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穿越重生 > 回唐

《》殿堂歡 第244章 悠閒時光裡的勞碌 文 / 召白

    對於在宣政殿提到的劉晏和王和之的事情,李清的用意並不全是為了兩人春闈的事情。

    依照劉晏、王和之的才華,取中進士沒有任何問題,李清之所以在群臣面前提及此事,還是想著能夠給盧希一種暗示——聖上已經知曉這兩人,並且誇讚過這兩人。不然,若僅有的不多的進士名額為大唐的勳貴們給瓜分掉,那劉晏和王和之說不定還會名落孫山。

    李隆基此次讚許劉晏、王和之兩人,至少給了盧希一個錄取兩人的由頭。不管是暗籌還是陽謀,至少在李清看來,那盧希沒有不取兩人的理由。

    如果劉晏、王和之真是沒能名列三甲,李清也有後續的打算,大不了揭了這春闈的遮羞布,至於到時候誰倒霉就看誰推舉的人的才學究竟如何了。

    李清急於在聖上面前保薦自己人,在群臣看來並不是什麼明智的做法,李清是知道的。不過就劉晏、王和之兩人春闈的事情確不是李清關注的重點,李清之所以提到自己對算學的精通,提到《長安時報》的盈利,還是為了給李隆基一種感覺,我李清乃至於我說的劉晏和王和之兩人在掙錢上面是有一套的。

    李清知道,歷史上,韋堅、王鉷、楊國忠等人之所以能夠得到李隆基的重用,還是因為這些人在解決大唐財政問題上面有著自己的手段,雖然王鉷和楊國忠的手段並不高明,不過是壓搾百姓供李隆基揮霍而已。

    但總之,在天寶年間,凡是能夠被李隆基重用的人多少還是有這方面的原因。

    這些年,李隆基貪圖享樂,用度日益奢侈,後宮、百官賞賜無度,大唐財政變得捉襟見肘,而自己宮中的內庫更是岌岌可危。

    這時候的李隆基心中,未必沒有誰能給我掙錢我就用誰的心思,不然,李隆基也不會對《長安時報》盈利這麼感興趣。

    李清在殿中所釋放的信號就是我和劉晏、王和之等人是善於理財的,既然能夠給《長安時報》帶來利潤,也能夠給大唐財政帶來收入。這至少在李隆基的心中有了一個這種的印象,從而為以後涉足大唐財政留下一個契機。

    李林甫等人是不會想到李清有這樣的打算的,就連李清現在也沒有一個太過清晰的計劃——如何獲取李隆基的信任而執掌朝廷重權。現在看來,至少在李林甫還沒有掛掉之前,這種機會很是渺茫並且有很大的風險。

    這時候的楊國忠還沒能成為跟李林甫分庭抗禮的存在,歷史上李林甫死後,楊國忠才算正式的掌握大權,而隨後的數年間,整個盛世的大唐就敗壞在了楊國忠的手中,或者說楊國忠加速了大唐盛世的崩潰。

    李林甫在世的時候,手握重權的邊將懾於李林甫的威勢而不敢有所行動。楊國忠上台之後,安祿山等人是不屑於聽從楊國忠的,因此楊國忠對這些跟自己有矛盾的邊將百般陷害,從而造成了軍權在握的邊將跟中央朝廷的矛盾越演越烈,後來導致了安史之亂的發生。

    重生到這時候的大唐,李清想要改變大勢,除了要跟李林甫虛與委蛇,更重要的還是阻止楊國忠的上台。最終使得大唐歷史的步伐按照自己設定的走下去。

    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現在李清這個「十七歲」的少年需要走的路還有很長。

    雖然以後要走的路還有很長,李清卻不會對此整日憂愁和哀傷。臨近十六日的長安城,論憂愁除了寂寞待春閨的懷春少女之外,便是即將參加春闈考試的那些讀書人,沒能準備好功課的學子自然憂愁科考該如何辦,而辛辛苦苦準備充足的書生也擔憂是否能夠上榜。

    這幾日,劉晏和王和之離開文淵齋開始準備十六日的科考事宜,李清接手了《長安時報》的編輯。

    《長安時報》報館在這段時間的發展中,除了劉晏和王和之之外,還招攬了一些人負責,李清接手自然沒有什麼問題。不過在臨近春闈的這幾期報紙中,李清卻堅持在《長安時報》最後的一個版面中刊登了幾道算學題,旁邊還備註了凡是解出答案的人都會有一貫的賞金。

    題目是這時候常見的雞兔同籠,但是李清卻把題目的難度設定為了四元高次方程組。唐朝這時候的算學學習是以後世所稱的《算學十書》為教材,涉及到的根本就沒有四元方程,即便是國子監這種最高學府學習《算學十書》中的《綴術》也規定了四年的時間學習。

    這時候的科考還是以進士科和明經科最為吃香,讀書人進仕,就以進士科和明經科為主,除此之外,還有童子科、算學、史科、明法、書學等科,不過這些科考參加的人數比較少。

    《長安時報》刊出以後,自認為在算學一道有研究的學子上門求教,但是真正做對的卻是沒有。

    自信心受到打擊的這些人覺得這種算學題目根本無解,是《長安時報》消遣人的玩笑,叫嚷著希望報紙能夠給出答案。李清曾出面召見了幾人,當面細談之中僅憑自己現在僅剩的不多的一些數學記憶就震住了這些人。在承諾春闈結束再公佈答案之後,這些人才怏怏地回去。

    這種看似是玩笑的李清的舉措並沒有多少人關心,然而身居深宮的李隆基對此卻是有著不小的興致,期間還召李清入宮一趟,專門聽了一些李清對算學的講解。

    在過了幾天短暫的清閒之後,李清變得更加忙碌起來。

    報館的事情李清在管,但是重心並不是在這裡,而是關於道門之中道藏的整理。從去年開始的對道家經典著作的重新整理和校對基本上已經告一段落,根據李清的提議,對道門學說進行了系統的梳理,現在看來道門信仰已經有了一個清晰的理論。

    「年前送去宮中的《道德真經廣義注》已近得到聖上的批復。聖上親自為這本道經義注御筆題名。前期的事情已經做的差不多了。至於刊印發行的事情就交給師弟了。」

    長公主府別院,李含光悠閒地坐在那裡品著茶,面前放著一本厚厚的書籍,是前次送往宮中給李隆基的《道德真經廣義注》。

    李清放下手中的茶碗,笑著說道:

    「師兄放心,活字印刷的工序現在已經基本成熟,文淵齋那裡的作坊擴大了兩倍,除了刊印《長安時報》之外,有足夠的能力印刷這些道門經典。」

    「佛門的不空大師即將來到長安,聽說帶回了千卷佛經,長安城中佛門各宗都在籌備這件盛事。我道門能夠搶先一步,實在是可喜可賀。」

    李含光看著李清,欣慰的點了下頭,

    「自從《長安時報》刊載那些道門故事以來,道門在長安城普通百姓中的發展順利了很多。待這些道門經典問世之後,我道門的盛況可以想像啊。」

    《長安時報》上面對道門的宣傳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使得道門在京城的傳播的變得順暢了很多,使得長安城中一直佔優的佛門有了很大的危機感,就連景教、摩尼教這些教派也感覺到了跟以往不同的氣氛。隨著不空的將要入京,佛門和道門之間的爭鬥也變得不可避免。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