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職場校園 > 混在抗戰

正文 第397章 沒得選擇的羅斯福 文 / 古龍崗

    /

    「台灣是中國東南沿海的重要屏障,對其國家安全至關重要。從地理位置上看,它是中國東南沿海各省的一道天然屏障。它南與海南島相映,北與舟山群島呼應。以台灣為中心,連接海南島和舟山群島這南北兩要點,構成一條天然而有力的品字陣戰略海防線,足以掩護東南沿海六省市及該方向的戰略縱深。而東南沿海各省是中國經濟和財富積累最多的地區,特別是上海、江浙兩省,以及廣東,可以稱得上是中國最為發達的地區。如果以正好位於這兩個三角洲之間的台灣中部為圓心,以上海為半徑,畫一個半徑約為600公里的圓,中國大陸最發達的省市和五分之一的人口都在這個圓內。」

    「此外,從海空航運交通來看,台灣與台灣海峽附近海域,居於西太平洋地區的交通樞紐位置。它既是中國海上南北交通要衝,又是聯繫日本、朝鮮、蘇聯遠東,以及通向馬來群島、印度洋、中東、歐非等地的必經之地!」

    「中國人想要奪取這個地方,除了可以一雪清朝時代留下的恥辱,更重要的就是在另一個方向遏制了日本前進的勢頭。日本人不可能,也絕對不敢在台灣被佔領的情況下繼續在中國內陸展開攻擊。因為它的生命線已經被中國人完全地捏在了手裡。從台灣到朝鮮與中國交界的鴨綠江口不過900海里的距離,到中國與越南交界的北侖河口也只有大約800海里,到菲律賓則更近。這個距離幾乎可以任由中國空軍活動。而顯然,在可以對抗『地獄貓』的戰鬥機出現之前,日本根本無法對抗中國空軍。這也就是說,一旦台灣被中**隊戰領。不僅是正在中國內陸的日本軍隊會受到威脅,就連它最為驕傲的海軍都將被中國空軍強行壓制,甚至連日本海都有可能出不來……而一旦陷入這樣的境地,那麼,對資源貧乏的日本來說,幾乎就可以說是已經戰敗了。」

    華盛頓。

    赫爾一邊念著美軍觀察團送來的報告,一邊看著羅斯福的臉色……身為國務卿,他非常明白羅斯福對這場新一輪的世界大戰的態度,就是一句話:美國應該參戰!可現在美軍觀察團的報告顯然有些跟羅斯福的既定戰略相悖:如果中國人真的如他們所說的那樣很快打敗日本,那那個古老的帝國必然會趁著歐洲大戰的機會迅速崛起。那樣一來。西太平洋以後還有美國說話的份兒嗎?

    「你們對這篇報告怎麼看?」

    羅斯福的神情很凝重。赫爾能想到的他自然也能想得到。說真的,他並不覺得觀察團的報告有多準確,也不相信中國人有可能奪下台灣。畢竟台灣很大,是一個僅比瑞士小一點兒,比荷蘭還要大的島嶼。而且日本人已經在上面經營了四十多年。近半個世紀。中國人的計劃看上去很誘人,可想要一舉而下這樣大一塊地方。顯然是不合理的。而如果不能在一開始就奪下台灣。日本人肯定會拚命反攻,以中國人的實力,肯定是無法擋住那樣兇猛的反攻的。畢竟日本人連蘇聯人也打敗了。不過身為總統,他並不需要表現自己的軍事才幹,而且他也擔心自己表現的不好會出醜,所以決定先問問其他人。

    「這個計劃很有可行性。」

    看到羅斯福把目光投向了自己。馬歇爾只得開口。不過他這一開口就讓羅斯福的心往下一沉。

    「有可行性?」羅斯福有些不太相信。

    「這份報告出自德懷特.艾森豪威爾,雖然他在出任觀察團團長之前只是個中校,但我很看好他的能力。那是一個被埋沒的人才。」馬歇爾先順勢推薦了一下自己看好的人,又道:「艾森豪威爾上校在報告中提出。中國人現在還沒有足夠的飛機,所以這個計劃有些受阻。但能夠一眼就看出台灣的戰略地位,這個制訂計劃的人顯然對中國與日本的態勢已經研究了不只一天兩天。而且他的目光並沒有像其他中國將領那樣只是盯在國內戰場,盯在中**隊和日本軍隊交鋒的前線。這個人應該在一開始就非常有信心地認定中國會取得勝利。所以,這應該是他原本打算用來反攻的計劃……他不僅要把日本人趕出中國,還要反攻日本本土!台灣,就是他發動反攻的基地。」

    「我都知道那傢伙是誰,可我現在想知道的是你為什麼說這個計劃在現在這個時候有很大的可行性?」羅斯福問道:「喬治,中國人不應該在這個時候發起反攻!他們沒有這個實力,也選錯了時間。」

    「中國人並沒有選錯時間。」馬歇爾搖頭,「總統先生,日本的兵力已經幾乎全部都分配了出去。他們在中國、在西伯利亞,現在還有越南,都駐紮有大量的兵力……尤其是在西伯利亞,他們將在今年跟蘇聯人展開一場決戰。所以,日本政府幾乎在傾盡全力地支援那裡。而台灣身為日本最重要的一個殖民地,也在不停地向前線輸送人員和物資……雖然沒有什麼情報,但我可以肯定,那兒現在極為空虛!所以,中國人如果發起突然攻擊,有很大的可能會在短時間內佔領一兩座城市,然後,借用空運,迅速地將十萬乃至更多的兵力運輸到那裡。」

    「可他們怎麼應對日本人的反攻?」赫爾問道。

    「空軍!」馬歇爾答道,「戰鬥機護航,轟炸機威懾日本海軍,運輸機運送兵員和物資……雖然他們的空軍還很弱小,但只要運用得好,成功的可能性依舊很高。而很顯然,他們那位空軍司令完全有可能做到這一點。」

    「他們的飛機數量並不多,尤其是缺乏先進的戰鬥機。而台灣對日本如此重要,所以,雙方一旦交戰,日本人肯定會拼盡全力,甚至是集中大量的飛機去消耗中國人的力量。中國本就不強的空軍將在短時間內迅速消耗殆盡。那樣一來。他們在台灣的軍隊將成為孤軍,很快就會被消滅掉。」羅斯福道。

    「確實如此。但前提是……日本人願意放棄在西伯利亞的勝利!」馬歇爾嚴肅道,「就像中國對日本一樣,日本對蘇聯也沒有任何優勢,除了空軍!所以,除非願意放棄西伯利亞,放棄幾乎唾手可得的大片領土,放棄已經衝到蘇聯紅軍背後的那幾十萬部隊,否則,短時間內。他們將無法遏制中國人的攻勢。」

    「可他們還有陸軍。中國人不可能在短時間人佔據整個台灣,所以日本人只要抓住機會,完全可以把大量的兵力運到台灣。畢竟,中國沿海的省份幾乎都在他們手中,而台灣距離中國大陸也並不遠。甚至距離日本本土也不遠。」赫爾說道。

    「日本本土恐怕已經沒有多少軍隊了,他們能夠回援的恐怕就只有在中國的那些部隊。可問題是。中國人既然制訂了這樣一個計劃。又怎麼可能允許在自己面前的日軍輕易撤退?」馬歇爾道:「而即便是中國人同意日本人後撤,那麼日本人從1937年以來的作戰不就有很多都沒有意義了嗎?因為中國人會輕易地把他們搶去的地盤兒再搶回去……何況,這種疲軟的表現將對中國的抗日戰場形成巨大的衝擊,那些願意跟日本人合作的人必然將大面積的減少。而像中國這樣一個擁有四五億人口的國度,一旦那裡的人有大部分都站到了日本的對立面,對日本這樣一個資源貧乏的國度來說。同樣也會是一場災難。其後果的嚴重程度,甚至可能不比台灣被佔領少,在長遠來看,還有可能更加可怕。」

    「也就是說。中國人選對了時機?」羅斯福擰著額頭問道。

    「不僅僅是時機對,中國人在某種程度上甚至可以說是進退自如。」馬歇爾道:「只要他們的空軍依然保持優勢,即便是在台灣的陸戰失利,他們也可以從容撤退。不過這就需要考驗他們的指揮官對局勢的把握了。」

    「根據我們觀察團的報告,中國並不缺少優秀的軍官。他們只是缺少強大的工業基礎和一個還算統一的政府。」赫爾又在一邊加了一句。

    「你們的意思就是說,我們得把我們扣下來的那些飛機還給中國人?」羅斯福犯難了。他還以為這個計劃並不可行,可馬歇爾的分析又讓他有些忐忑起來。在他看來,如果他是蔣介石,在中國跟日本的戰爭已經到了現在這個地步的情況下,碰上這樣一個有成功可能的計劃,十有**會冒險一試。失敗了,損失一些殿後的士兵就是了,只要大部分還能撤回來就可以。而一旦成功,這就等於是戰爭的轉折啊。

    「恐怕是的。」馬歇爾淡淡道:「我們不是中國人唯一的選擇。如果我們不把那些飛機還給中國人,我懷疑他們很有可能會轉向蘇聯提出請求!而且我幾乎可以肯定,中國大使正在掐著表等著我們的回復,而一旦我們沒有在規定時間內做出答覆,那麼,同樣等在莫斯科的另一位中國大使有可能就會向斯大林提出這份計劃……我相信,蘇聯方面會很樂意看到中國人執行這個計劃的。這對西伯利亞的戰局有利!」

    「不過卻對我們不利。」赫爾也微微皺眉,「中國人最近的表現非常強硬。從他們突然佔領法國人的殖民地就可以看得出來。而一旦他們的行動取得了成功,而我們又沒有在其中起到什麼好的作用,那麼,以後想要在中國獲得相應的利益就沒有那麼容易了。而且,一個擁有強大空軍,並且還有一定攻擊性的中國,對我們在東南亞的勢力也將是一個巨大的威脅。畢竟,台灣跟菲律賓的距離很近。」

    「也就是說,我們沒有選擇了?」羅斯福反問道。

    「目前看來,中國人還不敢招惹我們。可問題是,他們如果真的獨力打敗了日本,就必然會崛起。」赫爾道:「而從長遠看,崛起的中國絕對擁有挑戰我們的能力。」

    「好吧,這些我都知道……我現在只想問一下,我們扣下那些飛機之後,中國人之前有沒有向我們索要過?」羅斯福突然問道。

    「沒有。那位胡大使只是打過兩回電話表示抗議,之後就一直沒有動靜。」赫爾苦笑起來。他也明白了羅斯福的意思……中國人一直都表現的並不著急,顯然是心裡有數,根本就是等著他們自己把飛機再交回去。

    「我討厭中國人,現在則更加討厭!」羅斯福懊惱地靠倒在沙發上,「把飛機給他們吧……」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