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職場校園 > 奉系江山

正文 第四百一十一章 人才大豐收 文 / 青史盡成灰

    在後世只要稍微瞭解一點軍事,甚至只要聽一聽新聞,就會知道大名鼎鼎的蘇系戰機,而整個系列的鼻祖就是出自蘇霍伊之手的蘇27戰鬥機,這款戰鬥機絕對堪稱紅色帝國航空業上面的一個里程碑,蘇霍伊也堪稱世界上最著名的飛機設計師之一。

    能到遇到未來的大牛人,張廷蘭滿心都是狂喜之情,他勉強控制了一下自己的情緒,穩步走到了審查台的前面,辦公人員一見總司令駕到,急忙敬禮,張廷蘭微微點頭。

    看似隨意的向蘇霍伊問道:「登記簿上寫著你是白俄羅斯人,為什麼會到遠東來?」

    有翻譯將問話告訴了蘇霍伊,蘇霍伊的臉色有些蒼白,想了想之後才說道:「我被徵召到了俄國的軍隊服役,先去了東歐戰場,在幾個月之前,被調動了遠東,到了遠東之後,我感染了疾病,才離開了軍隊。」

    蘇霍伊也聽到一些傳言,奉軍抓走了大量的俘虜,說不定都已經被處理掉了,他這個軍人身份還讓他極為恐懼,生怕會有什麼問題。

    張廷蘭點頭,掃了一眼排在隊伍之中的俄國人,然後大聲的說道:「你們都聽著,中**隊進入海蘭泡和江東六十四屯,並非為了侵略俄國,只是恢復我們原本的行政管轄權。目前進行排查,也是為了防止多數黨分子趁機作亂,威脅遠東安全,我們的一切行動都是為了和平的目的。」

    「中國方面尊重知識,重視人才,你們當中的教師,高級技工,物理學家,化學家。武器專家,機械專家都能受到優待,只要向中國方面如實登基,並且願意到中國服務,我們可以簽訂一個五年協議,給予你們國民待遇,讓你們從事喜歡的職業,我相信五年之後,俄國的內戰或許也結束了,你們願意到哪裡去。完全都是自願的,可以隨意的去留。」

    張廷蘭說完之後,這些俄國人也消化了這些信息,聽起來半信半疑,但是他們已經成了一群待宰的羔羊。能找到一線生機,也是求之不得的事情。尤其是還有一個五年的盼頭。現在俄國亂成一鍋粥,大多數老百姓根本不知道該如何選擇,能在中國躲五年,或許也是一條生路。

    稍微有些專業技能的俄國人都主動站了出來,海蘭泡的氣候條件在遠東是非常好的,而且農業發達。在後世這裡是遠東著名的大學城,而此時也是遠東的學術中心,有兩所大學,三所專科學院。有一百多位專家教授,高級講師。

    張廷蘭早就打出了旗號,要大力發展理工科教育,也投入了血本,不過中國底子太薄,學校裡面連專業老師都配不起,需要的實驗設備也要全部進口,算起來理工科的教育也只是剛剛起步。

    現在一下子多了一百多位高級教師,張廷蘭頓時喜出望外,這些俄國人的知識水平比起中國的人才強太多了,有了他們作為配合,主要的大學教師基本上就能配齊了。

    自從張作相主政吉林之後,張廷蘭就著手籌備建設吉林大學和哈爾濱工業大學,結束吉林沒有大學的歷史,讓學生們就近入學。

    張廷蘭籌建大學之後,奉天方面也不甘落後,原來的奉天高等師範學院也被拆分開,演變成了三所大學,奉天師範大學、東北大學和奉天理工大學。

    這些大學都嚴重缺乏教師,能把這些俄國人都請到東三省,絕對是一大助力。可以毫不客氣的說光是這些人才,就值得奉軍出兵俄國,而且除了這些大學教師之外,還有為數不少的高級技工,海蘭泡的工業也很發達,聚集了遠東不少的人才,奉軍正在全力的甄別,只要有用,不管是誘騙還是威逼,總之絕對不能放過。

    張廷蘭此時的心情也格外的舒暢,這時候姜登選突然跑了進來,笑著向張廷蘭說道:「拙言,又有好消息要告訴你了。」

    「說說吧,看看什麼事情值得這麼高興?」

    「咱們不是各處搜尋人才麼,我在檢查俄國監獄的時候,發現裡面關押了一大批的政治犯,檢查了檔案之後,我才發現裡面有不少俄國知名的學者,教授,作家,民主人士等等,他們都被沙皇關了起來,在海蘭泡監獄之中,總數超過了兩千人,另外在格裡布斯基也有一個專門的流放中心,管著超過三千人的政治犯,管理十分鬆懈,咱們接管的時候,有不少人試圖逃跑,不過都被咱們擋住了。」

    聽到了姜登選的介紹,張廷蘭頓時就把眼睛瞪圓了,暗罵自己糊塗,既然這麼看重人才,哪能光盯著那幾個大學啊,遠東地區歷來都是俄國關押政治犯的地區,沙皇把他看不慣的人都塞到了遠東。

    而且這些政治犯的待遇比起一般犯人還要好,他們有專門的單間,只是每個星期清點一下數目而已。

    這些政治犯的情況也都不盡相同,有的是純粹的反對沙皇的作家學者,他們寫文章,發表爭論,最後觸怒了沙皇,被關了起來;有的是多數黨的分子,試圖發動起義,推翻政府,也被管了起來;還有一些少數的族裔,比如猶太人等等,在沙俄這些人也受到欺壓;另外還有一些純粹的學者,他們只是因為偶然的失言,或是從事的科學領域令沙皇不舒服,或者說乾脆就是被誣陷的。

    「政治犯的確是一個人才寶庫,但是裡面的人也是三教九流,各種人員都有,必須仔細認真的排查,我的要求是不能遺落一個人才,但是也不能混入一個危險分子!」

    「何為人才?又怎麼算是危險分子呢?」姜登選不由得問道。

    「人才就是對我們有用的人,那些所謂的進步作家、學者、新聞記者和咱們國內的那些傢伙也沒有多少區別,都是一幫只會說話,不會辦事的傢伙,一個都不能弄到中國,不然他們只會搞亂社會風氣。主要是自然科學家、農學家、工程師、數理化人才、機械冶金的專家!」

    張廷蘭又說道:「至於那些多數黨的分子就更不能要了。難道想讓他們到國內來宣揚他們的理論,和咱們作對麼?此外還有一些人必須要嚴加注意,一定不能讓他們滲透到東三省,這幫傢伙就是猶太人,他們都是一幫吸血鬼,最卑劣無恥的商人,絕對一個都不能要!」

    「總司令,您對猶太人的怨念這麼大,可是我聽說您和弗雷德關係密切,他不也是幫了咱們不少的忙麼?」

    「正因為關係密切。正因為我瞭解的清楚,才不會讓這幫傢伙進入中國社會呢。」

    中國有一句古話,叫做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猶太人在歐美一直受到了排擠,甚至屠殺。願意也處在他們自己的身上。猶太人的經營理念十分霸道,只要有他們存在。就會肆無忌憚的搶奪別的族群的資源。瘋狂的吞噬社會財富,處心積慮的掌握金融權力,操控國家的命脈。

    在不久之前,猶太人幕後操控的美聯儲正式成立了,也就標誌著金融財團開始主導美國社會,在隨後的一戰之中。他們大量的兜售協約國的戰爭債券,經美國和英法等國綁到了一起,最終將美國推入戰爭之中,而且借助著一戰的力量。他們又把手伸向了歐洲,大發戰爭橫財。

    猶太人沒有祖國,也不需要向誰效忠,如果說效忠,他們只忠於自己的利益,這樣一幫精明透頂的白眼狼誰也不敢養,歐美等國被猶太人附身,根本沒有辦法擺脫,可是中國完全不一樣,張廷蘭是不會給猶太人機會的。

    「總司令,既然您這麼忌憚猶太人,那不如就把他們都殺了吧?」

    張廷蘭想了想,又搖搖頭:「不必,白白殺了也不是最好的辦法,你們先仔細排查一下,猶太人也分成兩種,真正讓人恐懼的是猶太銀行家,這些人全都給我控制起來。普通的猶太人之中,還有不少是高級學術人才和頂級的技工,這些人還要利用,和他們簽訂一個協議,讓他們在中國工作十年,到期之後,不論如何,都給我逐出國門。」

    「這段時間,也會有大量的俄國人流亡到東三省,也必須嚴格管控起來,只要是猶太的銀行家,一律不准進入東三省,這是鐵律,如果誰敢徇私枉法,全都按照軍法處置,至於普通的猶太人,也要進行登記,定期檢查他們從事的職業,十年之後,一樣要趕出去!」

    姜登選還是頭一次見到張廷蘭對一個族群如此的忌憚,都是兩個肩膀扛著一個腦袋,這猶太人有什麼神秘的,值得如此的鄭重其事!

    姜登選的心裡頭畫著問號,但是張廷蘭的態度堅決,這個命令也是絕對不能更改的,他也只能照著張廷蘭的指示去辦。

    經過奉軍的仔細甄別,越來越多的才人被發現了,東三省的各個學校,主要的企業也都趕了過來,只要看中,馬上就簽訂合同,直接把人帶走。

    蘇霍伊等十幾名飛機設計和機械製造方面的人才被巴玉藻和厲汝燕等人直接帶走了,在帶人之前,巴玉藻也考驗了一下他們的水平,尤其是蘇霍伊,雖然稍顯稚嫩,但是有很多的奇思妙想,讓巴玉藻都眼前一亮,臨走的時候再三向張廷蘭說,再有這種人才,一定不能放過。

    當然獲得豐收的還不只是他,夏寒代表鞍山鋼鐵廠直接過來選人了,他一下子拐走了十幾位冶金專家,還弄到了一批機械設計的人才,超過兩百位中高級技工,最後又在海蘭泡找到了一個小型的冶金工廠,一個煉鋼廠。

    夏寒毫不客氣的將這些人才和機械設備都弄回了鞍鋼,準備甩開膀子大幹一場:「老長官,我算計了一下,有了這些人才之後,我們的科研力量至少增長了一倍,專業的技術工人增加了兩倍,再把那些設備都整合到一起,給我一年的時間,我有把握讓鋼鐵廠的產量翻番,每年產鋼達到十萬噸!」

    目前日本的鋼產量大約是七十萬噸左右,比起中國幾乎多了一個數量級,如果中國能夠達到十萬噸之後,和日本的差距就會縮小到十倍以內,而且憑著中國的資源優勢,在基礎打好了之後,產量還會暴增,在短時間之內不一定能追上日本人,但是差距就能控制在兩三倍之內。

    而且日本人還要養一支龐大的海軍,投入陸軍的資源有限,到了那個時候,奉軍就有了和日本人的一拼之力。

    張廷蘭拍了拍夏寒的肩膀:「好好幹吧,東三省的脊樑,就指著鋼鐵撐起來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