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大唐新秩序

第三十二章 營州經略(四) 文 / 八寶飯

    李誠中苦心構思的營州管理體制,屬於游離在朝廷常制之外的一種形式。:從名義上來說,這套管理機構屬於營州長史府的幕僚,與朝廷和節度府無關,一應權責都集中到長史本人身上,朝廷或者節度府需要聯繫營州事務的時候,全部由長史本人擔待。而在實際管理營州的時候,則由長史府屬下各科室來分別履行公權,承擔官府職能。換句話說,這些人對長史馮道負責,而非對節度府和朝廷負責,也就是後世俗話說的編外聘用人員。

    由於李誠中和刺史張在吉達成了協議,又因為他和周知裕的特殊關係,營州實施的其實是一種行政軍事大包干的制度。在民事上,由長史馮道作為承包人,一應政務由馮道具體操辦,每年的稅費按照承包協議上繳。在軍事上,由李誠中作為承包人,一應軍務由李誠中打點,完成節度府和兵馬使周知裕交辦的任務。

    馮道認真的思考著,在心裡消化了很久,終於接受了這套古怪的體制。實際上這套體制是他無法拒絕的,因為賦予他的民事權力太大了,說白了,一旦這套體制運行起來,馮道就是營州事實上的最高民政長官。他甚至隱隱覺得,自己在營州的權力,比朝廷政事堂的諸位相公共有的權力還要大許多。

    「將軍剛才說,這些官員的職級由軍職中出」

    李誠中道:「沒錯。咱們所設立的這九個科室,初步定員為主任科員一人、副主任科員兩人、科員六人……」

    馮道笑了,插話道:「合九九八十一之數,是否有逾制之嫌」

    李誠中道:「純屬巧合,具體人數可以再議。科員的職銜為陪戎副尉,秩從九品下;副主任科員為陪戎校尉,秩從九品上,也可以稱為副科長;主任科員為仁勇副尉,秩正九品下,也可以稱為科長。」

    馮道點頭:「有了朝廷承認的品秩,他們也算有了官身,做起事來才名正言順。」他實際已經看出來,在這套體制下,官員的品秩出於軍職,而軍職告身由李誠中來發放,李誠中實際將人事任免權牢牢掌握在了手中。當然,馮道內心並不認為有什麼不妥,這是個軍頭當政的年代,作為營州事實上的主人,李誠中必須掌控一切,如果李誠中不這麼做,馮道反而心中不安。

    馮道算了算,道:「各科室人員還是再核定一下吧,以實際需要定員,可好」

    李誠中道:「這個你來考慮吧。咱們現在真正管轄的只有白狼山至柳城的土地,所以你這個長史府要代行柳城縣令的職責。」

    兩人商議了一番,最終將長史府各機構的設置和職責初步確定下來。

    長史府增設副處長一員,秩別仁勇校尉,正九品上,以副手身份協助長史處理公務。

    辦公室為協調機構,負責上情下達和協助長史,設科長一人,副科長一人,科員兩人。

    人事科負責考評官吏功績、人事任免等事宜,設科長一人,副科長一人,科員兩人。

    度支科負責撥付和調度財物,設科長一人,副科長一人,科員四人。

    法律科負責刑名訴訟,設科長一人,副科長兩人,科員四人。

    宣傳科負責教化宣達,設科長一人,副科長一人,科員一人。

    催稅科負責徵稅、加賦、派役,設科長一人,副科長兩人,科員六人。

    農、工、商三科各負責本業事,設科長一人,副科長一人,科員兩人。

    以上共計四十六人。

    馮道想了想,道:「現在某手下共有文吏一十七人,員額不足。」

    李誠中道:「可以通過考試來征辟。先在這十七人中作一次簡單的考試,分派出各人職責,然後在柳城全城內考試,征辟新的文吏。」

    馮道皺眉:「將軍打算開科考麼恐怕有逾制之嫌。」

    李誠中笑道:「不是科考,咱們叫他『營州長史府公務員考試』。」

    ……

    一天後,趕在南下進行「人口普查」的各小組動身前,李誠中和馮道聯合主持了第一次『營州長史府公務員考試』。考試地點位於營州都督府大堂之上,參加人員為馮道手下的十七名幕僚。因為時間倉促,考試只有兩道策論題。其一為試論營州軍事,其二為營州民生解,各限三百字內。兩道策論都比較空泛,主要考察的是幕僚們對當前軍事和民事的分析和判斷,以及思辨推論的能力。

    說實話,目前馮道手下的兩派幕僚中,白狼山「科員」們作文章的能力顯然比不上柳城「降臣」,無論辭藻還是語句,或者文章的結構上,都一塌糊塗。但李誠中和馮道關心的是他們的觀點和看法,在這方面,白狼山「科員」們要占一些便宜,他們對當政者的執政理念多多少少要更加熟悉。

    當然,無論考試如何,李誠中和馮道都已經做好了全部確認及格的準備,也就是說,第一次公務員考試具有相當的水分,考試的目的只是為了從程序上明確他們的長史府官員身份,同時驗證一下長史府舉辦考試的能力,另外,作出適當選拔,對於其中的部分佼佼者,將授予副科長乃至科長的級別。

    這十七人中,最終脫穎而出的有六人,分別是程奢、程岱、劉子旭、劉中佐、宗亮和高文允。程岱被任命為辦公室副主任,程奢被任命為人事科副科長,劉子旭為度支科副科長,宗亮為宣傳科副科長,高文允為催稅科副科長。

    劉中佐則因為在兩篇策論中發揮出色,得到了李誠中和馮道的一致認可,被確認為考試第一名,授予法律科科長一職。這位柳城學問最為精深的讀書人在接到「仁勇副尉」告身時,立刻回到家中,召集全家老小,含淚祭祖。

    光化三年四月二十日,營州都督府門前八字照壁上貼出了營州長史府文告,宣佈將於五日後舉辦「長史府公務員考試」,凡有意者皆可報名。文告隨後張貼在柳城各處,引起了全城轟動。

    錢五常是幽州吳記商號的三掌櫃,作為一個歲數不到二十五的年輕人來說,在家世毫無背景的情況下能夠成為吳記這麼一個大商舖的三掌櫃,是十分不容易的。他讀過幾年書,但經史不透,他的特長是算籌,賬房中是一把好手,能夠成為三掌櫃,也是靠了這個本事。

    錢五常在去年的商舖分號盤賬中,查出了滄州分號的一筆大額出入,滄州分號掌櫃們以坐支的形式悄悄隱匿了五千貫,這些錢是五年時間裡逐漸套出來的,一點一點逐漸抽出,然後被幾個掌櫃瓜分完畢。滄州分號的賬目十分混亂,錢五常在盤賬中認真核對了庫存,經過對比後找到了一處極為細小的誤漏,由此揭開了滄州分號掌櫃們集體瓜分主家財產的大案。他本人也由此榮升為幽州總號的三掌櫃。

    本來以錢五常的能耐,更應該專注於賬房,可要想真正進入總號執掌核心賬目,必須立下終身契約,這對志向高遠的錢五常來說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東家對他的選擇感到十分可惜,但又憐惜人才難得,最終讓他從賬目中脫身出來,改跑營生。

    錢五常是第一次帶隊前來柳城,五駕大車,裝了些鹽、布等最基本的貨物,這次主要是為了在商路重開之後的試探,看看關外營州如今的狀況,為下一次正式開闢商路做準備。

    貨物十分好賣,他帶領著車隊剛到柳城城門口,便被一家王記商舖設在這裡的貨棧全部吃下,價格也很公道,令人滿意。生意順利完成的錢五常將商隊一行安頓好之後,便離開了客棧,四處走動,看一看柳城風物。

    信步遊走在柳城街頭,可見諸色人等,從衣著打扮上看,胡族較多。因為沒有經歷刀兵之災,柳城諸項民生都很安定,商舖開門、貨郎遊走,大街上叫賣聲不絕於耳。隨便選了幾家商舖進去看看,發現胡人的購買力很驚人,貨物的價格也較高。錢五常便旁敲側聽打探了一番,這才知道,原來平州軍佔據這裡後,並沒有抄掠契丹人財物,而契丹人的富有,則在於這些年的搶掠,尤其是對渤海國靺鞨人的搶掠。

    錢五常沒有興趣關注於打仗的事情,他的關注重點在於,這裡的買賣很好做,只要手中有貨物,不愁賣不出去,因為胡人有大把的錢財、牛羊和山貨,而缺乏布帛、鹽、農器等日常的用品。於是他有點後悔剛才出手太早,同時他還準備明日就催促商隊返回幽州,這次要多帶一些貨物,大大賺上一筆才好。

    走到營州都督府門前時,他看到了張貼在八字照壁上的文告,於是停步。作為行商,關注官府的通告,瞭解民生治策,是最基本的要求,所以他認真看了起來。

    營州長史府公務員考試通告這是什麼考試錢五常繼續往下看,通告中對應考人員條件作了限制——能識文斷字,然後又對公務員的職責進行了解釋——辦理公務的差員。公務即指官府差事。看到這裡,他有些略略明白了,這是營州長史府在徵募幕僚。接下來,則是公務員一經徵募後的待遇,在列名的種種待遇中,錢五常吃驚的看到,三類不同等次的公務員均會被授予正式品秩,雖然是軍中的品秩,但那也是朝廷認可的官身

    錢五常大是不解,左右看看,照壁前沒什麼人,只有一個跨刀的軍卒在照壁前值守。猶豫片刻,他上前招呼:「不敢請教。」

    「何事」

    「不知這長史府征辟幕僚為何能授品秩這品秩是否為朝廷所認」

    「當然為朝廷正式品秩,授予品秩的是某家將軍。」軍卒回答很爽利,看來已經解答過不知多少次這種問題。

    「哦,為何授予長史府幕僚品秩」

    那軍卒笑道:「很多人都問過這個問題,這麼說吧,滿營州算起,只有一個文官,就是咱們刺史府的馮長史,明白了麼」

    錢五常一呆,隨即恍然。他大感興趣,問道:「既如此,便等於科舉了可這些公務員卻又不是朝廷承認的官身,這科舉又談不上……」

    軍卒道:「某家將軍說了,這不是科舉,這是招募考試,但這些公務員也是有官身的,以軍職出身,最低授陪戎副尉,從九品下。」

    對錢五常來說,這是一件趣事,他弄明白後,笑了笑,繼續沿街信步而行。可走著走著,文告上的語句越來越頻繁的闖入腦海之中。

    「不問人等出處……」

    「識文斷字……」

    「授予告身……」

    他猛然停步,迅速轉了回來,將文告再次細看了一遍,卻見考試日期正是今日,算算時辰,應當是已經開始了。他心中悵然一失,看了看值守的那個軍卒,忍不住問:「某來遲了,卻不知是否還可參加」

    那軍卒想了想,道:「某幫你問問。」隨即轉身進了都督衙門,過不多時,他從大門出來,沖錢五常道:「快些,某問過宗副科長,他讓你進去。」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