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言情小說 > 盛世為後

第一卷 第二百二十一章 兩極分化 文 / 就愛嗑瓜子

    皇阿瑪,兒子已經渡過了最危險的時候,謝謝您在最後的關頭替兒子留下的這些家當,通過他們,兒子的確成熟了不少。現在,已經無所畏懼了。

    皇額娘,兒子帶著您的媳婦,孫子來看您了。您也可以安息了,兒子會照顧好自己,治理好這個國家,子孫萬代,盛世永昌,答應您的事情,兒子一件都沒有忘記,一件都不會落下的。您就安心地跟皇阿瑪在天上好好地過日子吧!

    香煙裊裊,此時的皇陵主墓室並未封住,玄燁不確定是不是現在就封了,他捨不得。封了之後,就不能再進來,近距離地祭拜皇額娘了。

    但是,看到左手邊站著赫捨裡,右手邊站著承瑞,玄燁的眼神在迷戀了一瞬間之後,就恢復了堅毅:「傳旨,命禮部擇吉日,封墓!」赫捨裡一愣,看向他的側臉。

    玄燁有多孝順慈和皇太后,從他把佟慧如安排到景仁宮去,就可見一斑。景仁宮是慈和皇太后做妃子時候的寢宮,玄燁原本打算一直空著,以至於赫捨裡原先安排慧如到翊坤宮,但玄燁看過之後,就說了一句:「皇額娘遺囑,將表妹安排在景仁宮中。」

    赫捨裡有些消化不良,還勸他,既然人都娶了,就不要再把她當表妹,試著當成自己的女人來看待,至少佟家是希望通過慧如來向皇上示好的。要不然的話,皇額娘不會要你娶她而是要你替她找個好人家了。

    但是,玄燁的反應卻讓赫捨裡不知道該哭還是該笑,他說。慧如是表妹也是妃子,他會遵守承諾,好好照顧她。一切都是因為對母親的承諾。赫捨裡因此歎息,小表妹其實可以有比做妃子更好的前途。但是。造化弄人,家族利益面前,個人利益往往是可以忽略不計的。

    相比佟慧如。赫捨裡覺得自己比她幸運,當初是自己擠扁腦袋也要進火坑,爺爺是相近辦法要藏也沒能藏住。現如今,不管是說太皇太后得償所願也好,說她自己得償所願也罷。總算結果赫捨裡氏成了皇后。

    出了主墓室,承瑞跟著奶娘走了。玄燁帶著赫捨裡到配殿,宮人們早就等在這裡。他們準備了兩大桶的熱水,替皇上皇后洗去晦氣,更換新衣。整個祭祀的過程,才算結束。

    晚上,還是在遵化過夜。赫捨裡問出了白天的疑問:「皇上怎麼決定封墓了?」「有什麼不好,早點封墓,皇額娘能早點安息。」「可是,封墓的話,皇上就再也不能進主墓室了。而且寧壽宮那邊……」

    這世上不是還有一位皇后的嗎?現在封墓,仁憲皇太后睡哪兒啊?玄燁拉住她的手:「皇阿瑪生前遺言,母后皇太后需另起新墓。」

    赫捨裡默,順治不喜歡正宮皇后,死後連同葬都不願意。這對仁憲皇太后來說。真是不能承受之痛。也難怪太皇太后會那麼恨董鄂氏,那麼多年來一直變著法兒欺壓寧太妃。這麼想著,又有點同情仁憲太后了。

    玄燁看她眼神落寞,還以為她累了。輕聲說:「這趟出來,任務已經完成了,明日我們就啟程回京了。舟車勞頓,辛苦你了。」

    「臣妾不辛苦,這些年來,臣妾一直躲懶,皇額娘入土之後,都沒來祭拜過,之前還有諸多顧慮,但今日到了這裡,才明白其實這只是做晚輩該做的事情。」赫捨裡笑笑,收起了落寞的表情。

    謁陵結束,等赫捨裡回宮的時候,四月差不多都過完了。倒在軟榻上,心裡惦記著這一路的折騰,心裡祈禱玄燁趕緊把修路大計好好謀劃一下。現代不是說,要致富,先修路的嘛!

    然而,玄燁現在根本沒有這個閒工夫想修路的事兒,蒙古那邊傳來消息,察哈爾王的幾個兒子在得知老大得了察哈爾王的頭銜,吞沒了老爹的遺產,並且兵權獨攬之後,頓時就怒了。

    草原上的規矩,大家靠實力說話,老爹在的時候,大家是兄弟,老爹沒了,誰能力強,誰就坐擁遺產。

    如今,這條不成文的規矩被康熙的一道聖旨給破壞了,這讓其他弟弟們非常不甘心。如今他們內部摩擦已經萌芽。安親王請旨,是不是可以用一些小手段讓他們的矛盾進一步激化,讓他們內鬥消耗。

    玄燁接到奏折找軍機處成員開小會,這一次耿聚忠給了他建議,這條建議只有四個字「尊王攘夷」。這一次,他完全跳過了議政王大臣會議那些老傢伙們,自己做了決定。

    他的決定是,讓安親王和新任察哈爾王多做接觸,多做些口頭承諾,必要的時候給些小恩小惠,讓反對他的人,進一步認識到他已經成了清廷的自己人,以此挑動他們的怒火。

    但是,有一個原則,就是絕對不允許安親王真的和察哈爾王結盟。安親王現在山高皇帝遠,加上議政王內閣大臣會議那幫傢伙又一直看他不順眼。別一不小心敵人變成盟友了,這事情就搞笑了。

    察哈爾王是必須滅掉的,甚至這一次,玄燁決定要把林丹汗這一支的血脈徹底抹掉。安親王已經有過一次站錯隊的例子,這一次,玄燁並不怎麼信任他。

    好在皇祖母有先見之明,在安親王身邊安插了一個費揚古啊!玄燁這個時候感歎到,什麼事都想得這麼周全,留有後手。自己和皇祖母的差距,還差十萬八千里。

    戰爭的事情搞定了,玄燁就開始操心經濟,國庫空虛都好幾年了。這次又遇上打仗,再不想辦法補充點兒,萬一哪兒再來個旱災或水災,大清就真的窮得只剩下地皮了。

    要充盈國庫,無非就一條,開源節流。按照戶部上呈的稅目明細來看,這一看,就看出了問題,還是巨大的問題。

    清朝前期,在沒有雍正實施攤丁入畝,火耗歸公等措施以前,一直是按照前明的稅收制度上稅的。也就是所謂的一條鞭法。

    把田賦,人頭稅,等一系列稅收籠統地加在一起,由國家發統一通知,地方官就按照通知精神以上浮百分之一到五的價格向百姓收取。

    國庫只收規定數目,多出來的百分之一到五,就是所謂的火耗,也就是公務開銷費用,有了這比銀子,國家就可以理直氣壯地把公務員工資降到最低。也就是說,清朝的官員實際上是奉旨貪污的。

    國家給了火耗的下限,卻上不封頂。這百分之一到五,到了地方官的腦子裡,就成了最低標準是百分之五。

    因此就出現了大災之年,稅可免,火耗不免。國家收不到銀子,飽了地方官的私囊。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就是這麼來的。

    玄燁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他想著給老百姓減負,地方官卻變著法兒給他們加餐。如果按照軍機處的說法,給老百姓再加稅,那老百姓的負擔,就更重得沒邊了。

    但是,火耗銀子是地方官活動經費的主要來源,朝廷加不起工資,地方官要是沒了火耗,就只能喝稀粥穿補丁了。這樣的話,大家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積極性肯定就沒保證。

    這也不是,那也不是。玄燁發現。經濟問題,比政治還難搞。哎,主要還是國家窮啊!負擔不起太高的公務員工資,才導致這種情況。

    玄燁歎氣,赫捨裡這幾天卻過得尤其滿足。雖然兒子一回宮就被送回了慈寧宮。但她知道,隨著兒子一天天長大,她們之間的羈絆會越來越深。母子關係終究會超越曾祖和玄孫之間的關係。

    更讓她欣喜的,是她的雙胞胎女兒,長開了之後再看,真是越長越像自己了。而且兩人長得一模一樣,要不是兩撥人帶著,要不是她們脖子上有為了區別大小而帶的金鎖片。完全分不清哪個是姐姐,哪個是妹妹。

    當初,聽見嬤嬤請安的時候,說的是二公主和三公主,她還糾結了一下那個「二」。但是一想到額娘說的,公主在出嫁前都是只有編號沒有名字的,她也就只能默認了,沒跟玄燁提給女兒起名字的事兒。

    眼看著女兒如今一點點長開,赫捨裡從她們身上,完整體會到了做母親的快樂。看著孩子成長,引導她們成長,陪著她們一起成長。這一對姐妹花,讓她看到了之前錯過的承瑞的成長過程。可以說,她現在是有女萬事足的狀態。

    這天深夜,赫捨裡幾乎要宣佈吹燈拔蠟睡大覺了。外面傳來皇上駕到的聲音。整了整衣服帶著宮人出來接駕,卻發現玄燁臉色發青,眼圈泛黑。這一驚非同小可。

    謁陵回來後這才幾天沒見,怎麼就弄成了這幅德行?起居錄上不是顯示他有幾天到後,宮去採花了嗎?現在看著這麼像連著通宵好幾天一樣?

    玄燁的樣子嚇壞了赫捨裡,更是驚得下人們手忙腳亂。珍兒玲兒兩個,眼巴巴地望著赫捨裡:「娘娘,皇上累成這樣,要不要宣太醫來看看?」(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