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恐怖靈異 > 天靈地寶

《》章 節目錄 第十六回、放山採參寶典 文 / 舞馬長槍

    棒槌】人參別名。說法一:長白山為滿清皇族龍興之地,清朝皇帝將長白山封為禁地,不許百姓隨便進入長白山區挖參,如被抓住將有砍頭或滅族之險。挖參人為了避禍,把進山採挖人參叫「挖棒槌」;說法二:「棒槌」為人參的「小名」。傳說人參會跑,放山發現人參時,喊聲「棒槌」,人參就跑不掉了;說法三:人參長得有些像婦女洗衣服時用於捶打衣服的頭粗把細的木棒,「棒槌」因而得名。

    一年生人參,參葉是由三片小葉構成,即長三片葉兒時,俗稱三花.

    二年生人參,人參葉是由五片小葉構成,形同人的手掌狀,俗稱巴掌。

    人參三年生有二丫五葉。即在主枝上長出兩個分支,每個分枝上長出五片掌狀復葉兒。因長出兩個分枝像羊角、鹿角而得名,俗稱二角子。

    四年生有三丫五葉,即在主枝上長出三個分枝,每個分枝上長出五片掌狀復葉兒。因長出的三個分枝像燈檯子的三個爪而得名,俗稱登檯子。

    五年生有四丫五葉,即在主枝上長出四個分枝,每個分枝上長出五片掌狀復葉兒時俗稱四匹葉。

    六年生有五丫五葉,即在主枝上長出五個分枝,每個分枝上長出五片掌狀復葉兒時稱俗五匹葉。

    六年以上生有六丫五葉,即在主枝上長出六個分枝,每個分枝上長出五片掌狀復葉兒時俗稱六匹葉。也有七匹葉以上的人參,極其罕見。五匹葉以上即為大「棒槌」。

    人們把進深山老林尋找、採挖野山參的過程稱為「放山」。過去,長白山區靠放山為生的人極多,在當地人眼中,參與放山是一個男人成熟的標誌。茫茫林海,瘴氣瀰漫,野獸橫行,遍佈危險。因此,放山是對人的膽量、智慧、體能乃至道德的考驗和鍛煉。

    原始森林中生存條件極為惡劣,為了生存和找到、挖掘、保存人參,客觀上需要一些山規來約束人們的行為,需要科學的技術和能力。經過千百年來歷代放山人的實踐,總結提煉,交流借鑒,逐步形成了一整套由專用語言、行為規則、道德操守、挖參技術、各種禁忌、野外生存技能、專用工具器物等構成的放山人自覺遵守的獨特的民間風俗,經放山人師徒之間口傳身授,世代相傳至今。放山習俗分佈於長白山區,以撫松縣最為集中。

    放山習俗中的崇拜信仰、思想品質、道德規範、環境意識、價值認同和傳統技能,極大地影響著當地人們的精神境界和文化理念並昇華為一種獨特的人參文化,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展現了中華民族傑出的文化創造力,體現了中華民族的人文精神,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理念的遺存,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和實用價值。

    在中國各民族古老的習俗中,像放山習俗這樣歷經千年而至今仍具有實用價值的並不多見。近年來,以放山習俗為主的人參文化,已經引起國際上的許多專家學者的注意和研究。目前,一些經驗豐富的放山把頭因年事已高,很少帶徒進山,有些老人相繼謝世,系統掌握放山習俗的人已經不多,使得這一沿襲千年的習俗難以得到傳承,處於瀕危狀態。

    自農曆四月入山,萬物復生發芽時,此時放山,謂之放芽草市。

    農曆五月入山,滿山青草發綠時,此時放山,謂之放青草市,也叫放黑草市。

    農曆六月人參花正開,此時放山,謂之跑紅頭,也叫放紅鎯頭市。

    農曆七月人參果脫落,此時放山,謂之放韭菜花市,也叫放刷帚市,直到下枯霜為止。

    又稱搭幫,就是幾個人去放山。原始森林遮天蔽日,單人進山危險極大,所以要結隊進山。放山之前組織幫伙叫拉幫。一幫放山者大多為三人、五人、七人或九人以上,忌二人(怕見財起歹意)、四(與「死」諧音)人。一般講究「去單回雙」。放山人視人參為人,回來加上人參成雙數,體現了一定能挖到人參的願望。

    一個人獨自去放山的,叫單棍撮山。如果放單棍遇到幫伙,只要提出入伙要求,幫伙會高興地收留他。這時幫伙人數為雙,又自當別論。

    把頭是一夥放山人根據民主原則推舉出來的領導者,在放山過程中具有絕對的權威。當把頭必須具有豐富的放山經驗和野外生存技能,懂山規,講道德,守信用,掌握實用的地理和生物知識。

    放山人進山要選黃道吉日,找個好日子。民間有:「要想有,三六九」,「要想發,三個八」和「六六大順」之說。因此,放山人進山都選三、六、九或初八、十八、二十八,認為這些日子是吉利的,進山得財,出山順當。

    從家中出發到達山下後,第一件最重要的事,就是由把頭領著大伙祭拜「老爺府」(老把頭廟)。如果沒有廟,用三塊石頭(兩豎一橫)搭成「老爺府」(老把頭廟),擺上供品,在老爺府前插上三根細樹枝代香。由把頭領著磕頭,並報出入山人數及姓名。並由把頭代表大伙「許願」,祈求老把頭爺保佑平安發財。然後,放山人在一起吃頓飯,有啥吃啥。不管什麼時候,拿到六品葉就得回來。這是放山的行規,放了大貨下山了,得到老把頭廟「還願」。

    就是順著山坡,選擇背風向陽的坑窪地方,挖出一些土,戧平後,搭起用軟樹皮捆綁的木桿支起的三角架,苫上樺樹皮防雨,在周圍培上土,裡面鋪上樹枝、乾草和狍子皮,作為放山人臨時的家。這種地戧子,滿人叫做撮羅,漢譯為戧子、窩鋪、窩棚。

    由把頭確定放山的山場,稱「觀山景」。觀山景是把頭們的硬功夫。人參不是漫山遍野哪都有,不會觀山景,就要放空山,是挖不到人參的。觀山景是把頭根據多年放山經驗,對山形山勢和樹木草頭仔細觀察,判斷哪裡會生長人參,選定去哪片山林。觀山景還要看哪有人參鳥(棒槌鳥),只要有人參鳥(棒槌鳥)叫的地方都能挖到大人參。

    放山人管圓夢叫「觀景」。有時候把頭或者其他人會根據晚上做的夢決定壓山的地點,此時眾人只管跟隨,不能點破。確有許多放山人根據夢境找到人參的經歷。

    晚間要在窩棚前點火堆,驅趕蚊蟲,防止野獸,去潮氣暖身和為迷路的人指示方向。燒的柴禾要順著擺放,取其順利之意。由把頭點火以示尊重。放山人每天從這裡出發去不同的山林尋找採挖人參。

    在壓山前,所有進山的成員要站在一起,齊聲吶喊,目的是驚走野獸,也叫晃山。

    壓山前,按幫伙人數由把頭安排分工,叫「排棍兒」。把頭為頭棍兒,中間的人稱腰棍兒,排在最外邊的稱邊棍兒,邊棍兒也要有豐富的放山經驗。排棍有兩種,一是把頭把一邊,這種排棍法只有一個邊棍。二是把頭在中間,這種排棍法有兩個邊棍。端鍋的不在排棍序列之內。

    放山人在山林中搜尋人參叫壓山。壓山又稱開山、巡山、壓趟子、撒目草。按排棍兒順序橫排,一般兩人間距丈餘,以索撥棍尖可搭在一起為度,不放過一塊磚的距離,撥草緩行,尋找人參。講究「寧落一座山,不落一塊磚」。壓山時不准亂喊話。地勢複雜,動物很多,亂說亂喊會導致分心而看不到人參,或因驚悸而出亂子。看見東西喊出來就得拿著,即使看見蛇也不例外,以示懲罰。

    壓山時,頭棍兒和邊棍兒每前進一定距離就要「打拐子」,即隨手將細樹枝折成九十度做記號,避免重複搜尋。按把頭和邊棍兒舉索撥棍所指的方向拐彎也叫打拐子。進山打拐子分為:內拐、外拐,打裡手拐(左手拐)、打外手拐(右手拐),從戧子出來,大約三五步,用空心柳,折枝外向拐,樹枝頭朝外,戧子在裡,裡手拐,枝頭指著戧子。回來的時候,順著樹枝倒的方向回來了。

    是放山人之間互相傳遞信息。林密草深,幾步之外不見彼此,又不許亂喊,因此要用索撥棍敲擊樹幹的辦法彼此聯繫,稱為「叫棍兒」。一旦看不到別人了,把頭就敲一下樹幹,其他人每人依次回敲一聲,既示意自己的位置,又示意繼續壓山。把頭敲兩下樹幹,是要求向把頭靠攏,休息、抽煙;把頭敲三下樹幹,是要—起下山回戧子。在原始森林裡敲樹幹聲音很響,既能聯絡,又能驚走動物確保安全。叫棍時,棍子得斜著向上敲。大幫放山(五人以上)分裡棍、外棍。

    走過的地方沒發現人參,如果把頭認為這個地方應該有人參,就返回再找,叫「翻趟子」。

    又叫「麻魂圈子」,指放山人在深山老林裡迷了路,走不出來時。

    放山人稱蛇為「錢串子」或「金鎦子」,遇到蛇高興,預示著即將見到大人參。這也是許多放山人的親身經歷,原因是鼠吃人參籽,蛇吃鼠,因此才有大蛇看護大人參之說。

    遇到老虎吉利,放山人稱老虎為「山神爺」。可幫助挖著大人參。

    放山人對二角子情有獨鍾。二角子傳說是開山的鑰匙,預示能拿到大棒槌。

    放山人抽煙稱「拿火」;休息稱「拿蹲兒」;吃飯稱「拿飯」;睡覺稱「拿覺」;改變住處稱「拿房子」。「拿」是滿語吉利、順利的意思,都是為了拿到大貨(五匹葉以上人參稱為大貨)。

    就是采菜。到了飯口了,今天吃什麼菜由把頭說了算,山裡有規矩,什麼能吃,什麼不能吃,什麼時候吃什麼菜,什麼季節吃什麼菜,都由把頭說了算。只要是對身體沒害,就什麼都可以吃。

    挖到人參稱「撮住了米口袋」。沒找到人參稱「沒撮住米口袋」。

    放山中對留在戧子做飯的人稱「端鍋的」。他負責給大家做飯、打柴、提水、采野菜、烤衣服和看管其他物品。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