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鐵血大民國

正文 第758 侵略印度 三 還有嗎? 文 / 大羅羅

    中國和印度兩個亞洲大國之間的死鬥終於被徹底誘發出來了,自從世界大戰爆發以來,常瑞青從沒有像現在這樣心情凝重。雖然在毛大總統的建議下,他自認為已經找到了戰勝印度gcd的錦囊妙計,但是這場戰爭畢竟還是計劃外的。包括常瑞青本人,負責調配兵力指揮作戰的國防部、總參謀部,負責戰時經濟的副總理張君勱、國家計委主席閻錫山,還有負責軍備生產的蔣百里,以及國防軍海陸空三軍的負責人,原先都沒有同印度打一場大規模戰爭的計劃。按照後來的大中華聯邦歷史學家們的說法,中國對印度的入侵並不是蓄意的,而是被動捲入,實際上中國從來都沒有滅亡印度或佔領印度將其變成殖民地的想法,而且中國政府一直試圖控制侵印戰爭的規模,避免陷入印戰泥潭之中。這樣的說法顯然有替這場侵略戰爭塗脂抹粉的意圖,但就事論事的說,這的確是事實。

    中**隊在胡格利河口成功實施兩棲登陸的消息傳回南京以後,聯邦總理府、國防部和總參謀部全都低調應對。在例行的戰情通報會上,聯邦宣傳部長邵飄萍還同來自全國各大報館的記者打了招呼,讓他們低調報道此事。所以在7月31日大中華聯邦境內發行的各大報紙上面,都只是在不起眼的角落裡用很少的篇幅報道了中國入侵印度的消息,相比之下,他們對第三次中東會戰的熱情就高漲許多了。中德阿(阿拉伯帝國)聯軍收復開羅。哈里發在開羅發出「聖戰召集令」的消息佔據了所有報紙的頭版。

    不過在低調處理侵印戰爭的同時,常瑞青和大中華聯邦的文武高官們卻很清楚,這場世界大戰勝敗的關鍵。其實就在印度!

    因為印度現在成了為世界革命陣營的一個超級炮灰輸送地!印度gcd每個月都會向蘇聯輸送60萬人,向中東派遣20萬人……如果不堵住印度通往蘇聯、中東的運兵渠道,蘇聯人自己的血就不會流乾,至少在印度人的血流乾之前不會!

    正因為這個原因,印度這個麻煩就不單單是中國的,而是整個世界反蘇維埃陣營的,最少也是中國和歐洲兩方面的。如果希特勒不想用「高貴的雅利安人」去和劣等的印度阿三以命換命的話。那麼德國和歐洲就必須負擔起相應的責任。早在侵印戰爭開始之前,常瑞青就通過中國駐德國的外交和軍事代表,將這個意思明確轉達給了德國總統希特勒。而希特勒的答覆也很快傳回了南京。

    「總理。這是蔡癡公(蔡公時,駐德國大使)和盧筱嘉上將聯名的電報。希特勒總統和霍夫曼元帥一起接見了他們,答應會盡快向阿拉伯帝國提供軍事援助,同時還提出可以在馬斯喀特和格什姆島部署ju.88a-4型轟炸機。最多可以部署500架。專門用於轟炸卑路支斯坦地區的公路,那裡是連接印度和蘇聯的咽喉要道,每個月有至少80萬印度紅軍士兵和8萬噸軍事物資從那裡通過。」總理府的戰時例行會議上,汪精衛笑盈盈地將電報放在桌上:「慕韓還從美國發來電報說,羅斯福總統又在原先的立場上面讓了一步,要求在阿拉伯帝國擁有和我們同等的石油開採權,另外還提出一個『石油輸出國組織』的構想,希望在戰後由美國、阿拉伯帝國、中國、德國、以色列等五國共同發起成立一個旨在調節世界石油市場供應量和價格的國家間組織。只要我們答應。美國人就可以將馬斯喀特、格什姆島和哈伊馬角都移交給我們。」

    「石油輸出國組織?哈哈……這一定是洛克菲勒、梅隆和摩根他們想出來的辦法。好,可以答應他們。至於阿拉伯帝國的石油開採權。嗯,就以北迴歸線為基準,北迴歸線以北中國有優先權,北迴歸線以南美國有優先權。但是阿拉伯帝國的利益必須得到照顧,這個國家可以是中美兩國的朋友,絕不是中美兩國共同的殖民地。」

    常瑞青知道阿拉伯半島上的石油大都集中在波斯灣地區,而整個波斯灣都在北迴歸線以北,北迴歸線以南雖然也有石油,但是儲量相當有限,讓給美國人也無妨。當然美國人也不是無利可圖,因為阿拉伯帝國的軍隊趁著大英帝國從埃及撤退的機會,將埃及和英國的共管國蘇丹也控制在手中了,估計蘇丹未來也會成為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這個國家在日後也將是一個重要的石油輸出國,如果考慮到達爾富爾的油田,說不定能有100萬桶的日產量,現在就看羅斯福和美國石油大亨們有沒有這等眼光了……

    至於石油輸出國組織和未來石油價格的問題,常瑞青也有自己的考慮。他在後世可是見識過100多美元一桶的高油價的,也知道石油總歸是個稀缺資源,想要長期低油價是不現實的。而且眼下大中華聯邦的工業化程度不高,自身的石油產量已經足夠滿足國內需求,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甚至還可以對外出口石油,所以低油價對中國並沒有什麼好處。而在遙遠的未來,擁有西伯利亞和中亞石油資源的大中華聯邦說不定還能維持石油出口國的資格。

    常瑞青微微頓了一下,轉頭問張國燾:「美國人是不是也向德國提出了類似的要求?」

    美國已經知道了中德之間瓜分中東的秘密協定,是曾琦根據常瑞青的指示透露給羅斯福的。所以常瑞青估計,美國人一定不會放棄向以色列這個猶太國滲透的機會。張國燾卻搖了搖頭道:「沒有,美國人沒有對伊拉克、科威特和波斯的石油資源提出要求。不過他們還是同意將貝魯特港移交給德國人了,交換條件是德國不對加拿大加入《美洲共同防禦條約》設置障礙。」

    「一個貝魯特港就想換到加拿大?這個羅斯福的算盤打得也太精了吧?」總參謀長趙振罵道。

    「不止是一個貝魯特港。」現在是國社黨籍的能源部長孔祥熙提醒道:「美國可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糧食出口國。不僅是希特勒的軍隊需要美國石油,整個歐洲的經濟繁榮也需要美國石油的支撐。所以在希特勒奪取外高加索和中東的石油資源之前,他是不會同美國撕破臉的。」

    「那希特勒對亞歐共同開發利用澳洲有沒有興趣?」常瑞青又問起了德國對共同開發澳洲的看法。雖然眼下世界大戰還沒有結束。但是未來世界的三大流氓和他們之間的排名已經基本確定了,如果第一大流氓德國和和第三大流氓中國就澳洲問題達成一致,那麼美國這個第二大流氓也只能捏著鼻子跟進。

    汪精衛皺眉回答道:「希特勒提出一個構想,他想在戰後將蘇聯境內的俄羅斯人統統遷往澳大利亞……作為交換,德國可以同意中國佔有不包括烏拉爾山區在內的西西伯利亞。」

    「把澳大利亞給俄羅斯人?」

    在座的眾人聽到希特勒的這個建議全都驚呼起來,都把目光投向了常瑞青。常瑞青卻皺著眉頭不說話。希特勒的算盤打得比自己和羅斯福都精!現在歐洲的日耳曼人,哪怕算上血統不怎麼純正的。頂天就是8000萬到9000萬,而斯拉夫人再怎麼「消滅」,起碼也有2億以上。要用不到9000萬日耳曼人統治2億斯拉夫人總是不大牢靠的。所以把斯拉夫人的主力俄羅斯人攆到澳大利亞去倒是一個一了百了的辦法。而且原先俄羅斯人所佔用的大片土地就全都歸日耳曼人所有了!

    另外。俄羅斯民族畢竟是個偉大的民族!他們到了澳大利亞以後一定可以再次復興的,這樣幾十年後在大中華聯邦的南方就會有一個同中國有亡國之恨的新俄羅斯出現了……

    不過希特勒開出的條件也的確夠豐厚的,西西伯利亞!雖然不包括擁有豐富鐵礦和煤礦資源的烏拉爾山區,但是常瑞青卻知道在希特勒不要的西西伯利亞荒原下面可有一個遠景儲量超過400億噸。可采儲量超過70億噸的特大油田——秋明油田(歷史上是1961年發現的。所以現在除了希特勒沒有人知道)!而且西西伯利亞南部的平原在稍加開發以後,還是後世俄羅斯最重要的三大糧食產區之一!

    希特勒的要求可以答應!常瑞青在第一時間就做出了決定,但是他並沒有立即給汪精衛答覆,這件事情現在討論太早,而且也要吊一下希特勒的胃口。而是不動聲色地將話鋒一轉,回到了侵印戰爭上面:「又霖,國防軍要盡快做好接管馬斯喀特和格什姆島還有哈伊馬角的準備,工程兵要立即上去開始修建飛機場和軍事基地。另外。」他看著汪精衛道:「馬斯喀特和哈伊馬角的主權都移交給阿拉伯帝國,但是格什姆島不是阿拉伯人的地盤。所以不能交給阿拉伯帝國,要由我們托管。」

    「好的,我下個星期訪問歐洲時會路過開羅,就趁這個機會去和哈里發說,應該沒有什麼難度。」汪精衛回答道。

    「總理,我們是要把格什姆島變成扼守波斯灣的要塞嗎?」趙振當然知道這個島嶼的重要性,忙追問道。

    「要塞?我看不需要這麼做。」常瑞青搖了搖頭。日後在格什姆島上駐軍是必須的,但是將這座島嶼變成要塞什麼的完全是多餘的。他的真實想法是將格什姆島打造成中東的香港,一個不受y斯蘭宗教法律管轄的自由世界——未來的阿拉伯帝國將是哈里發統治下的政教合一的君主制國家!所以自由、法治和資產階級生活方式恐怕將是非常稀缺的東西。帝國的權貴和富豪們一定會希望有這麼一個能讓他們享受自由和法律保護的化外之地。畢竟在一個政教合一的**國家裡面,貧富榮辱甚至是生死之間的轉化往往是充滿戲劇性的。所以一個「安全島」的存在,一定會吸引到許多的石油財富流入……

    「又霖。」常瑞青沉吟了一下,又接著問趙振道:「空軍現在有多少中遠程轟炸機可以派往格什姆島?還有,格什姆島上機場什麼時候能夠建成?後勤運輸的問題要怎麼解決?總參必須盡快拿出一攬子方案出來。「

    由於空軍對加爾各答兵工廠和賈姆謝普爾的兵工廠、鋼鐵廠的空襲收效不錯。常瑞青估計印度本土的軍火產量將會大幅下降,印度紅軍將不得不更多依賴蘇聯的供應,因此他現在也急於想在格什姆島部署轟炸機。趙振不是直接負責空軍工作的,所以他看了一眼列席會議的空軍總司令楊仙逸,後者立即開口回答道:「總理,由於西伯利亞和中亞戰場現在沒有大的戰事,所以空軍可用的轟炸機非常多。其中ju.88有800多架,he-111有600多架,另外還有一款剛剛投產的強擊機。代號是強—1獵戶式強擊機,是用德國福克.沃爾夫公司的fw-189為原型開發的,裝備了兩台880匹馬力的空冷式發動機,擁有2門37mm航炮和6挺機槍。火力非常強大。最大航程也可以達到1680公里,如果以格什姆島為基地可以覆蓋波斯南部的大片區域。而且這種飛機的關鍵部位都有裝甲,中小口徑防空火力對它的威脅不大,最適合用於攻擊地面目標。因此職部建議將強1獵戶式強擊機也部署到格什姆島。」

    強1獵戶式強擊機本來是用來對付坦克的,不過現在中蘇戰場上面沒有什麼蘇聯坦克了,因此派去西伯利亞和中亞也沒有用武之地,所以楊仙逸就提出將它們用到中東。

    常瑞青點了點頭,楊仙逸繼續說道:「格什姆島上有現成的機場和碼頭。那裡原來就是波斯人民軍海軍的重要基地,美國人佔領該島後又進行了一番擴建。該島的機場可以起降美國的f2a水牛式戰鬥機和sbd無畏式俯衝轟炸機。卑職估計強1獵戶式強擊機可以直接使用格什姆島的機場,不過he-111和ju.88要上去的話還需要進行一些擴建改造。至於後勤運輸卑職認為可以這樣解決,由我們為格什姆島上的飛機提供燃料,由德國人提供彈藥和零部件。德國人的炸彈和飛機零部件可以走亞歷山大港上岸,再用鐵路運往埃及中部的基納,然後再用公路運往紅海沿岸的塞法傑港和古塞爾港,阿拉伯帝國的海軍可以將彈藥和零部件從這兩個港口運往格什姆島。」

    「兆銘。」常瑞青看看汪精衛。汪精衛立即點頭道:「職部到了德國會親自去和德國方面討論這個問題,在彈藥和零部件價格上面,職部也會盡量爭取。」

    「總理,」這時海軍總司令陳紹寬插話道:「空軍的一千多架he-111和ju.88轟炸機是我們威懾日本的主要手段,如果都派去了中東……」

    「當然不會都派去中東的。」常瑞青打斷道:「鐵庵(楊仙逸),德國人派了500架ju.88,那麼我們也派500架轟炸機和強擊機,另外再派幾個大隊的殲3e龍鷹上格什姆島,負責防空和為轟炸機護航。」

    汪精衛、楊仙逸和陳紹寬都點點頭,陸軍總司令吳石看到轟炸印蘇交通線的事情說完了,就從公文包裡面掏出緬甸方面軍剛剛送來的戰況匯總遞給常瑞青道:「總理,這是陸軍總司令部剛剛收到的,緬甸方面軍已經拿下加格迪布了。另外,今天上午他們還會在孟加拉邦和奧薩裡邦交界處的迪卡港發動一場登陸。」

    吳石說話的時候眉頭緊緊擰著,好像有什麼心事。常瑞青接過報告就追問了一句:「虞薰,怎麼了,登陸戰進行的不順利?」

    「不是的,」吳石搖搖頭道:「登陸戰打得非常順利,印度紅軍的抵抗很微弱,但是印度人採取了非常徹底的焦土戰術。在剛剛被我們奪取的加格迪布城內,所有有價值的物資幾乎都被運走了,加格迪布糧食局的倉庫裡面連一粒米都沒剩下,更可惡的是,他們在撤走以前還強迫加格迪布縣境內的印度農民割光了所有沒有成熟的水稻!」

    「好一個焦土戰術!」常瑞青輕哼一聲。

    這種打法自己早就預料到了,但心底裡面還是對印度gcd的革命決心感到驚訝。他放下手中的文件,抬起頭對吳石和趙振道:「虞薰、又霖,去給緬甸方面軍發電,告訴他們不要管太多,印度佔領區的民政立即移交給真主黨,他們知道該怎麼做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