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大唐新秩序

正文 第六十九章 轉折(一) 文 / 八寶飯

    ps:感謝鐵人兄和七款兄的打賞,還有兄弟們的月票,謝謝了。

    天祐元年(904年)九月,遼南平原在經過了連續不斷的四年大開發之後,終於迎來了豐產的季節。新城、遼城、建安所轄的廣大平原上,肥沃的四百多萬畝耕地帶給移居到這裡的數十萬百姓以極大的喜悅。

    粟、麥、豆等主要農作物讓整個營州的倉廩都不足使用,從柳城至平州、薊州,再到幽州的官道上車水馬龍,海量的糧食運送到平州、薊州等地堆放,然後又因為這些州郡的豐收而不得不繼續向西,運入幽州。

    幽州觀察使兼別駕郭炳呈不得不抽調人手,招攬商賈工坊,在幽州以東的潞縣營造規制宏達的大通倉,這才堪堪將豐產的糧食存儲下來。

    如果不是官府緊急動員數十萬貫資金入市,進行敞開性平價收購,整個河北的糧價將會出現暴跌的態勢,也許這一輪豐產就會嚴重打擊百姓的耕種信心。儘管如此,河北糧價仍舊下跌了三成以上,單以麥論,就從天復三年的每石八百錢,下降到了今年的每石五百錢。

    如果不是**,這幾年也許是整個東亞百年歷史上最好的季節,老天爺開眼,一切都風調雨順,除了營州的爆發式糧食增長外,平州、幽州等河北傳統糧倉的糧食出產依舊平穩,此外休養了兩年的滄州、莫州、瀛洲、德州等地收成也恢復到了乾寧年間的水平,相當於這一百年來大唐最平穩的大中年間產量的七成。

    在節度府判官署的大力支持下,往日河北重要的桑麻產地趙州、深州、魏州、冀州等處也顯現了喜人的成果,至少在後勤司的採購計劃中,今年終於可以為軍官們的甲冑中襯上絲帛了。

    李誠中深處喧囂的錦縣船坊中,身邊是嘈雜的工匠號子聲,他一處一處看下去,邊看邊聽風馮道談及今年的糧食存儲。

    「新建的大通倉儲糧二百三十萬石。幽州黃金台倉廩儲糧一百八十萬石,內黃、巨鹿、武清各存一百二十萬石,加上柳城和新城的各九十萬石,以上為盧龍節度府平庫倉,總計九百五十萬石,以備緊急之用。依照殿下所說,節度府平庫倉戰略儲備糧已夠河北維持十個月。」

    聽著馮道稟告上來的數字,李誠中點點頭,道:「這些糧食還不夠,還要繼續加大力度。爭取做到一年儲備。記住,是整個河北加上遼東顆粒無收的情況下,能夠維持一年,所以,平庫倉的總量應該達到一千二百萬石。」

    馮道歎道:「若是如此,則比開元年間還要富饒……殿下可為一代明主……」

    李誠中一笑:「不同的,咱們只考慮河北和遼東,玄宗皇帝考慮的是整個天下。」

    馮道繼續道:「除平庫倉外,官倉中現有二百萬石粟、三百萬石麥、六百萬斤豆。足夠官府維持日常支用,以及應付小規模賑濟。這裡面不包括軍糧,七日前,某已將總署下一年資耗撥付了。如今正在啟運,相信半月之內,後勤司所屬范陽、黎陽、厭次、懷遠、懷戎、真定各處軍倉將滿。某記得前年曾經議過,當時都在顧慮是否養得起那麼多軍隊。如今看來,卻是多慮了。」

    天復二年,李誠中擴軍。將脫產的常備軍士增加到近五萬人,當時節度府判官署官吏們曾經議論紛紛,說是窮兵黷武;天復三年,李誠中再次擴軍,將常備軍士增加到十萬人,整個盧龍都為之震動,大夥兒明面上不敢多說,但在私底下,絕大部分人都認為李誠中瘋了。

    可是現在,不僅十萬常備軍士衣食無憂,軍事參謀總署甚至有充足的餘力開展義務兵役訓練,從天復三年正月起,已經有超過五十萬人參加了作訓司和各縣官府聯合主導的這一訓練,每人訓練時長不低於二十四天。

    今年冬季正是農閒之時,這一次作訓司已經提前做好準備,計劃通過三批輪訓,新訓三十萬人,每人作訓時長為二十四天。為此,後勤司已經撥付作訓司三十萬貫經費。作訓司的計劃是在明年五六月間,將這一數字擴展到一百萬,基本上涵蓋盧龍節度府十五歲至五十歲間的成年男丁。

    一百萬,這是個極為恐怖的數字!在大唐最鼎盛的時期,全**隊加起來也沒有這麼多,當然,接受訓練和成為軍士是兩個概念,但……一想到這只是盧龍下轄一地的動員能力,就已經足夠令人望而生畏了。

    其中的難度,不僅在於糧食和資耗,更在於組織動員能力,沒有軍事參謀總署這個時代奇葩的存在,盧龍絕對沒有這個條件。當然,這同時也是對盧龍節度府判官署文官體系的重大考驗,如果沒有「權責到人」的後世文官體系的運作機制,這樣的工程也必然不可能成功。

    索性性,現在一切都運轉良好,雖然馮道確實已經累得有些熬不住了,但一想到這樣的壯舉誕生在自己手中,他就感到無比振奮!

    「這油怎麼樣?可還耐用?」李誠中摸了摸一艘船幫上剛刷上的桐油,問身旁的一名工匠。那工匠誠惶誠恐的連忙道:「殿下,此乃三年桐所出,比千年桐所搾木油還要好許多,可保船底十八個月。」

    「哦?比千年桐還要好?既如此,以後都用三年桐便可,砍多了千年桐樹太可惜?生長了千年吶,嘖嘖,應該留下來。」李誠中環保主義情緒發作,甚為可惜的歎了一句。

    周圍一圈工匠都面色漲紅,相顧無語,錦縣縣令等人也容色古怪。李誠中立時察覺有異,向陪同而來的營州都督周知裕望去,周知裕同樣不明所以。

    沒錯,李誠中露怯了,千年桐並非生長了千年的桐樹,只因果皮如龜裂,寓意長命百歲而得名。

    馮道咳了咳嗓子,將話題轉移:「如今糧食如山,是否仍舊向南方購糧?未知殿下之意。」

    李誠中立刻將注意力轉了過來,沉吟片刻道:「不能停,還需繼續購入。不過糧價可以壓下來一些。今年河南連場大戰,淄青的糧食他們收不到了,關內又被燒成了白地,再加上營建東都……今年雖說風調雨順,但河南就算豐產,也禁不住這麼消耗。唔,咱們和袁象先、蔣玄暉談談,他們有多少糧食,咱們就要多少!」

    馮道忍不住樂了:「今年已經向河南購糧超過百萬石了,袁象先說,他們的余量已經告磬,蔣氏不清楚,不過他們比袁氏還不如……如今秋收剛畢,想來袁氏又收貨了大批糧食,怎麼算都在百萬石以上,應該可以繼續向咱們售糧了。」

    「周轉得開麼?」

    「沒問題,實際上河南的大糧商都不用錢,他們用幽燕聯合錢莊的錢款協議……」

    李誠中打斷他:「可道,我早就跟你說了,今後慢慢改變叫法,以後那不叫協議了,直接叫寶鈔。」

    「呃……某知道了。按照錢莊的估算,至少有兩百萬貫錢款協議……兩百萬貫寶鈔在河南諸商手中。」說到這裡,馮道有些擔心的問:「會否出事?錢莊各家懂事都很擔憂,已經欠了河南諸商兩百萬貫,佔了錢莊總本的七成,他們擔心還不上…」

    李誠中笑了:「呵呵,告訴他們,不必擔憂,明年起,某批准他們再發一百到兩百萬貫寶鈔,具體多少,還需要你們判官署來估算。」

    馮道遲疑道:「錢莊恐怕不敢發鈔了,他們都嚇壞了……」

    李誠中想了想,道:「這樣吧,今後判官署錢庫中留存的銅錢改存三成到幽燕聯合錢莊,允許他們在遇到兌付時啟用這些銅錢,但他們需要向判官署支付錢息,一厘或兩厘均可。」

    馮道疑惑道:「咱們存錢到錢莊,不付存費,反而讓錢莊付錢息?」

    李誠中拍了拍他的肩膀:「可道,放心吧,你把這件事跟他們說,他們肯定樂意。」

    馮道不解,但既然李誠中這麼說了,他打算到時候與幽燕聯合錢莊各家東主商談此事的時候,施以少許壓力,總之這些錢息都是小事,總不能為了這麼點小事而違背了燕王的意願吧?再說了,這些東主背後的豪門也曾經多次向燕王提議,願意捐助軍資,都被燕王殿下婉拒了,如今燕王殿下開了口,這可是個機會,誰不搶著獻助一二誰就太沒眼力了不是?

    「對了,錢庫裡三成是多少?」李誠中忽然想起來一件事。

    馮道心中有數,立刻報道:「錢庫中存余一百一十四萬貫,如今已是九月,下月便是秋賦上繳之時,比照去年,可添錢三百七十萬貫,其中渤海輸錢四十萬貫、新羅和熊津各輸二十萬貫。三處已經向判官署叫苦,說是存庫已盡,不可再增了。」

    李誠中道:「也罷,今後便以此為慣例,五年內不增其賦,但,必須說好,若是中原大戰,則需竭盡全力支應關內!」、(……)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