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紅色警戒之民國

第二卷 南方攻略 第兩百七十三章 核物理計劃 文 / 華麗的虛偽

    第兩百七十三章

    核物理計劃

    陳紹並沒有在控制中心待多久,便來到了基地主實驗室。陳紹的到來,愛因斯坦暫時放下了手中的工作,親自給陳紹講解核物理實驗的進展。

    「愛因斯坦先生,各項準備工作進展如何了?」

    陳紹站在基地主實驗室的側室裡,通過玻璃能看到主實驗室大廳,這裡擺放著數台特斯拉自行製造計算機的升級版,而它的旁邊則圍著許多工作人員,借助它進行一些數據分析。

    裡面很多科研人員都是華人面孔,並且都很年輕,很多都和錢四強一樣,蓬頭垢面的,顯然也是很久沒有好好梳理了。

    愛因斯坦是這個試驗的總負責人,雖然平時的核武研究都是在廣西、雲南等西南地區進行,但到了試驗階段,就必須轉移到羅布泊基地。早在去年,鈾濃縮丰度就已經達到了武器級,不過那時候陳紹並沒有急於展開核試驗,而是在此基礎上,加以計算,重新計算各項數據。保證一爆就成功,不過試驗核彈已經製作完畢,也運到了試驗場,等待那驚天一刻。

    「由於我們的計劃開始的非常早,到今天,各項準備工作都進行得很順利,目前幾家鈾濃縮工廠的生產都進入了正軌。試驗場地和核彈都已經準備完畢,試驗,沒有問題。」

    愛因斯坦很有信心,不單單是對自己有信心,也對這個研究團隊有信心,也對如今的研究成果有信心。在他看來,這個團隊,這樣的結果,都是世界頂級的。

    為了這個試驗,陳紹已經準備了十七年,從居里夫人出現,建起了第一家鈾濃縮工廠,再到第一次提取鈾-235,這裡面就花費了好幾年,為了打好夯實的基礎,各項研究數據都是反覆驗證的。雖然開頭很艱難,但後續工作就比較簡單了。有了基礎,辦起事來就簡單,這是通用的道理。經過八年的提煉,隨著鈾濃縮丰度的緩慢提高,到如今,已經正式突破到武器級,並且有了第一顆試驗核彈。

    陳紹點點頭,中華的核武科研隊伍算得上世界一流,除了通過各種手段吸引來的世界各國科學家外,中華民族的核物理科學家也在這十七年間完全成長起來,以錢四強為首的一批人,在核物理研究團隊中,也算得上是舉足輕重。最主要的是,紅jing基地出來的那些核物理學家,當中以愛因斯坦和居里夫人為代表,他們為此也付出了很多。

    陳紹很清楚,德國人的核試驗在1937年才秘密上馬,這個消息是陳紹通過間諜得知的,並不是德國通知中華。畢竟再好的盟友,也都會留一手,這是必然的。只不過德國不知道的是,在他們開始清楚核子理論後,並秘密上馬核物理試驗時,中華已經在這條路上走了十六年。

    而美國人的核工程甚至連班子都還沒搭起來,只要這次中華核試驗的消息不洩露出去,他們依然會在1942左右才在德國人的核威脅下開啟曼哈頓工程。

    這也是陳紹為什麼一直要強調保密的原因,就連核電站也一樣。雖說現在中華已經建起了幾座核電站,但保密工作一直都是重中之重,核電站周圍都被劃為軍事禁區。百姓們都在用電,但要說這些電是哪來的,他們也都不清楚。

    從1929年以來,陳紹從世界收刮了很多優秀的科學家。就連愛因斯坦都出現在基地中,可陳紹並不認為,美國會找不到科學家來啟動曼哈頓工程。美國,或許說全世界從不缺少人才,白人世界都是美國的人才寶庫,估計出了

    i耳曼人外,其他科學家都有可能是美國的科技後備力量。

    陳紹有了今天的成就,最主要不是因為他先知先覺,而是有了紅jing基地的幫助,沒有紅jing基地的幫助,沒有科技實驗室,或許建個鈾濃縮工廠就可以直接難倒陳紹了。

    製造出核彈是陳紹的直接目地,但他的目地不單單只有這一個。他也希望通過這個核物理實驗計劃,為中華培養大批高尖端的科學家。整個核物理實驗計劃,涉及很多方面的學科,而整個中華有幾千人在一起努力完成這個實驗計劃。雖然他們當中很多都不清楚自己研究的東西最終是做什麼用的,但不影響他們從中得到的知識和啟發。

    核物理實驗計劃是一個包括面很大的計劃,陳紹把這個計劃分成很多份,除了最核心的部分外,其他很多部分被分部到全國各地。而研究這些東西,給全國各地留下了珍貴的科技財富。

    陳紹就是要走美國的路子,科學研究帶動科技整體發展,培養更多的科學家。為這個國家和民族,盡量鋪平前進的道路,讓以後的路走得更快更平穩。

    漫長的十七年,從零開始起步到現在,這一切都值了。

    「真是期待我們中華建立起核武器庫的那天。」陳紹感慨道。

    「我想這個期待離長官已經不遠了,現在我們已經擁有了七八家鈾濃縮工廠,並且有了七座核電站。只要試驗通過後,明年這個時候,我們最少可以擁有五枚高質量的核彈,並且保證tnt當量都在五萬噸以上。而且核電站產生的鈽,我們也可以製成鈽彈,我想其威力也相當的驚人。」

    聽到陳紹的感慨,愛因斯坦微微一笑道。

    愛因斯坦的話讓陳紹眼前一亮,這絕對是一個好消息,五萬噸tnt當量的核彈,還是五枚,並且還有鈽彈。二戰已經盡在咫尺,而在二戰開始前,中華就有這樣的殺手鑭,絕對是個激動人心的好消息。只不過這個好消息還沒有辦法公佈出去而已。

    至於當量的問題,陳紹並沒有在意。五萬噸的當量,依靠現在的科技,已經夠用了。雖說後世的核武器,動輒就是百萬噸級當量,幾百萬噸tnt當量的氫彈,千萬噸以上的氫彈都有。但如今的城市規模不如後世,對於特別大當量的核武器需求不是那麼急迫。

    而最關鍵的是,核彈小型化的問題沒有解決,幾萬噸級的核彈依靠轟炸機投放已經是個問題了,如果製造出十幾萬噸級,甚至是幾十萬噸、百萬噸級的核彈,拿什麼投放呢?當然,放在地上,等待敵人衝過來了再讓它自己爆炸,這樣也可以。

    「關於核彈小型化和氫彈項目會是以後你們研究的重點,你們必須戒驕戒躁,抓緊後續的研究工作,核彈的成功也只是走出我們的第一步,後面還有很多路要走。」陳紹道。

    擁有五枚核彈陳紹是很高興,但陳紹不希望中華的核武器只有核彈,並且也不希望都是一堆大傢伙。試驗核彈的形狀,陳紹看到照片,說句心裡話,陳紹並不是很滿意。主要是個頭太大了,要是以後的核彈都這麼大,那怎麼上飛機,更別說以後裝到導彈上了。小型化和多樣化的問題必須解決,而且要盡快。

    「這點請長官放心,我們已經著手這方面的研究。我們的科研團隊是最優秀的,對待科學的態度是嚴肅而認真。絕對不會有驕傲的情緒來影響我們。」愛因斯坦很認真的說道。

    「很好。在接下來的科研工作中,你們要多和『火箭列車』計劃組多聯繫,以後的核彈不可能一直由飛機太投送。多樣化的打擊手段,將會是以後我們重點的發展方向。而在核彈的造型和大小方面,都需要你們雙方多溝通。」陳紹道。

    隨著科技在進步,多樣化的核打擊手段是必須的。火箭列車計劃,就是為了多樣化打擊手段而準備的。導彈,是以後戰爭的主題,這是必然的發展趨勢。

    「好的。」

    「核反應研究得怎麼樣了?」陳紹想到另一個問題,隨即開口道。

    「我們做了多次試驗,關於反應堆核洩漏的問題已經有了很大進展。相信不用多久,我們自己製造的第一座核反應就可以出現。到時候是無論是安裝在艦船上,還是親自建造核電站,都能最大程度的保證核洩漏問題。」愛因斯坦道。

    核洩漏問題一直都是困擾發展自己核反應主要問題,要是建造核反應那會很快,但最難在核洩漏的問題上。因為不管是反應堆上艦,還是搞成非紅jing基地的核電站,這個問題都是必須決解的。特別是把核反應堆當成艦船動力,核洩漏問題更是重中之重,因為一艘大型軍艦上,最少有上千人,要是大型核動力航母,那最少也要四千人。所以核反應的安全,就是重中之重。

    紅jing核電站都是一站式搞齊,啥東西都非常完善,也沒有所謂的核洩漏問題。但自己做就不一樣了,這是一個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而不管什麼東西只有掌握在自己手裡,才是自己的。

    所以陳紹一直致力於發展中華自己的科技,不至於等他百年之後,紅jing基地失去了功效。到時候中華就真的要全部靠自己,再也不會享受到開掛帶來的好處。(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