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玄幻魔法 > 大明官

正文 第四十三章 大黑馬(上) 文 / 隨輕風去

    這日在建德縣縣界一處古渡頭,方應物等十幾位地方代表跟隨者朱知府站在岸邊,等候商相公的座船。

    一直到天色過午,才見到去前面打探消息的雜役騎馬飛奔而來,高呼道:「到了到了,船已經在五里外了!」

    登時眾人抖擻精神,整頓衣冠,在岸邊整整齊齊排列好。

    商閣老這次回鄉,可謂輕車簡從,只有三艘大船和四五艘護送小船。當他出現在船頭上時,方應物終於見到了這位傳奇人物是什麼模樣。

    只見得這位老大人,個頭略高,鼻樑高挺,鬍鬚大半已經白掉。雙目神光十分溫和,眉宇中瀰漫著鬆快歡欣的感覺。

    他身穿深青色袍子,頭戴一頂儒巾,望之很是簡素。此外手持一根古木手杖,步履之間悠閒自如。

    方應物看了後感慨道,這還真是退休老幹部的范兒。確實如同某些史料分析的,商相公晚年在閣日久,心裡對繁重政務產生了厭倦,而功成名就辭職後,心態十分放鬆愉悅。

    眼見文壇魁首、三元首輔駕到現身,朱知府代表嚴州府府衙拜見過後,眾人尤其是前來迎接的士子們,爭先恐後的擠上前去,一一向商閣老見禮。

    方應物靜靜的等在後面,等別人都完了事並只剩他自己,才不緊不慢的上前揖拜道:「淳安童生方應物,見過閣老。」

    這個自稱引起了商輅注意,他有些疑惑,這個場面怎會請十五六歲的小童生出席?不由得多看了方應物幾眼。

    朱知府連忙在一旁解釋道:「此乃今科方解元之子也。」

    商輅恍然笑道:「吾鄉科名後續有人,幸哉!」

    渡頭位於一處古鎮,鎮上有個大戶張鄉紳,家裡也是出過官員的。此次要招待商相公,府衙就借用了他家一處園林宅院。

    宴席設在正堂大廳上。但這席位很有講究,主賓當然是商閣老,主陪則是朱知府和此間主人張鄉紳,左右手一邊一個。

    再往下兩排席位,一排是耆宿,一排是士子。耆宿那邊很好安排位置,按著年紀排序就是。

    但士子這邊就很難排了,常言道文無第一,你懂得。而且所有人都想去坐最靠近主賓、主陪的那個位置,也就是次陪席位。

    因為此席位距離商閣老、朱知府最近,有機會參與更加親密的席間小範圍談話!這可是夢寐以求的機會,誰不想去坐?

    一時間眾人口中彼此謙讓,但目光卻都偷覷次陪座位,恨不能舍下一張老臉皮,直接衝上去佔住。

    張鄉紳作為主人,見狀便道:「宴席還早,不急於一時,不如諸君獻詩詞助興,最佳者坐次席以為褒獎!」

    方應物可不耐煩等別人一個一個念,那些史上無名的路人甲乙丙丁就省省罷!當先吟誦出一首絕句:「綠蓑煙雨溪邊客,白髮文章閣下臣;生在太平天子世,且將空手掌絲綸。」

    不過剛一出口,引發了廳間眾人陣陣竊笑聲。因為這首詩不但用詞平平,而且意思支離破碎、半通不通,前兩句還是處境對比,後兩句就差的沒邊了。

    所謂絲綸,釣魚的絲繩也。「生在太平天子世,且將空手掌絲綸」這句,放在商相公憤而致仕的背景下,難道是嘲笑他只配去釣魚麼?

    亦有不少人心裡想道,還虧得是解元家公子,一路上姿態清高,少有理人,結果連最起碼的詩詞格調都不懂。

    這樣的水準,也敢第一個出來現醜,真是坐井觀天之輩!

    方應物泰然自若,不動聲色的瞥了眾人一眼,等笑聲漸漸地小了時,彷彿自言自語道:「笑者不通五經乎?豈不聞《禮記》云:王言如絲,其出如綸。」

    王言如絲,其出如綸?眾人漸漸醒悟,紛紛想起了這個典故!

    根據此典,絲綸也可指帝王言論,商相公以首輔之尊輔佐天子,規諫帝王言行,可不就是「掌絲綸」麼!

    想到這個典故,整首詩一下子變了味道,好似醜小鴨一瞬間變成了白天鵝一般。

    越細品越有意思,綠蓑煙雨溪邊客可以去掌絲綸,白髮文章閣下臣也可以掌絲綸。一詞雙關,一句雙面,同時滲出兩種意境,很是回味悠長。

    再往深裡想一層,特別是放在如今這個狀態的商相公身上,更是精妙不可言!還帶有淡淡的諷刺意味。

    「太平天子世」讓「白髮文章閣下臣」去釣魚這裡邊的諷喻不可言傳,只能意會啊。

    短短四句,用詞還是平平無奇,但卻有重重深意,好像「橫看成嶺側成峰」的效果。只能說文字之妙、在乎各心了。

    商輅在心裡默念了幾遍「且將空手掌絲綸」,歎道:「老夫有生以來,只會讀書,不曾學釣魚。但有小友這首詩,少不得要去吾鄉溪邊學學當釣叟了!」

    商閣老都說出了這般話,眾人也不得不服氣,一時都無話可說,來之前打下的腹稿全部憋在了肚子裡,如果這時候拿出來那真成獻醜了。這方應物不愧出自解元之家,小小年紀就有如此才華!

    方應物一首絕句技壓全場,他毫不在意,只對商閣老拱了拱手。

    商輅看了看廳裡眾人神情,便指著次陪座位,對著方應物道:「同鄉小友坐!」

    商閣老人情練達,說方應物「同鄉小友」,也算是顧及到了別人面子。

    至少表面上因為方應物是同縣鄉親,關係比別人親近一層才叫他入了次陪座,並非是說他比別人強。

    其他士子滿懷艷羨的望而興歎,這解元家公子一路上寡言少語、並不突出,但此時可謂一路不鳴、一鳴驚人,真乃黑馬也。

    方應物掃視一圈,面含微笑,怡然自得的入了席,直接坐在朱知府下首的次陪位置上,然後才隨意對周圍點點頭。

    他這理所當然的做派又引起了眾人不爽,即便是獲勝者,起碼要謙遜幾句才好。這般公然得意洋洋終究落了下乘,不是君子之道。

    不爽歸不爽,但也沒奈何。其他的席位就沒什麼好爭了,便都陸陸續續入了座。

    方應物哪裡顧得上路人們的想法,他坦然自若當然有他的道理。

    趁著別人入席功夫,方應物假意側頭對朱知府道:「治下愚生坐於此位,也是斗膽效仿本鄉先賢。」

    有什麼先賢能教你搶座位?聽到這句話的人,心裡都犯嘀咕。

    方應物便講道:「在下聽過一個故事。在京城中,有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獨自微服出遊,恰好遇到好友家因為喜事做席面。此時首席位置尚還空缺無人,有幾位先生彼此謙讓,而這老人卻一言不發直接坐上首席。

    別人見狀不滿,見此老者衣裝簡素,不過一深青色袍子而已,並不似達官貴人。便出言諷刺道:你這老人家,這輩子坐過首席位置麼?

    這老人伸出手指頭數道:吾此生數十年來,大約只坐過五次首席。第一次坐首席,是成親後頭次去岳父家喝酒,作為女婿上了首席。

    幾位先生大笑之,皆以為這老人沒見過什麼世面」

    說到這裡,方應物有意停了一下,廳裡眾人都不明白方應物想表達什麼。難道就是想說幾個讀書人嘲笑沒見過世面的老頭子麼?

    方應物繼續講道:「當時等眾人笑完,然而那老人卻還在說:第二次坐首席,乃是中了本省解元後,在鹿鳴宴上坐了首席位置。

    第三次坐首席,乃是中了會元後,在恩榮宴上坐了首席位置。第四次坐首席,乃是中了狀元後,在瓊林宴上坐了首席位置。

    第五次坐首席,乃是新年時天子大宴群臣,老夫忝為領班大臣,在奉天殿上坐了首席位置。所以數來數去,老夫此生只坐過這五次首席,有點少啊!

    這老人一說完,那幾位先生臉色大變,齊齊拜伏在地,不敢再有絲毫冒犯!」

    大廳裡眾人聽完後,一起哈哈大笑,目光齊刷刷的看向商閣老。

    雖然方應物講述這個故事,從頭到尾沒有點出老者名字。但誰都聽得出來,這故事主角分明就是商閣老!

    中解元、會元、狀元,坐了三個首席的天下三元,還能坐在領班大臣首席位置的,獨此一人。

    這故事實在很有趣,短短幾段話,將商閣老三元加首輔的一生榮耀嵌進去。而且還是極度扮豬吃老虎裝逼段子,自古以來就是人民群眾最喜聞樂見的。

    方應物總結性的歎道:「所以今日小子斗膽,功業上有天地之差,實在無法可比,但言行上卻要效仿先賢了。」

    商輅一開始沒在意,誰知聽著聽著,到最後自己成了故事主角。而且還是扮豬吃老虎裝逼爽到了極點的主角,要說代入感,誰能比他更有真實性的代入感?

    他很是愣了片刻。幾十年宦海浮沉、修心養性練出的鎮靜功夫,在這個故事面前徹底崩潰了,完全壓不住心頭泛起的得意感和爽快感。

    最終商閣老實在忍不住出口笑罵,「小子胡扯!老夫怎會如此言行無狀!是誰如此胡亂編排!」

    方應物連忙離席謝罪道:「在下年紀小、讀書少,好聽傳言故事,多有不當之處,謝過閣老指正。」

    商閣老揮揮手:「看在同鄉面子上饒你一遭。暫且回席,得了空子再教訓你!」

    朱知府側目視之,這方應物奇峰突起,搶盡風頭,很不可小看!

    他抓住了商相公衣錦還鄉後心態很放鬆、不會擺架子這個機會,以晚輩小鄉親身份,輕易就擊破了商相公的心防!

    他那個故事講得,比直接逢迎拍馬高千百倍!如果商相公真能「回頭得了空」教訓他,那就他的福氣!

    朱知府暗暗慶幸,幸虧這方應物年紀小,沒有做官經世,也就只能在席間吟詩作詞、插科打諢而已,不然只怕要連他這知府的風頭都搶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