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穿越重生 > 大明狼騎

正文 第三百三十九章 爾等可是心中有鬼 文 / 傲骨鐵心

    文華殿,內閣輔臣、六部堂官、掌印科道官及錦衣衛堂官外加各衙門五品以上官員,數百人一下就把文華殿給塞得滿滿。

    殿兩側,維持秩序的大漢將軍們目不轉睛,殿上階側,四個小太監低頭立在那,往上去的偏台上,司禮掌印王德化拿著個佛塵畢恭畢敬的站著。

    殿上百官也是徑渭分明,分班也是明顯,勳貴外戚人數不多,站在最西首,中間的是六部、科道的堂官,隨在他們後面是按品級依次排位的官員,最東邊的卻是內閣的幾人,他們後面也有官員,但並無重臣在內,都是除六部科道外的衙門,內中還有錦衣衛的兩個同知。周延儒也在此班,他雖說被罷了首輔,但仍然是東閣大學士,並沒有致仕,按理他倒也不用上殿,但不知為什麼,崇禎卻是特旨要他上殿。他立在那裡,老神在在的,一幅信心滿滿的樣子,看樣子,該做的功夫他都已做了,今日必定是要讓皇帝低頭的,不嚴懲那王坤,他這臉便沒地擱了。倘若內臣人人可像王坤這般攻擊外朝大員,這朝廷臉面還要不要了,這士大夫臉面又要不要了!

    百官都知道今次殿議主題是什麼,東林群情洶湧,非東林的也是同枝連氣,畢竟都是外臣,不管是否一黨,這對付內臣卻都是一條線上的,便不做先鋒,在後面打打旗也是行的。勳貴外戚們大多有名無實,無權無勢,已被文官們欺負得很了,沒膽量和他們對著幹,只能抱著事不關己的想法在那等著看熱鬧。有心的也不看別地,就盯著周延儒看,看他都和哪些人用目光交流,呆會就知道出陣的都是哪些人了。

    殿前還算平靜,都是身居高位之人,不會太失禮,最後面的那些四五品的官員們卻都在那低聲竊竊私語,有興奮的臉通紅的。都察院御史和六科的給事中們一個個也頗是精神,只等著皇帝來後好好表現一番。

    一殿之上,也只溫體仁臉色難看,站在那裡有些不安,這不安一方面是因為即將到來的崇禎,另一方面卻是因為身後那個無首輔之名卻有首輔之權的周延儒。

    殿上的情形早有內監報到了崇禎那,崇禎冷笑數聲後便決定上殿後先發制人,絕不能讓那幫傢伙先開口,否則你一言我一語的,群情洶湧的,都要搶著說話,何時輪到他這皇帝,總不能剛一交鋒就龍顏大怒罵上一通吧。

    百官跪下行禮起身後,照理應是皇帝詢問有無事奏,結果崇禎待百官行禮後,卻是立即開口說道:「卿等的奏疏朕閱過了,遣用內臣一事,眾卿都知道,朕一登基,魏閹未除,就將天啟年間所遣內臣盡行撤回。為何現在又要遣出?卿等奏疏上說是朕不信任文武。朕何嘗不信任文武,只是朕御極以來敝壞不堪,朕是萬不得已,權宜用之。若文武諸臣實心任事,撤亦不難。諸卿若是無別的事,就退朝吧。」

    皇帝搶先開口把話說死又要退朝,百官不禁愕然,有些措手不及,但也只是愣了一下,旋即就見才上任沒幾天的吏部尚書閩洪學出班奏道:「稟陛下,想我太祖高皇帝開國創業時曾三令五申,內臣不得干預外事,外廷各衙門不得與內臣有文移往來。可惜隨後卻屢有內臣干預外事,但天啟七年八月陛下初登極時,便下旨盡撤鎮守內臣,時天下翕然稱頌。然今日陛下卻又要內臣監軍預外事,臣以為陛下此舉,只會使自己耳目窮於無時,邊鎮督撫幾於失柄。故臣懇請陛下收回成命!」說完,閩洪學便又跪了下去,一幅忠心諫言的模樣。

    最先出頭的竟然是自己才提拔的吏部尚書,崇禎就如吃了只蒼蠅般難受,喉嚨乾嚥兩下,冷冷說道:「太祖明訓朕豈不知,但成祖以來歷代祖宗亦有間用的,皆出一時權宜。內臣本就是供朕驅使的,朕遣內臣,自有裁處,斷不致再出劉瑾、魏忠賢,眾卿不必過為疑揣。」

    話音剛落,就見工部侍郎劉宗周站了出來,他朗聲說道:「陛下,自古未有宦官典兵不誤國者,這些大小臣工就無一人足當信任嗎?倘有危急存亡之日,捨天下士大夫,這些宦官是不可與共安危的。」

    太高抬自己了,聽了劉宗周這番言辭,崇禎氣不打一處來,就是殿上那些小太監也都聽得一肚子火,王德化更是微哼一聲,暗罵了幾句。劉宗周這話可是把內廷所有人都一棍子打死,他們能不恨嗎?

    「內臣不可與共安危,外臣就可以了?哼,部邊諸臣每滋欺玩,科道卻不能循職糾劾,至國計邊防欺瞞日甚!這就是與朕共安危嗎?諸臣若實心任事,朕又何需此輩!」崇禎越說越氣,他是看出來了,若是稍有退讓,今日殿上不定鬧出什麼事來。要想把事情解決好,不僅得先發制人,更得拿出皇帝的樣子來,否則,是震攝不了他們的。

    果然,見天子口氣嚴厲,劉宗周也不敢硬頂,只得說道:「臣等才力不及,不能仰副陛下任使,然此心不敢不從國家起見。」

    「說的好聽!大小臣工實心濟事者能有幾人?即如馬政一事,屢有旨嚴飭,如何解馬到京便說不堪用,然後盡行變賣?既如此,又何必解來?又有多少勾當在裡頭?朕能想得出,但無從知曉內情,誰又與朕說過?誰又從國家起見了?讓朕如何信得!」崇禎是越說越氣,想到這幾年馬政的事一直被外朝蒙弊,他真有殺人的心思。這馬政可是關係官軍力量的,事涉社稷安危,那幫蛀蟲卻將馬政禍害得一無是處,真是該殺。你們不是要逼朕取消內臣監軍嗎?那好,朕就先治你們。

    殿下群臣大多不知馬政一事,聽崇禎說,這才瞭解,此事不在計劃之內,倒不好應對,一時間倒沒人跳出來,都在那觀望風色。能當官的都是人堆裡衝殺出來的,哪裡會真把官位丟在一邊和皇帝硬頂,今日聲勢之大,依仗的還不是人多勢眾,但真要有丟官殺頭的危險,那卻是去之不恭了。人人都有一桿稱,何況還是馬政的事,這混水就莫要淌了。

    風向不對,見士氣消了幾分,吳宗達和何如寵有些著急,他們看了眼周延儒後,吳宗達朝跪在那的劉宗周撇了撇嘴,劉宗周忙硬著頭皮駁道:「陛下說得對,確有臣道日壞者,不過」他不敢硬頂,但又不甘心就這麼被天子把風向變了,更要在百官面前留個好印象,因此便在那說道:「但臣道日壞應從整治吏治處著手,此事朝廷自有處置,陛下不必擔憂。可內臣本供內廷灑掃之使,朝廷重臣向內臣行屬臣之禮,這實在是傷陛下之尊,也有辱士大夫顏面。」「噢?是麼?」崇禎嘴角微翹,「如今軍興餉急,朕讓內臣去戶、工二部,是去稽核糧餉收支的,如果你們個個清廉,朕又何必如此?如今大攻內臣,是維國體,還是怕稽核到自己頭上,端出事來,嗯?」說完,崇禎右手重重拍了下御座。

    「這」

    劉宗周不知道說什麼好,見劉宗周吱唔卻說不出個什麼來,何如寵急了,決定親自上陣了,他出班搶道:「稽核自有戶、工、監察。軍興餉急,可那稽核內臣卻扣下邊鎮軍械不發,稽滯軍事,御史孫肇興上疏劾其誤國,陛下卻將孫肇興罷斥,臣以為於理不公。」

    吳宗達緊隨其後也出班這麼說,戶部尚書畢自嚴可是事情的當事人,這事是稽核在他頭上,自然也當仁不讓出班附和。兩個大學士,一個戶部尚書出頭,其餘的人就好像蒼蠅聞到臭味一樣,全部來了精神,一個個全跳了為孫肇興鳴冤,這端的是圍魏救趙,藉著一件事否定所有的事,最終逼迫皇帝低頭。

    六部官員,科道言官,高品的低品的跳出數十人出來,你一語我一語,一炮連一炮,終於轟得崇禎炸了肺了,再也忍受不住,使出殺手鑭,怒喝了聲:「李守錡,你出來!」

    崇禎這一聲怒喝,嚇得出班的人都是一凜,殿上的沒有傻子,都知道皇帝這是要拿李守錡開刀了。

    襄城伯李守錡站出來時,已是渾身篩糠,這可真是城門失火,殃及池魚了。

    崇禎手指李守錡,對群臣怒道:「你們看看這位身為京營總督的襄城伯,朕今日才知道,京營的花名冊全是一片虛假!掛名領一份厚餉,甲鬻於乙,乙鬻於丙,輾轉倒賣名額,那名單裡的人名竟都是萬曆甚至隆慶年間的差!」再轉向李守錡,狠狠問道:「你說,你貪了多少?!」

    崇禎說的都是實情,李守錡哪敢辯駁?別看這殿上群臣今日都是要來向皇上質問的,可卻沒人會幫他一把,誰讓他是勳貴而不是黨人呢,那幫人巴不得看他的笑話。

    「還不只如此,京營當差都是京城勢家悍僕惡奴,全是市井無賴,也是你招來的吧?你不但不加約束,反而縱容肆掠,致使白晝為盜之事屢屢發生,這還是京師嗎!來人啊!」崇禎著實是惱了,聲音越說越大。

    殿外立時有太監領著四個大漢將軍入了殿。

    「昨天巡捕營抓的二十餘個京營官軍全部處死!李守錡革職聽勘,拿下!」

    看著錦衣衛將李守錡帶出,崇禎喘了口氣,轉臉掃視眾臣,「內臣無用?遣內臣傷你們的體面?哼,李守錡的事就是管事太監唐文征監京營揭出的!你們誰來告訴朕了?不派內臣,朕如何知道這些底裡!你們一意反對朕派遣內臣,若不是心中有鬼,何如此激烈?」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