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回到原始部落當村長

大道小說網 第二十九章 秋收大典 文 / 老酒裡的熊

    收割之前,我讓土魯的徒弟做了20個一萬斤以上容量的木斗倉。

    斗倉下不僅像去年一樣,在底下裝了厚厚的木板,而且還製作了一尺多高的隔層,與地面隔開。地面按上一次的做法,也鋪上了大量石灰。

    要存放上萬斤的糧食,木板的厚度達到了3厘米以上,周圍還用肋板加固,再用籐條捆上--基本上在周圍又編了一個籐網。

    木青負責組織人手磨製大量的石刀、石鐮。

    木青在這段時間學習熱情空前高漲--因為我讓他開始「助教」的工作,在我的基本教學完成以後,由他組織「同學們」進行複習和練習。

    我已經在教他們十以內的加減法了。

    但這一次出乎意料地順利,在數字學習逼近數到100的基礎上,10以內的加減法他們接受起來快得多。

    我和木青一起創造的「大元字」已經達到了近500個,這已經足以讓木青在山洞內的石壁上,用「大元字」記錄本族發生的許多大事了。

    「大元一年,擒吳山族吳穹,縱之。」

    「大元二年,破吳山聯軍,擊殺吳穹……」

    我開始為太史公同志感謝木青的辛勤工作--以後的歷史書一定要好寫得多。

    遇到有需要,而他又沒有聽我教過的字,我就得連夜「趕製」一個新字出來--倉頡同志,你為什麼不生在我之前啊!

    但班上其他「同學」的情況就不容樂觀了:認識得了兩張獸皮上所有字的不超過20人--每張獸皮上大約有100個字。

    其中我不得不承認,有時候遺傳是很重要的東西。

    土土只不過是偶爾來聽一下課,他的數學知識就遠在所有學生之上--因為他經常得統計陶器的數量,班上唯一能數到100的就是他。

    而土土的「大元字」識字數也僅次於木青,達到近300個字,因為他經常在陶器上用「大元字」進行裝飾--這種下意識的行為為「大元字」的迅速蔓延起到了我所沒有意識到的重要作用。

    因為這讓「大元標準字」在周邊的50多個部落裡,隨時出現在那些購買了陶器的部落生活中。

    以至後來我在「大元新村」組織文字推廣時,許多來自各部落的「學生」--包括村長和長老們--都給我一種曾經學過的感覺。

    同樣,由於土土經常在陶器上用「大元數字」進行序號標注,許多部落也在研究這些「花紋」變化時得到了一些關於數學和序列的信息,等後來在「大元新村」學到數學時,各部落才恍然大悟:原來是這樣用的!

    「大元新村」外,木駝的騎兵隊人數有一定的增加,這也是考慮到原來他們的繁重任務,我才讓馬齊一邊訓練新手,一邊「轉讓」一部分熟練的狩獵能手給木駝。

    但人手的增加帶來了馬匹的不足,這次木駝和元昊乾脆模仿我以前對付牛群的辦法,帶上50名戰士和12隻狼,前往草原深處,將上次那個野馬群整體地驅趕到了「大元新村」外,在那裡建起了一個大型的畜欄--足有5萬平米大小,以至於土魯告誡手下的徒弟--

    「不要為了騎一下馬,就去幫木駝幹活,我們的活多著呢!騎馬有什麼好玩的,等村長來了,請他從木駝那裡多拔幾匹過來,想怎麼騎就怎麼騎--摔死你!」

    在木駝他們的不斷出擊下,草原上的狼群和小規模的豹群倒了大霉。這讓我對生態平衡問題有了「轉世」以來的第一次擔心--不過很快就把自己安慰下來了,不要說我們只是在很小的一塊面積上集中發展,就是從生物鏈的角度看,也不過是我們取代了原來狼群和豹群的地位而已!

    初期由於木駝他們從練兵的角度出發,主要攻擊食肉動物,入秋以後,在我的要求下,才開始兩者兼顧--我還是擔心這個冬天沒有了肉食性動物的危脅,草原上的平衡過快的破壞。

    但畜牧業的發展不在此列,是我要求一定要快速發展起來的--我要將來的肉食來源,甚至奶源(村子裡已經有小孩子喜歡喝羊奶了),都要能夠可控和唾手可得,而不是每天都要長途奔襲數十公里去狩獵--原來村子裡的狩獵就充分比較了這兩種方式的優劣,才堅決從元昊手裡把畜牧業接手了過來,現在他們已經不必每天出獵了,不像正在建設的新村那邊,大量的肉食需要,迫使木駝他們出擊。

    我要求馬齊多派遣人手支持木駝他們的畜牧工作,以降低木駝的工作量。

    終於快到了收割的時候,我讓土魯的徒弟們趕製了一批木碓,加上山洞內天然形成的數十個石碓,我要把糧食去殼了再入倉!

    秋收之日,除了土魯,就是元昊和馬齊他們都被我召回了村子,甚至還派遣騎兵從附近六個部落請來了長老--告訴他們,「大元神村」將有很好的禮物準備送給他們部落。

    實際上這種野粟在草原邊上和森林裡到處都有,並不罕見,但經過人工栽培,並且施了大量農家肥的粟穗,看上去比野生粟穗至少大上一半!而重量更是野生粟穗的兩倍以上!

    為了量化這一次的收成,我緊急趕製了來到原始世界後的第二件「量器」--秤!(第一件是日昝)

    這桿秤也是一件大型量具。

    首先是在村子中間的平地上立起一個矩形的木架,底部採用三角支撐,頂部橫樑高度大約2米五,有30厘米粗,中間用一捆紮在一起的籐條吊起秤桿。

    秤桿是一根極硬的圓木,有10厘米粗,秤盤是用籐編的,我用一個陶甕裝上泥土,蓋上蓋子(邊上燒製了兩個耳柄),作為秤砣。

    光是在秤桿上用陶片刻上刻度,再填上炭黑,就花了我整一天時間,不過我不敢肯定這個秤稱量出來的一斤和後世的一斤相差多少,只能是一個大概相似了!

    終於到了大日子,村子中的「廣場」上站了近700人--大方族就來了20多人想多要一點「禮物」。

    如春播時一樣,先備三牲,擺好香案,由我致祝禱詞。

    感謝天地諸神及祖先庇佑,讓我們在秋天獲得豐收,在過去的一年裡,猛獸和敵人,天上降下的雷電和大海上吹來的風暴,都不能傷害我們大元的族人,在此收成之日,再備三牲,向諸天神靈及祖先致謝!

    最後是來賓和我們的族人一起下跪,叩謝神恩--他們也是受惠者!

    收割中我對著梅梅唱起了小曲:「……田里稻麥金黃,農夫忙收割,微笑在臉上閃爍!藍天多遼闊……」

    煞風景的是,一名騎兵十萬火急地縱馬衝進來,連馬都沒停一下,就直接衝進了我的莊稼地,我正要斥責他,卻看他一臉大汗地悄聲說:「村長,出事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