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言情小說 > 思嫁

大道小說網 第二百七十章 九皇子上位 文 / 姜葉

    無論對於皇帝還是臣子來說,上朝其實是一件苦差事。皇帝要五更即起,天還沒亮就得端坐在龍椅之上。作為臣子就更慘,差不多凌晨三點的時候就得起床洗漱整理,穿戴整齊,然後趕到皇宮二道門外的朝房裡面等著排隊進金殿。所以另一個時空中有人曾經考證之後斷言,說是古代無論是皇帝還是重臣都長壽率極低,便是和這個上朝的禮數規矩有著極大的關係。

    不過今天這朝會上,眾朝臣倒都是頗有些精神抖擻之意。大家三拜九叩高呼萬歲,一個個不但沒有半點困相,不少人竟是目光炯炯。

    「眾卿有事早奏,無事退朝!」

    站在壽光皇帝身邊的唱禮太監嗓音依舊尖利,壽光皇帝殺伐決斷,手段高明,這麼多年來早已是積威深重。大家平日裡具本上奏的少,保持沉默的多。

    可是這一次卻似與往常不同,禮部尚書孫元良率先一聲高叫:「臣有本——!」

    奏本不同於上折子,後者只要是七品以上的官員都可以寫來奏議,前者卻是有資格參加朝會的正四品以上官員,在朝會上當面奏交的東西。負責伺候著的太監接過了那奏本來恭恭敬敬地遞了上來,壽光皇帝卻是看也不看,逕自把那奏本往旁邊的掌禮太監一扔,沉聲道:

    「念!」

    「臣禮部尚書孫元良具名實奏,茲有虎賁衛校尉蕭洛辰者……」

    昨日夏大人那邊傳出了風來,眾人早已知道今日之事必是和北胡之事有關。禮部掌管對外邦交事宜,由禮部尚書打頭炮也算是題中應有之意。只是這奏本之中開頭便直取主題,用詞之激烈,言語之犀利,竟然盡數都是彈劾蕭洛辰之事。

    「……如此光天化日之下肆意妄為,諸國何以事我大梁?長此以往,天下胡夷藩屬背心離德之日比不遠矣!臣泣請陛下重處此獠以示天下,外收藩屬諸國之心,內安百姓之意也!」

    既是能把官做到尚書這等正一品高位的,著實沒有一個是肚子裡沒有墨水的人物。那位禮部孫尚書文采了得,蕭洛辰與北胡人金街一戰,居然硬生生地便讓他上升到了惹得大梁四夷不服天下離心的高度。可是偏偏這樣一份奏本,居然還有人緊跟而上。

    「孫大人所言極是,臣附議!」

    「臣附議!」

    「臣亦是附議!」

    讀奏太監話音剛落,一個又一個大臣已經站了出來,附議之聲不絕於耳,到了最後居然是大家如同商量好了一般,齊刷刷地一同高聲上奏道:

    「臣等附議!」

    文官們除了治國理政,平日裡便是揣摩皇上的心意。之前消息既然已經放了出來,此刻大家心裡明鏡一般,知道陛下要的也不過就是這滿朝文武群情上奏的場面!果然見壽光皇帝微微點了點頭,慢慢地道:

    「眾卿之言,朕已心知。此事關係到我大梁的國體聲望,斷不可輕忽。來人,宣旨!」

    這一次宣的當然就是那將蕭洛辰削官議罪逐出陛下門牆,眾朝臣中有不少人雖然早知其意,但親身經歷這等事情自又不同。

    「皇上聖明!」

    大家高呼萬歲,有人聲音裡已經有了那麼一點激動。卻見壽光皇帝身邊的太監又拿出了一道聖旨,高聲讀道:

    「左將軍並領侍衛內統領蕭正綱,家教無方,縱子為禍。著削去侍衛內統領一職,奪左將軍銜降三級留用,即日前往北疆軍前效力。太子肅親王常泗,管帶宗親無方,深負朕望,著至宮中瀛台禁足思過。九皇子睿親王常林,仁孝至厚,素有賢名。即日起領雙親王俸,署監國之名統管政務。會同兵部尚書夏守仁、禮部尚書孫元良共商北胡勘約諸事。便宜行事,欽此!」

    這道聖旨或許來得有些過分,蕭洛辰這正主兒只是交大理寺議罪,具體的處罰都還沒有出來,可是這株連之人卻已經受了處置。不過朝中官員們似乎誰也沒覺得這事有什麼不妥。畢竟昨日夏尚書見過皇上之後,很多人都認定了這才是今日朝會的重中之重,與之相比,處置一個蕭洛辰簡直都不值一提。

    瀛台那是什麼地方?當年壽光皇帝奪位成功,先廢太子便是在這裡被圈禁到死。如今這太子尚未被廢,但如此的「禁足思過」又與圈禁何異?更不用說以九皇子睿親王署領監國,什麼是監國?就是代行皇上的職權處理國事政務!向來只有太子才能有此待遇的,如今在這朝會之上堂而皇之地宣了出來,還有什麼不夠比這更加清楚的麼!

    「皇上聖明!」

    眾人再一次山呼海嘯般的高呼皇上聖明,卻又有一個鬍子都一大把的老侍郎居然還不肯罷休,又兀自在那裡紅了眼睛按捺不住一般的失態高喊:

    「皇上聖明!仁德之君,仁德之君啊……」

    這位老侍郎逕自出列在那裡一把鼻涕一把淚的連哭帶喊,壽光皇帝卻好像無動於衷一般,瞥了一眼軍方諸將,見那些軍隊的關鍵要害上雖然早在多年之前便已是自己絕對控制之人,但此刻兔死狐悲,這些武人們竟是齊刷刷地默然不語。自己倒不禁有些意興蕭索起來,揮了揮手道:

    「罷了罷了,這等腔調還是等朕去見列祖列宗的時候再哭給朕聽吧!諸臣還有何言?若是無事,朕便要退朝了!」

    能在這金鑾殿上入朝會的沒有幾個笨人,大家心中都是明白,眼下九皇子上位已成定局。此刻已是該有的都有了,此刻要緊的便是莫要旁生枝節,只需朝會一散,今日之事便成了定局。待得太子圈禁,蕭家的頭號大佬蕭正綱被降職發往北疆,還不是想要如何便是如何?

    便在此時,忽聽得一個聲音緩緩地道:

    「啟稟萬歲!臣,左都御使安翰池有本上奏!」

    滿殿目光之中,左都御使安翰池安老大人緩步出列,手執奏章一本,慢慢地跪倒在地。

    「切!這安老大人平時慣以中立自詡,今日水落石出,怕是也不好不露個頭吧?他都察院專管彈劾參人,難不成今日看著太子和蕭家倒了台,趕緊出來表個態,出來做個痛打落水狗的不成?」

    不少人心中轉過了這般念頭,可是壽光皇帝卻眉頭微微一皺,竟是不著急讓那小太監下去拿奏本,只是微微點了點頭道:「原來是安老愛卿,卻不知老愛卿又有何本?速速奏來!」

    這卻是做皇帝的要臣子自己讀奏章了。安老大人臉上看不出一絲一毫的情緒變化,翻開了手中奏章,緩緩讀道:

    「臣左都御使安翰池,據實啟奏陛下:昨日京城金街之上,有藩虜北胡使臣阿布都穆者,唆使手下縱馬驚街踐踏百姓,更有強擄民女、橫搶車馬、毆傷無辜人等諸罪狀。北胡貴族博爾大石當街行兇,以兵刃傷我大梁朝廷命官虎賁校尉蕭洛辰。臣請陛下秉公而處……」

    奏本讀了個開頭,不少人卻是露出了恍然大悟之狀。昨日之事誰不知道安家乃是苦主,敢情這位安老大人不是要雪上加霜打落水狗,是給自己家討說法來了。

    不過這倒也對,這事兒裡面除了蕭家,最倒霉的便是安家,不趁這個時候找皇上討些恩賞便宜,白吃虧可不是安家的風格!

    壽光皇帝面上居然露出了一絲尷尬,揮了揮手打斷安老大人的話道:

    「原來是此事,昨天在大街上差點被北胡人虜了的是你安家孫女不是?老愛卿無需擔憂,就當是替大梁吃了一個虧,此事朕定當有所主張,左右不叫老愛卿難受便罷了!」

    這本是題中應有之意,國之重臣朕當護之這八個字是壽光皇帝自己頒下的,如今安家吃了虧,自然要好好補償一番。不少大人心中都讚了一句這安老大人好生會選時機,這皇上一句朕有主張,安家可真是有後福了!

    「皇上聖恩,臣代闔家大小叩謝陛下!」

    安老大人又朝壽光皇帝拜了一拜,只是這手中的奏本竟還是不停,居然又翻過了一頁逕自讀道:

    「北胡蠻虜凶狂不法,然京師重地天子腳下,焉可任此胡虜之輩任意橫行?事發之時,京城駐守官員或瀆職無睹,或行止不當。臣深受天恩,愧領都察院左都御使一職,既有替陛下督查百官之任,唯具之言乃不敢不奏也!」

    這段奏章一讀,滿朝皆驚,心說這位安老大人得了說法竟還不肯罷休,難道還要參人不成?

    安老大人卻將手中的奏章又翻過了一折,高聲讀道:

    「臣據實彈劾京城知府沈從元放任北胡蠻虜欺我百姓傷我官員,反將見義而行之虎賁校尉蕭洛辰鎖拿拘押,此乃有辱國體舉措失當之罪;臣彈劾吏部自尚書、侍郎、江浙考評司等諸人以下一十六人,昏庸糊塗查人不明,如沈從元輩之人竟以全優評考,此乃瀆職懈怠之罪;臣彈劾自京城禁軍統領、衛軍總兵、九門提督、城府衛管帶、副將、參將以下九十三人,此乃守土無責致百姓因禍之罪……臣還要彈劾兵部尚書夏守仁,這沈從元任京城知府乃是他親自舉薦,此乃舉薦無方有負聖恩之罪!」

    【作者題外話】:上班了上班了上班了上班了,嗷嗷……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