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紅色警戒之民國

正文 第348章 閃擊波蘭 文 / 華麗的虛偽

    漢京時間中午十二點,中華國防部指揮中心。

    這裡無論是什麼時候,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是二十四小時值班,根本沒有休息一說。國防一刻都不能懈怠。

    指揮中心裡,已經聚集了不少人,國防軍很多高級將領都到場。不過他們都只帶來的眼睛和耳朵,來這裡只聽和看,其他事情都不用他們操心。

    和所有人都打完招呼,陳紹坐在巨型顯示器前,對旁邊的蔡鍔問道:「松坡,德國人開始了沒有。」

    「現在柏林時間是凌晨六點,按照德國人的計劃現在已經開始了。」蔡鍔看了下時間,說道。

    「有什麼進展,隨時進行播報。」陳紹想了想又開口問道:「日本人也準備得差不多了吧!」

    「根據情報,他們已經準備完畢,日本聯合艦隊已經抵達金蘭灣海域,戰鬥也會很快打響。」

    「那我們就好好看看,這第一波攻勢到底有多厲害。看下別人是怎麼進攻的,換位思考下,把你們放在防守的位置上,該怎麼去抵擋對方的進攻,或者該怎麼去反擊。」陳紹對指揮中心裡面的高級軍官開口道。

    有了作用更加巨大的飛機坦克,二戰的戰爭模式已經和一戰完全不一樣。中華軍隊是最早接觸到現代化戰爭理念,也經歷過戰場的考驗。但多學習多看看,多瞭解下他國,總歸不是壞處。

    這些天歐洲的天氣給德國創造了良好的進攻條件,波蘭在天氣良好的情況下。地形非常適合機動戰,不僅有廣闊的平原。且幾乎沒有什麼天然屏障,唯一可能阻礙德軍的幾條河流則因為夏季而水位大降,在此時期,波蘭境內的第一大河—維斯瓦河甚至可以在任何一處直接徒涉。反之若下了大雨,波蘭境內原先就很差勁的路況將變成一片沼澤,地面將會變得非常黏稠。波蘭的地形不僅並未對德軍造成困難,其地理位置更是處於極不利的態勢。

    波蘭共計約5600千米的漫長國界,其中於西部和北部與德國相接處即長2000千米。在慕尼黑會議後更在南面延長了300千米,這也意味著波蘭受到德國三面包圍,尤其波軍佈署軍隊若越接近其疆界,在戰爭爆發後德軍只要自任何一方向出發,即可將突出部內的波軍所包圍。

    中華國防部指揮中心中,蔡鍔為陳紹詳細介紹了一遍德國的部署。

    「德軍策劃作戰時充分利用了其優勢,並將軍隊分成三個方向—西、北、南來進攻波蘭。由兩個集團軍群施行,兩大攻擊矛頭將形成兩個巨大的箝形攻勢包圍圈,將波蘭的主力部隊在維斯瓦河以西就被圍殲。此作戰預計將於宣戰前即開始進行敵對行動,並實際指揮由陸軍總司令馮.布勞希奇大將負責。

    南方集團軍群:由倫德斯特大將指揮,擔任主攻,自德國西裡西亞、摩拉維亞和斯洛伐克邊境發起攻擊。

    北方集團軍群:由馮.波克大將指揮。擔任助攻,自德國東普魯士發動攻擊。

    c集團軍群:由馮.裡布大將指揮,負責於西線防守英法兩國可能的攻擊,共有22個師,大部分為後備役組成。按照哈爾德的說法,這些部隊大概只能處理「收取關稅」這一類的任務。

    德國也留下了十四個師的預備役部隊。處理突發情況。」

    「兵力配置如何?」陳紹道。

    「南方集團軍群共有26個師,約88萬人,北方集團軍群共有16個師,約63萬人。其中有十八個師是快速部隊,戰鬥力最為強悍。」蔡鍔道。

    「也就是說為了對付波蘭,德國人出動了一百五十萬人。大手筆啊!」陳紹道。

    「的確是大手筆,加上蘇聯進攻的部隊,就波蘭那一百萬多點的部隊,我估計連一個月都支持不下去。就會被蘇德部隊淹沒,最好的結果也是全部被俘虜。」蔡鍔道。

    「你這麼有把握去肯定,德國一個月就可以消滅波蘭。」陳紹知道後世蘇德進攻波蘭,也用了一個月多點才將波蘭完全消滅。不過這裡的蘇德都比後世強大了很多,反觀波蘭,好無起色,和後世差不了多少,在蘇德面前,更是不堪一擊。

    早在德國魏瑪時代,波軍就預定與英法兩國協同對德作戰,並以積極進攻德國東部為主要構想。德國的應對方式為內線作戰,將波軍誘入後進行包圍殲滅,如一戰的坦能堡會戰。然而隨著德國日益強大起來,波軍最高統帥部也認清了主動權回到德軍手中,開始擬定以防禦為主軸計劃。因為先前親德的外交方針,波軍一直到1939年3月才重新認清了希特勒的威脅,擬出作戰計劃—《西方計劃》。內容以防禦為主,以固守波蘭人口稠密、資源豐富、工業發達的西方領土為重點(這為基於政治上的決定),並等待西線的盟軍對德國發動攻擊,在需要防守的地域中,波軍又以走廊和但澤為重,這源於波蘭政治家們認為德軍可能佔領這些有爭議的領土後即以軍事實力作籌碼,重新與英法兩國進行談判、最後簽訂一個妥協性質的和約。

    《西方計劃》將波蘭軍隊部隊沿著德波兩國邊境展開,兵力極為分散且缺乏良好的防禦陣地,非常容易使德軍自側翼將其包圍殲滅之。這樣的計劃,在陳紹看來,是一個極其愚蠢的計劃,完全就是在找死。不過他也明白,這也不能怪波蘭軍隊,有時候眼光和格局決定了很多東西。

    「按照我的估計,要是德國開始進攻後,波蘭軍隊也無法如計劃後撤,原因在於其大部分部隊機動力不足。德軍快速部隊運動速度太快和其空軍連續反覆地轟炸。波蘭軍隊在撤退時必須不停地改變陣地,最終結果也無法在被德軍快速部隊包圍前撤離。被迫用最直接傷亡最慘重的死守來防禦。在波蘭人制定這個計劃的時候,結局就已經注定。一個月還是最樂觀的估計。」蔡鍔開口道。

    聽完蔡鍔的話,陳紹也點了點頭,和他心中的想的也差不多。

    這時候,陳福欽拿著一份報告走了過來,向陳紹敬了個軍禮開口道:「漢京時間早上10點40分(柏林時間清晨4點40分),德國空軍開始出動轟炸波蘭城鎮維隆,10點45分。德國陸軍自北、南、西三方向入侵波蘭。同時間,蘇德正式向波蘭宣戰。」

    「繼續關注。」陳紹開口道。

    戰鬥打響了,大世來臨,中華的機會也來了。

    德國的攻擊來得很突然,波蘭儘管了有了詳細的防守方案,但一時間也是大亂陣腳。無法形成有效的防禦,一時間損失慘重。

    和後世不一樣。後世德國雖然也對波蘭採取了閃電戰,但那時候德國還沒有完全瞭解裝甲兵的作用,對波蘭的閃電戰更多是對步兵進攻的一種支援。主要是鑒於降低風險等理由,最高統帥部將裝甲師與其他快速部隊用於支援傳統步兵師、裝甲師也被分散於各集團軍中,而並未形成軍級以上之單位。因此,波蘭戰役實際上是以裝甲兵為支援、而非主力的戰鬥。更多的軍事行動是以傳統步兵來承擔突破、包圍與殲滅的責任。

    後世也正式因為在波蘭之戰,德國人看到了裝甲兵集中使用的優勢,這才在後來對法國的進攻,充分發揮裝甲兵的作用,真正意義上實行了以裝甲兵快速突擊為主的閃電戰。

    然而在這裡。德國已經明白裝甲兵快速突擊的效果,而且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優於後世的德國。所以面對鐵流滾滾的德國坦克,波蘭軍隊的防線一退再退,一個師一個師的部隊被圍殲,成為德國將士身上一枚枚軍功章。

    德國空軍遂行其作戰目標—奪取波蘭境內的制空權,故積極地對機場停駐或起飛的波蘭飛機進行攻擊,另外還炸射地面軍事目標,包括行進中的騎兵部隊、步兵、交通線以及通信站。

    德國空軍對波蘭機場進行非常猛烈的攻擊,摧毀地面上停留的任何飛機,以此宣稱「德國空軍於開戰首日即將波蘭空軍摧毀於地面上」,但實際上當天僅有一個機場受到攻擊,並僅損失二十八架非現役的飛機,而波蘭空軍主力的作戰飛機早在戰前即移入分散的秘密機場中,德軍搜索時也才將另外二十四架波蘭飛機擊毀於地面,但其中又多是訓練機種。

    波蘭空軍的有生力量仍舊存在,在戰爭中也獲得一些成果,如於開戰伊始發動的海岸作戰,德軍派遣了4組轟炸機群飛往華沙,遭遇到波蘭軍隊的「追擊旅」部隊,被後者戰鬥機擊落十六架,而其則損失十架、受損二十四架。

    然而相較於追擊旅的活躍,波蘭軍隊的轟炸機部隊表現就不如預期,波蘭軍隊集結集結二十四架p.23轟炸機攻擊德軍先頭部隊,但這些轟炸機被設計為必須低空慢速飛行才可能將炸彈擊中裝甲部隊,這樣一來從而成為德軍20毫米防空炮最好目標,最終波蘭軍隊損失慘重。

    不過波蘭空軍的戰績便止於此地,為了徹底奪取制空權,德國方面將大部分的戰機派出,四處追尋波蘭飛機。面對如同蝗蟲般的飛機,波蘭的空軍一出現便會被消滅。直至被德國空軍找到真正的機場,在派出近百架轟-2之後,波蘭空軍全滅。

    空軍一完,地面部隊的結果可想而知。

    其實早在戰鬥發起的之前,德國方面已經派出了數支特種部隊潛入波蘭,保護波蘭的主要工廠,防止被波蘭人自己破壞。因為這些東西,以後就是德國的了。

    ps:寫了半年的小說,才發現,有時候上帝視角真的很難寫。這章寫了近三個半小時,也只有當初開始碼字時,才有這樣的事情。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