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紅色警戒之民國

大道小說網 第509章 黑鷹戰機 文 / 華麗的虛偽

    山本五十六看著低空飛走的中華空軍,臉上的陰霾更重了。他的心裡活動異常的矛盾,喜憂參半。

    「窮寇莫追,全艦轉向東南,全速前進。」

    離開是現在聯合艦隊最好的選擇,山本五十六不清楚中華的戰鬥機是怎麼跑到這裡的,因為對方並不是海軍艦載機,這裡距離中華大陸最少也有一千公里以上。

    在這個飛機作戰半徑只有四五百公里的二戰,那些中華戰鬥機能夠來這裡,本身就是一個讓人意料不到的事情。

    不過,這也說明,中華的航母並沒有在這附近,不然的話,按照中華戰機的通訊系統的先進程度,早就是大片的機群到來。

    這可不是小日本二流子通訊水平,日本的海軍實力強大到可以說得上是世界第三,但是海軍艦載機的通訊水平,還是處於一個較低的水平。從剛剛艦載機回來時,在很靠近艦隊的時候,才能夠和聯隊聯繫起來,這點就可以直接說明很多問題。

    當然機載通信設備的距離限制,世界各國都有,就是中華也一樣如此。因為機載通訊設備,還不是很發達,因為機身容量的限制,一些大功率的電台也無法裝上飛機。除非在通訊距離內,否則艦載機也無法聯繫艦隊。

    但中華在這一方面遙遙領先,在預警機和間諜衛星的配合下,只要艦載機能夠聯繫到預警機,那艦載機也可以實現和國內所有點的通訊。只是這裡面需要預警機的轉達。有著廣大的機載平台,同樣擁有足夠的空間,預警機上面的通訊平台都是大功率,能夠隨時聯繫到遠方的友軍。這也是預警機被譽為空戰實力倍增器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畢竟科技含量越來越高的戰爭,越需要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山本五十六自然也瞭解自己的短板,其實這個現象在全世界都是差不多,要是讓美國的艦載機遠離了艦隊,他們一樣也聯繫不到艦隊,一般也都是依靠海面上遠距離警戒的驅逐艦和依靠飛行員的基本素質,從而順利的返回航母。

    後世二戰中。也不乏因為艦隊快速前進。而艦載機一時間找不到回來的道路,迷失大海,變成海上孤魂。

    這也是為什麼日本的聯合艦隊會在這裡慢慢的遊蕩,因為他們要回收偷襲的艦載機。這些艦載機可都是聯合艦隊的真正戰鬥力。他山本五十六絕對損失不起。

    當然這也是為什麼此刻山本五十六喜憂參半的原因。喜的是中華的戰鬥機只有在回去後。才能把聯合艦隊的具體位置報告上去。而到時候聯合艦隊已經離開了這裡。憂慮的是,聯合艦隊恐怕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要小心翼翼的去面對中華海軍了。

    因為艦載機只回來一半。這也在進一步的削弱聯合艦隊的戰鬥力,全力下的聯合艦隊,山本五十六也不是很懼怕中華的海軍,前提是,中華海軍並非傾巢出動。

    但是現在聯合艦隊必須要離開,並且快速補充損失的艦載機和飛行員。這樣一來,就算在大海上和中華海軍遭遇,他山本五十六也不是沒有任何勝算。

    當聯合艦隊的所有艦隻都全部離開這片海域,那些歸航的艦載機也都全部降落完畢,赤城號和加賀號甲板上的大火也被撲滅。這一切看起來,好像和當初沒有太大的區別。三十艘航母上的艦載機看起來還是那麼多,可機庫裡面的戰機,都縮水的了一半。

    在此時,山本五十六也收到了艦載機各個聯隊遞交上來的戰鬥報告。

    作為艦隊參謀的小澤治三郎在大和號的指揮塔上念著這一封封報告,其中的內容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中華的艦隊防空火力異常的強大。甚至有些聯隊遞交上來的報告上,把聯合艦隊和中華攻擊艦隊的防空火力強度做了一個比較。一個是小孩子,一個是大人。用這樣的比喻來形容兩支艦隊防空火力的差距。

    「……,根據多方的考證,結合所有聯隊發上來的報告,已經可以確定,中華的攻擊艦隊已經被基本上擊潰,三艘航母被擊沉了一艘,兩艘航母被擊傷,護衛的輕重巡洋艦也是多半被擊沉。(輕巡洋艦=市級反潛驅逐艦)為此,帝國聯合艦隊海軍航空兵付出了近八百架戰機的傷亡,一千兩百多個英勇的海軍航空兵士兵為帝國聖戰玉碎。」

    「帝國付出如此巨大的傷亡,才獲得這樣的戰績,我不知道,此戰真正的勝敗如何。」這是山本五十六對此戰的評價。

    和偷襲珍珠港對比,這樣的戰績,日本無疑是做了一筆沒有賺頭的買賣。並且還差點將整個聯隊置於險地。

    「司令閣下,此戰雖然帝國也是損失巨大,但此戰的意義還有其他很重要的方面。這是帝國第一次對中華進行的雪恥之戰,確定了帝國的決心,樹立了大日本皇軍的軍心。

    打殘中華的一支艦隊,這也是帝國向全世界展示我們的力量。卑職相信,只要把這一次的戰績公佈出去,帝國在國際上的聲望,會在短時間內得到很大的提升,一雪前恥。美國對我們的軍事援助,將會來得更快更多。

    最主要的一點,這是我們帝國向中華主動進攻的號角。不可否認,被稱之為奇跡之地的中華在軍事方面已經遙遙領先世界,不管是工業還是各方面的科技水平,都是帝國無法比擬的。

    但是如今的戰績只要被公佈出去,這不單單是對中華一次巨大的打擊,也是打破中華不敗神話的一個重要證據。並且中華的這個不敗戰績,還是在我們的手上誕生。這對帝國海軍的意義將會變得更加的重大。」

    小澤治三郎正聲道。

    他對此戰表現出來的政治利益,看得很深。當全世界的盟軍都陷入了一片被動之時,日本加入了同盟國,這本來就是對盟軍一個極大的激勵。而日本一加入同盟國,就打殘了中華的一支艦隊。這更是對盟軍的一支強心劑。

    要知道,中華自從建國之戰到建國之後,何嘗受到過這樣的失敗。不管是對日戰爭,還是對抗英法聯軍,甚至是中蘇邊境戰爭,這三次意義深遠的戰鬥。中華都是以勝利者的姿態立於世界。

    就算是世界大戰爆發。中華也是掌握了很大的主動,戰爭的局面也是各方面的勝利。這對盟軍來說,中華的存在,比德國還要可怕。這不單單是說中華的國土面積和人口基數以及科技水平。而是表現在中華軍隊強悍的戰鬥力上。

    而日本這個曾經的中華手下敗將。此時在加入盟軍之際。用實際行動,打破了中華十幾年來不敗的戰績。這不但是一個強有力的投名狀,也是對各同盟國一個很有效的鼓勵。

    日本用此戰告訴世界:中華並不可怕。也並非不可戰勝。

    這才是日本偷襲中華艦隊最大的收益,什麼擊沉航母和軍艦,在這樣的效益面前,並不重要。現在的盟軍正式需要士氣的時候,一支沒有士氣的軍隊,根本就不是軍隊。而日本就是給盟軍上下帶來士氣。

    可見,要是日本將這些戰績公佈出去,盟軍的士氣,將會得到很大的提升。心中對中華軍隊存有的懼意,也會大量的消減。

    「這是帝國的初衷,我怎麼會不明白。但是損失的畢竟是帝國的國防實力,今後我們還要面臨更加慘烈的戰鬥,我們需要更加強大的力量。」

    山本五十六怎麼會不明白這些,可是他已經考慮得很遠了,從艦載機出發的那一刻起,他就不擔心這樣的局面不會出現,而是一直在考慮,這件事情過後。聯合艦隊該怎麼樣去面對中華海軍,是相互捉迷藏,還是尋找決戰的機會。這才是困惑山本五十六真正的所在,是從今後日本戰略大局去考慮聯合艦隊該走怎麼樣的路程。

    看著窗外的開始變得陰沉的天空,山本五十六陷入了沉思。小澤治三郎也沒有再說話,艦隊司令部中,霎時陷入了一片寂靜。

    ——————

    台灣以南一千五百公里的海域上空,這裡已經很接近被日軍佔領的馬裡亞納群島中的關島,八架大型的空中加油機正在六千米的空中勻速前進。

    此時距離日本的聯合艦隊出發的時間已經過去了半個小時了。

    在這些空中加油機的後面高空,天空中突然冒出來許多個黑點,並且這些黑點在快速的接近這八架空中加油機。

    速度很快,只有不到十秒的時間,這些黑點已經來到這些加油機的頭上。

    淡藍色的機身,刺眼的黃金龍騎,代表中華空軍的展翅雄鷹,優美的流線造型,平滑的機身,機腹下兩個大大的進氣口,被進氣口夾在中間的副油箱,以及機翼下掛滿的各種殺傷性武器。讓這些空中雄鷹無不在彰顯力量的美感。

    黑鷹戰機,入侵者戰鬥機,這些都是紅jing基地帶來了高科技武器。三千的造價,只能用超級便宜來形容。要知道,整個中華大地上,只要是有足夠產量的礦產邊上,絕對有礦石精煉廠。這也賦予陳紹能夠短時間大規模的生產紅精武器,要不是考慮到後勤維護帶來的困難,恐怕中華的天空上早就佈滿了黑鷹戰鬥機。

    黑鷹戰機,屬於紅jing基地為陳紹提供的重型雙發戰鬥機。而入侵者戰鬥機,更像是是單發中型戰鬥機。

    按照陳紹對戰鬥機量級的分化標準,戰鬥全重高於二十噸的戰鬥機,都是屬於重型戰鬥機。而戰鬥全重高於十五噸少於二十噸的都是中型戰鬥機。至於十五噸以下的戰鬥機,就全部都被規劃為輕型戰鬥機。

    這是噴氣式戰鬥機的劃分,就像中華的第三代戰鬥機,不管是海鷹-3還是戰鷹-3,都是處於輕型戰鬥機。根本算不上是中華的主力戰機,真正的主力是黑鷹戰鬥機。這款戰鬥全重超過二十噸的重型雙飛單座戰鬥機。

    而入侵者更像是一種搭配,配合黑鷹戰機。在黑鷹戰機奪取制空權後,配合黑鷹戰鬥機,對地方縱深目標進行精確打擊。當然,入侵者戰鬥機也可以進行空中格鬥和截擊任務,只不過效果沒有黑鷹戰機來得好而已。

    不管是武器裝載還是作戰半徑,都完全不是黑鷹戰鬥機的對手。這種搭配,就很像是後世美國的f-15或者超級大黃蜂和f-16的高低搭配,重型戰機和次一級的戰機搭配起來,負責各自的任務。

    當然為什麼有這樣的配置。主要還是由於有些任務可以用中型戰機來完成。就沒有必要動用昂貴的重型戰機來完成。畢竟在維護方面和消耗方面,重型戰機可是可消耗大戶。像後世,一般的國家根本用不起太多的重型戰機,就是這個道理。

    和海軍一樣。戰鬥機一樣是如此。海軍是算的是排水量。而戰鬥機算的是起飛重量。海軍艦艇的噸位越高。也就正名艦艇越強大。而飛機同意是如此,戰鬥全重高了。也表示能夠攜帶更多的電子設備、航空燃油和戰鬥武器,這也就是提高戰鬥機戰鬥力的所在。

    還有一點和海軍一樣。艦艇噸位越大,維護起來就越麻煩。飛機同意如此,電子設備多了,維護起來的成本和時間,就越多越麻煩。

    這是一個通病,武器越先進,就越花費金錢。戰鬥力上去了,後勤就越繁雜。

    用現代了一句話來說就是:買車容易養車難。

    當然,陳紹並沒有因為這些方面就捨不得黑鷹戰鬥機出勤,這個因素還關係到另外一個問題。戰鬥武器越是先進,使用要求就越高。

    就像以前的螺旋槳戰機,根本不需要太大的駕駛要求。到了噴氣式戰鬥機,就開始對飛行員嚴格要求起來了。再輪到入侵者和黑鷹如此科技含量之高的戰鬥機,其駕駛要求又被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儘管中華的教育事業每年都在快速的發展,但要是找出一批頂尖的飛行員,也並不是那麼容易的。再加上後續的培養和訓練,要想完全把戰鬥機的性能發揮出來,沒有個幾年的功夫,基本上是很難。當然,這也要排除一些學習能力頂尖的人才,畢竟每一個人都是不同的。

    這也是為什麼從中興十一年到現在四年過去了,陳紹才開始動用這些最尖端的武器。全都是為了讓戰士們能夠將這些武器裝備的性能都發揮出來。當然四年的時間還不夠,只不過保證一定的戰鬥力,還是沒有問題的。

    空中加油,是每一個噴氣式戰鬥機駕駛員都必須掌握的技能,這點在中華空軍中,是沒有任何例外的。不會空中加油的噴氣式戰鬥機飛行員,在中華空軍裡面基本上不存在。

    一次十六架戰機,在降低完高度的時候,每一架加油機的機翼中都伸出了兩條加油管,而每一次都是兩架黑鷹戰機一起加油。當所有的黑鷹戰鬥機都把燃油添加完畢後,這些黑鷹戰機再一次離開這裡。

    爬升,保持高度一萬一,並且全部將速度提升到一千公里每小時,用亞音速巡航的狀態,朝著日本艦隊離去的方向快速前進。

    而那八架空中加油機,直接掉頭離開,等他們返回的時候,由下一批加油機為他們加油。因為這八架加油機上面的航空燃油已經不多了,根本無法完成接下來的加油任務。

    這還是在鯤鵬運輸機龐大的機身和載重量修改而來的空中加油機,八架這樣的空中加油機,最少可以攜帶四百噸的航空燃油,然而這四百噸的航空燃油,在這些黑鷹戰鬥機的一次加油下,攜帶的燃油已經剩下一點點。

    這只是一個大隊的黑鷹戰機,只有七十二架黑鷹戰鬥機。然而就是這七十二架戰機,直接瓜分了三百多噸的航空燃油,平均每一架戰機近五噸的航空燃油。這只能用很恐怖來形容。如果這是遠程轟炸機,這也不算奇怪,但這些只是戰鬥機而已,這樣的載油量,真的很強大。(這個數據放在二戰很強大,放在現代。只能說很正常。)

    怪不得,他們敢飄揚過海,越過馬裡亞納群島去追擊進入太平洋的日本聯合艦隊。加上副油箱攜帶的三噸多的燃油還有飛機分身可以攜帶了五噸燃油,最後還要添上加油機奉送的近五噸燃油。回來後,顯然還有一次空中加油。這一趟要是完全下來,等於中華為每一架戰機提供了十八噸的航空燃油。

    假如真的依靠中華此時的科技,是絕對無法製造出這樣的戰爭機器。按照陳紹的估計,這樣的科技武器,最少中華還需要努力發展科技二十年的時間,才能製造出來。

    因為黑鷹戰機的各項數據。可以說是已經超出了世界科技最少二十年的時間。

    黑鷹戰機外表數據:機長十七米。機高四點五米,翼展十二米、(含翼尖導彈)十三米、(艦載類型,機翼折疊)八米,機翼面積三十八平方米。

    重量數據:空重十噸。起飛重量一點七噸(空戰任務)、二十二噸(對地攻擊任務)。最大內部燃油五噸。最大外部燃油三噸(副油箱),最大起飛重量二十八噸(滿彈滿油)。

    性能數據:最大平飛速度(高度)1900公里/小時,實用升限15000米。轉場航程(無空中加油)3500公里,作戰半徑(對地攻擊)1200公里,(空戰)800公里,極限航程4200公里(空中加油)。11個掛架,極限載彈7噸。

    尾翼採用懸臂式結構,平後和垂尾均有後掠角,平尾低於機翼,使飛機大仰角飛行時具有良好的縱向穩定性;略向外傾的雙立尾位於全動平尾和機冀之間的機身兩側。

    起落架為前三點式,前起落架上有供彈射起飛用的牽引桿。座艙採用氣密、空調座艙,內裝彈射座椅,風擋和座艙蓋分別向前、後開啟。進氣道採用固定斜板式,位於翼根下的機身兩側。機內可帶4990千克燃油,還可掛三個副油箱,飛機總載油量可達8噸。機頭右側上方還裝有可收藏的空中加油管。

    機載設備:數字式空對空和空對地跟蹤雷達,在空對空工作狀態時可跟蹤6個目標、向飛行員顯示4個目標。另有雷達警戒接收機,飛行控制系統和兩台數字式計算機以及慣性導航系統,兩台多功能顯示器和中心式屏幕顯示與乎視顯示器等。

    這些數據並不是中華的科技能夠完全理解的,就算是陳紹,也沒有辦法完全去理解這樣的東西。從陳紹按下生產黑鷹戰機的時候,當全封閉的廠房將這些戰機運出來之後,數據就是如此。

    雖說戰機是很先進,很強大,但是這裡面有很大的一個缺點,那就是中華根本沒有辦法去改進這些戰機,除非科技發展水平達到了這樣的標準。否者,這些戰鬥機現在是什麼樣,以後還是什麼樣。

    當然,入侵者戰鬥機完全沒有辦法和黑鷹戰機相比。陳紹可以這樣說,這些黑鷹戰機,是全世界最先進的戰鬥機器,沒有之一。其衡量標準是,中華最少在二十年後,才能完全建造出來。

    就算是核動力航母和核彈以及導彈,陳紹也沒有說這樣的話。因為現在中華有能力去製造這些東西,就算性能一般,但至少能夠造出來。

    可是換成黑鷹戰機上的一些零件,就是給中華,中華也生產不出來。要不是因為紅jing基地會出現配套的維修設備和替換的零件,這些黑鷹戰機也是一種一次性的消耗品。有什麼頭疼腦熱的,也沒有辦法給它維修。

    對此,陳紹的評價是:這樣的戰機,絕對可以用幾代人還不會過時。

    而正是這樣的高科技武器,正朝著日本聯合艦隊而去。就算因為航程的關係,無法長時間滯留空中,但也足可以給日本聯合艦隊一次狠狠的教訓。

    ps:寫完這一章,華麗心有慼慼。黑鷹戰機實在是太破壞平衡了。上面的數據是華麗很早就確定下來的,只不過是拿過來使用。原本是要消弱一些,但最終華麗還是沒有去改變這些數據。

    這些數據是修改f-14,在其性能上,消減、改變了很多。可變後掠翼也沒有出現,由雙座變成了單座,這才有了大家看到的數據,升限和空重也減少了很多。

    其實本書開頭的時候,華麗也是沒有把握好,原本計劃,二戰中最多會出現六十年代主力裝備的武器,現在變成了六十年代研製的武器。

    這點大家就不要太在意了,華麗很有可能把一些美帝五十年代的東西放在書中的美國身上,平衡一下。這點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意見?(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