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穿越重生 > 回唐

《》殿堂歡 第264章 來自李府的請柬 文 / 召白

    陳希烈的拜相在長安城造成的轟動比前些天狀元考街還要大。金榜題名是每一個讀書人的夢想,而出將入相絕對是這時候每一個人的理想了。

    四月九日出版的《明報》把初八日朝堂上面的數道聖旨做些報道,其中對陳希烈的拜相大加喧嚷,為李適之的罷相就用了一句「天寶五載四月,清和李縣公適之罷知政事,遷太子少保。」同樣的,對大理寺卿和少卿的罷官以及李清實封千戶的聖旨也只是一句話的新聞。

    雖然官報《明報》上面,李林甫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大肆的宣揚陳希烈的拜相,然而這時候的長安城並不是只有《明報》一家。

    《長安時報》的報道除了陳希烈的拜相,另外一個渲染的就是李清的實封。而把大理寺的人選變動作為重點報道的是《西京評論》。

    雖然幾家報紙對初八日朝堂的三道旨意報道的角度和程度不同,然而長安城中陳希烈的拜相還是成為了最為熱門的話題。《西京評論》因為銷量太小,所報道的大理寺卿和少卿的罷官幾乎被人們給忽略到了。

    長安城中留意觀察朝堂動向的有心人,更關注的是李隆基對李清實封的這道旨意。

    長安城的百姓對李清得聖眷如此也頗多羨慕,議論之時除了羨慕和感慨幾聲之外,很少去探究這道旨意背後的深意,而對於有些旁觀者來說,李清實封所放出來的信號比陳希烈拜相還要重要。

    這些年李林甫掌控朝堂,李適之去職以後知政事的位置基本上就是為李林甫一派留的,所以作為李林甫爪牙的陳希烈能夠接替李適之的知政事並不令人吃驚。

    而打破慣例給一個縣候最高規格的實封,至少讓人看到了李隆基對李清這個年輕侯爵的寵愛和欣賞,有些人心中揣測以後朝堂之上怕是會出現一個可以跟李林甫分庭抗禮的人物了,這個人比有楊貴妃撐腰的楊釗還要靠譜些。

    說實話,對於李清的封賞除了李清自己能夠猜到一二之外,幾乎沒有任何人能夠猜測出來。李隆基之所以下達這道旨意,除了對李清的寵信之外,更主要的還是能夠給李清所說的棉花一個機會。

    李清在紫宸殿吹噓棉布的利潤和前景,以及可能對大唐財政帶來的巨大收入都讓李隆基有了一絲冒險的念頭。如果棉布正能帶來李清所說的利益,這千戶的食邑和東都洛陽的封地絕對是值得的。

    這倒像是李清和李隆基之間一種無形的賭注似的,李隆基提供給李清機會,李清需要做的是給李隆基這位缺錢花的皇帝一筆豐厚的回報。

    有關棉花的種植等方面的事情是由李瑞全權負責的,既然種植棉花的土地問題已經解決,李瑞做的就是把棉花種出來並且在不久的將來推動棉布大規模的入市了。

    這些東西是急不來的,索性這時候無論是長安城還是大唐其餘各地,都還沒有人意識到李清這樣做的用意和以後帶來的那種巨大的改變。

    棉花種植的事情李清沒有再過問,這幾天也沒有時間去過問這些事情,因為幾乎從早到晚,投貼拜訪侯府的人絡繹不絕。這些人中,有長安城中的一些公侯勳貴、世家子弟,也有很多慕名而來的學子。

    這些公侯勳貴、世家子弟登門拜訪,自然是因為李清在李隆基面前的得寵。這些人身處大唐上流社會,平常時候很少戰隊,憑藉著圓滑處世之道游刃於上層權力之間,像李清這種在他們眼中得勢的人自然是要結交的對象。

    另外登門的卻是年輕的學子,有長安城的,也有來自大唐各地的讀書人,這些人大都慕名而來,很多是想著行捲來著。

    隨著《長安時報》的發展,《數學要義》的出版,一時之間,李清在長安城名聲大震,除了才子的名頭,算學宗師也成為了李清的一個身份。長安城最不缺少的就是八卦傳聞,《長安時報》也推波助瀾的透露一些李清的消息,使得李清這位年輕的侯爺成為了人們茶餘飯後經常談論到的話題。

    上門的年輕學子在第一次見到李清的時候,都多少有些吃驚,雖然聽聞這位《長安時報》的掌舵人、撰寫了《數學要義》的算學宗師很年輕,但是任誰都沒有想到李清比這些年輕的學子還是年輕來著。

    雖然年紀相差彷彿,然而身份地位的巨大差異,還是讓這些年輕的學子在李清面前有些拘束,李清在過來的這些人中也沒有碰到過自己熟悉的歷史人物。

    「小郎君,府上今天又收到了很多請帖,其中有一個是溫和縣公府上的。」

    崑崙抱著一打請柬進來,放到李清前面的案几上,有些隨意的說道。

    這幾天侯府收到的請柬數不勝數,崑崙對此已經見怪不怪了。

    「拿來我看。」

    李清接過崑崙遞過來的請柬,是李適之府上的晚宴邀請,下請柬的人是李適之的兒子李霅,這時候的衛尉少卿。

    李清看了一眼,把手中的請柬放到案几上,接著忙自己的事情。

    崑崙看了,輕聲問道:

    「小郎君,這個晚宴要不要參加?」

    這些天的請柬基本上都被李清給忽視掉了,凡是邀請參加酒宴、詩宴之類活動李清幾乎沒有去過。崑崙見李清對李適之府上的請柬留意了下,因此試探這問道。

    李清抬起頭,看著崑崙笑道:

    「你說該不該去呢?」

    崑崙搖搖頭,過了片刻,小聲說道:

    「溫和縣公新近罷相,又因為跟李林甫有矛盾,聽說這幾天沒有人前去他家府上。」

    「是嗎?」

    李清重新拿起那份請柬,翻開來,仔細看了下,隨後說道:

    「那我們更要去看看了。」

    「啊?」

    崑崙呆在那裡,過了片刻,撓了下頭,困惑著出去了。

    「動作都快些,時辰馬上都要到了,待客人上門都給我精神著點,不要失了府上的顏面。誰要出錯,小心家法伺候。」

    四月十二日,位於平康裡附近的李府燈火輝煌,李安站在前院中間的天井中,正忙碌著指揮府上的僕人、丫鬟佈置晚宴的事情。

    這幾天,府上的情況李安心中清楚,平日裡人水馬龍的侯府這幾日真可以稱得上是門可羅雀,作為管家的李安看在眼中,怒在心頭,沒想到李縣公一朝失勢,平日裡那些蜂擁而來的人突然間就消失不見了,對於這些勢利之人,見慣了大場面的李安也不免心中憤恨,說話之時不免帶有一絲火氣。

    這幾天,李適之的心情並不好,四月份正是長安城風景如畫的季節,李適之卻沒有心情縱意山水。李霅見到這種情況,心中著急,正好藉著這次府上新添了一個男丁,廣發請柬,請之前跟父親來往的親朋過來赴宴,以慰李適之寥落之心。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