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青蕪傳

正文 第128章 番外 一:長生 文 / 蘇小涼

    2.

    偏殿外守著五六個太醫,偏殿內又守著兩個奶娘,四個宮女,長生進去的時候搖籃裡的小皇子在哭,其中一個奶娘抱起來餵了奶後又放回去,長生看到了那個襁褓中已經出生差不多半個月,可還不如別人足月孩子重的皇子。

    小皇子生的很好看,長生覺得他長的不像皇后娘娘,出生的時候皇后娘娘昏迷不醒,她也沒來得及看看小皇子。

    小皇子醒著,長生伸手替他拉了拉小被子,笑著輕碰了一下他的鼻子,「殿下可要快快長大,等你健健康康了就可以去見你母后。」

    半大的嬰孩哪裡聽得懂她說什麼,張大眼睛木楞楞的看著她,長生看他小嘴微張,粉嘟嘟的模樣,一顆心都快被融化了。

    「娘娘為了讓殿下順利來到這世上,她費了好大的力氣,等殿下長大了,一定要待娘娘好。」長生輕柔的說著,「殿下放心,長生會保護好你。」

    長生笑看著他,儘管他還什麼都不懂,可就是這麼對視著,長生也挪不開眼,實在是太可愛了。

    門口那兒傳來一陣輕微腳步,因為沒有通稟,長生以為是宮女和太醫進出,不甚在意,直到那個身影籠罩到搖籃這邊,長生抬起頭來,龍袍而上,看到了皇上。

    只愣了這麼片刻,長生急忙低下頭去下跪行禮,蕭燁擺手,「誰讓你來這裡的。」

    「回皇上的話,奴婢奉了皇后娘娘之命前來照顧小殿下。」長生穩穩回答,剛剛那對視的一眼已經足夠膽大了,她們這些宮女哪個敢直接看皇上。

    「起來吧。」蕭燁低頭看兒子,這些天他來看過幾次,太醫的話是說皇子的身子是越來越好了,就是皇后的身子徹底垮了,蕭燁不得不考慮長遠的事,皇后誕下嫡長子,若是就這麼去了,年幼弱小的長子該怎麼辦。

    想到這裡蕭燁的視線在這個十二三歲的小宮女身上停駐了一下,他認得這個宮女,是皇后身邊貼身的宮女,如今放眼整個鸞鳳宮,皇后還能讓她過來照顧皇子,足以見得皇后對她的信任。

    只是皇后信她,他未必信,宮中之事變幻無常,各為其主,轉而擇樹棲的比比皆是。

    長生低著頭,直到那一抹龍袍離開好一會兒她才抬起頭來,搖籃裡的小殿下已經睡了,長生想了想,讓幾個宮女仔細留著,轉而去了主殿看皇后。

    主殿內的爐子裡點了熏香,可濃重的藥味還是蓋過了熏香氣息,長生輕輕走到床榻邊上,鄭如茵剛剛喝了藥,見到她進來,示意長生到她身邊去,「怎麼回來了。」

    「娘娘,我去看過小殿下了,太醫說殿下很好,就是出生的時日早了些,悉心養上一段日子就和足月的孩子一樣,您放心吧。」長生細細的說起偏殿的事,「有好些個太醫和宮女守著,都是皇上派去的人,您不是說了,皇上要讓小殿下順順利利生下來,在那兒一定安全,皇上剛剛也去看小殿下了。」

    「殿下也去了麼。」皇后的臉上並沒有多少欣喜,而是鄭重的看著長生,「你就留在偏殿,本宮這兒有人照應,有菏澤她們在,長生,你要寸步不離的守在那兒。」

    長生看著皇后無比嚴肅的神情,此時她還想不透這其中的緣故到底是為何,兩個月後她明白了皇后當初這麼做的用意

    皇子滿月那天,皇上頒布了立太子的聖旨,皇長子蕭鈺,順應所望,立為太子,而這聖旨頒布後的第二個月,鸞鳳宮的偏殿就走水了。

    這天夜里長生守在太子的搖籃旁邊哄他睡覺,此時已經是深夜,喝過奶的太子睡著了,偏殿內安靜一片,長生也有了些睏意。

    她趴在了搖籃旁的凳子上,迷迷糊糊的睡了過去,半夢半醒中忽然間覺得週身有些熱,睜開眼看,長生看到窗戶外的一片紅光時一下全醒了,抬頭望向門口,兩個守著宮女不知什麼時候昏過去的,歪倒靠在門邊,而外殿已經燒起了大火,火勢朝著內殿蔓延過來。

    屋外有宮女太監的聲音,長生還能聽到呼喊和救火聲,搖籃裡的太子終於被驚動哭了起來,煙嗆入鼻,長生咳嗽了幾聲,這樣下去不會被燒死,肯定要被煙熏死,她倒是沒事,太子殿下怎麼辦,這麼小的年紀多吸幾口煙都會出人命。

    長生不待猶豫,把太子從搖籃裡抱起來,用錦布兜住繞著肩膀和腰綁起來固定,繼而走到桌子邊上用水打濕了帕子,留出空隙小心的包裹太子的嘴和鼻阻擋煙霧。

    長生拿起一塊布弄濕了摀住自己的嘴走到門口,外殿的火勢越來越大,沒有人衝進來的緣故是門口上頭的懸樑掉了下來直接擋住了進路,長生拿起茶壺乾脆把袖子和衣服都弄濕了,低頭摸了摸大哭不止的太子殿下,從床上揭起一床薄被子蓋在後背,弓著身子打算衝出去。

    不知道為什麼,本來偏殿可以走的幾個方向都被封死了,長生在外殿看了看,唯有西側的門那邊堵的還不是這麼死,火勢蔓延過去的也小,長生拿著被子走到西側,這一場大火來的詭異,而外頭救助的那些人更是詭異。

    來不及想這麼多,長生要趕緊帶太子殿下出去,雙手拿起被子高舉過頭,長生冒著身子從那個柱子下衝了過去,前面還有幾個冒著星火的已經不成阻礙,眼看著就快要走到門檻那邊,外面也有人在潑水。

    忽然間,長生頭頂上的懸樑發出了斷裂的聲音,她下意識的抱住了懷裡的太子,只感覺到錐心的一陣痛,長生跪在了地上,那些冒著熱氣碎渣直接戳在了她的膝蓋中,長生一手扶著懷裡的太子,一手撐在那兒,背後的懸樑似乎是直接穿透了她的衣服,那釘子直接扎入了她的後背中,伴隨著她這姿勢,越發的深。

    懷裡的太子哭聲漸漸弱了下去,守在外面的

    的幾個宮女都暈過去了,內殿就算是影響小太子也吸入了幾口,長生忙把自己捂著的濕布攤開來蓋住懷裡,猛地幾聲咳嗽,後背的重量和疼痛壓的長生跪不住了,她跪在那兒躬下身子,用懷抱緊緊的護住了懷裡的太子,上頭似乎又有東西掉下來,直接砸在了壓著長生的懸樑邊緣,懸樑被砸掉到了地上,而紮在長生後背的那一根釘子,伴隨著懸樑的掉下,在她的後背劃開了一條長的傷口。

    長生疼暈了過去。

    皇上身邊的侍衛隊趕進來時看到的是一個宮女跪在那兒懷裡緊抱著什麼,微弱的哭聲就是從她懷裡傳出來的,而當侍衛長把長生懷裡的太子抱出來時,那雙手還緊緊的不肯放,她蒼白的臉上幾乎沒有血色,此時他們才發現,這個宮女後背的衣服血染一片

    長生醒過來已經是五天後的事了,她失血過多,幾個太醫連番守著才把她的命給抱下來,她後背的傷當時嚇到了那幾個太醫,劃開的傷口險些都能見骨,她還能活下來已屬命大,皇后也為她擔心了好幾天。

    鸞鳳宮偏殿起火的事正在調查,牽連出了好些宮人,偏殿外玩忽職守的,偏殿內睡著睡著暈過去的,還有偏殿周圍的人。

    長生養傷的近兩個月裡,宮中處置了好一批宮人,還貶了幾位妃子,打入冷宮,被貶去佛寺長伴青燈,而長生這邊,她還得到了皇上的賞賜。

    護太子殿下有功,大賞。

    此後皇后把太子養在了主殿中自己親自照料,儘管她病重在榻下床的次數都很少,她還是不願意任何人來插手照顧太子的事,長生養好了身子後又去了主殿照顧太子,這一回連皇上都沒再說什麼

    五月初時,太子殿下八個多月,沈貴妃生下了二公主,滿月時這彌月宴擺的很熱鬧,但是明華宮那邊熱鬧著,鸞鳳宮這邊,長生去外面把鄭家夫人請了進來。

    關上門守在外面,長生不知道裡面發生了什麼,過了不到一炷香的時間,這門忽然開了,鄭夫人出來神情裡一抹擔憂,說是皇后娘娘身子不適,要請太醫,長生進去一看,眼睜睜的看著皇后吐血,暈了過去。

    這一次皇后整整昏迷了五天,醒來後皇后輪番著叫了好幾個身邊伺候已久的宮女進去,好像是交代後事似的,等到長生進去,皇后看到她後說了一句,「長生,本宮不知道自己還剩下多少日子。」

    「娘娘說什麼呢,您還要看著殿下長大,教導他讀書寫字,您現在就是要好好休息,什麼都別想。」長生給她蓋好被子,從去年生下太子後皇后的身子就一直沒好過,每況愈下,最近更是差,太醫都束手無策,長生想起了接連病了兩年最後殯天的李皇后,她其實很怕皇后娘娘也會這樣。

    「自己的身子本宮自己最清楚不過了,長生,本宮這是垮掉了的身子骨,早晚都要走,你不必安慰什麼。」鄭如茵懷孩子的時候就已經幾番遭害,十次裡面躲過九次又能如何,不是還有一次中招了,她也累了。

    「娘娘,您得往好方向想。」長生餵她喝水,鄭如茵搖了搖頭,「你可知鄭家人入宮為何,他們見本宮接連病了快一年,身子狀況不佳,也許會和之前的李皇后一樣去了,太子年幼,為了保住鄭家這來之不易的位置,他們想送人進宮,要是本宮的身子好了也就罷了,宮中多個妃子而已,若是本宮因此去了,本宮還能把太子托付給鄭家入宮的妃子,這樣太子才能向著鄭家。」

    「娘娘那天吐血是因為鄭夫人和您說的那些話。」長生即刻就想到了那天二公主彌月宴,鄭夫人前來見皇后娘娘,也就是那天娘娘吐血後暈過去。

    「長生,我入宮那年才十四歲,到如今已經十年過去了,那時你才三歲。」鄭如茵看她憂心忡忡望著自己,心中一暖,這宮裡宮外充滿了算計,就是鄭家人也不全然是關切她,鸞鳳宮中一半是皇上的人,一半是鄭家當時跟隨入宮的,真的是為她考慮的人沒有幾個。

    「我若去世,於皇上而言,我為他生下了嫡長子,於鄭家而言,還有個太子可以供他們依靠仰仗,在這之前,他們要抱住鈺兒的太子之位,還要有人能養他長大。」鄭如茵算是看的清透,可越是清透,她便越覺得沒意思,她抬手摸了摸長生的頭,鄭重道,「所以太子不能交給鄭家送入宮的人來養。」

    那一天皇后說了不少,長生看皇后精神好,心想著說一說心裡舒坦了,身子骨也會跟著好起來,可誰知到了十月,皇后幾度昏迷,到了十一月,太醫幾乎是斷言皇后撐不過這個冬天。

    那時太子剛剛開始牙牙學語,剛剛學會喊娘,並沒有叫多少聲,十二月中皇后似乎是知道自己的日子真的剩下不多,接連召見鄭家人入宮,又數次請求見皇上,在鸞鳳宮上下交代完所有的事情,年三十夜晚,鄭皇后入睡之後就再也沒有醒來。

    這一年,長生剛剛滿十四歲,太子殿下滿週歲,鄭皇后去世百日後,長生帶著太子,搬入了太子宮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