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宋時行

卷一 宣和六年 第263章 誅賊 文 / 庚新

    李綱走了!

    卻讓玉尹陷入沉思。

    李綱臨走時的這一番話,毫無疑問是朝堂上主戰派向玉尹發出的一個和解信號。

    可原因呢?

    玉尹可不覺著,李綱這些人是看重他的才學。

    近兩年來,玉尹所展現的大都是音樂上的才藝。雖然說琴棋書畫,君子四藝。但在李綱這些人眼中,不過是一種個人修養的表現。蔡京書畫絕倫,還不是被罵的一個狗血淋頭?李綱這些人是空想主義者,但同時也是實幹主義者,未必會把這些看在眼裡。

    而玉尹,不過是個從六品的指揮使。

    哪怕他屬於新皇一系,卻也不過是個外圍人員。

    玉尹實在不認為,李綱他們會對自己認可……之所以釋放這信號,必然是有所圖。

    思來想去,玉尹覺著,李綱他們之所以會釋放出這麼一個信號,根子還是在那大宋時代週刊上。正如李綱所言,大宋時代週刊,是喉舌!哪怕現如今開封有多個報紙,但論影響力,還是以大宋時代週刊為尊。君不見大宋時代週刊上一篇文章,便可使徽宗皇帝下定決心禪位……玉尹是大宋時代週刊的創始人!哪怕他已經交給皇室,但是對大宋時代週刊,始終存有幾分難以解釋的影響力……

    李綱他們,看重的怕是這些!

    想清楚了這其中緣由,玉尹反而輕鬆不少。

    不怕你利用,就怕自己沒什麼值得你去利用……事實上。這事情有利有弊!李綱等人要利用玉尹,反過來玉尹也可以利用李綱等人的影響力,增加自己的籌碼。

    送走李綱之後,玉尹則繼續留在家中,為黃裳守孝。

    待頭七過後,黃裳入葬,才算是真正結束。

    也就是在這七天時間裡。玉尹不準備離開東京,去牟駝崗公幹。

    再說了,牟駝崗軍寨經數月整頓梳理。大體上已經上了軌道。具體事宜,有陳東龐萬春董先牛皋等人負責,若無大事便無需玉尹去費心。而玉尹呢?也有自知之明。他清楚自己的本事。更不想打破如今好不容易才形成的體系,也不會隨意插手。

    陳東等人來拜祭時,玉尹便叮囑了一番。

    龐萬春奇道:「虜賊雖繞中山直逼開封,卻有大河天塹,恐怕也不容易打來東京吧。」

    玉尹則一聲苦笑,「當初虜賊發兵,所有人都認為郭藥師能攔住虜賊,焉知郭逆最終會投降金軍?」

    「這個……」

    龐萬春不再贅言。

    的確,這種事情說不太準,誰又能保證虜賊打不過黃河?

    可玉尹卻知道。歷史上女真人,是真的打過了黃河,而且不是一次,而是三次渡河成功。

    牟駝崗,看似安全。

    可一旦女真人突破黃河天塹。牟駝崗必然首當其衝。

    「對了,過幾日李伯紀會送來一些死囚……到時候便交由少陽負責,咱們還要做些準備才是。

    御營那邊,已經準備撤回東京。

    只是工匠撤走,但御營兵馬卻還有留守牟駝崗。

    伯遠兄和凌統制也不陌生,便多與他聯絡。將來也好相互呼應。必要時,可以把死囚送給凌統制一些。雖說沒甚大用處,但也能多個勞力,也算是聊勝於無吧。」

    「那柳家莊可要看護?」

    「柳家莊啊……」玉尹思忖一下,便沉聲道:「柳大官人離開時,把家人托付於我,自不能袖手旁觀。便讓柳大官人的家眷入城居住,反正他在城裡也有宅院。

    至於莊上家僕,願意留下來的就編入凌統制麾下,若不願意留下,則盡快疏散……還有,莊上的糧倉也要搬進城裡。這件事……就拜託少陽出面,也許能好一些。」

    那柳青,也算是開封城裡手眼通天的人物。

    換個普通人過去,還真不一定能勸說動柳青的家人搬走。

    但陳東好歹是太學出身,比之凌振都更具說服力。一旦金軍渡過黃河,柳家莊少不得要遭遇洗劫。那莊上還有許多糧食和牛馬,留在外面,只會便宜了女真人。

    堅壁清野?

    玉尹自認還沒有這個能力。

    但他絕不會留下半粒糧食給女真人,怎地也要送進城裡。

    至少,可以平抑一下城裡的物價……

    一切安排妥當之後,牛皋等人便告辭準備離去。

    陳東走在最後面,被玉尹喚住。

    他從懷裡取出一封書信,遞給了陳東,「叔祖臨走時,曾向我推薦朱夢說為幕僚。

    而今大戰將臨,牟駝崗軍寨雖小,卻又極為重要。

    千頭萬緒,需要梳理……只憑少陽一人,實在有些辛苦。只是朱夢說此人,與我並不算熟悉。他阿爹倒是和我有些交情,可你也知道,此人很有主意,絕非外人可以影響。我若過去,只怕他會拒不相見。只得辛苦少陽走一回,不知可否?」

    原以為,陳東會不高興。

    哪知陳東聽完玉尹這番話,卻笑了。

    「若朱三郎肯來,自家情願為他副手。」

    「哦?」

    「朱三郎性子剛強,但確有本領……說起來,我與他交情也不算深,但若登門拜訪,想來他也不會薄了自家面子。至於能否說服他前來,自家卻真個沒有把握。」

    玉尹也笑了,「那邊隨緣吧!」

    ++++++++++++++++++++++++++++++++++++++++++++++++++++++

    陳東帶著書信走了,玉尹總算是長出了一口氣。

    入夜後,開封又飄起雪來。氣溫越發的寒冷……這也讓玉尹,感到非常頭疼。

    這麼冷的天氣,黃河必然結冰。歷史上女真人是怎麼渡過黃河,玉尹是記不太清楚了,可想來,也是和天氣有關。若女真人在解凍之前抵達黃河,酸棗宋軍真個能夠抵擋嗎?玉尹心裡不是太有底。但突然想起了一件事……田行建和蘇燦那邊,不知情況怎樣。

    自返回東京,玉尹幾次想要和田行建等人聯繫。

    可又因為種種原因。這計劃不得不一拖再拖……按道理說,這個時節,田行建等人已經偃旗息鼓。可那幫子水軍。終究是一股力量。必要時,說不得可以派上用場。

    「老高!」

    「公子有何吩咐?」

    玉尹想了想,把當初田行建給他的那塊腰牌拿出來,交到了高世光的手中。

    「明日天一亮,你便去軍寨,讓少陽與你一塊腰牌和一匹馬,趕往汴口找田行建。

    就說,今虜賊張狂,開封危急,請他召集鄉勇。設法前來救援。」

    高世光和田行建打過幾次交道,自然知道該如何尋找田行建。

    於是便接過腰牌,點點頭轉身告辭。

    玉尹這才放下了心,在靈堂上坐好,看著黃裳的靈位。呆呆發愣……

    屋外,天寒地凍。

    屋內,卻溫暖如春。

    火盆裡的炭火,燒得通紅,不是發出辟啪聲響。

    燕奴也忙了一天,在玉尹的勸說下。抱著玉如上樓歇息。玉尹一個人坐在靈堂裡看了一會兒的書,也是太過疲憊,將子時便昏沉沉睡著了。迷迷糊糊間,覺得有人走過來。他猛然睜開眼睛,頭也不回反手一把探出,只聽得身後一聲驚呼。

    「楊娘子?」

    玉尹這才看清楚,是楊金蓮拿著一件衣服走過來。

    可是被他一嚇,那衣服便掉在了地上,楊金蓮面紅耳赤,輕聲道:「奴見小乙哥睡著了,擔心著涼,便取來一件衣服。」

    長出一口氣,玉尹笑了。

    「楊娘子恕罪則個,卻是自家嚇了娘子。」

    他撿起棉袍,披在了身上。

    就著燭光,他低頭看了一眼這袍子,卻見做工精美,絕非燕奴手筆。

    「這袍子……」

    「前些時候見九兒姐買了些木棉布,剩下不少……眼看天冷了,奴便做了一件。」

    靈堂裡,只玉尹和楊娘子兩人。

    玉尹起身在長明燈裡加了點燈油,又點了兩支白蠟。

    拿起鉗子,加了兩塊木炭放進火盆裡,他復又坐下來,猶豫一陣後,輕聲道:「有件事,自家一直沒有向娘子道謝。

    當初若非楊娘子仗義,幫著我瞞過衙門,只怕而今,自家也正遭受牢獄之災。」

    楊金蓮的臉色不由得一黯。

    她在一旁坐下,低聲道:「奴是個婦人,不曉得什麼大義。

    開始時,奴確是有些恨小乙哥……不管怎樣,奴的夫君也是死在小乙哥的手中。可奴進了開封府後,仔細再想想,若非小乙哥,奴只怕是生不如死……思及起來,對小乙哥倒也沒了那許多怨恨,只怪奴的命不好,怎曉得大郎會如此喪心病狂。」

    眼中,流露出淡淡悲傷。

    玉尹也不知道該如何勸說,只能陪著楊金蓮在一旁坐著,沉默無語。

    半晌後,他輕聲道:「今時局不穩,娘子有何打算?」

    「小乙哥,那虜賊……真個那麼厲害嗎?」

    玉尹想了想,苦笑一聲道:「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虜賊固然凶悍,卻也不是不可戰勝。只是……攘外還需安內。內廷不靖,怕也是凶多吉少。」

    「內廷?」

    楊娘子睜大了眼睛,「小乙哥說的,可是官家?」

    「官家是一方面,朝堂上自有另一派力量,左右朝政。

    李伯紀等人,倒是忠直良臣,但比起他們的對手,卻顯得清談有餘,手段不足……我就怕倒最後,官家耳根子軟,受了那些人的鼓動,到頭來萬般努力只能付之東流。」

    很多話,玉尹藏在心裡,一直不敢說出來。

    今日也不知是怎地,在這靈堂上卻滔滔不絕。

    楊金蓮有些聽不太懂。卻不妨礙她用一種敬佩的目光,看著玉尹。

    「對了,這幾日你辛苦一下,我抽不出身,還請娘子費心,多買些糧食回來。

    另外,把二姐夫婦和十三郎的老娘一併接來家中。順便再給觀音院那邊送些糧食過去。李娘子當初幫我不少,而今她在觀音院落腳,我大體上也能猜出她的意思。

    再通知霍堅。從屠場調五十個刀手過來……

    我擔心城外戰事一旦發生,城裡少不得要出現動盪。我聽說,這巷子裡有幾乎人家要離開東京。便找他們把房產買下來,供刀手居住。估摸著,這時候的房子不太值錢,一百貫以內,你大可做主,不必要與我商量,直接買下來就是了。」

    玉尹,一直不願意買地,也是出於這方面的考慮。

    觀音巷林林總總住了十幾戶人家,隨著虜賊與大宋開戰。有七八戶人惶恐不安,想要變賣家產,逃離開封。只是這時局,房子不值錢,本二三百貫的房子。估計在市面上也就是幾十貫。玉尹既然決意留在東京,自然也要考慮家人的安全。

    楊金蓮先愣了一下,旋即眼中透出一抹喜色,用了點了點頭。

    「小乙哥放心,此事奴自會打理妥當。」

    「天不早了,便早些休息吧……明日還會有許多人來拜祭。少不得又要一番操勞。」

    楊金蓮應了一聲,便告辭走出靈堂。

    心裡先前的迷茫一下子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淡淡的喜悅。

    她覺著,自己到現在才算是融入了玉尹這個大家庭。此前玉尹等人雖待她不錯,卻總有些客氣。但剛才玉尹那一番話,雖少了幾分客套,卻又多了一些認可……

    自從大牢裡出來,楊金蓮第一次感覺到,不再那麼孤獨!

    +++++++++++++++++++++++++++++++++++++++++++++++++++++++++++++

    玉尹在靈堂上守了一夜,天將亮時,方迷迷糊糊睡著。

    也不知過了多久,忽聽一陣喧鬧聲傳來,把他從睡夢中喚醒。睜開眼站起身來,他走到靈堂門口,卻看見高堯卿和朱絢,匆匆忙忙的跑來,剛一進院門,高堯卿便喊道:「小乙,出事了,出大事了!」

    「什麼事?」

    「你看!」

    高堯卿把一份報紙遞給了玉尹。

    玉尹拿過來,只掃了一眼,卻不禁眉頭一蹙。

    「拿這勞什子作甚?」

    那報紙,並不是大宋時代週刊,而是由朝中主戰派一手操辦的大宋觀察週刊。

    朱絢苦笑道:「小乙看了便知。」

    「哦?」

    玉尹展開報紙,看到那頭版上的號外時,眸光不由得一滯。

    「請誅五賊,傳首四方!」

    他疑惑的往下看去,卻見上書:今日之事,蔡京壞亂於前,梁師成陰謀於後,李彥結怨西北,朱勉結怨東南。童貫結怨瞭解,創開邊隙,畏戰而逃……宜誅五賊,傳首四方,以謝天下。

    玉尹頓時倒吸一口涼氣,臉上旋即透出一抹苦笑。

    誅五賊嗎?

    這不就是歷史上,那誅六賊的翻版!

    歷史上,陳東上書,要誅殺六賊。

    而今陳東在牟駝崗,根本沒有時間參與這些太學生運動,可是這事情卻依舊發生了。

    唯一不同的,便是將誅六賊變成了誅五賊。

    歷史上那六賊之一的王黼,在去年被徽宗皇帝下詔賜死,也就沒有列入其中。

    玉尹一個字一個字的看完這篇文章,抬起頭向朱絢和高堯卿看去,「你二人怎說?」

    「今日一早,李若虛便到了報館,言誅殺五賊乃義舉,望咱們大宋時代週刊,明日能給予支持。」

    果然……

    李綱的求和信號,還真是來的及時。

    昨日剛和玉尹表示了和解之意,今天便要用到玉尹。

    「那宮中是怎個意思?」

    「宮中至今未有回信,二十六郎一早便派人入宮打探虛實,可並未得到聖人準確回答。」

    宋代皇宮,稱母后為娘娘,尊皇后為聖人。

    高堯卿所言的聖人,便是指前太子妃朱璉。不過朱璉的反應倒也不算奇怪,畢竟趙桓方登基,便是有心贊同,也不可能表現出來。那樣一來,反而會給人留下一種他急於清除先帝勢力的表象。趙桓不好發言,那身為聖人的朱璉,自然也不會開口。

    「沒有回信?

    是含糊不清,還是沒有回答?」

    「未有回答。」

    玉尹站在黃裳靈前,閉目沉思不語。

    片刻後,他苦笑一聲,「即沒有回答,那便是同意。」

    「啊?」

    「我聽人說,官家尚在東宮時,那朱勉蔡京和李彥,曾多次上疏,請太上道君廢立太子。

    官家雖沒說什麼,卻不代表他不記在心裡。

    而今宮裡沒有反應,那就是同意了這文章裡的說法……今日加印副刊,原文轉載便是。」

    說實話,玉尹並不想出這個頭。

    因為他太清楚,這朝堂上議和派的實力,是何等驚人。

    眼下看似李綱等人做主,可是這根基卻太淺薄。說句不好聽的話,那些議和派真要扳倒李綱這些人,也不會費什麼氣力。這時候跳出來,便等於向議和派開戰。

    可李綱這些人有功名,有威望。

    自己呢?

    玉尹知道,在歷史上李綱這些人即便是在佔居上風的時候,也不斷為議和派攻擊。

    大宋觀察週刊的影響力還是太小,李綱希望大宋時代週刊跳出來,做這個出頭鳥……問題在於,趙桓也表示了贊同。玉尹現在,不跳出來都不行,也只能咬牙吞下這苦果。

    高堯卿和朱絢相視一眼,點頭應下。

    二人陪著玉尹在靈堂上說了一會兒話,當外面來人祭拜黃裳的時候,便告辭離去。

    玉尹送兩人出門,目送二人在巷口上了馬車。

    靖康,終於要來了嗎?

    趙桓在登基之後,便下詔定下了來年的年號為靖康。

    誅殺六賊……不準確的說是誅殺五賊,不過是靖康的一個訊號。在這一場鬥爭中,主戰派雖然暫時佔居了上風,可是玉尹心裡卻清楚,自己與議和派的戰鬥,也將要拉開序幕。!~!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