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都市小說 > 聖仙王途

大道小說網 第二章 立心道業(上) 文 / 神降之年

    呂楊渾身酸疼的走出楊柳林,小心翼翼翻過自家的院落,從屋後的窗稜爬進房間,然後利索的找到一瓶跌打酒,連忙在身上和臉色塗抹起來。

    「哎呦……狗日的惡奴,下手忒狠,不就是仗著土財主的勢嗎?一群狐假虎威、狗仗人勢的東西,有朝一ri我呂楊一定把你們打得滿地找牙!」呂楊疼得呲牙咧嘴起來。

    「咯吱……」

    門打開了,呂開泰走了進來,他看了兒子呂楊一眼,咧嘴笑道:「我說你又跟那幫讀書人的奴僕打架了?」

    呂楊咧嘴笑道:「沒有,這一次不是打架,而是被打,狗日的惡奴,竟然糾集在一起群毆我,要不這樣吧,你傳我三招兩式?」

    「你少給我當孬種,只要沒被打死,你就給我去聽……一定要聽私塾裡的先生講明白道理才行!」呂開泰狠狠地壓了一下呂楊的肩膀,疼得呂楊幾乎叫出聲來。

    「噤聲,不要讓你娘和你妹妹聽到,否則她們非心疼死不可!」呂開泰拉下臉來,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盯住呂楊,表情十分嚴肅。呂開泰可是明白得很,嚴父出孝子,慈母多敗兒。

    「那你傳不傳?好歹讓你兒子我也有兩手武藝,等閒幾個惡奴近不了身!」呂楊瞪眼惱怒,但是扯到傷處,頓時咧嘴倒吸一口涼氣,「還真疼!」

    「不行,絕對不行……你就死了這份心思吧,這世道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你爹我寧願你現在手無縛雞之力,也不要沾上一丁點的武道!」

    「為什麼,武道,聖道,都是通途,為什麼要為了一個正統之名水火不容?你難道就沒有聽過一句老話,叫做不管是白貓黑貓,能夠抓住老鼠就是好貓?」呂楊嚴肅起來,瞪著一雙眼睛怒視呂開泰。

    「沒聽過,估計又是你這小子胡亂杜撰編造的吧?」呂開泰拍拍呂楊的腦袋大笑起來。「是不是我杜撰的您就別管了,你只說我說的有沒有道理?」呂楊注視自己的老爹的眼睛問道。

    「道理是這樣,可是大匡皇朝的世道人情卻不是如此!」呂開泰歎息一聲:「你可知道殷墟皇朝是怎麼滅亡的?」

    「自然是殷墟大亂,聖道興起,取代了殷墟皇朝!?」

    「沒錯,但是你還沒說到點子上。相傳建立殷墟皇朝的是九天上下凡的天人,姓呂,和咱們一個姓,現在天下萬萬千千的呂氏族人無不標榜自己是天人血脈……呵呵,這原本沒錯!」

    「扯這麼遠有屁用啊,大匡皇朝四百年多年基業,誕生了百位聖人,但是沒有一個是姓呂的,嘿嘿,這就足以說明問題了,還天人血脈?我看是蠢人血脈才對!」呂楊對所謂的天人血脈之說不屑一顧。

    呂開泰被兒子打斷話茬,不由得臉上火辣辣的,頗為尷尬。呂楊說的也沒錯,大匡皇朝建立至今已經四百多年,天下承平也四百多年,文人薈萃,百聖誕生,大匡皇朝可謂是如日中天,而呂氏族人無一成大器,不得不說這是一個絕大的諷刺。

    「反了你了,你知道個屁,兔崽子!」呂開泰被兒子一陣搶白,不由惱火,揚手一巴掌拍在屋裡的石磨上,卡嚓幾聲,石磨佈滿了蛛網般的裂痕,然後轟隆一聲,石磨化成了碎石礫。

    「厲害,果然是厲害呀!我說爹啊,您這一手力道可摔碑裂石……」呂楊頓時雙眼發亮,心想自己的老頭有這麼好的武藝,竟然敝帚自珍打死也不傳授給兒子,這算哪門子事?

    呂開泰將呂楊羨慕的表情看在眼裡,他惱羞之氣稍解,不禁搖頭歎息一聲:「不是老子我不傳你殷墟神典,這一門神典據說是咱們家祖上從殷墟之中挖出來的寶貝,只是神典殘缺得厲害,只記載了一個煉血之法,更高深的部分全部遺失了,而且法門和大匡皇朝的聖人之道相悖逆,若是練一練尋常武藝也就罷了,但是稍微精進一些,動輒召來聖道中人的忌諱,所以與其修煉武道,不如專心修煉聖道……」

    「咱們的武道經典竟然為聖道所不容?」呂楊聽了搖頭歎息。

    「那是當然,否則你老子我怎麼可能只學了一點粗淺的皮毛傍身?」呂開泰可是感慨不已。

    「你沒糊弄我吧?」呂楊皺眉,看了自己的老頭子一眼,滿眼的不信任。

    「反了你了,連我也敢不相信……你說說,聖人之道是什麼?」

    「簡單說起來就是為而不爭!」呂楊想了想說道。

    「嗯,不錯,確實是為而不爭。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可是武道不同,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武道則是損不足而奉有餘。」

    「不會因為道不同就互相猜忌,給穿小鞋吧?」呂楊看來武道和聖道真的是犯沖,不過沒有必要不能相安無事吧?

    「殷墟皇朝就是因為武道昌盛,所以俠以武犯禁的事屢禁不止,最終這股力量動搖了國本,推翻了整個皇朝,若不是聖祖出世結束亂世,也不會有今天的太平,所以大匡皇朝的讀書人自然是看不起武人的,你沒看到現在的讀書人都是只修聖道不修武道嗎?」

    呂楊點點頭,這個他自然明白,大匡皇朝獨尊聖道,真正是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習武之人的地位甚至比工匠還不如!

    在大匡皇朝,讀書人高高在上,是上層階級,其他則是下層階級,等級之間,立有各種森嚴的律條和規矩。

    「所以我不傳你武道,而是讓你去學聖道,說一說吧,今天有收穫嗎?」呂開泰點起旱煙,吸了一口悠然詢問。

    「有,今天私塾的先生傳了所有的存神冥思之法,我感覺用這個法門確實可以照見心光,開啟智慧,凝聚文氣,可以進入立心道業!」

    「嗯,這樣就好,皇朝雖然階級森嚴,但是還是有規定,凡是達到立心道業的人不論出身都可以破格錄為學生,進入各大書院修行聖道,只要成為學生,那就是聖道弟子和聖人門徒,從此高人一等了……」呂開泰看著呂楊,眼眸中帶著頗多的期許。

    「真是世俗的風氣不可取呀!」呂楊不以為然,搖頭,不過也無可奈何,現在這種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不良風氣」都是前朝和今朝各種思潮碰撞以後引發的問題,個人的意志太小,根本無意改變潮流。

    「所以,你還是聽爹的,為咱家爭一口氣!」呂開泰拍拍兒子的肩膀。

    「放心吧,身為呂家子,怎麼著也給咱老呂家出一位秀才光宗耀祖不是?」呂楊笑著,他兩世為人,這些年又一直韜光養晦,為的就是有朝一ri能夠領悟心光,晉級立心道業第一重,現在好了,他已經邁入了這一重道業,往後勢必一飛沖天,無人可擋。

    「呵呵,兔崽子,能這麼想就好,也不枉你爹我的一番苦心!」呂開泰喜笑顏開,轉身出門,然後輕手將門掩好。

    呂楊看到父親離開,伸手在桌子上鋪開筆墨紙硯,然後深吸一口氣,存神冥思。

    「至小無內謂之小!」

    呂楊在宣紙上書寫一個「小」字,一縷淡淡的乳白色文氣附在筆墨上,一瞬間滲透入筆跡,好一會兒,黑色的文字上淡淡的光芒隱息,再也找不到蹤跡,不過還遺留下一分雋永綿長的意念和氣息,將這一個「小」字的真義隱隱約約表達出來。

    心思玲瓏剔透者若是看到這個「小」字,自然能夠悟道其中三昧,而蠢笨如牛者,觀看這個字,也能隱隱約約感其意味。

    這文字,因為含有雋永之氣,已經達到聖道九品文字中的最低品——雋文的層次,蘊含有最普遍的文意,不過還沒有深刻到錦繡和通靈的程度,所以還達不到錦文和靈文的層次。

    「哈哈,自己果然是天才啊……凝聚心光,文氣自生,這文氣可是雋永之氣,乃是聖道立心道業的第一重!」呂楊大為興奮,自己現在可算是讀書人了。

    按照呂楊的瞭解,立心道業有三重,第一重出雋永之氣,第二重出錦繡之氣,第三重出浩然正氣。

    三重圓滿,方可立言。

    呂楊心情大好,又仔細在紙張上寫了數百個「大」字和「小」字,一邊寫一邊琢磨其中的真意,不知不覺到了正午。

    「我兒,吃飯了……」屋外傳來母親的聲音。呂楊轉頭看看窗外,微微一驚,拍了一下自己的額頭失聲道:「糟糕,已經正午了,《先天五太書》今天還沒有誦讀三遍!」

    呂楊連忙拿起桌上的一本黃皮書,翻開第一頁張口誦讀起來,「太易者無名,無形無狀,無象無光,無邊無際,恢漠太虛,混成如一,寂兮寥兮,是時,太初分焉,見氣未見形……」

    咯吱……

    門推開了,一個三十來歲的村婦走了進來,她身材略胖,一身樸素的衣裳,袖口挽起,模樣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家婦女,她臉上笑意盈盈,說道:「我兒,吃飯了,先不要念了,整天唸書都要念傻了……」

    呂楊見狀笑道:「我說娘吶,您不是老是盼著咱們家出一位讀書人嗎,不努力唸書怎麼出讀書人?」

    「唸書就能出讀書人了?」呂楊氏反笑道。

    「別人就不知道了,不過你兒子我可不同,趕明兒我就去書院,一定要考出一個學生的頭銜來!」

    「莫要吹大氣,不是娘小瞧了你,我說你爹這是著了什麼魔,竟然讓你在家讀書,你沒去私塾只在家中讀書怎麼能成?莫說是考書院,就是私塾小考也難過關吧,還是先吃飯,別把你的小肚子給餓扁了……」

    「知道了!」呂楊無奈地搖搖頭,心想家裡人真是太小看自己了呀,豈不知道自己兩世為人,心有萬千丘壑,藏著滿腹的詩書才華和廣闊的見知,這些東西,出於某種考慮暫時深藏而已,也罷,遲早有一天,皇朝億萬讀書人,都要明白呂楊這個名字的代表的意義。

    呂楊如此想著,心情大好,這才放下書本出去吃飯。

    走出自己房間,來到大堂,一張老舊的飯桌上已經上了好些菜,呂楊一看桌上的東西,就知道今天加菜了,呂開泰正危襟坐,在餐桌邊等著開飯,呂開泰的旁邊還有一個十一歲的小女孩,或者稱少女。

    少女在大人面前恭恭敬敬,絲毫不敢放肆,看到呂楊過來,立刻站起來道:「二哥,吃飯了!」

    呂楊點點頭,抬手示意對方坐下,笑道:「三妹不要多禮了,這是在家裡,隨意一些就好!」

    呂楊這個妹妹很乖巧,叫做呂蒹葭,所謂「蒹葭」就是河邊常見的蘆葦。呂楊上還有一位姐姐,已經嫁人,正所謂嫁出去的人,潑出去的水,姐姐早已經不在家裡住了。

    作為家中的獨苗,更因為呂楊矢志讀書,所以呂楊在家中頗有地位,因為往後這個家就由呂楊這一個獨苗繼承,父母老來也要呂楊奉養,而女兒是潑出去的水,是隨夫君侍奉公婆的。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