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都市小說 > 人物天賦系統

正文 第740章 【比試】 文 / 簫輕宇

    步度根看到這種情況,急中生智,當即指著兩個小帥大聲喊道:「你帶著人去堵住烏桓人……你帶著人快將馬鞍卸下來,綁在木筏下面,快,快!」

    小帥不敢違抗步度根的命令,當即跳上了馬背,招呼了一群人策馬來到了最前面,並且大聲喊道:「前有大河,後有追兵,我們就拚死一戰,護送大人過河!」

    鮮卑人不愧是馬上的民族,草原上的健兒,一聽到那小帥的呼喊聲,陸續有人跳上馬背,報著必死的決心匯聚在了一起,將他們身上最後的一點血性全部施展出來。

    一時間,鮮卑人的騎兵迅速聚攏在一起,本來散亂毫無隊形可言的他們紛紛操起了自己手中的兵器,弓箭、馬刀都準備的好好的,跟著那個小帥擋在了最前面。

    林南看到遠處鮮卑人採取了防守策略,散亂的人迅速聚攏,當即勒住了馬匹,同時將手高高舉起,大聲叫道:「停止前進!」

    趙雲、張郃策馬來到了林南的身側,定睛向前看了看,只聽張郃道:「主公,看來鮮卑人是要背水一戰了。」

    這是林南最為擔心的一件事,如果鮮卑人背水一戰的話,對於他而言,可能會陷入一番苦戰,而且從兵力上鮮卑人也多過他們。不過,這一切都在他的預料當中,昨天夜晚他想了一夜,此時看著越聚越多的鮮卑騎兵,不禁失聲笑了出來,拍手道:「太好了,太好了,再聚攏多一點。」

    趙雲、張郃都吃了一驚,用極為驚奇的目光看著林南,都搞不清楚林南的話語裡有什麼含義。

    「褚燕。你帶一千突騎兵到左翼去。烏力登,你帶著一千突騎到右翼去。沒有我的命令,誰也不准進攻!」林南登時下達了命令,大聲地喊道。

    褚燕、烏力登齊聲「諾」了一聲,便各自帶著一千突騎分散在左右兩翼。

    鮮卑人越聚越多,漫長的河岸上鮮卑人頓時組成了一堵人牆。一匹匹戰馬嘶鳴,一個個馬上的健兒都面色猙獰。在他們的身後,步度根卻將綁好馬鞍的木筏放進了水裡,見第一個木筏在水面沉了下去,不一會兒又浮起來了,心中那叫一個高興。

    「快將木筏全部放進水裡,陸續撤退!」步度根牽著自己的戰馬踏上了木筏,在身邊幾個鮮卑勇士的護衛下撐著篙順著和緩的水流便朝下游慢慢飄了過去,再也不管河岸上的人了。

    河岸邊上的鮮卑人見自己的大人走了。心裡都生起了極大的求生念頭,紛紛效仿步度根,將木筏放入河水中,牽著自己的戰馬跳了上去,順流而下,逐漸向河對面飄了過去。

    鮮卑人本來已經聚集在一起了,每個人都抱著必死的決心準備迎戰烏桓突騎,可是追擊而來的烏桓突騎停在了那裡。似乎並不急著進攻,而他們的背後的族人陸續依靠木筏渡河而去。心裡都感到了一絲的不平衡。

    「主公,好像有一兩百個鮮卑人撐著木筏走了,現在不進攻的話,只怕鮮卑人會越走越多了。」趙雲眺望了一下遠處的河岸,見河中心飄走了十幾個木筏,逐漸向河對面飄過去。當即對林南道。

    「主公,進攻吧,鮮卑人一夜沒有休息,加上身上濕漉漉的,此時進攻的話。定然能夠將鮮卑人擊垮!」張郃看了一眼對面的鮮卑人,怕一會兒人都跑光了,他就撈不到什麼功勞了,當即大聲喊道。

    林南的嘴角陰笑了一下,淡淡地道:「再等等,現在還不是進攻的時候。俊乂,你放心,我會給你立功的機會,一會兒就看你和子龍的了。」

    趙雲、張郃兩個人面面相覷,聽到林南如此說話,都抖擻了一下精神,綽了綽手中的長槍,都準備去大展身手。

    又過了十幾分鐘,林南看到越來越多的鮮卑人借助木筏飄走了,而原本集結成一線的人牆也逐漸開始有點鬆動了,他笑了笑,當即大聲喊道:「褚燕、烏力登,兩翼迂迴,左右夾擊!」

    「諾!」褚燕、烏力登也早就等得不耐煩了,此時聽到林南的命令,都十分歡喜的答道。

    「趙雲、張郃,命你們二人率領四千五百騎猛攻敵軍正中央,務必要一口氣衝過去,將鮮卑人攔腰截斷。突破之後,立刻分成一百人一隊,從不同方向殺進鮮卑人的隊伍裡,從內部將其攪亂。」林南緊接著對身邊的趙雲、張郃道。

    張郃、趙雲同時大喊了一聲「諾」,便共同帶著四千五百騎衝了過去。

    林南回頭看了一下餘下的五百騎兵,對他們道:「你們都做好準備,一會兒就該輪到我們上場了!」

    「天將軍威武!」五百烏桓突騎都親眼見到林南打敗了烏力登,心中也都視他為神威天將軍,當即異口同聲地回答道。

    鮮卑騎兵聚集在了河岸邊的空地上,看到烏桓突騎從三面攻擊而來,當即做出了反應,紛紛利用手中的弓箭朝衝過來的騎兵射箭。

    林南注視著整個戰場,但見無數的箭矢飛向了進行衝擊的烏桓突騎,他的心裡不免為其擔心。可正當他擔心的時候,突然看見所有的烏桓突騎都一個個翻身躲在了馬肚子下面,利用他們嫻熟的騎術避過了頭上飛來的箭矢,好一個蹬裡藏身。而且馬匹也不斷的向前衝,胳肢窩裡夾著一桿長戟,將長戟的戟頭越過馬頭,猶如給馬匹戴上了一把利刃,借助馬匹的衝撞力迅速朝鮮卑人組成的人牆中衝了過去。

    兩軍相距太近,加上馬匹的速度過快,當鮮卑人放完第一波箭矢之後,還來不及放第二波箭矢,面對急速衝撞而來的突騎兵,不得不急忙換上近戰用的馬刀,雙腿一夾馬肚,便策馬而出。

    與此同時,張郃、趙雲、褚燕、烏力登等人率領的烏桓突騎同時從馬肚子下面翻上了馬背。手中的長戟猛然向前刺出,將前來迎擊的鮮

    卑人直接從馬背上突刺了下來,鮮卑人一個個人仰馬翻的。

    鮮卑人的陣後弓箭手還在不停的放箭掩護,這次烏桓突騎倒沒有那麼幸運了,一撥箭矢射過來,立刻有人從馬背上被射翻在地。有的直接摔在了地上。被後面奔跑而來的馬匹踩死了,有的則拉著韁繩被馬匹拖著走,有的直接被射穿了身體一命嗚呼了,瞬間便被奪去了幾百人的生命。

    「砰」的一聲巨響,兩撥人便撞在了一起,馬頭和馬頭碰撞在一起,背上的騎士被掀翻了過去,直接飛入了對方的陣裡,被對方的士兵亂刀砍死。或者是被亂戟刺死。

    趙雲、張郃兩個人雙槍並舉,一左一右衝進了鮮卑人的陣裡,長槍所過之處前來阻擋的鮮卑人個個喪命其槍下,一股股鮮血不斷的噴湧而出,愣是以一人之力殺出了一條血路。趙雲、張郃擊潰了前來阻擋他們的鮮卑人,看見在中央指揮的鮮卑小帥,兩個人一左一右迅速衝了過去,將鮮卑小帥給刺穿了身體。他們身後的突騎兵緊緊尾隨。裂開的口子還沒有合上,就被這些突騎兵給扯的更大了。猶如兩把利劍直接插入了鮮卑人的心臟。兩翼的褚燕和烏力登也都和鮮卑人衝撞在了一起,一經近身,就開始了混戰。

    林南注視著前面的戰場,鮮卑人失去了指揮作戰的小帥,都陷入了各自為戰當中,他見趙雲、張郃帶著四千多突騎兵經過一番血戰終於成功地將鮮卑人攔腰截斷。而河岸邊的鮮卑人見到趙雲、張郃等人的到來,紛紛作鳥獸散,有的還來不及推木筏下河,他們自己就先跳入了河水裡,背後頓時陷入了極度的恐慌之中。

    趙雲、張郃按照林南的指示。先帶人驅散了河邊準備渡河的鮮卑人,緊接著一百人為一隊,分別向著被切割成兩半的鮮卑人衝了過去。每一隊人都猶如一把匕首,惡狠狠地插進了鮮卑人的身體裡,而且迅速取得了良好的反應,原本視死如歸的鮮卑人頓時失去了底氣,整個戰場開始亂作一團。

    「好!大家都準備好了,把你們的武器全部舉起來,該我們登場了。」林南衝身後的五百突騎兵大聲喊道。

    「天將軍威武!」

    河岸邊的戰場已經是一團糟了,原本規整集結的鮮卑人,此時被烏桓突騎衝到了正中央,看似將他們包圍在了裡面,其實卻攪亂了鮮卑人整個的部署,加上兩翼褚燕、烏力登等人的併力向前,失去了指揮的鮮卑人頓時陷入了大亂。

    林南帶著五百突騎兵最後登場,看著前面混亂的局面,這五百人就如同一個巨大的鐵錘一樣狠狠的砸了下去,從鮮卑人的邊緣砸開了一個口子,將那個口子撕裂的越來越大。

    血戰正式進入到了**階段,大約一萬八千人的鮮卑人被數千突騎兵給徹底攪亂了,鮮卑人只覺得前後左右都有突騎兵,只咬著牙混戰了一會兒,卻赫然看見步度根等人登上了對岸,心裡的那最後一點底氣全部喪失殆盡。

    「殺!」

    隨著林南的一聲怒吼,烏桓突騎如同摧枯拉朽一般在鮮卑人中間穿梭,長戟所過之處,地上便會多出許多屍體。

    林南、張郃、烏力登、趙雲、褚燕帶著突騎兵秋風掃落葉一般席捲了鮮卑人,那些鮮卑人在這支烏桓突騎的手裡顯得不堪一擊,攻打望平城時那種銳氣已經煙消雲散,換來的只是臨近死亡的恐懼……

    一個時辰以後,整個戰鬥都結束了,狂風驟雨遼河沿岸屍橫遍野,血流成河。兩萬人的鮮卑騎兵只跑走了一千多人,幾百人被河水淹死,剩餘的全部死在了河岸上。可是,突騎兵在混戰中也折損了一千五百人,雖然贏得了戰鬥,卻沒有人因此而感到開心。

    林南凝視遼河對岸,步度根和渡過河的鮮卑人早已經跑得無影無蹤,看來是對他們產生了畏懼。他長長的吐出了一口氣,自言自語的道:「一年之內,遼東可以安然無恙了!」

    餘下的人開始清掃戰場,將鮮卑人的一萬八千多具屍體挖了一個大坑用火進行焚化,而將戰死的突騎兵則掩埋在了附近的樹林裡。這一仗收繳了不少鮮卑人的馬匹,差不多有一萬多匹。弓箭、戰甲、武器都不等,對於林南來說,也算彌補了一些損失。

    他命人將死去的戰馬也一併掩埋了,將人畜的屍體都遠離河岸掩埋,以免污染了遼河,給下游帶來潛在的威脅。

    回到望平時。城外樹林附近的丘陵上挖了許多坑,漫山遍野的都是新埋下的漢軍士兵,足足有一萬三千人,這一次望平之戰居然死了那麼多人。

    林南重重地歎了一口氣,放眼看了一下漫山遍野的墳墓,他的心裡是無比的痛苦。山風吹起,吹的人感到一絲的涼意。

    林南在祭拜過戰死的士兵之後,便帶著人下了斜坡。百姓和漢軍都聚集在望平城南的空地上,望平城已經成為了一座死城。林南讓趙雲帶著三千沒有受傷的士兵留守望平,向南後撤二十里重新建立一座新城。

    烏力登站在烏桓突騎的最前面,聚集在城東,看到林南從遠處的斜坡上下來了,當即翻身下馬,逕直走了過去,右手捶胸,彎身道:「神勇無敵的天將軍。如今鮮卑人已經撤退了,步度根的三萬多騎在此地化為了烏有。相信其他各部也不會再侵犯遼東了。以我對鮮卑人的瞭解,一年之內他們絕對不會再來騷擾將軍了。如今我們的任務已經完成了還要趕回去向我們的大王覆命,天將軍,歡迎你以後來昌黎!」

    林南拱手道:「還請你回去轉告你們家大人,就說一個月後我定當會派人送上厚禮,以作為這次出兵的酬謝。另外。告訴他,我想從他那裡購進一匹良馬,請他好好為我挑選一些,大約五千匹左右。」

    「好的,尊敬的天將軍。那我就此告辭了,還請天將軍一路上多多保重。」烏力登又向林南施了一禮,緩緩地道。

    看著烏力登和七千烏桓突騎離

    開的背影,林南情不自禁地道:「烏桓突騎果然是天下精騎!」

    隨後,林南帶著殘餘的大軍和百姓離開了望平舊城……

    林南帶著部隊走在回襄平的路上,望平城則全權委託給了趙雲,同時他將褚燕、於毒和三千士兵也一併留在了那裡,一方面幫助當地百姓建立新城,另外一方面也將那裡作為了防守鮮卑人入侵的一個軍事重地。

    在八月冷漠的天空下,遼闊的田野寂靜無聲。炎夏已經悄悄地溜走了,農忙後的田野,留下一片淒涼的景象。一眼望去,道路兩邊全是光禿禿的麥茬地,看不見麥捆和麥垛。收割過的牧草地裡,牲口垂頭喪氣地在來回走動,成熟了的玉米憂鬱地發出沙沙的響聲。成群的灰雀不時像一片烏雲似地從玉米地裡騰空而起,又像下雹子似地紛紛散落在滿是塵土的道路上,百舌鳥在割過的牧草地上空低飛盤旋。突然,在眾人頭頂的上方,一隻烏鴉絕望地叫了一聲飛走了。

    林南抬頭看著冷漠的天空,回頭看著身後的受著不同傷的士兵,一種凋悵的感覺向他的心頭襲來,勾起他無限的愁緒,心中緩緩地想道:「鮮卑人退了,高句麗也和遼東和平相處了,遼東屬國的烏桓人大人蘇僕延也和我結拜了,沒有了周圍少數民族的騷擾,我也該安心的發展自己的實力了。回到襄平以後,我就招兵買馬,開採金礦、煤礦、鐵礦,打造屬於自己的騎兵部隊,以迎接日後到來的群雄爭霸。」

    幾天後,林南終於帶著雖勝猶敗的軍隊回到了襄平,田豐、荀攸兩個人帶著一些百姓列隊在襄平城門口,歡迎得勝而還的軍隊。林南打敗了鮮卑人,這件事對於每一個遼東人來說,都是無比的喜悅,使得百姓對他更加信任了。

    襄平城外,林南從官道上策馬而來,來到了早早就等候在城門口的荀攸和田豐的面前,看了一眼他們兩個人身後站著二三十個穿著長袍的士,便翻身跳下了馬背。

    「恭迎主公凱旋!」田豐、荀攸二人一見林南從馬背上跳了下來,便走向前去,同時拜道。

    林南說了一聲免禮,再次看了一眼田豐身後的那些生面孔,便問道:「二位先生,你們身後的這些都是什麼人?」

    田豐笑了笑。走到林南身邊,小聲地道:「啟稟主公,這幾日來從青州東渡了不少百姓,其中不乏有齊地名士,其中幾位更是海內知名的大儒,因為感激主公在此地建立了一座先賢館。得知主公今天凱旋而歸,特地在此相迎。主公,我來給你介紹一下吧。」

    林南聽了以後,一路上不愉快的心情便去了三分,沖田豐笑道:「還請田先生引薦。」

    就在這時,但見三位面容和善的長者來到了林南的面前,三個人一起拱手道:「久聞林將軍大名,自平黃巾之後,屢立大功。又治理地方有方,剷除郡中惡霸,造訪於百姓,我等特來拜會。」

    「先生,這三位是?」林南看著這三位都極有涵養,而且行為舉止也都透著一股子氣,而他卻不認識,當即扭頭向田豐問道。

    田豐道:「主公。這三位都是海內知名的名士,左邊這位是國淵國子尼。右邊這位是邴原邴根矩,中間這位是管寧管幼安,三位先生都是因為青州有黃巾之亂而東渡遼東避亂的。」

    「國淵、邴原、管寧,這三位不都是三國當中知名的大儒嗎?既然他們來到了遼東,我就理應利用這個機會,招攬更多的名士。讓他們這些人幫我治理地方。」林南分別打量了一下眼前的三個人,心中暗暗地想道。

    「三位先生都是海內知名的名士,如今避亂遼東,我作為遼東太守,理應設宴款待一番。」林南說完這句話。便扭臉對田豐道,「田先生,麻煩你帶三位先生以及眾位名士先回太守府,我安排下一些軍務之後,便即刻回府。」

    「諾!」

    田豐隨即對國淵、邴原、管寧和眾多齊地名士道:「諸位先生,請隨在下來!」

    看到這些人跟著田豐走後,他便對身邊的荀攸道:「荀先生,這幾天一切正常吧?」

    荀攸點了點頭,對林南道:「嗯,整個遼東已經趨於了穩定,因為主公任命各縣縣令和縣尉得當,所以地方上都平安無事。不過管寧、邴原、國淵三位當世大儒來到了遼東,卻出乎屬下的意料,如果不是田豐及時發現,並且積極拜會他們,他們也絕對不會來襄平居住的。」

    「田豐的這個人才策略確實挺不錯的,不僅吸引來了管寧。邴原、國淵三位名士,還有齊地的那麼多名士也一併吸引了過來,既然如此,我準備在襄平建立一座聚賢館,將這些名士全部請到聚賢館裡,如果願意出仕的,就分派到各縣去處理政務,如果不願意出仕的,就留在聚賢館裡好好治學,平常的時候也好教導民化,傳授道業。」

    荀攸笑道:「主公英明。」

    「這一次和鮮卑人打仗雖然勝利了,可是卻戰死了一萬三千人,兵力減少了一半,你準備起草一份招兵的告示,派人分發到各個縣裡去,凡是前來應徵入伍的,每個人獎賞一百錢,弓馬嫻熟者可直接在軍中擔任各級職務。另外,從府庫中支出一千五百斤黃金,我要將這批黃金運送到昌黎去,其中一千斤作為蘇僕延借兵給我的酬勞,五百斤用來個購買五千匹良馬。」

    荀攸聽到林南又是招兵,又是買馬的,心裡也隱隱燃起了一股子鬥志,再回答了林南的安排後,便默默地想道:「已經開始招兵買馬了,看來主公是準備奮發圖強了,這樣一來,我的作用才會逐漸的顯露出來。」

    林南回頭大聲叫道:「張郃!」

    張郃從人群中擠了出來,抱拳道:「屬下在,主公有何吩咐。」

    「無慮縣的百姓都應該回來了,無慮縣也成了一座空城,你這個縣令

    也不用當了,繼續回來擔任遼東長史,給我好好的訓練軍隊。讓卞喜準備一下,帶一百騎兵護送黃金去昌黎,明天一早就出發,出發的時候不用再向我稟告了,現在你帶著部隊回軍營去,讓傷兵好好的養傷。另外,擴建軍營,並且設立一個招兵處,這次招兵的事情由你全權處理。」

    「諾!屬下遵命!」

    安排完這些事情後,林南便跟荀攸一同進了城,讓荀攸從府庫向軍營運出一些酒肉。犒勞所有士兵,並且額外支出一筆款項,作為戰死沙場的撫恤金。一切都吩咐完畢之後,他這才回到太守府。

    太守府的大廳裡早已經是賓客滿堂,林南大踏步的走進了大廳,一邊拱手。一邊笑著說道:「諸位先生,讓你們久等了,實在是不好意思。」

    「大人軍務繁忙,還能從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宴請我們,對於我們這些背井離鄉、流落至此的人來說,已經是最大的寬慰了。」管寧頗有長者之風,長相俊朗的他當即拱手寒暄道。

    林南走到了座位上,他對於管寧這個人很瞭解,管寧是一個清高的名士。並且是管仲後人。管寧在魏國是高士,自幼好學,飽讀經書,一生不慕名利。與平原華歆、同縣邴原號為一龍,寧為龍頭,後來因厭惡華歆的為人,便割席絕交,在當時傳成了一段佳話。管寧一生講學。居遼東。魏國曾經多次徵召,委以太中大夫、太尉、光祿勳等重職。管寧都堅決不受,被後人譽為一代「高士」。

    他看著面前的管寧,加上歷史上對管寧的瞭解,心中默默地想道:「歷史上的管寧都不做官,估計我也請不動他,而且如此清高的人確實天下少有。不如就讓他留居遼東,當個傳播化的教授也不錯,至少可以使得遼東這種窮鄉僻壤的地方普及一下化。」

    「先生太過客氣了,諸位先生都是名動天下的高士,我林南今天能有幸結識諸位。實在是三生有幸。遼東雖然地處偏遠,可民風淳樸,而且郡中的惡霸也已經被我剷除了,已經趨於穩定了,諸位若不嫌棄的話,可以將此地當成第二故鄉,只要有我在,就會以國士之禮厚待諸位。」

    「大人禮賢下士,我謹代表眾人謝過大人了!」邴原拱手道。

    林南同樣也知道邴原這個人,和管寧齊名,加上華歆三個人便是一龍,華歆稱龍頭,邴原稱龍腹,而管寧則稱龍尾,是這個時候全國聞名的高士,在齊地這些名士裡,他的話當然具有代表性。他當即呵呵笑道:「諸位先生,我是武人出身,如果有所招待不周的地方,還請諸位先生見諒。我準備在襄平建立一座聚賢館,想請諸位先生全部到館中居住,也算是我對諸位先生的一點心意了,還請諸位先生不要推辭。」

    「這個嘛……」管寧遲疑了一下,隨即道:「那就多謝大人了。」

    「呵呵,另外,還有一件事,我的手底下大多都是粗人,對於治理地方心有餘而力不足。而遼東郡下轄十一個縣,除去無慮縣已經荒無人煙外,其餘尚有十個縣需要一個稱職的縣令,我想請徵召諸位先生為郡吏和各縣的縣令,不知道諸位先生可否願意?」林南見這個時候是個良機,當即便將心中所想的說了出來。

    此話一出,在場的二三十位名士臉上的表情都各不一樣,有的顯得很興奮,有的卻無動於衷,但是所有的人都沒有說話,一時間大廳裡的靜悄悄的。

    良久,管寧、邴原一同拱手道:「我等都沒有經天緯地之才,只不過是偶爾舞弄墨,研究經學的學士而已,至於治理地方的事情,恐怕我等二人無法勝任,還請大人見諒。」

    林南笑了笑,管寧、邴原的拒絕早在他意料當中,他當即道:「無妨,二位先生都是當世高士,既然想一心研究經學,我也不強求,但還有一事希望二位先生能夠同意。」

    管寧道:「大人請講!」

    「遼東地處偏遠,民風雖然淳樸,然而卻遠離王化,百姓對於許多先賢經典之學不甚瞭解,我想請二位先生待聚賢館建立而成之後,留居聚賢館教授遼東好學之士,以弘揚經典之學。一旦中原穩定,如果二位先生想離開遼東的話,我必定會親自護送二位先生離開,而只要先生在遼東一天,我都會好好的照顧好二位先生極其家人。不知道我的這個小小的要求,二位先生能否同意?」

    邴原、管寧互相對視了一眼,目光中迸發出來了一致意見,當即一起拱手道:「如果我等二人再拒絕大人的話,就是不識抬舉了。大人能對百姓如此的厚愛,確實是遼東百姓之福。我等二人也甘願留在聚賢館,教授遼東好學之士。」

    「哈哈,太好了。」林南笑道。

    國淵此時拱手道:「子尼來遼東雖然只有數日,可在所過之處都能聽到百姓對大人的傳頌,大人如此愛戴百姓,子尼實在是佩服不已。子尼不才。願意用畢生所學替大人治理地方,使得遼東百姓安居樂業。」

    林南聽後,哈哈笑道:「真是太好了,有國子尼挺身襄助,想必遼東日後必然會繁榮昌盛。」

    「大人,我也願意助大人一臂之力!」

    「我也願意!」

    ……

    在國淵之後,緊接著有二十多位齊地名士同意了林南的出仕,對於林南來說,這是一個無比欣慰的事情。

    林南端起了面前的酒爵。看了一眼坐在一旁的田豐,他不得不佩服田豐的這種招攬人才的能力,一下子解決了縣令的空缺,而剩下的人也可以在太守府裡擔任各級職,這樣一來,遼東的職系統就算是正式建立了。

    「諸位先生,今日請開懷暢飲,不醉不歸!」林南將酒爵向前一舉。高興地叫道。

    第二天,林南從田豐那裡得知。從青州避難而來的百姓多

    達三萬多人,三萬多人在沓氏縣令廖化的合理安排下,分別屯駐在了沓氏縣境內,一下充實了沓氏縣的人口。另外,他讓田豐具體負責建立聚賢館的事情,並且重新選址。僱傭已經處在農閒的百姓做建築工。同時,太守府裡的招兵告示也命人派發到了各個縣裡去了。

    林南忙完這些事情之後,便獨自一人來到了城外的軍營,走到城門時,看到許多人在圍觀城牆上貼著招兵的告示。他的心裡感到很欣慰。

    剛想邁開腿繼續向前走,卻聽見背後傳來了一個粗聲:「凡是來參軍的,每個人都獎勵一百錢,而且弓馬嫻熟者還能直接就任軍中各級職務,天底下能有這等好事?哼!我看這些都是騙人的,你們都散了散了,沒什麼好看的!」

    圍觀的百姓也都開始一陣唏噓,似乎對這招兵告示都有點不太相信,陸續開始散開了。

    林南轉過身子,見一個大漢正在驅趕著圍觀的百姓,他立刻從人群中擠了過去,打量了一下眼前正在驅趕百姓的那個大漢,直接問道:「剛才那話是你說的嗎?」

    那大漢的皮膚呈現出健康的古銅色,臉部稜角分明得有若刀削斧刻,兩條又粗又重,斜斜上挑帶出一種如劍鋒銳的眉毛下面,是一雙略略下陷的眶,眼睛裡射出了兩道炯炯有神的目光。他中等身材,和林南差不多高,他那勻稱纖細的軀幹和寬闊的肩膀表明他生有一副強健的體格,能經受流浪生活的種種艱苦和氣候的變化。他那件沾滿塵土的短衫上衣只扣住底下兩個鈕扣,露出寬闊而又結實的胸膛。他看了一眼林南,沒好氣的道:「是又怎麼樣?」

    林南呵呵笑了笑,問道:「這可是太守府張貼的告示,你說出那樣的話,不是明擺著不相信太守大人嗎?」

    「哼!這不是明擺著的嗎?告示上寫的清清楚楚,凡是參軍的都先給一百錢,而且弓馬嫻熟的還可以擔任軍職,這樣好的事情,我行走江湖多年,還從未碰到過。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說不定是太守大人想招收奴隸了,想著法騙大家的,這種好事,打死我都不相信。」那大漢雙臂環保在胸前,趾高氣揚的仰著臉,一副很傲慢的樣子,將在場的所有人都沒有放在眼裡。

    林南環顧四周,見圍觀者越聚越多,而且臉上也充滿了疑惑,他聽那大漢的口音不是遼東本地的,便問道:「聽你口音,不是遼東人吧?」

    「當然不是,我是從青州避難來的。」

    「哦,是青州人。」林南看了看四周,見大多數人都帶著行禮,而且身上落滿了塵土,一臉疲憊的樣子,便問道,「你們都是從青州來避難的嗎?」

    眾人都點了點頭,並沒有說話。

    林南伸出手指著城門邊一根長一丈,粗大約五十公分的橫樑,扭臉對那個大漢道:「告示上說的都是實話,沒有半句虛言。如果你能將這根橫樑從這邊的城門舉到西門,再從西門舉著回到這裡的話,我就賞賜你一萬錢,怎麼樣?」

    那大漢打量了一下身穿勁裝的林南,見林南神采奕奕,面容冷峻,身上帶著一股子罡氣,便問道:「你……你莫非是太守大人?」

    林南重重地點了點頭,朗聲道:「不錯,我就是遼東太守、安北將軍、襄平侯林南,我說話算話,如果你能按照我說的去做,我定然會賞賜你一萬錢,也讓你們這些前來避難的青州人看看,我遼東太守府發出的公,到底是騙人的還是真有其事。」

    未等那大漢回答,林南便轉身擠出了人群,對守衛在城門口的士兵大聲喊道:「你去軍營一趟,讓長史張郃把招募處搬到東門來,再讓他把準備好的錢全部運過來,只要是參軍的,參加一個發一個人的錢!」

    「諾!」

    那大漢和周圍的人聽到林南說出了這樣的話,他們對林南的名聲也略有耳聞,只是未能想到站在他們面前的就是太守大人,眼睛裡都露出了欽佩之情。

    「好!那我讓你看看我的本事,看我能不能將那橫樑在城中運個來回,也見證一下你是否誠信!」那大漢擼起了袖子,露出兩隻渾然有力的手臂來,擠出了人群。

    林南見那大漢朝橫樑那裡走了過去,然後用雙手將橫樑給抱了起來,他的嘴角上露出了一絲微笑,滿意地點了點頭,心中默默地想道:「看來我沒看錯他,果然是一個大力士,軍隊裡要是多一些這樣的人,那該有多好啊。」

    那大漢抱起了那根差不多三百斤重的橫樑,將橫樑給放在了肩膀上扛著,沒向前走一步,地面上就會被留下一個深深的腳印。可他的臉上卻沒有表現出吃力的模樣,反而沖林南笑道:「太守大人,如果我能將這橫樑舉個來回,你又真的給我一萬錢的話,那我就參加你的軍隊,不光是我,還有我的這些同鄉,他們都參加。但是,你必須讓我做個軍司馬或者都尉,以我的能力,就算做個將軍都是綽綽有餘的!」

    「呵呵,好大的口氣,這根橫樑少說也有三百來斤,就算你將橫樑舉了一個來回,充其量也不過是個大力士罷了。如果想做都尉的話,就必須要擁有過人的武力,而且弓馬嫻熟,否則的話,就算是個屯長我也不讓你當!」林南早看出來了這大漢身上的有種傲骨,同時也想看看他到底有什麼能耐,他去讓人叫張郃,目的之一就是一會兒讓這大漢和張郃比試比試。(……)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