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都市小說 > 人物天賦系統

正文 第745章 【定名】 文 / 簫輕宇

    他聽完主簿的話語,笑了笑,道:「林南這傢伙不就是那個參加平定涼州叛亂的人嗎?這頭西北狼,居然敢打起我玄菟郡的主意了,不過這次我要讓他們有來無回。」

    話音一落,蘇正當即轉身下了城樓,綽槍上馬,朝城門邊早已經準備好的步騎兵吼道:「跟我出城迎敵,一定要將來犯之敵消滅掉。」

    城樓上站著的主簿見蘇正下了城樓,只是搖了搖頭,再也沒有說什麼話,因為他知道,只要是太守大人所決定的事情,任何人都無法勸解。

    南門的城門在蘇正的一聲令下後便打開了,蘇正一馬當先地馳出了城門,身後的幾員戰將隨後而出,騎兵、步兵也都魚貫出來了,足足有三千人,在城門下面擺開了陣勢。

    蘇正是幽州人,常年在北方待著,可謂是弓馬嫻熟的那種。他見趙雲所部的騎兵都十分的散亂,而且似乎從臉上都能看出一些疲憊,便決定帶兵出來和趙雲的兵一決勝負。

    「來者何人,報上名來!」蘇正將長槍向前一指,對趙雲大聲喊道。

    趙雲更不答話,駕的一聲大喝,便策馬而出,舉著長槍直逼向蘇正。

    蘇正冷哼了一聲,見趙雲單馬前來,便想在自己部下面前好好的炫耀一番,也想親自會會林南帳下的第一大將,當即朗聲道:「狂徒休得猖狂,有我蘇正在此,必定要取你首級。」

    話音一落,蘇正便策馬而出,和趙雲雙槍並舉,相向而行。

    「錚」的一聲響,兩個人便分開了。蘇正的臉上露出了一絲笑容,在感受到趙雲的力道之後,心想道:「什麼第一大將,也不過如此嘛。」

    趙雲的臉上故意表現出吃驚的表情,心中卻暗暗地笑著,隨即又和蘇正進行了十個回合的對決。逐漸讓自己的力道一個回合小過一個回合,並且大口大口的喘氣。

    第十一個回合過後,蘇正的長槍險些刺到了趙雲,兩馬分開之後,蘇正便暗叫道:「不愧是第一大將,確實有些本領。不過,饒是如此,也無法勝的了我。」

    第十二個回合過後,蘇正一槍將趙雲的手中的兵器挑到了地上。他的臉上大喜,同時見趙雲調轉馬頭便逃,而趙雲所帶領的士兵都大聲喊叫著喪氣的話,結果不戰自退。

    蘇正不知是計,殺的正興起的時候,當即沖城樓上的主簿喊道:「給你留下三千兵馬守城,其餘人全部跟隨我追擊敵軍!」

    「大人,窮寇莫追啊。再說剛才……」站在城樓上的主簿看出了一絲端倪,正在大聲朝蘇正喊話。卻見蘇正帶著騎兵追了出去,雜亂的馬蹄聲蓋過了他的聲音,後面奔跑出去的步兵也捲起了一陣陣煙塵,「晚了,一切都晚了,這必定是敵人的誘敵之計。」

    此時。一直潛藏在高句驪城北門的密林裡的太史慈顯得尤為焦急,雙手摩拳擦掌了一番,一邊在地上踱著步子,一邊低聲地自言自語道:「怎麼還不回來?趙雲那傢伙到底在搞什麼?誘敵也要那麼長時間?」

    太史慈的話音剛落,但見一匹快馬奔馳而來。馬上的騎士走進了密林,來到太史慈身邊,抱拳便說道:「啟稟將軍,趙大人已經將敵人成功誘出……」

    「全軍上馬,要一鼓作氣攻下高句驪城!」太史慈未等那人說完,翻身便跳上了馬背,將手中的弓箭準備好,沖背後的士兵大聲喊了出來。

    緊接著,三千全部背負著硬弓和許多箭矢的騎兵跟隨著太史慈從密林中殺了出去,走到了官道上,快速地向高句驪城而去。

    另一方面,張郃所部一萬人於今天早上到達了埋伏地點,並且積極地佈置了一番,只等著趙雲帶著蘇正等人到來。而在張郃所埋伏的地點後方,林南、賈詡則帶著七千步兵等候在那裡,並且派遣人密切關注前方戰場的狀況。

    不多時,從不同方向奔馳來了兩匹快馬,兩名騎士先後下馬,一個將趙雲成功誘敵的消息帶來,另外一個則將太史慈進攻高句驪城的消息帶了過來。

    林南聽到這兩個消息,臉上露出了一絲喜悅,扭臉對賈詡道:「軍師,看來我們也該行動了。」

    賈詡聽到林南的話後,臉上露出了一抹淡淡的笑容,輕輕地點了點頭,輕聲道:「為了以防萬一,也只有如此了。」

    林南扭臉朝後面的傳令兵喊道:「傳令下去,全軍繞道前進!」

    傳令兵隨即將林南所下達的命令傳達了下去,全軍七千將士全都跟隨著林南開始繞開官道,從官道邊上的密林裡向前緩緩穿行,就連林南自己也都牽著烏龍駒步行前進。

    大約半個小時後,林南所帶領的部隊已經從張郃埋伏的上馬嶺穿越過去,並且繞到了上馬嶺入口的兩側密林裡,加以隱藏。

    上馬嶺是高句驪城南五十里的一處狹長的丘陵,官道從丘陵中間的窪地穿過,兩邊都是高地,高地上有著大片密林,是埋伏的絕佳地點。

    「全軍注意隱蔽,沒有我的命令誰也不準備擅自發動攻擊!」林南帶著七千將士全員埋伏在了距離上馬嶺大約一千米遠的秘密裡,對埋伏下來的士兵大聲喊叫到。

    聲音一落,但見所有的士兵都將事前編製好的草帽戴在了頭上,或者用灌木之類的東西進行遮擋,以達到隱蔽自己的目的。

    一時間,密林中變得更加鬱鬱蔥蔥起來,在這初春的季節裡,彰顯著綠色的盎然生機。

    賈詡扭頭看了看背後的士兵,嘴角上露出了一絲微笑,他現在終於明白為什麼林南在路上便讓士兵沿途扯下樹枝、籐草之類的植物進行編製了。他和林南緊挨著,當即叫道:「主公的這個方法真是有效,一下子

    便讓人潛藏的十分隱蔽了。」

    林南笑了笑,並未說什麼話。一切都弄好以後,上馬嶺的官道兩側就足足埋伏下一萬七千人的馬步軍。如果再加上趙雲誘敵的一萬騎兵,那麼這裡就足足要有兩萬七的軍隊將要投入戰鬥,以如此重兵設下埋伏,不管是誰,都無法逃脫。為了以防萬一,林南更是將本來在後面等候消息的士兵帶到了上馬嶺的入口處來。就是要切斷蘇正的歸路。

    上馬嶺地形較為複雜,丘陵連綿不絕,官道從中穿過大約有五里路,在這裡藏下一萬七千人的兵力,絕對不成問題。

    上馬嶺的最南端,張郃帶著部下的三千騎兵守候在那裡,他將七千步兵埋伏在了官道的兩側,自己在這裡等著趙雲的部隊歸來,只要誘敵成功。官道兩側的高崗上便會立刻做出反應。

    又等了好大一會兒,雜亂的馬蹄聲便從官道上傳了過來,華雄、龐德率先帶著三千騎兵奔馳過來,一口氣奔馳到了張郃所在的位置。

    張郃見華雄、龐德歸來了,便急忙問道:「怎麼樣?成功了沒有?」

    華雄笑道:「那還用說?趙大人親自出馬,沒有什麼辦不到的事情,我們提前回來埋伏的。張將軍,我和龐德要兵分兩路。從這裡迂迴到高句驪城下,趙大人吩咐過。讓我們挑選出來三千擅於射箭的士兵,協助太史將軍一起攻打高句驪城。張將軍,我們還有任務在身,就先行告辭了!」

    話音一落,未等張郃回答,便見華雄、龐德各帶一千五百名騎兵分散在官道兩側。向東、西兩方的岔路奔馳而去。

    「攻城的事情主公明擺著已經讓太史慈去處理了,為什麼趙雲還要橫加一槓?難道是因為他們都是飛羽軍的成員嗎?」張郃看著華雄、龐德二人離去的背影,心中緩緩地想道。

    來不及細想,但見褚燕、周倉、於毒、卞喜露出帶著六千騎兵回來了,一回來便立刻分散在了張郃的周圍。將道路兩邊的空地擠占的滿滿的。

    「還沒有到嗎?」張郃等的有點不耐煩了,急忙問道。

    周倉答道:「快了,趙大人為了誘敵,一路上且戰且退,這才使得敵人信服。張將軍再耐心等待一下,很快便會到來的。」

    張郃點了點頭,什麼也沒有說。

    又過了好大一會兒,趙雲帶著六七百騎兵從上馬嶺的入口飛馳進去了,而後面則跟著蘇正的軍隊,官道上揚起的土霧裡不斷地湧現出來了士兵。

    蘇正率軍追至上馬嶺的入口處,遙見趙雲帶著殘兵進了上馬嶺,他的目光環顧了左右的地形,當即命令道:「停!」

    蘇正的軍隊一時間都停了下來,他自己則仔細地觀察了一下周圍的情況,自言自語地道:「這裡的地形十分的複雜,趙雲帶領的騎兵只顧著逃,和之前連克兩縣的軍隊大有不同,如果敵人在這裡設下埋伏的話,我要是貿然進去的,只怕會全軍覆沒。難道這是敵人的誘敵之計嗎?」

    還來不及細想,蘇正便見趙雲帶著幾百殘兵轉身回殺,他急忙對周圍的弓箭手道:「放箭,別讓他們靠近!」

    一通箭矢放過,趙雲無奈之下,只能將軍隊後撤,朝蘇正喊話道:「蘇太守,你一直追了我這麼多里路,我的兄弟也都畏懼太守大人的軍隊,我為了掩護自己的部隊撤退,只能選擇斷後。但是這裡已經被我設下了埋伏,如果太守大人敢輕易冒進的話,我就只能將你們全部射殺。不過,我這個人一向仁慈,不如這樣吧,我們在此罷兵……」

    蘇正看著四周的環境,對於地形十分瞭解的他,當即便起了疑心,所以不敢輕易冒進,眉頭上也皺了起來。可當他聽到趙雲的這番話後,反而舒緩了眉頭,大聲笑了起來。

    離入口還有一千米的地方,林南、賈詡兩個人密切的注視著蘇正的行動,見蘇正在那裡停了下來,兩個人的心裡都有一種失落感。

    蘇正的笑聲剛剛散去,只見他將手中的長槍向前一舉,大聲地對趙雲道:「好一個虛張聲勢的策略,真不愧是林南手下的第一大將。不過,這種把戲能騙的了別人,卻騙不過我。如果真的有伏兵的話,你絕對不會說出來。」

    趙雲故作驚詫,道:「沒想到還是被你看穿了,但是我希望你考慮考慮我剛才的提議。」

    蘇正哈哈笑道:「笑話,我從來不像任何人妥協。趙雲,這一路上和你交戰的十分不錯。不過要我就此罷兵,那是萬萬不能的,我要一鼓作氣,在追趕你們的同時把侯城給搶回來。全軍聽令,衝過去,一口氣殲滅這些敵人。」

    趙雲調轉馬頭便朝裡面跑了過去,身後跟著的蘇正一聲令下,只見他所帶的所有士兵全部追著趙雲跑了過去。

    隱蔽在密林裡的林南看到這一幕,當即在心中大叫道:「真是太好了。趙雲果然將蘇正成功的引入了埋伏地帶。從蘇正這次帶的士兵來看,並不多,而且因為追逐趙雲等人變得相對疲勞了起來,對於這次伏擊來說,是相當不錯的。」

    賈詡聽後,笑道:「主公,趙子龍確實有指揮大軍的能力,這兩天利用騎兵連克兩縣。如此快速的攻擊,使得人防不勝防。看來他指揮騎兵的作戰能力十分的卓越。」

    林南並沒有發表什麼意見,只不過趙雲這個人他很瞭解,不論武力優秀,指揮軍隊作戰的話,也都會彰顯出應有的實力。

    就在這時,蘇正的部隊已經完全進入了上馬嶺地帶。緊接著。林南等人都聽到了一片慘叫聲。

    「就是現在,全部衝出去,將入口給堵住,絕對不能放過一個人。」林南急忙下令道。

    命令下達的一瞬間,先是林南所在的左側士兵衝了出去。緊接著右側的士

    兵也都衝了出來,七千人的步兵在官道上死死地堵住了入口處。

    上馬嶺已經成了一個人間煉獄,官道兩側的高崗上突然浮現出許多弓箭手,弓箭手居高臨下,不停地朝官道上進行射擊,射倒了一大片敵人。緊接著,趙雲率部回殺,張郃緊隨其後,在後面便是周倉、褚燕等人。

    蘇正的軍隊由於中了埋伏而陷入混亂之中,蘇正也被當先衝來的趙雲一槍刺死,群龍無首的士兵顯得更加驚恐了。就在這時,所有的伏兵從四面八方湧了出來,給蘇正帶出來的七千人馬步軍一個重創。

    這邊戰鬥還在繼續,高句驪城下的戰鬥也早已經打響了多時。太史慈帶著三千弓騎兵突然殺奔到了北門,由於都是漢軍,裝束上看著都一樣,以至於讓城中的士兵誤以為是援軍來了。

    太史慈索性也以援軍為名,想賺開城門,卻不想城門還沒有打開,那邊就被守城的人發現了端倪。他大喝一聲,靠近城門的弓騎兵一起射出了箭矢,將城樓上的士兵射死一大半,沒死的也都躲起來不敢露頭。

    「好!都跟我來,去西門!」太史慈見壓制住了北門的守城士兵,也不戀戰,直接帶著士兵朝西門奔馳而去。

    緊接著,太史慈利用同樣的方式帶著三千弓騎兵朝城樓上放箭,遊走於四個城門之間,弄得看守四個城門的士兵都不敢擅自離開。

    繞城轉了兩圈之後,守城的士兵有了明顯的害怕跡象。

    太史慈瞅準了時機,再一次帶著士兵來到了北門,沖城樓上的士兵大聲喊道:「不想死的趕快打開城門,否則的話,我家主公大軍到來,你們一個也別想活!」

    城樓上的士兵顯得很恐懼,他們知道城下的那些弓騎兵箭法精準,都躲在城垛後面,不敢露頭,生怕被射死了。

    一個守城門的軍司馬背靠著城牆,看著同樣帶著恐懼表情的士兵,他不知道該如何是好。就在他還在思慮的時候,突然看見從城樓的階梯上彎身跑上來了一個士兵,他認識那個士兵,是他的親兵。他急忙問道:「出什麼事情了?」

    那親兵迅速來到了那軍司馬的面前,小聲地道:「大人,南門……南門和東門突然出現了大批騎兵,是遼東郡的兵馬。」

    那軍司馬仔細地想了想,緩緩地道:「事到如今,只有開城投降了,再這樣下去,只怕會全軍覆沒,太守和遼東太守有點嫌隙。上次鮮卑人攻打望平的時候遼東太守派人來請求支援,遭到了太守大人的拒絕。我想,這就是為什麼遼東郡的兵馬會來攻打我們的緣故。傳令下去,打開城門!」

    「諾!」

    太史慈還在城下叫囂,以極其威脅的口吻大聲地朝城樓上喊道:「我數十個數,再不打開城門。等到我大軍到來,定要將你們全部誅殺!一……二……三……」

    就在太史慈大喊的時候,北門的城門便突然打開了,從裡面走出來了一個軍司馬,帶著殘餘的數百人列隊在城門兩側,將手中的兵器全部放在了地上。

    太史慈看到這一幕,冷笑了一聲,道:「算你們識相!」

    那軍司馬帶著數百殘兵全部跪倒在道路兩邊,一起高聲呼喊道:「將軍饒命。我等願意誓死效忠將軍。」

    太史慈沒有理會,只將手向前一招,他自己策馬馳入了城門,身後的三千弓騎兵緊隨其後。當他進入城池的時候,突然停了下來,拔出腰中的佩劍便朝跪倒在道路兩邊的士兵一陣砍殺。

    隨著一聲慘叫之後,太史慈所帶領的部下也紛紛效仿,將那些跪倒在道路兩邊的降兵殺的一個不留。城門血流成河。幾百顆人頭滾落一地,空氣中瀰漫著鮮血的味道。

    「跟我來。去西門!」太史慈握著一把血淋淋的佩劍,朝身後的士兵大聲喊道。

    一聲令下之後,太史慈帶著部下的三千騎兵開始在高句驪城中的街道中奔馳,城中居民都因為害怕而閉門不出。

    太史慈進城之後,利用快速的移動力,很快便衝到了西門。西門的士兵完全沒有注意到會有遼東郡的兵馬從背後殺來。何況所穿著的軍裝也都是一樣的。等到太史慈帶著士兵下了馬,登上城樓的那一剎那,這些駐守西門的士兵還沒有反應過來,便被太史慈等人全部砍死,整個過程十分的乾脆利落。手起刀落間,一顆顆人頭滾落下來。

    接著,太史慈又用同樣方法奔馳到了南門,將南門的守兵全部殺盡,並且打開了城門,將城外的華雄給放了進來。兩人合兵一處,一起衝向東門,只用了一小會的時間,便將東門守兵殺的一個不留。

    太史慈此時滿身是血,在他打開東城門放入龐德的一霎那,整個人顯得很是高興。他對華雄、龐德道:「你們既然來了,就負責駐守城池吧,我帶著人去支援張郃,以免有漏網之魚。」

    話音一落,太史慈帶著本部三千兵馬便馳出了城門。

    華雄看著太史慈走遠的身影,對身邊的龐德道:「這個太史慈,也太亂來了吧?許多敵兵明明都喊投降了,他還是一樣把他們全部殺了,照這樣看來,其他城門的守兵估計也不例外,這件事一定要稟告主公才行。」

    龐德點了點頭,道:「現在當務之急是迅速佔領城池,太史慈嗜殺的事情等主公到來之後再說。」

    「嗯,我分兵佔領東、北二門,南、西兩門就交給你了。」華雄道。

    兩個人商議完畢,當即帶著士兵分開,將兵力分散在城中的四個城門。

    與此同時,上馬嶺的戰鬥猶為激烈,蘇正的兵馬完全陷入了苦戰,被四面而來的林南軍圍攻,在蘇正被殺後,所有的士兵都失去了主心骨。可是,這些

    士兵並沒有投降,而是選擇了堅持戰鬥。

    廝殺還在繼續,在林南的兵馬解決掉了大約三千人之後,所有的士兵都停止了進攻,將剩下的四千人團團圍住。

    就在這時,林南帶著賈詡登上了高崗,指著高崗下面被包圍的士兵大聲喊道:「你們已經被包圍了,蘇正也死了,你們要是不想死的話,就趕緊投降,我可以免你們一死!」

    士兵們面面相覷,好大一會兒後,卻沒有人喊「願意投降」之類的話語,反而每個人的臉上都湧現出來了一種憤怒,對林南的憤怒。

    「兄弟們一起殺啊,給太守大人報仇!」

    隨著一個士兵的高聲大喊,其餘的士兵也都抖擻了精神,軍隊的士氣突然增加了不少。士兵們都紛紛朝四面八方衝了出去,一時間,被包圍的士兵發出了困獸之鬥的咆哮。

    林南看到這一幕,重重地歎了一口氣,將眼睛閉上了。卻並不說話。

    賈詡就站在林南的身邊,體會到了林南此時的心情,將手一舉,大聲喊道:「放箭!」

    高崗兩邊的弓箭手早已經嚴陣以待,聽到賈詡的一聲令下之後,便萬箭齊發。將包圍的士兵全部射殺在了包圍圈裡。此時,兩側高崗的中間傳出了悲鳴般的叫聲,中間的士兵一個接一個倒了下去,有的身中數箭之後還用最後的一點力氣舉著手中的兵器……

    趙雲、張郃等人看到這一幕,也不由得對這些士兵感到了一絲的尊敬,所有的人看著那些士兵一個個哀嚎著死去,心裡也都不好受。

    當林南再次睜開眼睛的時候,高崗下面的士兵全部倒在了地上,尚有數百名身中箭傷的士兵還在垂死掙扎。可是他們眼中的怒意卻十分的凝重。

    「唉,你們這又是何苦呢?」林南又再次歎了一口氣,朝趙雲、張郃打了一個手勢,輕聲地道。

    趙雲、張郃在林南示意之後,便帶著士兵走到了戰場中間,將那些還在哀嚎的士兵一個一個全部殺死,算是給了那些士兵一個痛快。

    賈詡似乎看出了林南心軟的弱點,便在一旁勸慰道:「啟稟主公。這些蘇正在玄菟郡還有一定的威名,曾經多次和鮮卑人作戰。這些士兵也對他很敬仰。不過,正因為如此,蘇正才成為了必須除去的潛在威脅。所以,請主公不必憂傷。這些戰死的士兵屬下會做出妥善安排的,畢竟他們都是英勇的人。可是,有戰爭就有死亡。如果主公以後不能狠下心的話,只怕會成為主公最致命的弱點。」

    林南聽後,點了點頭,道:「軍師的話我明白了,這次攻打玄菟郡和佔領樂浪郡不一樣。蘇正的事情我也早就知道了,蘇正對玄菟郡的百姓多少有些恩惠,我只是在擔心以後玄菟郡該如何治理的問題。」

    賈詡笑道:「主公儘管放心,蘇正是武人出身,就算對玄菟郡的百姓有些恩惠,也只不過是在保護城池和鮮卑人作戰上,至於政務方面,以屬下的猜測,估計蘇正做的不會太好。佔領玄菟郡之後,屬下願意留守玄菟郡半年,全心治理玄菟郡的政務,使得主公對百姓的恩惠大過蘇正,這樣一來,玄菟郡便可以穩定下來。」

    「嗯,也只有如此了。」林南道,「傳令張郃打掃戰場,其餘人全部去高句驪,這個時候太史慈應該已經攻克了高句驪城了吧?」

    命令下達之後,張郃負責清理戰場,並且將所有屍體就地掩埋在丘陵上。林南則帶著賈詡、趙雲、周倉、褚燕、於毒、卞喜等人前往高句驪城。

    在去高句驪城的路上,林南遇到了前來支援的太史慈,兩下相見,太史慈便歡喜地下了馬。

    「啟稟主公,末將幸不辱命,已經將高句驪城攻下了。」太史慈徑直走到了林南的身邊,拱手說道。

    林南笑道:「不錯,這次你可是大功一件。不過,你帶著兵馬來了,那誰守城?」

    「啟稟主公,屬下為了以防萬一,特別命令華雄、龐德去支援太史將軍了。」趙雲急忙插話道。

    林南點了點頭,道:「做的好,那一起進城吧,等張郃清掃完戰場後,我們就在城裡舉辦一個慶功宴。」

    「諾!」

    大軍進入高句驪城之後,城中的百姓都不敢出門,林南命令大軍不得騷擾城中百姓,並且留了一萬軍隊駐紮在城外,他自己帶著賈詡、趙雲、太史慈、龐德一起進了太守府。

    剛進太守府的時候,突然從門裡面衝出來了一個中年婦女,那婦女揪著林南的領子便是一記耳光,臉上還掛著淚水。

    士兵急忙將那婦女拉到了一邊,那婦女指著林南大聲地喊道:「你這個奸賊,還我的丈夫來,我今天要為我的丈夫報仇!」

    緊接著,又衝出來了一個十幾歲的少年,那少年手持長劍衝了過來,口中大罵林南,並且喊著要報仇。

    好在有趙雲等人將其制服,林南才沒有什麼事情。

    龐德急忙跪倒在林南的面前,大聲喊道:「請主公恕罪,屬下辦事不利,讓主公……」

    「令明,你起來吧。」賈詡輕聲道。「主公,斬草除根啊!」

    林南的臉上火辣辣的疼,耳邊是那婦女和那少年罵的臥穢語,他對龐德道:「你確實辦事不利,這件事就交給你了!」

    「諾,屬下明白!」龐德抱拳道。

    林南不再理睬。徑直朝太守府的大廳裡走了進去,身後卻傳來了兩聲慘叫……

    進了太守府,林南端坐在上首,賈詡、趙雲、太史慈、龐德隨後走了進來,他環視了一圈,對眾人道:

    「這次都辛苦你們了,趙雲、太史慈,你們兩個人都有大功,等張郃回來了。我一併封賞,你們都累了,下去休息休息吧。」

    「諾!」太史慈、趙雲應了一聲之後,便轉身走出了大廳。

    龐德的臉上有著一絲憂慮,轉身朝大廳外走了兩步,突然回過了頭,稍微抱了一下拳,卻又再次轉過了身子。朝外面大步跨出。

    「令明!你是不是有什麼事情?」林南看出了龐德的異常,當即問道。

    龐德轉過身子。急忙抱拳道:「主公,有件事屬下思慮了很久,不知道當講不當講?」

    林南道:「但說無妨。」

    龐德道:「啟稟主公,太史將軍這次確實是有攻城的大功,可是他在攻城的時候,殺了不少投降的士兵。這件事……這件事屬下……」

    「哦?你去將太史慈喊回來,我要當面問問他。」林南朗聲道。

    「諾!」龐德應了一聲,便轉身朝大廳外面跑了過去,急忙追太史慈去了。

    過不多久,太史慈便進了大廳。抱拳道:「主公喚我何事?」

    林南開門見山地問道:「子義,你今天攻城的時候,聽說你殺了不少降兵,這事是真是假?」

    太史慈也不否認,當即點了點頭,如實地道:「確有其事。」

    林南見太史慈不否認,對於他而言,有降兵就意味著可以增加自己的實力,當即疑惑不解地問道:「既然那些士兵願意投降了,你為什麼還要殺那些降兵?」

    「啟稟主公,那些士兵雖然投降了,可是並不是真心投降的,而是被屬下用武力逼降的,只是為了求個活路,心不甘情不願的,雖然口中說願意誓死效忠,可是知人知面不知心,這種不是真心投降的士兵,留著也是禍害,不如殺了省的以後麻煩。」

    林南臉上怔了一下,覺得太史慈說的倒也有幾分道理,可是他對於殺降兵這件事確實有點不太贊同。他斜眼看了一下賈詡,問道:「軍師以為此事當如何處理?」

    「人是我殺的,與末將手下的那些士兵不管,他們只不過是遵循末將的命令罷了,主公要是責罰的話,就責罰我一個人好了,末將一人做事一人當。」太史慈急忙喊道。

    賈詡呵呵地笑了笑,道:「太史將軍,主公並沒有責罰你的意思,太史將軍今日立了大功,理應封賞。將軍累了那麼長時間,而且在正午之前便攻克了高句驪城,確實有很大的實力,將軍就請下去休息休息吧,此事別放在心上了,主公也只是過問一下而已。不過,這種事情只能有這一次,以後要是再有降兵的話,無論如何都不要再擅自殺害了。」

    太史慈看了一眼林南,見林南也點了點頭,便道:「主公,軍師,那末將告辭了。」

    林南看著太史慈離開的背影,緩緩地想道:「太史慈倒是和明朝的常遇春很像,常遇春可是殺俘虜的名將,太史慈雖然殺的是降兵,可是基本相同,看來以後要好好的約束一下太史慈了,不能太過放任了。」

    「主公,太史慈確實是一員悍將,不過他這個殺降兵的事情卻必須要加以約束,還請主公以後多多約束才是,否則的話,總有一天會因此影響到主公的聲名和威望。」賈詡拱手朝林南道。

    林南點了點頭,道:「嗯,軍師說的不錯,我會抽個機會好好的和太史慈長談一番的。軍師,如今已經佔領了高句驪城,還請軍師將郡中的戶數、人口,以及府庫中的錢糧、兵器等輜重統計一下。」

    賈詡抱拳道:「諾,屬下這就去功曹、主簿那裡看看。」

    入夜後,張郃帶著部隊回到了高句驪,大軍駐紮在城外,和趙雲的飛羽軍遙相呼應,而太史慈的軍隊卻駐紮在城內,負責守城工作。

    太守府裡,各將齊聚一堂,對今天的勝利都感到很是開心。

    趙雲、華雄、龐德、周倉、褚燕坐在左列,賈詡、太史慈、張郃、卞喜、於毒坐在右列,這次隨軍的十員將領都一起朝坐在正中的林南拱手道:「屬下參見主公!」

    林南擺擺手,道:「不必多禮,今天是慶功宴,你們就隨意吧。」

    「諾!」

    大家一起舉杯,飲下一杯酒之後,便聽賈詡道:「啟稟主公,這次的戰況統計出來了,駐守在城中的一萬士兵全軍覆沒,而我軍只有一千人戰死,五百人受傷,算是一場重大的勝利。另外,郡中的人口也都統計出來了,郡**有六城,有四萬三千口人,府庫中有錢三百萬,糧一萬石,兵器只有三千張弓和六萬支箭,除此之外,別無其他。」

    林南道:「玄菟郡是小郡,所轄地帶狹窄,人口也不是很多,但是這裡卻是防禦鮮卑人的一個重鎮,如今大漢的遼東三郡全部掌握在我們的手中,已經正式連成了一片,對於我們而言有著莫大的好處。這些都是諸位努力的結果,希望諸位以後不要驕傲。如今中原動盪,漢室將傾,亂世出英雄,只要諸君共同努力,我們必然能夠在這個亂世裡幹出轟轟烈烈的一番大事業。諸位,請滿飲此杯!」

    「我等誓死追隨主公!」眾人齊聲答道。

    林南笑了笑,當即舉杯和眾人一起開懷暢飲。他的心裡卻在想:「雖然我的帳下現在只有賈詡、荀攸、田豐三個謀士,武將只有趙雲、張郃、太史慈、華雄、龐德五個大將,但是我堅信,不久的將來,我會有更多的優秀人才。如今大漢的遼東三郡已經被我全部佔領了,下一步,該是遼西郡了,然後一點一點的蠶食幽州。」

    當夜大家狂歡痛飲,士兵們也都沉浸在喜悅當中。

    第

    二天,林南便命令趙雲、張郃、太史慈各帶三千騎兵,去攻佔剩下的三個縣城,他自己則和賈詡逗留高句驪城,給玄菟郡制定下了一個相對寬鬆的政策,減免玄菟郡一年賦稅,降低原來百姓應當上繳的賦稅,並且讓各縣百姓自己推選縣令。

    他廢除了玄菟郡,按照地理位置進行劃分,將高句驪城更名為陽城,將西蓋馬城更名為順城,將高顯城更名為嶺城,將原有的遼陽城歸屬到望平縣,同時廢除了侯城,將起並屬到陽城。而玄菟郡原有的各縣,全部歸屬於遼東郡,歸遼東郡直接管轄。

    林南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當地百姓太過稀少,而且對於他而言,原有的地名太過難記了,乾脆就用了自己想的地名代替,簡單易記。

    十天後,原有玄菟郡的百姓漸漸接受了林南的這一系列政策變化,對於他們而言,地名的改變和減免的賦稅無疑是一個新的開始。

    三月十三,大軍全部聚集在陽城城,林南的第一步擴張算是完成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