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鐵血大民國

第二卷 權力之術 第 177 孫中山要聯省自治? 文 / 大羅羅

    「競存啊,你覺得耀如弟的辦法能不能救中國啊?」提問的就是中國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了。這位孫大元帥坐在那裡,一臉和藹的微笑。單看外表,的確很難將他同獨裁者這樣的字眼劃上等號。一張極有親和力的臉龐,微微有點花白的鬚髮,讓他看起來就像是一位慈祥的長者。

    但是坐在他對面的常瑞青和陳炯明二人卻都知道,這位現在比北京的馮國璋、段祺瑞他們還要獨裁**得多!就是現在,雖然三個人都不是上下君臣的關係,可是常瑞青和陳炯明還是可以從孫中山身上感到一種高高在上的領袖氣勢。

    聽到這個問題,陳炯明的眉心忍不住就緊緊擰了起來。他手上正拿著一份常瑞青提出來的「救國方案」,不過在他看來,這個所謂的救國方案還不如說是獨裁方案!這個方案的核心就是以四個字——軍事獨裁!

    方案首先就要按照「福建模式」整頓粵軍和駐粵滇軍,將其整合成對孫中山惟命是從的「護法陸軍」,這一步其實已經在做了。

    而在完成對軍隊的絕對控制之後,常瑞青就建議孫中山利用他手中的軍隊和自己的威信來整合廣東的地方政權、地方武裝,將所有不服從的勢力徹底剷除!在廣東確立孫中山的絕對權威!第三步就是建立地方政權,和福建一樣也把政權建到鄉鎮,同時整治廣東地方上的土豪劣紳和幫會勢力,將廣東牢牢控制在手。最後一步。則是推行「土地改革」,所使用的辦法就是潘玉成的「永佃永息法」,同時還要在廣東建立幫助農民的漁農會,並且依托各地鄉鎮政府、逸仙小學和漁農會樹立起國民動員體制,在廣東推行義務兵役制和總體戰體制。

    等到這一系列的軍政措施全部在廣東達成之後,常瑞青就同意帶領整個福建和福建陸軍,還有中國gcd方面的勢力一起投到護法軍政府的旗下。幫孫中山打天下,捧孫中山當中國的大總統,而且還是終身的!

    常瑞青自己則甘居副職。以期成為孫中山的接班人。考慮到我們的孫大元帥今年只有53歲,而且身體非常健康,什麼毛病都沒有。常大軍閥的這個要價似乎有些吃虧了……畢竟在今後二三十年裡面的變數實在是有些多啊!

    孫中山對常瑞青提出的這些要求,第一反應就是喜出望外了。眼下他不過有半省地盤和幾萬算不得精銳的粵軍、滇軍,即使能在常瑞青的支持下將廣東一省全部掌控在手中,離一統天下的目標還遠得很呢!現在可不是猜忌功臣猛將的時候兒,像常瑞青這樣的「天才人物」,又帶著一省地盤和數萬精兵投靠過來,他當然是求之不得了,一個幾乎是空頭的「副總統」,他又如何不捨得呢?即便是孫中山身邊核心圈子裡的人物,對常瑞青的要求也沒有一點異議。

    畢竟現在「老豆」(指孫中山)還年輕。身子骨也硬朗的很,而國民黨也的確太需要常瑞青的投靠了。更重要的是,大家都能揣摩出孫中山的心意,他已經被這個「合作方案」給深深打動了!這些唯孫命是從的傢伙,當然不會說出半個不字了!

    在得到胡漢民、謝持、許崇智。還有蔣j石等心腹重臣的一致支持之後。孫中山便把剛剛到達廣州的陳炯明和在廣州逗留了幾日的常瑞青,一塊兒請到了自己的大元帥府。還得意洋洋的將「孫常合作」的草案給陳炯明看,表面上好像是在徵求他的意見,實際上恐怕還是想以此再爭取一下自己的這位老夥計吧……現在的革命形勢看漲,你總該回心轉意來輔佐我打江山了吧?

    事實上,對於陳炯明的才華。孫中山可是非常欣賞的!歷史上孫中山在1924年底,北上北京之前,還一再想要將陳炯明重新拉回革命隊伍,只可惜這位粵軍大佬(歷史上有粵軍將領管孫中山叫『老豆』,管陳炯明叫『大佬』)實在是過於固執了,凡是他認準的事情,大概是一百頭牛也拉不回來的吧?

    而現在,陳炯明和孫中山的分歧也和歷史上一樣,已經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了!和常瑞青所認定的不同,孫、陳之爭主要不是權力鬥爭,而是路線分歧,是如何在中國實現民主憲政的路線分歧!

    孫中山現在所奉行的路線和常瑞青完全一致,都是一種由上而下,先獨裁後民主的憲政路線圖。

    陳炯明所信奉的則是一種由下而上的民主憲政,他認為民主憲政的基礎在於地方自治,只有在最基層的鄉鎮,在縣一級的政權實現了民選和自治,才能在這個基礎上進行省級議會的選舉,實行省一級的民主憲政和自治,而在各省全都實現了民主和自治之後,就能進行全國範圍的議會選舉,最後再選舉出一個限權的中央政府。

    而且陳炯明固執地認為,他所信奉的自下而上的民主憲政是目前唯一可行的。孫中山和常瑞青想要從上而下,通過軍政和軍閥內戰來達成國家統一,再用訓政來鞏固新生的集權中央的辦法或許都有很大的可行性,但是讓一個權力鞏固的集權政府主動放棄權力,還政於民實行憲政的可能性幾乎是不存在的!

    所以沿著孫中山和常瑞青所制定的路線走下去,只能是又一個沒有皇帝的滿清王朝,絕不會有一個民主憲政的自由中國。

    陳炯明看著孫中山那種努力想顯得開明一點的神色,無聲地笑了笑,他輕輕放下手中的文件,淡淡地道:「先生,我也相信你和耀如將軍的合作是可以打敗北洋軍閥的,因為和你們的軍政體制相比。北洋不過是一盤散沙……可是在我看來,北洋的一盤散沙卻也不是一無是處。

    因為北洋政府對上你們是散沙,對上國民也同樣是散沙,比如去年底的『反帝鬥爭』,北京的老百姓在中南海前面連著遊行了多少天,天天都在咒罵馮國璋、王士珍、段祺瑞賣國,可他們最後還是沒有敢下令鎮壓。就是事後捉了幾個人,也很快在全國人民的壓力下放掉了。」

    說著他目光鄭重地看著身邊的常瑞青:「耀如將軍,你說句實話。如果福州城裡的老百姓那樣遊行抗議來反對你,你會怎麼做?會這樣忍氣吞聲什麼都不敢幹嗎?」

    常瑞青微微地笑了:「競公,在下的福建現在執行的是軍政。沒有我的允許是不會有什麼遊行抗議的!」

    陳炯明冷冷哼了一聲,直起身子站了起來,衝著常瑞青和孫中山一拱手:「既然如此,道不同,不相為謀,既然如此,就恕陳某告辭了。」說著他轉身就往外走,卻被孫中山一下叫住了。

    「競存,你還是醉心於地方自治的那一套辦法嗎?」孫中山目光平和地望著陳炯明。

    陳炯明淡淡吐出一句話:「是的,我還是相信自下而上的民主憲政。」

    孫中山微微一笑。看了常瑞青一眼:「耀如弟,我們不如讓競存再試一次吧?」

    常瑞青怔了一下,剛想要開口反對,卻看見孫中山的臉上滑過一絲詭異地笑容——這位一定在打什麼壞主意了!於是常瑞青也沉著聲道:「一切全憑先生做主。」

    孫中山點了點頭,沖陳炯明招了招手。將他請回了座位之上:「競存,你的那套『地方自治』要如何在全國推行?總不會要動用武力打垮所以地方軍閥和北洋政府,然後再來地方自治吧?」

    「當然不是了!」陳炯明微微皺了下眉,他的「地方自治」的確也有一個繞不過去的難題,就是如何將這套體制推行到全國?如果不能將「地方自治」推行到全國,僅僅是一省兩省的自治根本就毫無意義。甚至會搞得像湖南那樣,譚婆婆要「地方自治」北洋卻發了大兵來討伐,讓一個好端端的湖南變成了南北交兵的主戰場!對陷於兵災中的湖南人民來說,大概還不如攤上常瑞青這樣的獨裁者來得安逸吧?

    孫中山使勁兒點了點頭,臉上的笑容又真誠了幾分:「競存,我看現在就是一個將地方自治推行到全國的好機會!眼下北洋政府因為『海關事件』和『廈門事件』弄得人心離散,段祺瑞的武力統一看來是不成了。馮國璋也下了南北停戰的總統令,還主動提出要派代表來和咱們談判和平統一……競存啊,你看我們能不能趁機提出個『聯省自治』的辦法,以省為單位來實行地方自治,再聯合各省組成統一國家。就讓我們看看北洋政府能不能接受你的辦法?如果能的話,咱們就不妨搞一搞,如果他們不答應,那咱們也只有用武力去推翻北洋,建立軍政了!」

    陳炯明愣了愣,反問道:「先生,你是要我擔任同北方和談的代表嗎?」

    孫中山點了點頭,笑道:「正是,我想請你出任咱們南方代表團的首席談判代表,去上海和北洋政府的代表談判。而我們南方所提出的談判條件就是實行第一聯省自治;第二舉行聯省議會選舉,再由聯省議會制定新憲法,選出大總統和國務總理。」

    陳炯明剛一聽完孫中山的建議,就知道對方壓根就沒安好心,一定是想藉著「聯省自治」來分化北洋!他雖然是在野之身,不過天下大勢還是知道一點的。眼下北京的段祺瑞和徐樹錚大概也看到常瑞青那套「軍事獨裁製度」的好處了,也在按照這個辦法整編參戰軍,還大有將參戰軍當成北洋嫡系的意思。

    既然有了嫡系,當然就要將其他的北洋軍當成靠不住的雜牌子來對待了。有什麼好東西都優先供應給參戰軍,別人只能吃參戰軍吃剩下的而且由於「關余」的減少,北洋政府的財力已經大不如前,就算有「梁財神」來整理財政,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只能大幅減少其他北洋軍的軍費來保證參戰軍的開支了!

    那些有地盤可以搜刮的北洋軍頭日子倒還好過,大不了賣力點刮地皮就是了。可那些沒有地皮好刮的軍頭可就苦了。隊伍上往往只能發個三、四成的餉,官兵的伙食也比以往差了一大截,他們手底下那些老爺兵還不隔三差五給他們鬧點事情出來?不是嘩變鬧餉,就是滋擾地方,搞得那幫軍頭都是怨聲載道。一封封催餉的電報雪片一般飛向北京,還有些兵頭乾脆自己動手在駐地設卡徵稅,弄得民怨沸騰。連列強都向北京政府提出了抗議!

    看到光靠拆東牆補西牆解決不了問題,北洋政府的王士珍和梁士詒只好打起增收的主意了。而增收的辦法,當然只有「與地方爭利」了。

    這個時期。北洋政府的稅收體系也是分為中央稅和地方稅的,其中關鹽二稅是中央稅,田賦、釐金還有城市商業稅都屬於地方稅。說起來地方的財權的確大於中央。而北洋中央這回想打的就是城市商業稅的主意!也不是要把地方上所有城市的商業稅都收歸中央,只是想打幾個大都市的主意,比如想把上海、天津、南京、奉天等地的商業稅收歸中央。

    可這樣一來,又觸犯到了統治那裡的北洋軍閥們的利益。這些軍頭嘴上雖然不公開表示反對,可是心裡面是必然不滿的!如果孫中山在這個時候提出聯省自治,只怕在北洋系統內部也會有一大批的響應者吧?而北洋政府一旦拒絕孫中山提出的「聯省自治」,那些割據一方的北洋軍閥肯定會同北洋中央離心離德,從而為孫中山武力統一中國創造出更加有利的條件!

    陳炯明的神色微微有些猶豫,現在他覺得自己處於兩難之中了。如果自己拒絕為孫中山版的「聯省自治」奔走出力,那這輩子恐怕也沒有實現自己理想的機會了。可他要是接下這個任務。就有機會實現「聯省自治」的設想了嗎?孫中山和常瑞青兩人壓根就不想真的搞地方自治,他們想要把這件事情攪黃掉是在是太簡單了!

    但是他又怎麼能放棄這樣一個實現自己一身理想的唯一機會呢!他的心中突然出現一種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衝動。

    陳炯明目光深沉地看著孫中山,一臉鄭重地道:「先生,炯明願意竭盡全力完成您的囑托,說服各方面接受聯省自治的安排。不過……炯明也有話在前。如果因為先生的原因使聯省自治無法實行,那炯明勢將以畢生之力打倒先生!」說完他就畢恭畢敬地給孫中山行了個鞠躬禮,便揚長而去了。

    望著老朋友遠去的背影,孫中山輕輕地歎了一聲,喃喃地道:「這個陳競存什麼時候能不這麼意氣用事就好了……」

    在這樣的場合,常瑞青也不知道該說些什麼。於是就站起身來準備告辭。孫中山卻衝他擺了下手,示意他坐下。孫中山沖常瑞青笑了笑道:「耀如,剛才和陳競存談聯省自治的時候想起一件事情,想要聽一下你的看法。」

    常瑞青微微一笑:「什麼事情?先生不妨說來聽聽?」

    孫中山笑道:「是關於湖南的,譚祖庵過兩天就要到廣州了,他想我們幫他驅張,就是驅逐湖南督軍張敬堯,耀如,你覺著這件事可不可行?」

    常瑞青聞言一愣,心道:「這個孫中山還真是個急性子啊!廣東還沒有統一,就琢磨著把手伸去湖南了。可那個譚延闓又是何等老奸巨猾的人物?前年依托北洋趕程潛出湘,去年又依靠桂軍、滇軍對抗北洋,現在看到桂軍走了下坡路,就想著要投靠孫中山了。這樣的反覆小人就算主了湘,多半還是要玩他的『聯省自治』,不會真的跟孫中山走的!

    而且湖南那裡可不止張敬堯一支北洋軍,還有吳佩孚在那裡呢!這位吳大師長可是這一輪南北交兵中的名星人物,湖北、湖南兩省的護法勢力都是他的手下敗將,在馮國璋下達停戰令之前,他已經指揮大軍攻陷了湖南省中部的重鎮衡陽……歷史上的『驅張運動』之所以會得手,就是因為他和馮玉祥放水,才讓譚延闓撿了個便宜。不過眼下的局勢,馮國璋還沒下台,吳佩孚這個直系大將再怎麼也要賣馮大總統幾分面子吧?要他幫著倒張恐怕不容易,除非有足夠的好處給他。」

    想到這裡,常瑞青緩緩搖頭:「先生,驅張倒沒有什麼不可以,不過擁譚我看就算了。這位譚畏公向來主張地方自治,如果讓他再主了湘政只怕會成為我們日後北伐的一個障礙,而且他的湘軍也沒有多少實力,根本打不退湖南的北洋軍,如果要把他扶上湖南督軍的位子,少不得又要出動護法軍去援湘,不但會重啟南北大戰,而且還勝負難料……所以,在下的想法是驅張擁吳!」!~!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