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鐵血大民國

大道小說網 第555 超級大訂單 文 / 大羅羅

    南京湯山總理府大廈三樓的會議廳,今兒就跟開了鍋似的。一大清早,國防部下面國防軍總參謀部和海陸空三軍的頭頭腦腦,國家計委的頭頭,重工業部、軍備部、能源部、交通部的部長、副部長、教育部,中央銀行的行長、外匯管理局的局長,還有國家情報局和國家保密局的特務頭子們,呼啦一下全都擠進這間不算太大的會議室裡。每個人都捧著一大堆的文件,還有人帶來了賬本和算盤,就好像是來做買賣似的。人還沒有到齊,會議還沒有開始,屋子裡面就嗡嗡的吵成了一團,好像是個鴨子堂似的。

    「諸位,諸位同志,聽我說幾句!」陸軍總司令王君皓大將正扯著嗓子在那裡吼呢。「在制定一攬子採購計劃之前,先要弄清楚咱們為什麼要採購?」

    「還不是為了打世界大戰唄!」下面有人大聲回答。

    「那我們的敵人是誰?」王君皓又問。

    一個陸軍將軍大聲回答:「是蘇聯!」

    馬上就有海軍的人叫道:「是日本!」

    陸軍將軍振振有詞道:「蘇聯是主要的!蘇聯又2000萬平方公里,一億四千萬人口,還有一千多萬噸鋼鐵。而日本gcd只控制著幾十萬平方公里土地,六千萬人口,鋼鐵只有四百多萬噸。只要打敗了蘇聯,日本就不足為慮了……」

    海軍將領也馬上提出了不同意見:「……正因為日本弱而蘇聯強,我們才要首先打敗日本!然後才能集中力量聯合德國、英國一起討伐蘇聯!集中兵力先打弱者是兵家的常識。」

    「如果讓蘇聯攻進來怎麼辦?」陸軍方面馬上就有人不服氣道:「蘇聯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裝甲部隊,一旦讓他們的坦克突入滿洲平原打下北大荒油田,你們海軍的那些大軍艦還挪得了窩?」

    「是啊!陸軍必須要得到重點建設,必須要組建強大的裝甲兵團!」

    海軍又有人不駁斥道:「你們陸軍已經有了大眾拖拉機公司,不是號稱能年產追獵者坦克4000台嗎?」

    裝甲兵參謀長潘文釗大聲說道:「那是開足馬力生產追獵者一種坦克,可實際上還要生產各種輔助坦克、裝甲車和重型卡車,每年真正能生產出來的追獵者還不到1500台!而且要組建裝甲師就不能只有一種追獵者,還要設計生產輕型、中型和重型坦克!所以,這一次無論如何要引進幾條拖拉機生產線。還要引進相關的配套工廠,鋼鐵廠還要升級特種鋼鐵和鋼板生產線……」

    他的話音方落,就有穿著蔚藍色軍服的空軍總參謀長施劍飛起立發言:「諸位,請你們不要忽略制空權!制空權才是未來戰爭的決定因素,所以國防軍必須要擁有強大的空軍和海軍航空兵。否則再多的戰艦。再多的坦克也是敵人飛機的靶子!所以這一次一定要重點採購航空工業的生產設備。包括飛機生產線、發動機工廠、各種飛機零部件工廠,還要採購最先進的電解鋁和鋁合金生產廠,還要儲備足夠的石油,對了。航空煤油生產設備也要購買……」

    農業部長陳獨秀聽到他們說的都是軍事工業,不滿地插嘴道:「海軍陸軍空軍,打仗光有軍隊就行了?幾百萬上千萬穿軍裝的不要吃飯了?農業!農業絕對不能忽視!若是真像你們分析的那樣,中國的外貿航線可能被封鎖,還要打上好幾年世界大戰。那麼維持糧食生產就是重中之重了!要是沒得飯吃,這個世界大戰不打也輸了,所以這一次一定要多採購幾個化肥廠回來,要把化肥產量提升到1000萬噸。而且化肥廠也是可以生產炸藥的。」

    陳獨秀的話才說完,常瑞青的聲音就在會議室裡響起來了。「仲甫先生所言極是!」眾人循聲望去,就看見聯邦總理常瑞青和副總理張君勱、社保部長潘玉成並肩走了進來。常瑞青走到會議桌頂頭的主位上笑吟吟地坐了下來,一邊揮手招呼大家落座,一邊笑道:「不用爭,不用爭。這一次錢有的是,我打算再拿5億美元出來,湊夠20億美元,再要求對方提供買方信貸或者接受易貨貿易……總歸能買到價值40億美元的機器設備。」

    「總理,不能都買機器。」宣傳和國民教育部部長邵飄萍提醒道:「我們國內的技術工人雖然不是很缺乏了。但是工程師的數量還是不夠用。現在美國經濟大蕭條,有不少工程師面臨失業,不如請個幾千人回來?」

    「邵部長說的對,」軍備部長蔣百里附和道:「不僅要請工程師。還應該請些科學家……還有一些關鍵技術,特別是材料技術方面的專利技術最好能買一些回來。比如粉末冶金和各種新型特種合金配方。這些都是重工業、軍備工業和航空工業的基礎。此外,電子、通訊、光學方面的新技術和新設備也要設法獲取,這些東西也是我們所急需的。」

    被邵飄萍和蔣百里一提醒,眾人又你一言我一語的開始合計要請專家和購買專利技術了。反倒是常瑞青瞇著眼睛坐在椅子上一言不發了。張君勱從口袋裡摸出了鋼筆和筆記本,一邊聽一邊記錄,時不時還開口詢問上一兩句,等到所有人都說的口乾舌燥,沒有話要講了,他才將寫得滿滿的一本筆記本遞到常瑞青面前,笑道:「總理,一共整理出一百六十四個重要項目,分別屬於鋼鐵、造船、機械、航空、汽車、拖拉機、特種合金、化工、電子、、儀器儀表、成套設備製造等行業。其中還有一些重要項目下還包括十幾個或幾十個配套項目,總計需要引進的工廠在1800家左右!」

    常瑞青先是點點頭,然後抬眼瞅著張君勱:「君勱,這些項目有40億美元應該能都拿下來了吧?」

    「不夠。」張君勱掰著手指頭算道:「進口機器設備、引進人才、購買技術專利什麼的是花不了40億美元的,估計有30億美元就足夠了。不過國內的工廠建設、人員培訓、配套基礎設施等等的加在一起,恐怕還要花費兩三百億華元。所有這些項目完全建成投產,估計需要5年左右的時間……總理,咱們口袋裡的錢恐怕不大夠啊。」

    「不夠嗎?怎麼會呢?」

    張君勱皺著眉頭道:「目前華元兌美元的匯率是6比1,30億美元相當於180億華元,再花300億華元配套。那就是480億華元。而目前政府一年的財政收入不過40億華元,幾乎沒有盈餘,就算考慮到這回堅持官股所得的70個億……缺口仍然非常巨大的!」

    「這些項目不會全是政府投資的,」常瑞青看看張君勱道:「君勱先生難道忘了我們現在實行的是國家社會主義?把這些項目分配給下面的大企業,讓它們去做。將政府出售官股所得的70個億投入相應的企業。算是政府參股……同時再由政府出面為它們的投資項目提供擔保。向銀行借款300億,採購設備的買方信貸還能解決個幾十億,剩下的讓它們自己想辦法吧。」

    四百幾十個億的投資就這麼輕描淡寫的解決了?所有的人都被常瑞青展露出來的「財技」嚇了一跳。尤其是中央銀行行長貝祖貽暗暗揪心。那可是四百多個億啊!差不多等於聯邦政府十年的財政總收入,這位總理大人幾句話就花出去了。而且其中超過400億還是借來的,這位也不怕將來還不上再弄出一場金融危機?要知道眼下世界上絕大部分國家都在削減投資呢!

    就在貝祖貽想要開口提出諫言的時候,常瑞青忽然站了起來,陰沉著臉,用兩道銳利的目光在屋子裡掃了幾遍。把他所有的話語硬生生給頂了回去。只聽常瑞青沉著聲道:「諸位,今天的會議是最高級的機密!」

    他指了指會議室裡兩個從頭到尾都沒有說過一句話的特務頭子說:「國家情報局和國家保密局的同志就在門外,從現在開始直到赴歐美採購結束,都會有特供24小時為你們提供保護!

    此外,這一次將要對外公開的國際採購規模只有8億美元,加上配套項目的總投資是150億華元,請諸位記住這個數字。將來遇到記者提問的時候,千萬別說錯了。」

    ……

    莫斯科,克里姆林宮。

    「8億美元?這個情報是從哪裡來的?」

    聽到這個被常瑞青壓縮了三分之二以上的採購金額。托洛茨基還是經歷了短暫的震驚。8億美元其實已經不少了!堂堂世界第二(自稱的)工業國蘇聯,砸鍋賣鐵外加上托洛茨基投機倒把賺來的外匯加一塊兒,不過只有區區5億4千多萬美元。這回革命先知一次砸出來5個億,真是打算建設一把就要打世界大戰了。

    越飛拿出一份電報交給托洛茨基:「這是中國總理在記者招待會上公開發佈的消息,除了8億美元的對外採購訂單。中國政府還預備拿出102億華元進行配套項目的投資。預計將會建設500到600家工廠。等到這一輪投資結束,中國的重工業實力肯定又要上一個台階,雖然趕不上我們,但是在產量上也能和德國相仿。」

    托洛茨基神色嚴肅起來了。這段時間他的精力都在蘇聯的對美大採購和備戰世界革命上,對中國的情況關注較少。

    而且這個時代各國中央銀行的透明度都沒有後世那麼高。中國央行不過是一年公佈一次報表,所提供的數據也未必都是真實的。所以托洛茨基並不知道中國外匯儲備的確切數字。在他想來,作為金融危機的發源地,中國經濟所遭遇的損失一定小不到哪裡去,這次還能一口氣拿出8億美元,實在是讓人刮目相看了。

    「德國的情況怎麼樣?希特勒當局有什麼新的舉措嗎?」托洛茨基又問起了德國的情況。

    希特勒政府在面對金融危機時的處理手段也讓托洛茨基和蘇聯感到意外,德國的納粹黨政府在遭遇危機後也一度顯得手忙腳亂,不過卻很快穩住了陣腳。1930年5月底,德國政府宣佈停止償付所有的欠款、賠款,聲稱自己正在為整個資本主義世界抵禦蘇聯的威脅,這個任務比歸還西方的賠款、欠款更加重要——這話還真沒說錯。

    隨後,希特勒又任命德國國家銀行總裁亞馬爾沙赫特博士兼任德國經濟部長、軍事經濟全權總辦,全面負責振興德國經濟。並且在1930年6月和9月,先後發佈了「第一項萊因哈特綱領」和「第二項萊因哈特綱領」,用強制手段解決開始日益嚴重的失業問題。首先。德國政府撥款20億馬克,並且發現短期的勞動國庫券,籌措到100億馬克的資金,用於實施國家就業綱領。其次,政府興辦公共工程和軍事工程。修築道路和高速公路。改良農田土壤,興建飛機場,建造兵營,用於刺激需求。增加就業崗位。納粹政府曾規定,在工程建設中盡量以人力代替機器操作,替換下的舊機器必須銷毀,以免被變相使用。再次,限制已婚婦女就業。鼓勵婦女離職專營家務。1930年8月,政府規定向年輕夫婦提供婚姻貸款,只要女方保證婚後不就業,生滿4個孩子後,貸款便毋須歸還。第四,大力擴充國家和納粹黨的官僚機構,實行勞動義務制,規定男女青年必須服勞役半至一年,以吸收剩餘勞動力。到1930年10月底。德國國內的失業人數已經大幅下降,幾乎減少到了金融危機前的水平。

    在解決失業問題的同時,希特勒政府開始著手組建法西斯經濟控制體系。1930年7月18日,政府成立了「德國經濟總會」,作為全國經濟決策機構。負責指導國家經濟政策和制定經濟法令。該機構由克虜伯、西門子、蒂森等12名大壟斷資本的代表和5名納粹分子主管,以下控制著7個全國性經濟團體,23個經濟協會,100個工商協會和70個手工業協會。

    同年11月27日。政府頒布了「德國經濟總會」起草的《德國經濟有機結構條例》,用以加強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和國民經濟軍事化。條例規定德國原有的企業聯合會或地方商會成為國家機構。所有的企業主必須加入,在此基礎上,設立按部門和地區兩條系統的經濟調節機構,用以控制全國的企業。部門調節機構的組織形式是4級經濟集團,最高一級為工業、商業、銀行、保險業、動力經濟和手工業6個最高集團,下屬44個經濟集團,350個部門集團,640個專業集團;地區調節機構為18個省經濟廳及其下屬市、區分支機構。兩類調節機構都具有政府機構的權力,負責人由上級任命,統一歸中央經濟部下設的「全德經濟院」管轄,在有關的中央專業管理局的協同下,同時對國民經濟實行自上而下的雙重交叉控制。控制的手段主要是通過原料分配、訂貨和勞動力分配干預企業的生產。

    此外,納粹政府還通過強制實行卡特爾化來加強對企業的控制。1933年7月,政府頒布法令,強令尚未實行卡特爾制度的中小企業加入義務共同體,組織新的卡特爾,或同大企業簽訂保證合同,以此來促進企業合併。法令還規定卡特爾有權合併其他企業和禁止建立新企業。

    經過這一系列的舉措,利用這一次的經濟危機,希特勒政府對德國經濟的控制非但沒有減弱,而且還得到了大幅度的加強。希特勒領導的納粹黨,也因為「成功應對金融危機」而得到了更廣泛的支持,在前不久結束的德國議會選舉中贏得了三分之二以上的支持率,成為德國議會的絕對控制者!

    在完全掌控了德國議會之後,希特勒當局在10月份又開始實行一項新的經濟改革措施,發行「梅福票」。

    越飛從公文包裡掏出一份剛剛收到的關於「梅福票」詳細情況的電報,擺在了托洛茨基的辦公桌上。「托洛茨基同志,這是德國gcd送來的情報,是關於梅福票』的。所謂的『梅福票』全稱是『冶金研究股份公司期票』,由發行公司支付給軍火承包商和軍火生產商,最後由國家銀行保證到時貼現。在發行計劃中,這種梅福票在5年後才開始貼現。」

    「希特勒是想用這個辦法籌集軍費加快戰爭準備!」托洛茨基看完電報,就掏出一支雪茄煙點上火,抽了幾口:「看來我是小看這個下士了……」他思索了片刻又道:「阿道夫阿布拉莫維奇,中g主席毛zd已經到莫斯科了嗎?」(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閱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