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言情小說 > 農女醫妃

《》章 節目錄 第631章 當年的情意 文 / 白露

    且說這次的事,源於周氏年輕時候的一段淵源。

    那時候,她尚且二八年華,正是要出閣的時候。她與表兄互相有意,兩家也都看好這門親事。但所謂天有不測風雲,周氏的父親在官場上突然受了牽連,周家自此人心惶惶,周氏也不免為父親擔心。

    如今的鄂國公顧懷瑾還是鄂國公府的世子,老鄂國公在朝堂上,幫了周家不少忙,成功將周老爺從中救了出來。一家人心存感念,但沒想到的是,不久之後,老鄂國公竟然向周家提親了。

    周家人覺的做人應該懂得感恩,懂的知恩圖報,但女兒的婚事,又著實讓他們為難。

    最後,尚在閨閣中的周氏站了出來,主動說願意嫁去鄂國公府。

    她為了讓父母安心,為了她的家族,選擇犧牲了她的戀情。出嫁之後,她便安心地做鄂國公府的媳婦,斷掉了以前的所有聯繫。

    這件事情,在現在的鄂國公府裡,知道的人並不多,除非是她從周家帶來的隨身陪嫁大丫頭,其他的人不可能知道。

    那些丫頭,如今也都成了她的心腹和得力助手,按理說,不會有人再說出來才是,況且,這麼多年過去了,一直沒人提,怎麼這時候,就突然有人提出來了?

    周氏仔仔細細地想了又想,都沒想出任何一個有嫌疑的人。

    那個叫做四兒的丫頭,說是撿到了一封信,裡面還裝有一支金簪。

    周氏也看了那支簪子,頓時心頭疑慮更甚。那支簪子,的確是她的,因為那是她及笄那年,母親送給她的禮物。只可惜,沒多長時間,那支簪子就被人給偷去了,裡裡外外地找了好幾天,都沒有找到,最後只得作罷。

    為此,當年周氏還傷心了好一番。那是母親送給她的,就這麼丟了,哪能不傷心?

    如今再見到,她突然有了一種恍然如夢的感覺,一時間,似是又回到了當年,忘了眼前所面臨的困境。

    她想不到這支簪子會再次出現在她的眼前,更想不到,竟會以如此方式。

    那封信,落款是她表兄的名字,上面寫著,將當年用來定情的簪子還給她,要斷了與她所有的往來,並且勸諫她,她的兒子即將成為世子,絕對不能因為他和她這麼多年的感情往來,而斷送了他的未來。

    看到這封信的內容的時候,周氏氣的簡直都要說不出話來了。這信寫的,可真是要多噁心就有多噁心。如果事情被坐實的話,那過錯的全都是她,是她不知廉恥,自甘下賤。

    不但她下半輩子全毀了,她的兒子更是不可能得到世子之位。顧婉沒去之前,三老爺已經在質疑顧槿之的身世了。

    那個時候,周氏已經顧不得其他了,一味地據理力爭,說出的話,也絲毫不客氣。

    單單只質疑她,侮辱她,她或許還能看在他們是長輩的份上,給幾分面子,不至於把話說的太難聽。但如果牽連到了她的孩子,她絕不會相讓。

    她是一個母親,哪怕拼了性命,都要保護自己的孩子。

    「母親可曾讓人去調查那個丫頭了?」顧婉問道。

    她覺的,那個丫頭肯定有問題。其實明眼人也都能看的出來,那丫頭不管說的話,還是做的事,都有些不太對勁。但既然發生了這樣的事情,就有了讓人質疑的理由,更何況,有的人早已打定了主意,不會輕易揭過這一頁。即使他們明明知道這是無中生有,也一定會讓假相變成真的。

    周氏點頭:「已經讓可靠的人去查了。」

    說著這話,周氏臉上露出幾分無奈的神情,到現在,其實她都不甚明瞭到底誰該相信,誰不該相信了。

    顧婉心裡尋思著,她今天說的話,那些長輩們肯定心裡都跟明鏡似的,只要他們自己不犯傻,就肯定不會再來鬧事。

    因此,她也就沒怎麼擔心,安心地吃飯睡覺。

    但誰料,她才剛剛躺在床上沒多久,還沒睡著,突然感覺有點不對勁。

    已是快五個月的孕期了,有時候,她能清晰地感覺到孩子在動。這會兒,他又在動了,但是卻與以往不同。

    以前都是動一下兩下便安穩了下來,但現在,竟是不停地動,似是十分煩躁一樣。

    顧婉不禁擔憂了起來,這是怎麼了?

    太后讓梅太醫每隔幾天就來給顧婉診脈,雖說現在起以前,好了不知道多少倍,但是梅太醫仍然說了,她這一胎到底有些先天不足的,讓她要倍加小心。難道,出什麼事了嗎?

    顧婉猶自緊張,但此時已經很晚了,再去叫太醫來,顯然也不是那麼回事。

    她是個外科醫生,上手術台難不倒她,讓她給人剖腹產也可以,但懷孕時發生的狀況要如何處置,對她來說,那可真是隔行如隔山了。

    顧婉心裡尋思著,再等一會兒看看,要是安靜下來的話那就好了,要是還不行的話,不管多晚,都要去請太醫過來了。

    因此,她只叫丫頭給她倒了杯水喝了,並沒有做別的。

    好在大約半個時辰後,肚子裡的孩子就安穩了下來,顧婉也暫時放下了心,躺下睡著了。

    這一夜,她睡的不太安穩,有的地方,同樣不安穩。

    此時深夜了,但顧家三老爺家的花廳裡,依然燈火通明。

    「三叔啊,我早就說過這事兒不妥,不可操之過急。」一坐在左側第一個椅子上的人說道。

    三老爺面色陰沉,沒說什麼話。

    今天在鄂國公府給一小輩給擺了一道,心裡可謂憋悶的很,連晚飯都沒吃上幾口。正想早早地睡下歇著,誰料突然見他們全都來了。

    「是啊,咱們現在每月從鄂國公府的賬面上領月銀,就連各家的子女,也都是靠著鄂國公府的蔭蔽,才得以拜名師。要是把關係鬧的太僵,首先最不利的就是咱們啊。」又有一人附和著說道。

    如果沒了周氏,鄂國公府當然也會繼續蔭蔽他們,給他們月銀和倚仗,但其中的變數,就太大了點。所以,他們不得不好好考慮考慮。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