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大唐新秩序

第七十七章 仁恕之道(十) 文 / 八寶飯

    卜登在燕郡城下是見過渤海人車弩威力的,那些車弩極為笨重,安裝在燕郡城頭(本章節由友上傳)整個燕郡城的防禦乏善可陳,唯一給契丹人造成麻煩的就是這麼一具車弩。在卜登看來,平州軍陣中所發箭矢的距離和殺傷力幾乎可以和那具車弩相提並論了。在急速的前衝中,卜登努力瞪大雙眼,但是他沒有看到車弩的身影,他看到了平州軍第一排槍兵身後的弓手,那些弓手正在張開一具又長又大的巨弓……

    李誠中的平州軍前營當然沒有配備車弩,他們正在使用的是與英格蘭長弓極為相似的一種單體巨弓。這種巨弓所發的箭矢當然也比不上車弩,只不過卜登在燕郡城下見到的那具車弩已經破舊不堪,所以從射程和力道上看,與巨弓接近。

    二百八十名前營士兵按照平日的演練順序,依次開弓發射,在步陣前方兩百五十步至一百步的範圍內形成了不間斷的箭幕覆蓋,當卜登帶領的契丹士兵衝過這片地帶之後,兩百契丹人被足足射落了一半!這就是巨弓的威力。

    羅源安是鍾四郎手下的士兵,在榆關時因功提升為伍長,百狼山中斬首兩級而升伙長。羅源安作戰勇敢,善於搏命,但腦子卻不甚靈光,在白狼山文化課和軍事課上成績十分糟糕。他作為一夥之長,自家對於課堂上的內容本就理解不透,再回到伙裡傳授給弟兄們時便更加糊塗,在經歷過三次「差」的評價後,又從伙長一職上被擼到了伍長。雖然職級下降了,但他卻由衷鬆了口氣,反而在這個位置上待得舒心踏實了許多。

    按照之前的演習,羅源安接過大車上遞下來的巨弓,隨同本伙弟兄站在了第一排槍兵之後,伙長站在本伙左側第一,他和另一個伍長則站在本伙中間和最右側的位置上。聽到隊官鍾四郎的呼喝之後,羅源安緊扣箭矢的右手拇指一鬆,大箭向斜上方陡然飛了出去。他沒有功夫去看箭矢的去路,又從腳邊的草地上拔出一支大箭,張弓扣弦,只是角度稍微放低了一些,巨弓頂端下的弓梢從頭頂移到了眼角的位置,然後在鍾隊官的呼喝聲中,放出了第二箭……

    等腳下草地上插著的三支大箭全部射完,他迅速將巨弓傳遞給右側的弟兄,然後接過左側弟兄傳來的巨弓做著連續向右傳遞。轉眼間巨弓就被專門等候的民夫收走,羅源安拾起地上的木槍,在鍾隊官「持槍」的口令下,將木槍立直在身旁,又在鍾隊官「架槍」的口令下,將木槍架到第一排士兵的肩膀上方,槍尖沖外,行成第二道槍林。與此同時,羅源安聽到身後傳來各隊隊官的呼喝指揮聲,按照平日的演練,他知道身後是第三排槍兵弟兄,他們的槍尖斜指地面。

    原來的槍陣只有兩排槍兵,經過和「狼軍」的實戰演練之後,這才加入了第三排,目的是為了防範契丹人從腳下滾入槍陣。在和「狼軍」演練的時候,契丹人從下盤進攻的戰術讓最開始的幾個隊吃了大虧,羅源安所在的甲都左隊便是其中之一,他的腳踝被契丹「狼軍」的木棍連續擊中了三次,按照演練規定,當時羅源安被計入戰歿行列,退出了演練。

    羅源安的眼睛死死盯住從馬上翻身滾落的契丹人,這些契丹人手持圓木小盾,借助馬速的衝力,翻滾著從腳下衝入了槍兵陣列之中。那些馬匹則在槍林面前自動轉身,遠遠跑了開去。

    第一排槍兵立刻將槍尖向下擺開,在各伙伙長的指揮中斜刺地面滾過來的契丹人,頓時將七八個契丹人刺死在地上。還有一些契丹人則趁著第一排槍兵刺出木槍的空虛鑽了進來,卻被早有準備的第三排槍兵纏住,眨眼間頓時了賬。

    更多的契丹人頂了上來,其中一些手握長兵刃的瘋狂揮舞著兵刃,格擋槍兵刺出的木槍。羅源安前面的槍兵被一個手持狼牙釘棒的契丹人掃中了肩膀,頓時血流如注,人也緩緩軟倒在地,羅源安沒有思考的時間,按照平常的訓練,機械的踏前一步,頂上了前排空下來的位置。在羅源安頂上去的同時,他按照訓練要求猛地跨上一步,口中大喝一聲「殺」,木槍刺出,正好把使用狼牙釘棒的契丹人逼了回去。

    卜登率隊衝上去之後,圖利就感到情況並非自己想的那麼簡單。在平州軍遠程打擊下,契丹步卒衝到平州軍方陣前的時候,已經損失了一大半人手,這個結果令圖利驚詫莫名,除了震驚以外,還心痛不已。那可是百餘名契丹勇士啊,還沒衝到敵人面前便折損在路上了,在燕郡城下面對三千靺鞨人時也沒損失那麼多。但他來不及去深思,多年的作戰經驗讓他立刻下達了第二道命令,他將手頭剩下的二百步卒投了上去。

    圖利的第二個命令很及時,第二波契丹人沒有遭到之前那樣的超遠程箭幕攻擊,只是在距離一百步的範圍內遇到了兩波箭雨,損失了十多人。第二波步卒的投入也讓平州軍槍陣經受了巨大的壓力,雙方在交戰的第一線激烈廝殺著。

    李誠中站立在自己的將旗之下,凝目注視著正在廝殺的槍陣第一線,心中有幾分驕傲,有幾分自豪。這些關外逃難的百姓幾個月前連刀槍都握不穩,經過自己一個冬天的訓練,如今結陣而戰之下,竟然絲毫不弱於那些經歷過不知多少征戰的契丹人。雖說拚殺技巧和個人武勇不及對手,但憑藉著嚴整的紀律和服從性,依靠著對陣型近乎條件反射般的熟悉,真的抵擋住了契丹人的正面進攻。

    在成排的槍林面前,契丹人損失慘重,一排排撲上來的契丹士兵被整齊擊刺的槍林戳翻,還有一些試圖從下盤殺進來的契丹人也都被後排的槍林釘在了地上。但儘管如此,他們的勇猛仍然給前營士兵帶來了很大傷亡。

    正面第一線的槍陣雖然穩若磐石,折損卻不小,就在戰線膠著的短短片刻中,已經有二十多名槍兵戰死,他們的空隙則由第二排、第三排的槍兵頂了上去。雖然就交換比來說,幾乎達到了1:2甚至1:3,但李誠中仍然承受不起這種損失,他的士兵才四百多人,如果任憑這麼交換下去,他還能剩多少?

    李誠中又將目光投向遠處的契丹大隊和兩側的兩隊騎兵,陷入了苦苦思索之中。維持陣型不做改變,他的槍兵將損失大半,等契丹騎兵開始攻擊的時候,拿什麼抵擋?如果變陣,則等若自動解除對付騎兵衝擊的最大依仗,若是在自己變陣之時對手反應迅速,立刻發起騎兵衝鋒,前營就很可能當場崩潰。這是一個兩難的問題,不變就是慢慢等死,變陣很可能立刻去死,到底該怎麼辦?

    兵力太少啊,若是他也有一千士兵,不,哪怕只有八百,就憑前營士兵們今天的表現,他也完全有信心擊敗對手,可是,現實擺在眼前,他一共只有四百多人。內心掙扎一番,李誠中最終還是決定變陣,與其慢慢等死,不如抓住那個「可能」,他要賭契丹騎兵的調動不及時,他要趁契丹騎兵還在遠處之際,盡快殲滅眼前的契丹步兵,如果契丹騎兵的衝鋒能夠晚一些,他就能憑借平日嚴格的訓練,在契丹騎兵衝到身邊之前,讓前營士兵們重新結起槍陣。

    李誠中從身後周小狼捧著的旗盒中取出一面橫長豎短的小旗,往空中一舉,嚴整的陣型立刻開始變化。左右兩側的槍兵以陣型前排的第一個士兵為軸,分別作出斜前方弧線運動。在隊官的口令聲中,士兵們挺槍而行,逐漸轉向正面,看上去就像方陣中打開了兩扇翅膀,向前裹了上去。

    這種陣型轉變是非常困難的,一個處理不好,整條陣列就會中途走散。但前營士兵卻經過了一個冬天的分列式訓練,這樣的隊形轉變幾乎成了士兵們的習慣,很自然的便在隊官的口令中完成,而且隊形還走得十分整齊,兩翼幾乎是同一時刻踩著同樣的步點到達指定位置。這是一次極為完美的臨戰變陣,完美的程度甚至達到了恐怖的境地。這是經過幾個月數百次的苦苦練習才能達到的熟練程度,士兵們對陣型轉變的熟悉已經深入骨髓。

    隨著兩翼的同時張開,前營士兵形成了對契丹人的合圍,從三個方向攻擊被圍在中央的契丹人。一排排木槍攢刺而出,一排排契丹士兵被戳翻在地,慘呼聲響徹草原。來自側翼的攻擊永遠是殺傷力最強的,契丹士兵成群結隊的被木槍殺死,連還手之力都沒有。一切就像一場屠殺,**裸的屠殺。

    卜登雙手揮舞著狼牙釘棒,瘋狂砸向眼前刺過來的幾桿木槍,他已經沖了好幾次,卻都被眼前的這些漢人士兵用木槍擋了出來。這些漢人士兵兩人或三人一組,配合十分老辣,每次自己往前衝的時候,總會有兩桿或三桿木槍刺過來,正面的木槍刺向自己的胸口,旁邊的木槍則刺向自己的腰肋。就那麼簡單的兩個擊刺動作,卻總是令自己無功而返。

    卜登惱怒而無奈的將狼牙釘棒舞成一團亮花,準備再一次衝擊,卻忽然感到後心處一陣劇痛,他的動作立刻停滯下來,緊接著被眼前的漢人士兵一槍捅入胸膛。他有些不敢置信的緩緩轉向身後,想弄清楚身後到底發生了什麼,卻只見身後自己帶領的契丹兵已經盡數倒在了地上,他們被不知何時圍過來的漢人士兵從兩側和身後全部殺光了。

    他的目光又轉向身旁兩側,就見身邊共同作戰的契丹士兵也轉眼間被戳倒在了地上。卜登沒有弄明白這些漢人士兵是怎麼殺到自己兩側和身後的,他想說什麼,張張口卻沒來得及說,眼前的世界迅速變黑。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