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紅色警戒之民國

正文 第570章 中美工業實力 文 / 華麗的虛偽

    民生問題,簡單的說,就是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最主要表現在吃穿住行、養老就醫子女教育等生活必需上面。民生問題也是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關注民生、重視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同國家的性質、宗旨和目標一脈相承。教育是民生之基,就業是民生之本,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社會保障是民生之安全網。這四大問題都是民生的基本問題。

    民生問題關乎社會治亂與政權興亡。「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是中華文明古代樸素的民本思想,也是對民生問題重要性的認識。在中華目前的體制政策環境下,民生首先是一個深度層面的問題。

    這些看起來屬於經濟、社會層面的民生問題,它後面直接關聯的,是與政府的公共服務有關。一個政府行為規範,公共服務意識、公共服務提供能力強,圍繞民生問題反映的社會問題也許不很突出。因為政府的行為和能力容易受到民眾的認可。

    表現為經濟、社會層面的民生問題,也與一定時期社會的公平、正義有密切的關係。如果一個社會公平正義度比較高,即使這個社會的經濟能力有限,社會利益分配得比較合理,那可能老百姓的怨聲還不至於很高。如果說這個社會不能體現公平、正義,社會利益分配又明顯不公,即使經濟發展水平比較高了,民眾的呼聲仍然會很高,甚至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這種經濟、社會層面的民生問題,也與一個國家和政府在一定時期的制度安排有關。就是說,這方面的制度安排得合理不合理,得當不得當,就不是一個簡單的社會、經濟問題,而首先是一個政治問題。因為這種制度安排的後面。直接反映著政府的價值追求和治國理念,也反映著一定時期政府的政策導向,這些都是其政治意志的直接體現。

    「解決民生問題的根本目的,是要讓廣大人民群眾過上幸福生活,是讓廣大人民群眾安居樂業。」陳紹再一次開口道。他從建立事業開始之時,就不斷的強調,民乃國本。就算是到了此時,也從未改變。

    說完,陳紹又拿起了第二份文件,《中興十五年財政收支明細》。

    這時候,下方的財政大臣也起身開口道:「經過了十幾年的經濟高速增長,去年帝國已經實現了目標。帝國財政總收入達到了三千多億華元。今年的經濟增長由於戰爭的影響,出現了經濟增長的停頓現象,不過,由於年初的經濟增長勢頭,今年的帝國國民經濟增長也超過了5.8%,接近了三千七百億華元的經濟總額。實現了帝國連續十五年的經濟增長計劃。

    其中今年主要的財政收入受限於出口的大量消減,出口總量是去年的一半。國內內需的需要。成為今年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

    還有,因為帝**政財務分開的臨時政策,軍方武器裝備出口額,並沒有算在帝國財政總收入裡面。

    今年,帝國新增174個大型的建設項目,上千個中型項目,近三千個小型項目,其中道路交通項目佔了60%。船舶等工業建設占30%。總共花費超過兩千億華元,占帝國財政收入了三分之二。

    今年的軍費預算已經支出三百億華元。百姓養老保險,士兵撫恤金,華僑安置基金,植樹防沙造林工程,動植物環保工程,……。共支出……。」

    聽完財政的匯報,陳紹點點頭。高速的經濟增長速度,不斷建設起來的工業體系,這些都是中華最強的戰鬥力。戰爭打的就是潛力。打的就是工業實力,打的就是財政。當年要不是美國擁有世界第一的工業群和經濟體,美國哪裡有實力去維繫整個同盟國。

    如今的中華經濟總量已經超過了美國,三千多億華元的財政收入,比美國此時近三千億的財政收入,多出了好幾百億。而且中華的工業實力,也完全超出了美國。

    當年陳紹立誓要全面超過美國的理想,到現在已經完全實現。而且在超過的同時,也遠遠的超出美國很多。

    隨著戰爭的氾濫,美元的價值不斷的下降,反之中華隨著經濟的增長,華元的購買力也在逐漸升值。儘管沒有開通外幣外匯,但華元的含金量已經開始超過了美元。

    能源大臣:「今年我國石油總進庫量達到了十九億桶,比美國的十六億桶多了三億桶。天然氣產量七百億立方米,比美國少了三百億立方米。黑煤產量五億多噸,和美國相持平。褐煤……,鐵礦石產量一千一百多萬噸,高出美國兩百多萬噸。生鐵產量七百多萬噸,高出美國一百多萬噸。優質鋼材產量達到了九百多萬噸,比美國高出兩百萬噸。共發電四千億度,這個數字比美國高出了一千多億度。銅礦砂、鋁土、鋅礦砂、精煉銅、電解鋁、原生精煉鉛、原生精煉鋅、原生鎂等原材料產量,均比美國多出一絲。合成橡膠和石油一樣作為主要戰略資源,帝國年產量已經突破了百萬噸,而此時的美國的合成橡膠年產量也達到了八十萬噸,我們只比美國高出了二十幾萬噸而已。」

    工業大臣:「今年帝國工業能力再一次有了極大的提高,已經連續八年達到了增長超過15%。汽車工業,其中的軍用汽車,全速生產達到了年產量超過三十萬輛。這個數字和美國相比,高出了五萬輛。

    船舶工業,截止目前,帝國總共擁有超過億噸的運輸力,比美國高出了三千萬噸。這和美國大量的造船工業轉入軍艦生產也有很大的關係。因為美國迫切壯大海軍,大量的民船工業轉入了軍工生產。而帝國每年貨運船隻的生產,還是保持高速增長狀態。這個數字是日本的十二倍,是德國的七倍,英國的四倍。

    軍工業方面,帝國已經實現年產戰鬥機五千架,運輸機兩千架,轟炸機八百架,其他飛機一千三百架。不算質量的話,這個數字很慚愧,只有美國的五分之一不到。可要是算上工業製造成本和難度,這個數字也高出了美國不少。因為帝國已經完全放棄了生產第二代戰鬥機,(螺旋槳)全部大批量的生產第三代戰機。(噴氣式)

    坦克等裝甲車輛,因為帝**方的高質量要求,產量也很難提升起來。目前帝國每年只能生產八千輛坦克,這個數字就連蘇聯都比不上。相比較美國每年生產超過兩萬多輛的坦克,這個數字也只有美國的三分之一。

    當然,要是陛下簽署全面戰爭動員令,那這些生產數量,會在短時間內得到極大的增長。」

    統計策劃大臣:「目前作為帝國的最大敵人,美國現今擁有現役飛機超過了十萬架,坦克達到了八萬輛,航母超過了百艘,戰列艦達到了四十六艘,各型戰鬥艦艇達到了一千一百多艘。

    而帝國算上皇家直屬部隊,共計現役飛機三萬多架(算上第二代戰機),坦克兩萬多輛,裝甲車三萬多輛。

    海軍方面,帝國擁有各型航母超過了八十艘,當中三十艘主力戰鬥航母,剩下的全部都是輕型的護航航母。三十艘主力航母包括十八艘始皇大帝級航母,十艘帝國級航母(包括兩艘即將下水的自建核動力航母),兩艘紅警基地造船廠生產的航母。

    巡洋艦和驅逐艦、兩棲登陸艦、兩棲攻擊艦、潛艇加上各型輔助船隻,共有上千艘。

    兵力方面,到明年三月份,美國的兵力就能夠突破千萬。現今蘇聯的兵力已經達到了一千六百萬的規模,日本也有八百多萬的陸軍。而帝國到目前為止,擁有的陸軍軍力也只有六百萬,其中一百八十萬的現役主力部隊。」

    …………

    一個接一個的中華政府高官起身匯報,時間在慢慢的流逝。聽著一條街一條的數據對比結果,陳紹心中很平靜。

    別看現在的中華工業能力已經超過了美國,而武器裝備的產量,卻連美國的四分之一都沒有。這裡面的除去中華的武器裝備科技含量普遍高於美國之外,還有很重要的一個因素。

    那就是陳紹從來沒有放棄發展國內經濟,軍工生產並非達到中華的最高效率。想要滿足軍工的最高效率,必然會消弱國內的經濟發展。好不容易發展起來的國民經濟,就會開始下滑。甚至經濟會持續倒退。這是陳紹最不想看到的。

    兵貴精不貴多,這是陳紹的追求。如果說比產量,要是中華全力生產那些即將要淘汰的武器裝備,那中華很快就可以超過美國的武器產量。但這不是陳紹的追求。

    如今的中華軍隊已經開始走多兵種合成作戰模式,不再是用數量取勝的時代。蘇聯的坦克海,或許對德國有效,但是對現在的中華,絕對是找死的行為。因為老毛子面對的,將會是一支高科技聯合作戰部隊。(。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