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都市小說 > 影壇大亨

正文 第一百九十章 .金像提名 文 / 鑌鐵

    純文字在線閱讀本站域名

    手機同步閱讀請訪問

    回過頭來,段子豪第一次做導演的作品《阿飛正傳》已經拍攝完成。

    這部戲是段子豪的試水之作,也是影帝娛樂第一部文藝片。

    主演是張幗榮和張曼玉,劉德鏵做客串,攝影師是杜可風,剪輯師是張叔平。未來這些人物可都是影壇大腕,如今聚在一起打造一部文藝片也算是一種緣分。

    前世的時候,段子豪很不喜歡王家衛的電影,覺得他的電影太悶,有些讓人看不懂。不過有一點不可否認,王家衛的電影充滿了符號感,精彩的台詞,精美的場面調配,以及道具服飾等,幾乎都是精雕細琢。

    不過相比日後的《花樣年華》和《一代宗師》,段子豪更喜歡他這部《阿飛正傳》,原因是那兩部戲是年代戲,而這部戲卻是在演現在的香港。

    作為戲中的主人公,「阿飛」這個角色幾乎就是迷茫好追求自由香港一代人的影子。

    這部戲剪輯完畢後,已經到了1984年的2月份,按照農曆來算,快要過年了。

    香港很多地方都掛起了紅燈籠,傳統的舞獅節目更是層出不窮。

    在這期間,影帝娛樂也邀請了一組舞獅隊伍,不過不是為了慶祝過年,而是慶祝公司搬遷,準確地說,搬遷到了旺角一座新的大樓內。

    沒辦法,隨著加盟影帝娛樂人數的增多,原本的公司實在是太小了。於是段子豪就斥巨資,在28樓,直接買下了這棟樓的一個樓層。打造成影帝娛樂公司。

    如今,原本不到十人的小公司,單單簽約演員就有三四十個,其餘的導演,編劇,攝影師等也差不多有二十幾名。

    公司人員足足擴大了六倍。

    因為公司資金充足,因此段子豪在審核完劇本以後。就安排旗下人員開始自己籌拍電視劇,或者電影。

    比如股東之一洪錦寶的《五福星》系列。王京的《賭神》系列,劉鎮偉的《賭聖》系列,以及林正英的《殭屍道長》系列。

    除此之外,段子豪還投資其它電影公司的電影。因為他知道哪部戲能賺錢,比如說他投資岑建勳和吳耀漢的《智勇雙響炮》,劉觀偉的《猛鬼學堂》,以及陳友的《殭屍叔叔》……

    可以說,段子豪利用自己的「先知先覺」正在大力地圈錢,這種速度,足以讓所有感歎他的「慧眼識珠」以及「點石成金」。

    當然,在圈錢的同時,段子豪也在搗鼓不賺錢的玩意。比如他這部《阿飛正傳》。

    ……

    《阿飛正傳》都快要上映了。

    按照影帝娛樂傳統的習慣,在上映前是要做新聞發佈會和前期宣傳的。

    可是因為段子豪知道這部戲是賠錢的玩意,可不願意再冤大頭地砸進去那麼多錢。因此一切皆免。

    也就是說,在沒有發佈會,沒有前期宣傳的情況下,《阿飛正傳》正式在香港數十家電影院上映了。

    請注意,是數十家而不是數百家。

    段子豪可是知道,租賃院線可是要花錢的。為此,他又省下一筆費用。

    《阿飛正傳》的默默上映。反倒吸引了很多影迷,他們不明白,段子豪為什麼把這部戲搞的這麼神秘。

    難道說,這部戲有什麼與眾不同?

    一些香港的影評人也很好奇,一般來說,像段子豪這樣的大牌第一次執導電影,上映後一定會賣力吆喝,生怕別人不知道,可是段子豪卻恰恰相反,不僅不吆喝,什麼連他們這些專業也沒被邀請去觀影。

    無奈,他們只好自己掏腰包,卻看一看這部神秘兮兮的電影。

    那些記者們,也很納悶,以前段子豪上映新片,他們也都被邀請去觀影的,可是這一次可好,正等著他送票呢,他卻沒半點動靜。

    無奈,這幫記者也只好……自掏腰包。

    段子豪哪裡知道,自己準備只拿獎票房預備撲街的《阿飛正傳》,因為他摳門的想法,會吸引這麼多人的好奇。

    西方有個諺語叫做,好奇害死貓。

    一撥人走進了電影院。

    又一撥人走進了電影院。

    自認為是電影評論人士的傢伙們看了一遍《阿飛正傳》,感覺……沒看懂。於是就又走進去一次。

    自認要抓爆料的記者們也走了進去,感覺……台詞很有意思,可以深挖掘,於是又買票看了一次。

    就這樣,《阿飛正傳》像是一朵夜晚的玫瑰,在香港數十家電影院靜靜地綻放。

    ……

    上映一周後。

    段子豪收到了票房結果,原本他以為票房能夠達到五十萬就不錯了,畢竟這部戲的成本投入也不算大,主演張幗榮要的也是友情價,一週五十萬,一個月下來200多萬,成本至少能夠收回來。

    可是讓段子豪吃驚的是周票房竟然達到了一百萬!

    一部很多人看不懂的文藝片七天收足一百多萬,這也算是很不錯了。

    就在段子豪吃驚的時候,辦公室電話不斷響起,原來是香港的一些電影院線打來,要求上映這部戲,至於條件可以好好地商談。

    段子豪再次無語。

    難道說……自己這部戲不算撲街?

    就在段子豪為自己的戲吃驚不已的時候,很多媒體也莫名其妙地刊登出了關於這部《阿飛正傳》的評價。

    其中評價最深刻的是香港文藝界女神亦舒,也就是倪匡的妹妹。

    亦舒在報紙上寫道:「很多人都說電影是第七類藝術,以前我不太贊成,認為藝術要麼是凝固的畫像。要麼是流淌的文字,怎麼會是這種閃動的畫片?可是看完《阿飛正傳》以後,我不得不承認。這部戲根本就是一件藝術品。」

    「我一般很少會用藝術品這樣的字樣來形容一件東西,因為在我眼裡能夠稱得上這個字眼的東西少之又少。可是《阿飛正傳》卻讓我不得不冠以這樣的稱號。不說這部戲畫面構造,簡直是一幅幅油畫般的作品,只說那朦朧**的台詞,就像是一段段的小詩,扣人心弦。」

    「我清楚地記得裡面有這樣的台詞,『我聽別人說這世界上有一種鳥是沒有腳的。它只能夠一直的飛呀飛呀,飛累了就在風裡面睡覺。這種鳥一輩子只能下地一次,那一次就是它死亡的時候。』這段台詞簡直就是一段淒美的短篇小說,沒有腳的小鳥,讓我憐憫和哭泣。」

    「說了這麼多。最後我想要說的是,段子豪這次沒做演員,改行做了導演,他的第一部戲沒有選擇那些銅臭的商業片,而是一部高屋建瓴的藝術片,他帶給我的驚訝,絕對像是法國人發現埃及金字塔一般震撼。」

    「在這裡,我要對段子豪先生說一句,你是個天才。一個電影界的天才;以前我以為你是一個譁眾取寵的小丑,現在才知道誤會了你的人是我,在藝術領域。你已經走到了很多同行的最前面。加油,阿king!」

    這篇文章的名字叫做《致段子豪先生的一封信》。

    在評論發表當天,很多影評人士紛紛「跟帖」般也發表了自己對這部戲的看法。

    他們的看法大同小異,不過有一點都是很很肯定的,段子豪在電影的藝術片領域打造了一個巴比倫式的電影,《阿飛正傳》的出現絕對值得眾人深思。

    香港是一個中西文化交匯的大都市。也是一個對藝術孜孜追求的文化聖地。或許因為地方小,文化貧瘠。使得很多香港人對藝術有一種莫名其妙的渴望。就像是一個不盛產鮑魚燕窩的國度,卻對這些東西趨之若鶩,但是這些東西又彌足珍貴,只有少數人能消費得起。

    藝術電影也一樣,在香港看似很受歡迎,但是因為藝術深度的原因,只有少數人能夠欣賞的動。而這也是香港藝術電影噱頭很大,票房卻很糟糕的現實情況。

    只有少數出類拔萃的藝術電影,才能夠獲得大眾的喜愛,從而撈得不菲的票房。

    前面說過,段子豪一開始就沒打算靠這部戲賺錢,在他的計劃裡,這部戲是奔著香港金像獎去的,撈票房是其次,最主要的是拿獎。

    可是命運卻偏偏對他開了玩笑,如今金像獎還沒看到,票房卻還是一路走高。

    當然,與他拍攝的那些動輒數千萬的商業電影比起來,這部《阿飛正傳》的票房成績只能用「可憐」來形容,可是對於很多同樣捯飭藝術片的導演來說,他這部戲完全是走了狗屎運,票房好的一塌糊塗!

    《阿飛正傳》上映半個月後,總票房合計為356萬。

    按照這個成績來計算,大致已經收回了成本,而接下來就是賺錢的時刻了。

    與此同時,原本小打小鬧的報刊雜誌上,對這部戲的報道也加大了力度。

    很多希望別人看到自己對藝術有深刻認識的專家學者,紛紛借助這部戲來發表自己對「藝術」的觀點和看法。

    在他們看來,《阿飛正傳》是一個很好的載體,能夠借助這個載體,把自己對藝術的理解闡述出來。

    而普通的觀眾可不關心這個,對於他們來說,拍攝這部戲的導演,簡直就影壇的畢加索,不管是台詞,還是戲的架構都太深奧了,以至於他們很多人都看不懂,有的人慕名而來,最後卻差點在電影院睡著。

    於是這些觀眾就忍不住也在報紙上面吐槽。

    「什麼垃圾電影,除了那很小資的台詞外,我看不到一點令我驚喜的地方。朦朧的場景,故意為之的對話,還有那令人昏昏欲睡的音樂,我想說,段子豪這部戲太糟糕了!」

    還有的觀眾這樣說道,「雖然我不懂藝術,但我知道,藝術也有好壞之分。但眼前這部《阿飛正傳》卻實在讓我分不清楚好壞。唯一記住的就是有裡面泡妞的一段台詞,『一九六零年四月十六號下午三點之前的一分鐘你和我在一起,因為你我會記住這一分鐘。』現在。我想要對這部戲的導演段子豪說,一九八四年2月28日,晚上八點之前的一分鐘我正在看你的戲,因為這部戲實在無聊我會記住這一分鐘,你什麼時候拍一部熱鬧點的還我?」

    正是由於這種正反雙方,評論兩極分化,使得《阿飛正傳》這部戲引得更多人好奇起來。

    ……

    眨眼間又是半個多月過去。

    這部掛著文藝片頭銜的段子豪第一部執導作品。以1200萬的票房正式落幕。

    投資300來萬的文藝片,竟然暴收1200多萬的票房。直接破了香港文藝片的票房最高紀錄。

    要知道,在這之前香港文藝片票房的最高保持者是許鞍華的《投奔怒海》,這部戲投資380萬,在越南實地拍攝。號稱文藝片中的典範,最終票房不過才870萬,可是《阿飛正傳》卻把它遠遠地甩到了屁股後頭。

    在這部戲中,張幗榮的演技得到了段子豪深度的挖掘,而劉德鏵的亮相,也為這部戲增添不少色彩。最重要的是段子豪邁出了自己做導演的第一部,並且一部戲就搞的文藝界上竄下跳。

    就在整個影帝娛樂要為此慶祝的時候,另外一個好消息傳來,香港84年的金像獎拋來了橄欖枝。影帝娛樂竟然靠著這部《阿飛正傳》獲得了最佳攝影,最佳男主角,最佳導演。最佳剪輯以及最佳音樂,最佳劇本六項大獎的提名!

    這個消息猶如炸彈般直接把整個香港都炸翻了天。

    「段子豪新戲《阿飛正傳》入圍金像,六項大獎震驚香江!」

    「《阿飛正傳》票房大賣,更得金像親睞!」

    「段子豪第一部戲大發,票房獎項雙手拿!」

    ……

    香港金像獎,作為香港影壇的最高獎項。對於無數香港電影人來說,一直都是至高獎項的存在。而那些能夠笑傲金像,獲得金像最高榮耀的電影人,更是神一樣的存在。

    事實上,段子豪很清楚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歷史,這是1982年由《電影雙週刊》創辦的,創辦之初並未預想到今後金像獎會成為香港電影屆最重要最具有權威性的電影活動。不但成為了香港電影人心目中的「奧斯卡」,而且還是華人電影屆中最受人關注的活動,其背後還有無數的華人支持喜愛。

    香港金像獎跟大陸台灣的諸多電影獎項相比較下雖然有著些須地域上的限制,但因為缺少了某種意識和形態上的牽絆,所以在評定上往往可以更加地專注商業和藝術的平衡,所以一般金像獎都能夠包囊大多優秀作品與人物。

    尤其很多藝術片,都會在金像獎上被評委厚愛,繼而大放光芒,原因是大家都在努力做一件事情,那就是告訴世人,香港不是什麼「文化沙漠」,而藝術電影就是宣告這種誓言最好的證明!

    因此可以說,香港金像獎對藝術電影的扶持是不遺餘力的,尤其這次給《阿飛正傳》六個提名更是厚愛有加。

    但對於很多人來說,誰也沒有想到的一個奇跡,段子豪自己也沒有想到,自己會憑借這部戲直接入圍六個獎項,如果記得不錯,前世的時候這部戲可不沒有這麼牛叉。

    實際上段子豪不知道,因為自己的無心插柳,也因為他的名氣太大,使得《阿飛正傳》從默默無名,變得引人注目,雖然很多人看不懂,卻深受香港小資一代人的歡迎。因此票房才會如此成功。而票房的成功,又帶動了香港金像獎對這部戲的關注。

    總之,香港這個商業化無處不在的大都市,純粹的藝術片也需要商業的利潤來影響和包裝。

    無疑,《阿飛正傳》的好票房使得它獲得六項提名成為事實。

    ……

    (感謝四火打賞100起點幣,謝謝你!)()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