不是母親,而是自己了。

    不過,儘管他心裡對自己母親對李曦的美譽不怎麼在意,卻到底還是記住了李曦這個名字,而且隨後還曾特意派人出去打聽了一下關於李曦的情況,所以此時等到李福兒一說,他頓時就覺耳熟,一問之下,果然是。

    當下他忍不住心想,這下子倒正好去藉機見識一下,這個李曦到底有什麼本事了?

    他倒是寧願希望母親當日所言能有幾分道理,畢竟眼下不管是對於母親,還是對於自己,都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時刻啊,能多一個真正有才華的人相助,自然是一見大喜事。

    ……………………………………………………………………

    李適之現如今官居御史大夫,正三品,他辦家宴,能有資格進到內堂裡坐下的,自然都不是一般的身份。要麼就是與他年歲威望都不相上下的朝中要員,要麼就是代表各個王府過來道賀的贊事官之類,總之身份都得夠得上。

    而就在李適之端坐正席之上陪著諸位賓客閒話家常的時候,卻突然聽到外邊知客唱諾:,「國子學生員、從九品奉禮郎李曦到」

    聽了這個話,這內堂裡端坐著的諸位大佬們都是一愣,然後就是免不了要面面相覷,其實就在那知客的唱諾聲中,大家已經能聽得到一抹尷尬的意思,畢竟一個從九品的奉禮郎∼別誤會,這個官兒在長安還真不是一抓一大把,說實話還真是並不多見。

    因為對於在座的這些人來說,哪怕是家裡的孩子出來蔭個官兒,少說也得是七品八品往上看了,這九品官……說實話登不上大雅之堂的,因此他們就疑惑,這一個從九品的小官兒來了,怎麼還有資格讓門口的知客唱諾?

    誰知道這個時候,聽到了門外的唱喏聲,李適之竟是罕見的當即就站起身來,然後便笑呵呵的迎出門去了,開口就道:,「子ri賢弟啊,怎麼來的這般遲?待會兒須得罰酒才是」

    笑之中,他接了李曦,兩人把臂而入,那王殊彥和楊洄都是矮一輩的,身份也不夠,所以便只好在外邊找個地方坐下。

    進得門來,李適之便是意氣風發地道:「來,來,來」諸位賢兄容我為大家紹介一番,此人乃是吾家兄弟,李曦,字子ri。現為從九品奉禮郎,正在國子學內讀書。

    內堂裡坐著的這些人都是當了一輩子官兒的,見李適之這個隆而重之的介紹一今年輕人為自家兄弟,雖不免心中錯愕,卻還是一個個站起身來笑著拱手互道寒暄。

    其中有些人是知道李適之與李曦在城西驛館之內約為兄弟這件事的,只不過在他們想來那也不過是遊戲之語倒沒想到李適之竟是這般認真對待這個李曦也是罕見的重視,因此當下裡寒暄過後,自家看看李曦,也是不由得心中審慎了起來。

    等到李曦與眾人家暄畢李適之親自為他布了座,於是他就在蘇晉的旁邊坐下了。李適之回到自己的主席上談笑之間與眾人說起李曦的一些鐵事的時候蘇晉看李曦進得門來與一大幫老頭子談笑寒暄,表現的倒還自如,便不由得側過身子來悄聲地笑道:,「怎麼樣?以前大概是覺得跟李適之稱兄道弟不錯,現在呢,跟一幫老頭子坐在一處,滋味如何?,。

    面對這麼一個聰明人,李曦倒也不必作偽,當下就很認真地小聲回答:「確實有點彆扭。」

    蘇晉呵呵地笑起來。

    知道剛才即便介紹了也免不了只是走馬觀huā,這會子藉著他人都在相互談笑的功夫,蘇晉便耐心的為李曦解說在座的人物,偶爾還略加點評,倒是推心置腹的很。

    時間緩緩而過,門外的知客不時的就會高聲唱諾,隨後就會有大人物進到內堂裡來,照例的又是大家都起身彼此寒暄,李曦也跟著做,然後坐下之後,便繼續聽蘇晉紹介這個新來的人物,如此一來,就在等待晌午開宴的這麼回子功夫裡,李曦倒是聽到了不少此前不曾瞭解的朝中掌故,因此說著說著,他便很鄭重的卑蘇晉道謝,蘇晉擺擺手不以為意,李曦便說想要找個時間過府拜訪一下,蘇晉點頭坦然應下,隨後兩人便商量著約了時間。

    正在這時候,大家正相互談笑著呢,門外守著的知客卻是慌慌忙忙的跑進來,拱手對李適之道:「老爺,門口大公子來人知會,說是壽王殿下竟是大駕親臨了,請您務必親自到門口迎接。」

    李適之聞言大吃一驚,剛才壽王府那邊派了一位叫做陳慶之的王府長史過來,就是他親自接進門來的。他自己也知道,之所以往各個王府那邊都送了請柬,其實只是禮節上表示一下對皇子們的尊重而已,他也知道皇子們是不大可能親自過來赴宴的,這不,大家約好了似的紛紛派了自家府上的長史官過來道賀,這就夠給面子了,說不得還是有點看在自己乃是承乾太子的嫡孫,論輩分是他們叔叔的面子上,這才會給出長史過府的待遇規格。

    可是,壽王府長史陳慶之已經來過來了呀,怎麼壽王隨後又親自來了?

    這個時候扭頭看看,他驀地發現,那位壽王府的長史官陳慶之居然不見了。

    心裡吃了一驚的同時,他臉上沒有驚喜,反而是有些審慎的樣子,不過既然壽王已經到了家門口,他自然還是必須要趕緊出迎的。因此當下他便匆匆忙忙的離了席,帶著幾個知客到大門口去親自迎接去了。

    他前腳剛走,後腳那楊洄就邁步進來了,進來打望了一眼,看見李曦之後,他也顧不上跟其他的諸位大人們問好,便直奔李曦而去。

    到了他身前,面對一臉納悶的李曦,他頗有些通風報訊的鬼祟,低聲道:「子ri先生啊,這事兒,嗨,都怪我呀!那個,要麼,你就先迴避一下?,。

    「呃……,這是為何?」李曦聞言自然滿是錯愕,就忍不住問:「出了什麼事了,怎麼莫名其妙的,要讓我迴避?」頓了頓,不等楊洄說話,他就又道:,「哦,對了,我都說了的,溯之兄,你就不必一口一個子ri先生了,叫的怪生分的,就直接叫我子ri就好。」

    楊洄點點頭,著急的了不得,「這會子也來不及解釋了,容回頭我再跟你細說今日的來龍去脈,眼下你只需要知道,壽王殿下此來,是有人把她拉來的,這用意麼,自然就是奔著你來,要找你報仇來了!所以,你還是趕緊先躲躲吧,避開再說!」

    然後又信誓旦旦地拍胸脯道:「你放心,只要今兒你不讓壽王殿下碰上,回頭轉圜的事兒就包在我楊洄身上,管不叫你子ri兄為難就是,如何?,。

    這回李曦聞言,可是真的有點錯愕了,順著楊洄的話,他自然是很輕易的就想到了剛才在外邊發生的那件事,想到了那個姓李的女孩子似乎,自己無意之下惹到了不該惹的人子?

    臨來長安之前,老師周鄧語重心長的叮嚀過什麼來著:子ri啊,你是個有大前程的人,所以你記住為師一句話,到了長安之後,誰都可以惹,也誰都可以交往,卻惟獨有兩種人,你既不能交往,也不能惹。

    第一種,是皇子們。

    第二種,是沒有嫁人的公主。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