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穿越重生 > 大明狼騎

正文 第三百三十七章 老子不讓你降 文 / 傲骨鐵心

    高起潛身影出現的那刻,李九成和孔有德幾乎是同時向前雙膝爬去,渾沒有往日手擁大兵,縱橫南北的豪氣,那模樣,說是喪家之犬也不為過。二人就那麼什麼臉面也不要的往前爬,孔有德倒還好些,那李九成則是一嗓子嚎了起來:「高公公啊,高公公!罪人糊塗,該死啊,該死啊!罪人請高公公砍了這顆混帳腦袋向朝廷謝罪砍了罪人這腦袋啊」

    高起潛縱馬而出,座騎猛不丁被李九成這麼一嚎,有些失驚,前蹄厥了下,險些將馬上的高起潛摔下馬去。

    然喜事當頭,高起潛又如何會計較小小驚馬之事,他坐在馬上兩眼只盯著李九成和孔有德,左看右看後,悄悄的叫來邊上小太監,吩咐他去營中找幾個見過孔有德和李九成的人來。

    營中有昔年在東江為官的軍將,幾人聞訊而來遠遠看了一眼後,都道那兩人確是孔有德和李九成。

    高起潛還不放心,又找來登萊城破從城中逃出的幾個巡撫衙門書辦,經他們辨認,也證實這負荊請罪的就是孔有德和李九成。那幾個書辦當日可是見過叛軍入城大肆屠殺的,都是咬牙切齒,嚷著要將二逆千刀萬吶。不過只嚷了片刻,就被人給攆了回去。

    那邊祖大弼部下有一遊擊當年隨袁崇煥去過東江,也證實其中一人為孔有德,另一人他沒見過,不敢肯定就是李九成。但這已經不是問題了,現在所有人都相信這兩個負荊而來的漢子就是孔有德和李九成了。

    孔有德和李九成還在那不停的磕頭,喊著以往豬油蒙了心,無知罪人犯了滔天大罪,現在迷途知返,感朝廷恩德,特來向官軍投降,要殺要剮悉聽朝廷處置,他二人萬不敢有半句怨言,只求朝廷能夠對追隨他們的部下從輕落什麼的。

    言辭聲色,句句自肺腑,一點作偽模樣也沒有,見到之人都是信了,便是一直心存疑問的吳三桂也是相信李孔真是來降了。

    李九成和孔有德每喊一句,高起潛都是喜上一分,那心已是「撲通撲通」狂跳,潑天大功竟然不費吹灰之力就落在自己頭上,真是想都想不到。

    畢竟是內廷大太監,養氣藏色的本事勝過常人,不過片刻茄人,高起潛已是按下心頭狂喜,不動聲色的打馬直奔到李孔二人面前,在馬上微躬身子,拿手指了前面的李九成,很是平靜的問他道:「跪著的可是所謂都元帥李九成?」

    「罪人萬不敢當這都元帥一稱,都是從前胡鬧,下面人為謀私利,架著罪人做這渾帳事,罪人是萬萬不敢當這勞什子元帥的。公公,罪人此來是一心歸降,斷不敢再行無恥之事,還請公公能夠收留!」李九成說話間就是「咚咚」幾個響頭,誠惶誠恐,戰戰兢兢,連頭都不敢抬。

    見逆在自己面前如此卑微,高起潛心中不由是一陣感慨,這心也是大定,輕吐口氣,又指著孔有德問:「可是那副元帥孔有德?」

    孔有德自然也是急忙辯白,幾個響頭磕得不比李九成輕。

    「你二人可是真心來降?」高起潛臉上平靜如水,看不出內心真實情緒的半分波動。

    「確是真心來降,罪人一介武夫,也不知如何向公公表明誠意,營中有讀過幾天書的書生出這主意,要罪人學古人一樣負荊請罪,說唯一如此才能向朝廷和公公證明罪人歸順之意,罪人也不知道做得對與不對,但不管公公是否見笑,還請公公收容罪人一干部下,就是公公拿這荊條抽死了罪人,罪人都是感公公大恩,絕無半分怨念的」:

    李九成和孔有德偷眼對視一眼,趴在那裡大氣也不敢出。他們哪裡情願真被高起潛抽死,此來也是搏上一把,不然真的是無路可走了。

    耳畔傳來高起潛與隨來諸將小聲低語,卻不知說什麼,二人想豎耳卻聽,卻又怕高起潛嫌惡,硬是忍著不敢有半點妄動。

    正驚懼,不知高起潛是要殺了他們還是接受他們的歸降,卻聽到高起潛翻身下馬的聲音,眨眼間已是走到他二人面前,一手一個將他們扶住,「二位負荊前來,足見二位歸順之心乃真,也罷,雖你等前番多有戲弄朝廷之舉,也做了不少糊塗事,聖上下了嚴令要剿平你們。但咱家代聖上而來,能不動干戈最好,干戈一起,也不知要死多少人。官軍也好,你等也好,都是朝廷的兵馬,損了哪邊都是咱大明的損失。咱家想你二人能迷途知返,聖上定是高興的。來,來,來,二位快快請起,既是真心來降,便隨咱家進營好生商議,畢竟這歸降乃大事,涉及太多,沒有個詳細章程出來,難免會生波折。」

    被高起潛扶著,孔有德和李九成小心翼翼起身,都是一臉慚愧,李九成臉上更是羞紅一片。他二人這樣卻更讓高起潛放心。

    「多謝公公能收容罪人,罪人來時心中還忐忑,怕之前所為不容朝廷,不容公公,不想公公卻不計前嫌,讓我二人有這懸涯勒馬機會。公公在上,請受我二人一拜!」

    李九成和孔有德就好像事先約定好一樣,不約而同又是跪了下去向著高起潛重重一拜。

    高起潛失聲大笑:「既是真心來降,就不必擔心什麼。咱家可以把話給你們,只要你們能夠真心悔過,聖上自然不會為難你們,說不得還會借重你二人,榮華富貴也不是不能的,所謂人才難得,人才難得嘛,呵呵」

    聽了這話,孔有德忙抱拳弓腰,感激涕零,近乎哽咽道:「作亂之人,蒙公公不棄讓我等歸降朝廷,已是大恩,如何還敢奢求自家榮華,若聖上不棄,我二人唯萬死報聖恩!」

    高起潛哈哈大笑,「如此最好,最好,此處不是說話地,你二人且隨咱家進營說話,進營說話。」

    二人一齊答應,跪倒又磕下頭去。高起潛扶起,又一一引見了諸將,「噯,二位將軍識得大局,迷途知返,浪子回頭金不還,是大英雄!你們都與二位將軍見過面,日後說不得還要共事的。」

    諸將或者情願,或是不情願,紛紛上來與孔有德、李九成打了招呼。祖大弼和吳三桂神色極是難看,強打著笑容跟在後面。林清和王洪他們,那笑容卻是真的燦爛,李九成和孔有德歸降,這仗就不用打了,仗不用打,就不會死人,這不死人又能陞官財的事情自然是大家高興的。

    高起潛也不上馬,右手握住孔有德,左手牽住李九成,徒步而行,快到營門處,故作隨口一問:「不知二位將軍歸降兵馬多少?」

    聽到這個,李九成忙低下頭去,道了聲:「慚愧,不瞞公公,我二人眼下兵馬只一萬二千餘人,其餘都是不上檯面的烏合之眾,臨來之前已是遣散大半,叫他們歸鄉去了。」

    聽了這個回答,高起潛卻沒有露出失望或是疑惑的神色,而是暗誇了一聲:這二人還是實誠的,不像其他軍將一樣把自家兵馬吹上天,也是知趣的,知道把那些烏合之眾遣散,而不是一併帶來跟朝廷要銀子,看來二人確是真心歸降,事事都已替朝廷考慮了。

    招撫一事,向來被撫方都巴不得兵馬越多越好,因為多一個兵朝廷就要多給一份安家或遣散銀子,這些銀子最後都是落到帶兵的手中,哪會真落在那些兵手裡。這幾年西北招安流賊,此等賞銀就給了不少,但最後還是沒能撫住。孔有德和李九成只報有兵一萬兩千餘,卻將其餘兵馬遣散,這等做法除了用一心替朝廷著想,實在是難以有其他的解釋。

    高起潛雖說號稱內廷知兵者第335章流民,派兵駐守什麼的,把個高起潛忙得團團轉,但卻是忙得不亦樂乎。

    「孔有德、李九成向高起潛投降了?!」

    施大勇是在兩天後才知道萊州城外的叛軍在李九成和孔有德帶領下向高起潛投降的消息,當時聽到這個消息時,施大勇還以為自己耳朵聽錯了,怎麼可能?憑著李九成和孔有德那個尿性,說他們要投降簡直就比說母豬會上樹一樣讓人笑。

    但隨後彭大錘和彭四海叔侄探馬傳來的消息卻證實了李、孔投降的真實性。

    這一下,施大勇鬱悶了,曹變蛟和趕來的宋慶、蔣萬里他們也都懵了。

    數萬叛軍一朝灰飛煙滅只剩一股殘兵,逆人頭如探囊取物般易得,憑著收得登州和逆腦袋,以往再大的罪過都能洗清,現在卻出了這等讓人想也想不到的變故,錦州上下都是又鬱悶又氣憤,紛紛罵孔有德和李九成沒骨氣,竟然孬種到這種程度,造反都造到一半。

    讓人哭笑不得,現在的錦州軍是一心想要打,磨拳擦掌的,那叛軍卻是不打了,這讓錦州軍上下就好像一拳頭打在棉花上一樣,空得難受。

    怎麼辦?

    錦州上下現在只討論著一件事,後面怎麼辦?

    李九成投降了高起潛,聽探馬傳來的消息,好像高起潛有意將他們收編,雖還沒有得到朝廷正式確認,但想來事情也差不了多少。換作錦州軍若是招降這股兵馬也是要收編的,不然怎樣,難道讓他們放下兵器卻當農民嗎?

    已經向官軍投降,錦州軍就不可能再攻打萊州城外的叛軍大營,不然被一個折子參上去,那當真罪名不小,鬧得不好,這謀叛的罪名還真能坐實。

    灰心喪氣之餘,蔣萬里等人提出先回登州,把最近收編的這三萬多叛軍加以改造,讓他們真正成為錦州軍的一部分。至於以後的事,看朝廷怎麼說吧。就算沒有孔有德和李九成的腦袋,畢竟也有收復登州的大功在,也有招降這三萬叛軍的功勞在,而且若不是錦州軍的威風,孔有德和李九成也不會走投無路向高起潛投降,這算起來,真正的功勞還是錦州軍的,朝廷諸公和天子沒理由不明白。

    退兵,也是沒辦法的辦法了。施大勇一直和諸將說要擴充錦州軍的力量,現在也是最好的機會了,三萬多叛軍去除老弱,也能精選兩萬出來,況且登州城內也要治理,水師那邊還要下刀子徹底解決,眼下的情形,錦州軍也是立足不穩,底氣不足,萬一登州再鬧出事來,便是前功棄盡的局面。

    膨脹太快,進展太快,大勇面臨的問題也就多了起來。不管怎麼看,先回登州解決自家事也是明智之選。

    但軍議的時候,大勇卻突然拍了桌子,朝萊州方向一指,罵道:「***,這麼容易就想脫身,沒門!娘的,老子不信這個邪了,給我點起兵馬殺過去,老子倒要看看高起潛那沒鳥貨保得保不了他們!」: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