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穿越重生 > 回唐

《》殿堂歡 第218章 默立身前不識君 文 / 召白

    王和之拱手疾步走來,態度親近和善,滿面春風,像是迎接多年不見的老友。

    在王和之的心目中,除了感謝《長安時報》帶給自己的機遇,對刊印《長安時報》的文淵齋也有著一種莫名的感激,而作為文淵齋主人的李清,在王和之看來也算是自己的貴人了。更何況之前還有寺廟賜金的機緣在。

    「新年將至,和之本來想過兩日邀請李兄過來一聚,沒想到李兄竟然過來這裡,多有怠慢,還請李兄諒解。」

    王和之笑著說道。

    「清不請自來,倒是冒昧了。」

    「哪裡哪裡。李兄來的正巧,我有幾位好友恰好在,大家正好聚聚。」

    王和之說著,隨後跟大堂中的其他人拱手見禮,引著李清去了後院。

    大堂之中坐著的大都是住在朝元客舍的讀書人,平日裡跟王和之也都認識,見面總要打個招呼。見王和之和李清過去後院,大堂中的這些人開始議論起來:

    「那少年是誰,和之兄待他如此熱情?」

    「沒有見過,這般年紀可能是京城哪家勳貴子弟,不然王和之怎麼會親自出來迎接。」

    「這幾天和之兄倒是參加了不少的宴請,應該是宴會上認識的人。」

    「說不定是位才子,兩人宴會上認識之後,惺惺相惜,這時候過來這裡拜訪和之兄。」有人猜測道。

    「沒聽說長安城有如此年輕的才子啊?」

    有人想了想,遲疑地說道。

    「怎麼沒有?難道不知道長安城中那位新晉的年輕侯爵就是位才子,他的詩作雖然不多,不過首首都當得起傳世名作的。我還聽說《長安時報》背後的人就是這位侯爵,王和之揚名也是拜《長安時報》所賜,兩人有可能認識的。」

    旁邊有人說道。

    「切,你是說那位侯爵會過來,親自拜訪王和之?」

    有人不屑地說道。

    「這……哈哈……」

    剛才說話的那人想想也覺得不可能,訕訕的笑了兩聲,不再議論這件事。

    後院是王和之居住的地方,大約有四五間廂房,中間一個不大的天井,不過相對於前面來說安靜了許多。

    李清隨王和之來到後院,打量了一下四周。王和之笑著解釋道:

    「這院子是跟幾位好友一起住的,不然我哪裡能承擔的起這些費用。」

    李清被王和之請進房間,只見房間裡面已經有兩人,正圍著一個矮方桌鬥酒。這兩人見有人進來,抬起了頭,好奇的望著進來的李清和崑崙。

    是兩個讀書人,一人三十不到的年紀,四方臉,看上去有些嚴肅,另外一人跟王和之差不多大小年紀,不過已經有些醉態。

    王和之進來,笑著說道:

    「來,我跟大家介紹一下。這位是我之前跟兩位提起過李兄,這兩位是我的之交好友——劉晏、李少陽。」

    李清微笑著上前見禮,劉晏和李少陽也拱手回禮。

    劉晏和李少陽見王和之剛才急匆匆出去,還以為是迎接什麼重要的人物去了,沒想到跟著進來的竟然是一個十六七歲的少年,身後還跟著一個稍大點的僕人。聽王和之的介紹才知道是文淵齋的主人,一個商賈之家的子弟。

    兩人跟王和之相處時間長了,彼此之間沒有那麼多凡俗禮節,又見李清只是一個少年,也不以為然,兩人依舊坐在那裡。劉晏瞧了一眼李清,點頭示意,拱手回了一禮,李少陽也回了禮,笑著招呼道:

    「既然跟和之兄認識,就是我等的朋友,李郎君請過來這裡坐。」

    李少陽說著,指了指旁邊空著的座位。

    李清溫和一笑,自在案邊坐了下來。王和之在另外一個空位坐了,崑崙卻是去了門外。

    李清看著李少陽和劉晏兩人,笑著問道:

    「冒昧前來,還望兩位仁兄見諒。」

    李少陽搖手道:

    「無妨,我等也不過是在喝酒閒聊,李郎君過來的正是時機,剛才裴兄出去請另外一位朋友去了,等下人多正好熱鬧。」

    李清見李少陽這人倒也隨性灑脫,不似面前的劉晏給人一種拒人於千里之外之外的感覺,笑著問道:

    「幾位仁兄剛才在談論些什麼?」

    「哈哈,就是這個。」李少陽笑著從身旁拿出幾份報紙出來,接著說道:

    「剛才和劉兄在爭論報紙的用途。」

    李清看過去,赫然正是幾期《長安時報》和一期《唐皇明報》。

    「哦?難不成李兄對這些報紙也感興趣?」

    「長安城中出現了這等新奇事物,我等自然要好好研究一番。不過要說對這些報紙最感興趣的莫過於和之兄了,哈哈……」

    李少陽笑著打趣道。王和之在旁邊指了指李少陽,無奈地笑了笑。

    自從王和之的詩作被刊登在了《長安時報》以後,每期報紙王和之都是必買的,新出的官報《唐皇明報》也是第一時間就買回來閱讀。

    估計在平時李少陽沒少拿這件事跟王和之開玩笑,就連在旁邊沉默的劉晏這時候也搖頭笑了。

    「剛才我們在談論《長安時報》和《唐皇明報》的區別。」

    王和之說道,

    「少陽兄覺得《長安時報》比《唐皇明報》好,而士安兄正好相反。」

    自《唐皇明報》刊出以後,李清也在比較兩者的區別,見王和之這麼說,李清也好奇這兩份報紙在別人眼中到底有什麼不同的。

    「不知道少陽兄對兩者怎麼看?」

    李清笑著問道。

    「因為《長安時報》的出現,才有了報紙的出現,官報不過是模仿《長安時報》而已,雖然兩者內容卻有不同,不過我認為《長安時報》刊登的內容才是報紙報道的正道。」

    「《長安時報》不過是報道些京城軼事、風月趣聞,雖然也有詩詞刊載,但哪能跟《明報》相比。《明報》上面刊登的是民生要事、政令消息,這才是報紙應該報道的事情。」

    劉晏在邊上說道。

    「報紙的用途是什麼?是為了刊載時事消息,讓百姓瞭解身邊所發生的事情,《長安時報》報道的軼事、風月八卦不正是百姓身旁發生的事情麼?這些天外面的人喜聞樂見的不也是這些?雖然《明報》上面刊登了民生消息、政令要聞。但是不要忘了,在之前頒布的《大唐報紙刊行令》上,可是規定了報紙不能刊載的內容。

    「再說,有些東西官報能報道,《長安時報》未必就能報道,以後有了其他的報紙也是一樣不能報道。如果說有些東西不是所有的報紙都能報道的事情,這種辦報的方式哪裡能算報紙報道的正道。」

    李少陽高聲說道。

    「《長安時報》只關注軼事八卦,不似官報那樣關心民生,關注百姓民生,如何能算是正途。只有民生時事,才是百姓關心的事情。報紙同樣起著監督輿論的作用,光報道些風花雪月,對發生在身邊的真正的要事不理不睬,報紙最後不過流俗成為人們消遣的玩物,這哪裡是正道?

    「再說,官報報道的有關西域戰爭的勝利,這類事情其他報紙也可以報道,法令上面也沒有限制。

    「報紙就應該有更大的用途,以後還要起到監察的作用。你們不見長安官場之上,貪腐者有之,枉法者有之,百姓不能通過正常途徑控訴,正好可以通過報紙這種途徑,讓朝廷、讓聖上知道這些,進而清查**,清肅吏治。」

    劉晏滔滔不絕,情緒也有些激動。

    李清心中一怔,沒有想到這劉晏竟然對報紙認知如此深遠,這些在後世之人眼中平常的事情放在現在,並不是誰都能考慮到這些的。

    這時候,報紙若是直接就議論朝政、監察百官,怕是會後果不堪設想,李清也正是出於此考慮,才給《長安時報》定位成娛樂向的報紙的。

    李少陽見劉晏有些激動,忙笑著說道:

    「士安兄說的也有道理,不過,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監察百官、清肅吏治這些是御史們應該做的,報紙何必去趟這片渾水。再說了,若是有人借此非議朝政,士安兄又該如何想?不要忘了,上面還有《大唐報紙刊行令》在限制著呢,違法亂律之事,不是誰都可以做的。」

    「百姓借報紙監察百官,替朝廷清查貪官污吏有何不對?若是《大唐報紙刊行令》上連這些也要限制,也不過是那些達官貴人們的護身符罷了,這種法令不要也罷。」劉晏冷言道,

    「不說別的,就說這《長安時報》,誰都知道《長安時報》背後是那位侯爵。雖然那位侯爵才華不錯,不過小小年紀,並無什麼功勞,還不是仗著是長公主的義子而輕易晉身侯爵之位。

    「再有就是,每年的春闈,那些取中的進士裡面又有多少是有真才實學的?大多還不是通過門蔭、最終獲得高官厚祿?」

    劉晏這時候說的話有些算是吐槽了。劉晏這些年參加了幾次科舉,不過運氣使然,並沒有考中。這些年下來心中難免有些失意,恨自己懷才不遇,也痛恨那些依靠門蔭等輕易取得高位的人。

    不過在說道自己依靠長公主的關係獲封侯爵的時候,李清坐在旁邊有些尷尬的笑了笑,用手指摩挲這鼻尖,沉默無語。

    而王和之、劉晏等人並沒有意識到坐在自己身邊的人就是幾人眼中有些痛恨的對象。當然,說不定也是羨慕的對象。

    「士安兄,那些人出身官宦世家,身份、地位自然不是我等能夠比的。我們寒窗苦讀十數載還不是為了能夠能那些人平起平坐,最終施展自身抱負,為聖上效力,為百姓操勞。」

    王和之在旁邊說道,又見一旁沉默不言的李清,王和之接著說道:

    「讓李兄見笑了。好友之間閒聊,還望李兄不要往心裡去。」

    李清笑著拱手說道:

    「哪裡哪裡。劉兄說的很有道理,小弟受教了。」

    劉晏見李清這麼說,對李清變得熱情起來,

    「李兄也這麼認為?」

    李清點點頭,雖然劉晏有些激進、偏執,但是看上去性格正直,兼之洞察力很好,才華出眾,以後若是為官,想必也會是一位好官。

    「幾位仁兄對報紙這麼瞭解,何不想著辦一份報紙出來。」

    李清提議道。

    劉晏、王和之、李少陽三人笑了笑,盡皆搖頭:

    「辦報紙談何容易,再說我等還要準備春闈,倒也沒有多少時間。」

    這時候李少陽想起什麼來,看著李清問道:

    「還不知道李郎君過來有何指教呢?」

    李清拱手,笑著正要說話,這時候房間外面一個聲音響起:

    「咦,崑崙,你怎麼在這裡?」

    房間中的其他幾人聽到,笑了起來:「看來是裴兄回來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