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穿越重生 > 回唐

《》殿堂歡 第242章 辯 文 / 召白

    李隆基的好奇,是在李清預料之中的,高力士在旁邊看似隨意的一句話其實無形中幫李清打開了話題。

    李清暗中瞧了高力士一眼,不知道對方為何想著幫自己。說實話,歷史上對高力士的評價還不錯,李清對高力士的印象也很好,兩人雖然沒有見過幾次面,但不多的數次來往中給對方的印象還算可以。

    在高力士眼中,這個貴為侯爵的長公主義子李清年紀輕輕卻才華橫溢,性情沉穩低調,不似長安城那些權勢之家的年輕子弟飛揚跋扈、無法無天。

    「《長安時報》能夠盈利,是因為最近有一個新的盈利渠道,就是廣告。《長安時報》專門辟出了兩個版面,用來介紹長安城中的一些商家的貨物、新開的酒肆、邸捨等,給長安百姓提供此類的信息,以方便百姓獲取相關的消息。報紙對那些想把自家的貨物推廣給長安百姓的商家收取一定的費用。這些費用用在報館的運轉上面,維持報紙的正常運作……」

    宣政殿中,李清侃侃而談,流暢而從容,對此像是已經胸有成竹。殿中諸人,李隆基、李林甫、李適之、高力士等人默默地看著,想著,對於廣告這個新奇事物做著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固然有人心中對此頗為讚歎,也有人並不以為然。

    李隆基聽李清說完,笑著說道:

    「朕倒是沒有想到李清竟然還有經商理財的頭腦,看來剛才所說的對算學有些研究還是謙虛的說法。」

    李清拱手道:

    「廣告一事並非微臣一人之計,報館之中劉晏、王和之等人也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報館財政的順利運行,兩人是出了很大力的。」

    「這兩人是何人?」李隆基問道。

    「回聖上的話,兩人都是外地來京趕考的貢生,微臣偶然之間與他們相識,欣賞其才華,正巧兩人因家世貧寒,於是把他們請過來幫著一起辦《長安時報》。」

    「能有此想法,倒也是理財的人才。」

    李隆基讚道。

    「王和之二十許,剛來長安一兩年,微臣也是因為《長安時報》刊登了一首他的詩詞後才認識的。臣斗膽,劉晏此人,聖上之前應該是見過的。」

    李清接著說道。

    「哦?朕怎麼沒有印象?」李隆基疑惑道。

    「『樓前百戲競爭新,唯有長竿妙入神。誰謂綺羅翻有力,尤自嫌輕更著人。』劉晏幼時曾在聖上面前作此詩。」

    李清提醒道。

    李林甫見此,暗中皺眉,沒想到李清竟然在聖上面前推薦起了人,正要阻止時,李隆基恍然笑道:

    「哦,是當年在朕面前作『正』字的孩童。這……應該有二十年了吧。朕記得當時這劉晏才思學敏,被譽為神童的,難道現在還沒有考中進士麼?」

    「劉晏家道中落,耽誤了科考,不曾考中。」

    李清說道。

    「這樣想來,朕只知道他詩書才學不錯,沒想到對理財也精通。」李隆基看著李清說道:

    「待朕有空宣召他入宮,朕想看看當年的神童現在變成什麼樣了。」

    李清躬身應了。

    李隆基想著李清剛才說所的廣告一事,又想起朝廷也有自己的報紙《明報》,於是點點頭,轉頭看向李林甫,遲疑地問道:

    「官報上面有沒有可能也學一下《長安時報》的做法?」

    在李清述說《長安時報》盈利的時候,李林甫一直沒有說話。

    《長安時報》上面的廣告,李林甫也是關注的,畢竟每天一期的《長安時報》給官報造成了很大的壓力。《明報》現在已經能夠做到五天一期,銷量也平穩在三萬份,而《長安時報》每期的銷量是兩萬份,這樣算下來,《長安時報》總的銷量要遠遠超過《明報》。而在消息的及時性上,除了一些獨家的涉及朝廷動向的新聞,《明報》的新聞及時性大打折扣。現在長安城的百姓提起報紙第一個想起的就是《長安時報》。

    官報每期的成本開銷都在數千貫,以此類比,《長安時報》的花費更要數倍於《明報》。李林甫一開始也困惑李清如何支撐《長安時報》這樣一個龐大的報館的運作,派人調查之後才知道了廣告的作用,李林甫雖然對《長安時報》有些看不上,但是也不得不佩服李清的商業頭腦。

    此前《明報》報社也向李林甫提議過是不是也學李清開闢出專門的廣告版塊增加營收,李林甫深思熟慮後給否決掉了。

    《明報》是官報,代表的是朝廷,作為官方報紙的《明報》怎能夠替商賈們進行宣傳造勢?

    雖然這時候的商業活動已經極為發達,長安城中很多世家也都有自己的商事產業,然而此時商人的社會地位並不高,甚至於有些被人瞧不起。

    報紙上面的廣告收入的主要來源卻是這些商賈,《長安時報》對此可以不顧及,而官報卻不能,而這也決定了《明報》不可能承接一些宣傳商業信息的廣告,李林甫對此也就作罷,這時候見李隆基問起,站起身來,躬身答道:

    「回聖上,微臣也瞭解過廣告,廣告是報紙對商家的物品信息或者某些商家的商事活動進行宣傳,報館從而收取一定的費用來增加收入。微臣以為官報對此不可取,《明報》代表的是朝廷的尊嚴,怎能替商事這種低賤的行業做宣傳,更何況,辦報紙應該是士林之舉,本應跟那些商賈劃清界限,而不是流弊於那些商家一樣總想著從中盈利。再說,如果誰出錢報紙就替誰說話,那以後報紙就會成為那些商人的傳話筒,報紙豈不危矣。」

    李隆基沉思了片刻,緩緩說道:

    「李愛卿所慮也有道理,李清你怎麼看?」

    「李相所說微臣卻不以為然。」李清答道。

    「哦,說來聽聽?」李隆基說道。

    「微臣認為不管是官報或者民報都要有自己獨特性,能夠堅持自己辦報的原則,而不是受某人或者某些勢力左右。廣告只不過是幫助商家做宣傳,讓更過的人知道商家的貨物,從未幫助商家贏得更多的商機和利潤,而不是讓商家干涉到報紙對新聞的報道。

    「因為廣告,報紙才能盈利,只有當人們看到辦報紙是一種有利可圖的事情的時候,才會有更多的人去創辦報紙,報紙才能慢慢地發展壯大起來,而不是衰落。

    「報紙不因為沾染了錢財而成為一種低賤的事物,同樣人們不能因為養活一家老小從事商事而遭受百般非議。

    「商業活動不過是互通有無。蜀中的錦緞、江南的絲綢被商人運到長安,才有了長安城百姓身上的錦衣,南方的荔枝、西域的瓜果來到京城,人們才知道還有這種人間美味,衣食住行,無不與商業活動有關聯。

    「報紙尋求利潤而得以長存,才能更好的發揮報紙的作用,而不因為其商業性質而憂心忡忡。

    「官報代表著朝廷的權威,應該保持自己超然的地位。微臣是同意李相關於官報不能增設廣告的提議的。」

    李清侃侃而談,在前面對商業做了辯護,在座的諸位大臣還以為李清是支持官報增設廣告的,沒想到最後竟然來了一個轉折,倒是讓在場的人有些哭笑不得。

    商業自古就是一種賤業,從事商業的商人也是一種低賤的族群,這時候的人們普遍都這麼認為。想要短時間之內轉變人們的觀念很困難,李清也沒有想著一下就讓在場的這些人對商業有一個大的改觀,但是總要為報紙上面的廣告做一個辯護,為報紙的發展留一份空間。

    「商人逐利,見報紙有利可圖,也定會有人去做這種事情,既然朝廷不禁報紙,任由其發展好了。至於李相所擔憂的報紙會為這些人所用,我倒覺得不用太過擔心,有朝廷法令在此,觸犯了唐律自然會受到懲處。如果真要有人有什麼目的,也不能避免他自己辦一份報紙出來做宣揚。」

    李適之在旁邊說道。

    李林甫看向李適之和李清,沉聲說道:

    「如果有報紙任意宣揚不利朝廷的事情,定會嚴懲,這報紙豈能是說辦就辦的?如此一來豈不成了兒戲!」

    「李相所說甚是,微臣以為以後凡是創辦報紙都需要在朝廷之中有登記,說明創辦報紙的目的、原則、辦報的人員、資金來源等相關信息。對於沒有登記的報紙視作非法而取締。」

    李清搶先一步,在其他人還沒有表態的時候向李隆基進言道。

    說實話,在場的人除了李清之外都是位高權重的人,在這種場合之下議事是沒有李清參與的資格的。然而剛才算是閒聊,現在說道報紙沒有人比李清懂的再多,剛才李隆基也開口詢問李清的意見,這時候李清的提議倒也沒有人出來反對。

    李隆基聽了李清這番話,想了想,說道:

    「李清提議有道理,李相這幾天拿出一個章程出來。」李林甫見李隆基如此說,無奈答應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