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恐怖靈異 > 大唐馴夫計劃

正文 第一百三十九章 母擔憂 文 / 金絲草

    大朝會上,李世民看著下面的眾臣,劍眉攏在一起「說吧,有什麼好的救災辦法,現在剛入冬,就下了這麼大的雪,度過這漫長的冬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誰也不知道還要下幾次這樣的大雪,朝廷必須拿出行之有效的政令來,如果次次都要災後再處理,最後受苦的只是百姓。」

    「陛下,我朝建國以來,因為打仗國庫空虛,加上這幾年年年鬧災,朝廷和各府衙並沒有多少的糧食儲備,遇到大的災荒,實難以抵抗,只靠著朝廷救濟也是杯水車薪,就拿目前這場雪災來說,如果只等著朝廷的救濟糧運到各地,當地的百姓早就餓死了,現在只能靠著百姓自救了。」房玄齡站出來說道,這是現實,朝廷沒糧食,現在除了那些豪門大戶手裡囤積著糧食意外,別人手裡幾乎沒有多少糧食。

    「愛卿說道有理,朕這裡收到一份奏折,說的就是山西大同的知府是如何自救啊,在那麼多份求援的奏章之中,這份奏章讓朕看到之後稍感欣慰,來人,給眾卿家唸唸,大同知府張愛卿是如何做到的。」李世民示意身後的太監念奏章。

    他今天一早就收到了暗衛八百里加急送來的情報,知道了大同發生的任何事,內心不免稍感安慰,對兒子所做的事也感到驕傲,當然,兒子弄出來的爛攤子他也要幫著處理,畢竟兒子是強取豪奪,這樣的事要是傳出去,對太子的聲望也是一個打擊。

    所以才出現這麼一份以張大人名義寫的奏章,至於真的奏章,估計還在送往長安的路上呢。

    「…………在我全城百姓萬眾一心,城內富戶紛紛慷慨解囊,捐贈加重屯糧用於救濟百姓。這場天災是可以抵抗的過去的,目前我府傷亡百姓只有十五人,其他傷者正在經全城大夫盡力救治。倒塌的房屋也會盡快的重建,災民已被妥善的安置。府衙和一些大戶人家的宅院被開闢出來當做臨時住所,確保受災百姓能吃上熱飯有地方睡覺……」太監拿著假奏章念著捷報。

    下面的大臣聽著愣住了,這是什麼意思,就是說這個張大人強了城裡的富戶的糧食,還把府衙拿出來當救濟點,還有讓駐軍去救災了,這張知府是不是瘋了。就是再心憂百姓,也不能做這樣的瘋狂的事情啊,他這個官還想不想做了。

    而杜如晦和房玄齡則是互看一眼,怎麼這樣的奏章還沒有經過他們的手直接被呈給皇上了。這樣的消息他們都不知道,不過看皇上的意思,似乎很贊同這樣做,這可不是什麼好事,如果別的州府都效仿張大人。那不亂成一鍋粥了,商人是沒有地位,但是商人也是有依靠的,裡面盤根締結的太深了,輕易動不得的。

    山西。那邊是五姓七望的地盤,裡面的情況更複雜,這些大家族經過上百年的發展,在政治經濟方面有很大的話語權,現在是碰不得的一個雷區,當年隋殤帝楊廣為什麼會敗的那麼慘,裡面就有這些家族的原因,因為楊廣所做的事情觸犯到了這些家族的利益,所以他們要推翻楊廣,楊廣並不是那麼昏庸無能,朝廷一些好的政策,到了下面執行的時候就變了樣子,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這不是一句空話,不要以為皇上說了什麼,下面的人一定就會執行,他們會把好的政策變成壞的,所以在沒有大的把握之前,這些家族動不得,否則絕對是引起朝廷的動盪。

    「眾位愛卿對張愛卿這種自救方法有何感想?」等太監念完之後,李世民坐在上面幽幽的問道。

    「陛下,此法不可取,而且張大人這種行為必須要嚴懲,張大人沒有陛下的政令,居然隨意的調動當地的駐軍,而且奏章上說富戶獻糧,依微臣猜想,恐怕這獻糧不是主動的吧,如果讓天下的官員都效仿張大人,那豈不是要天下大亂,還有何秩序可言。」從朝臣的隊伍裡展出一名官員朗聲說道。

    李世民瞇了瞇眼,很好,五姓七望的人發言人這麼快就站出來了。

    「陛下,張大人此舉雖有不妥,但事情緊急也是特事特辦,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富戶手裡有糧食,百姓卻在大雪天氣裡忍凍挨餓,身為父母官自然要犧牲小部分的利益為護衛大部分百姓的權益,至於對富戶的損害,大不了在事後做出一定補償,權事從急也是應該的。」魏征站出來表達自己的意見。

    「陛下,魏大人的話有理,權事從急也是沒辦法的事,不過這樣的行為不能氾濫,不能什麼時候都這樣做,必須在發生重大災害或是什麼特殊的情況下才可以,否則,真的要亂成一團。」房玄齡站出來闡述自己的意見,陛下明顯是站在大同知府那一邊的,雖然不知道陛下為什麼這麼做,不過內心來講,還是支持張大人這麼做的,可是為官多年,身居高位,顧慮越來越多,各處都需要平衡,想要隨心所欲做一件事很難。

    「房愛卿說的有理,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此次張愛卿所謂就算朕允許了,不過此例萬不可再開,房愛卿這件事就交給你,拿出一個行之有效的對策來,讓百官知道在發生重大災害的時候,該如何應對。」李世民揮揮手,這件事就落到房玄齡頭上。

    「好了,繼續商議雪災的救災事宜……」

    午休的時間,李世民高興的來到長孫皇后的立政殿。

    「陛下怎麼這個時間來了,還這麼高興。」長孫皇后接過李世民的斗篷好奇的問道。

    「有成乾的消息了,朕能不高興,成乾真是越來越像朕了,很有魄力,朕很高興,看來這次讓他出去歷練是對了。」李世民坐到一邊笑道。

    「是嗎,陛下可收到乾兒的書信,走了這麼長時間了,臣妾一封信都沒收到呢。走的時候答應的好好的,常給臣妾來信報平安,現在估計那孩子早就忘了吧。」長孫皇后抱怨著。兒行千里母擔憂,這還是孩子第一次離開她這麼遠。她怎麼會不掛念。

    「乾兒的書信沒到,不過暗衛的信到是到了,你看看吧,乾兒這次做的確實是很好,朕很滿意。」李世民從袖口拿出一封密信

    ,上面寫著李成乾做的事,包括他救孕婦的事情。

    「乾兒受傷了?」長孫皇后驚呼出聲。當母親的最先看的不是兒子的成就有多麼高,而是孩子是否平安,看到兒子為了救人右手骨折了,長孫皇后心都懸起來了。乾兒怎麼這麼糊塗,一個孕婦的生命怎麼比得過他的命重要,如果乾兒有個萬一,讓她這個母后怎麼活,身為當朝太子。更是不能在身體上留下任何傷殘。

    「應該沒什麼大事,嫣兒在那呢,男子漢,那麼點傷算什麼。」李世民放下茶杯不在意的說道,男人和女人看問題的角度永遠不一樣。他沒覺得那是什麼大事。

    「陛下,成乾還是個孩子。」長孫皇后第一次對李世民翻白眼,真是太過分了。

    「朕十幾歲就征戰沙場了,還不是過來了,成乾受點傷沒什麼,重要的是讓他學到東西。」李世民皺眉,看來這孩子真是不能長於婦人之手,成乾和恪兒都被他送走了,青雀是不是也應該送出去歷練一番才好,只是誰能接受青雀呢。

    「陛下,臣妾去給乾兒準備一些傷藥和補品,傷筋動骨一般白天,不養好了可是影響孩子一輩子的事,外面的條件怎能比得上宮裡,您讓人帶給乾兒吧。」長孫皇后沒辦法,見不到孩子,只能給孩子帶東西了,靠著李嫣,李嫣那古怪的脾氣,現在都快跟小孩子一樣了,指著照顧乾兒,她可不放心。

    「行,隨你」李世民無奈的搖頭,皇后在別的情況下可以萬般冷靜,但是在關於自己孩子的事情上就會慌了手腳。

    「天啊,這雪有下起來了,還有完沒完啊。」李嫣看著外面的鵝毛大雪臉立馬皺成苦瓜了,好不容易熬過最艱苦的那幾天,現在雪有下來了。

    「袁道長不是早就說過還有大雪嗎,說明他的預報還是有准的。」李成乾站在李嫣身旁,現在只能自娛自樂了,不然還能怎樣,愁眉苦臉這雪還是要下的。

    「我倒是希望他失靈,籌集來的糧食還能支持多久?」李嫣把手抄進口袋裡,跺跺腳,天氣真冷。

    「還能堅持一段時間吧,不過城外越來越多的災民湧進城裡,糧食倒好說,不過住處不好安排,畢竟府衙也不能做大太過,總不能搶了米糧還要搶宅院,現在只能先安排老人婦女和孩子。」李成乾也發愁,現在外面的物資根本運不進來,不過各地都受災了,就是調集也沒地方調,都缺衣少糧啊。

    「我這邊也堅持不了多久了,凍病的人越來越多,很多藥物都緊缺,再過兩天,治療感冒的藥就都沒了。」真不知道他們還能堅持多久,希望老天可憐可憐這些人,讓雪趕緊停了吧。

    「小主子,你讓研製的爐子經過這幾天連夜趕製,已經弄出來一批了,您看看是否要投入使用了。」劉瑞帶人搬著一個鐵爐子走了過來。

    「你們試過了嗎,我也沒用過這東西,只要這燃燒的煙能順利通過煙筒排放出去就能使用,封上火的時候密封一定做好,煤氣中毒可是會要命的。」李嫣圍著爐子轉了兩圈,這東西她也沒用過只是見過而已。

    「試過了,效果很好,而且上面還能做水,只是這爐子的造價有些高,尤其是那個煙筒,用的鐵很多,要是能有替代的東西就好了。」當時公主只交給他們一個草頭,都是他們和鐵匠自己琢磨著試著做出來的,爐子還好說,主要的是那個煙筒,太費鐵了,大戶人家沒問題,但是普通百姓能用得起的估計不多。

    「讓我再想想還有什麼取暖的方法。」李嫣揉著額頭想想自己見過什麼,她的家庭條件算是很好,小的時候就住供暖的房子,這些東西她真的沒注意過,有些還是在旅遊或是朋友家才見到的。

    「取暖,取暖,省材料,就地取材…………啊,我想到了,有一種取暖的方式家家都能用,只要有房子就行,而且還很簡單,就是暖炕。」李嫣想到了東北,立馬就想到了暖炕,這種取暖方式東北有些農村還在沿用,確實是最簡單的取暖方式。

    「暖炕?」李成乾和劉瑞不解的看著李嫣,炕怎麼還是暖的,還有炕是什麼東西?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