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穿越重生 > 大明狼騎

大道小說網 第一百六十四章 洪兵 天雄軍 文 / 傲骨鐵心

    更新時間:2012-12-24

    「本閣只說暫撥,又不是說停撥,黃大人此問未免有些急燥了。」

    周延儒不滿黃汝良的質問,冷哼一聲,也不看黃汝良,轉首便對崇禎道:

    「皇上,今時不同往日,如今流賊在河南肆虐,若不早剿,中原必受其亂,自古中原一亂,天下必危。為江山社稷,分撥遼餉以應此急,事在必行。」

    黃汝良見周延儒非要分撥遼餉,急了,喝問道:「首輔一力要撥遼餉,可這遼餉乃專用於遼事,若分撥於他地,遼東鎮怎麼辦?難道朝廷當真不要關外江山了嗎?」

    「錦州方捷,東虜受了重創,短時間內必不得再犯,須臾之間,當不致危急。可若不撥遼餉,本閣倒是問你,河南地平賊的餉銀從何來?要是流賊攻陷開封、洛陽,致使藩王罹難,這責任誰背?你黃大人嗎?」

    「我…」黃汝良一時語塞。

    崇禎最念宗室,想到開封、洛陽的周王和福王,不禁有些擔心,但卻也不知是否真應從遼餉中分出一部供河南平賊先用,只好叫百官們都說說看,這遼餉是分得好,還是不分得好。

    豈料不問還好,一問,大殿中頓時亂成了一團,有同意分撥遼餉的,也有不同意的,在那各執己辭,爭得臉紅耳白,少數官員則保持中立,拱手立在那一聲不吭。

    亂哄哄的實在不成樣子,也沒聽誰說出個有效的法子來,崇禎一氣,怒道:「都不要吵了!」轉首看向畢自嚴:「今年遼餉征了多少?」

    畢自嚴道:「二月每畝征餉已提高到一分二厘,共銀六百六十萬兩,另加關稅、鹽課及雜項,共得銀七百四十萬八千二百九十八兩。」

    「那便是今年所征遼餉近八百萬兩了。」崇禎點了點頭,心下盤算開來,若是挪用個一二百萬兩於他地,似乎對遼事影響不大,東虜新受重創,總得等到明年開春後才能有所動作,只要緩得這幾個月時間,明年新徵餉銀便可續到,應不致會出什麼差子。

    正盤算著,都察院浙江道御史黃宗周突然出列奏道:「皇上,神宗末年,合九邊餉止二百八十萬。可爾今加派遼餉至七百萬,另有剿餉三百三十萬,練餉七百三十餘萬兩。臣斗膽問皇上,自古有一年而括二千萬以輸京師,又括京師二千萬以輸邊者乎?」

    都察院右都御史李長庚也奏道:「三餉以外,其它雜項加派又多如牛毛,民何以得安。至崇禎二年西北流民造反起,每每官兵愈剿盜愈多,此正是民越窮而寇越起。若是再繼續這樣徵收下去,臣怕天下百姓都得被這三大餉逼反!」

    「民田一畝值銀七八兩者,納餉至十兩,這叫百姓們如何活法?」吏部都給事中李齊早就想上疏諫言停征三大餉了,見都察院終於反對加征,忙不迭的也出班附議。他沒有如黃宗周、李長庚那班往大的說,而直接跟皇上算了個帳,那就是現今一畝良田只值七八兩銀子,可是每畝地納餉的銀子卻已累積到十兩,試問,這麼高的賦稅,叫百姓們如何負擔得起。

    有都察院的人帶頭,當下,又有二十餘名官員出班附議,一致要求崇禎罷征三大餉,當中又以言官為多。

    周延儒見突然有這麼多官員反對征餉,不禁眉頭一皺,卻不是在想為何這麼多官員反對征三餉,而是在想這些人是受了何人授意,突然向三餉發難的。

    「先前遼餉主用於遼兵,如今既然大壽已降,東虜又受重創,臣等以為可暫罷遼餉,練餉,只征剿餉一樣,如此,百姓負擔大大減輕,從賊者必然減少。」禮部尚書李康先倒是為國庫著想,沒有要求全罷三餉,而是請求暫征遼餉、練餉,只留剿餉。

    畢自嚴是戶部尚書,大明朝的家當都在他的心中,言官們越是反對征餉,他的心就越慌。不當家不知柴米貴,要是沒了三大餉,只怕明兒個朝廷就得垮台,要知道,這兩年朝臣的俸祿可都是他從練餉中挪用的,要是不征餉了,他到哪去找銀子給這幫官員發俸。邊關的將士們又吃什麼,喝什麼?

    見崇禎聽得入神,隱然有所動心,不禁有些慌了,生怕這年輕天子沉不住氣,一聽百姓負擔大,就把三餉給停征了,真要那樣,大明朝可就立馬要垮了。

    誰知崇禎卻比任何人都明白得很,他毫不猶豫的對眾臣說道:「停征三餉之事,朕已有計議,然時機未到,暫待後議吧。朕已決定從遼餉中分撥兩百萬兩用於河南平賊,此事由戶部去辦。三餉之事,便議到這,眾卿不要再奏了。」

    「臣遵旨。」畢自嚴暗鬆一口氣,黃宗周等人卻是一臉失望。

    周延儒似是知道崇禎會這麼決定,神情不變,溫體仁則是有些黯然,旋即恢復如常。

    熊明遇又奏道:「皇上,三邊總督楊鶴已經鎖拿至京,現三邊總督空缺,還請皇上明示,何人可補三邊總督一職。」

    「內閣有何人選可替楊鶴的?」崇禎問周延儒。

    周延儒回道:「內閣議過,延綏巡撫洪承疇可接三邊總督一職。」

    「洪承疇?」

    崇禎在腦海中過濾了此人,不由讚許的點了點頭。

    這洪承疇卻是個干臣,崇禎二年時,賊首王左桂、苗美率兵攻韓城。時楊鶴手中無將,情急之下,令當時還是參政的洪承疇領兵出戰。洪承疇斬殺敵兵三百人,解了韓城之圍,因此名聲大噪。

    崇禎三年六月,洪承疇被任為延綏巡撫,作為楊鶴手下干將,本該支持上司的「招撫政策」,可是洪承疇沒有,他反而大力剿匪。而且不僅剿匪,且還殺降,被其殺掉的投降「賊軍」多達數萬,使得陝西境內的賊軍只要聽能洪承疇的名字,就望風而逃,誰也不敢在他的地盤內生事。大膽者便是高闖迎祥也不敢到三邊地。

    這洪崇禎不僅手段狠辣,其帶兵更有一手,其部洪兵雖只四千人,卻端得是一支勁旅,憑著這四千洪兵,短短一年,便將三邊境內的數萬流賊盡數消滅,未能殲滅者也趕出了三邊。

    與楊鶴這個草包相比,洪承疇卻是強得太多,強到崇禎一聽內閣擬由他接任楊鶴的三邊總督,不假思索便答應了。

    「准奏,傳旨,洪承疇繼任陝西三邊總督。」

    負手便要退朝,話到嘴邊,卻成了:「河南賊亂嚴重,內閣可有人選出督河南平賊的?」

    周延儒道:「內閣已有定議,若此人督兵河南,內閣敢斷言,河南賊亂必平!」

    「噢?何人?」見周延儒說得這麼肯定,崇禎不禁一喜,迫切想知道周延儒說得是何人。

    「大名、廣平、順德三府兵備盧象升!」周延儒大聲說道。

    「盧象升?」崇禎一怔,動容道:「可是那天雄軍的督練官?」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