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調教明朝

正文 第三卷 軍決(上)第一百九十三章 世變 文 / 愛雪紛飛

    永樂二十年三月十八日,阿魯台率軍攻陷興和,虐殺大明守將都指揮使王煥。零點看書**二十日,朱棣命皇太子朱高熾監政,親自率軍北征,企圖長驅漠北,直搗韃靼老巢。當明軍進抵雞鳴關一帶時,阿魯台聞訊,乘夜撤離興和北逃。明軍諸將建議立刻派兵追擊,但朱棣認為現在追擊只能徒勞無功,等到過了寒冷時節,草青馬肥的時候,經,過應昌,出其不意,直抵阿魯台腹地,大破韃靼,滅掉他們的主力。

    四月十五日,明軍進至龍門,繳獲了韃靼騎兵倉皇逃跑時丟下的馬匹,沒抓到一個韃靼騎兵。二十九日,進至雲州,過偏嶺,經西涼亭,進駐休整。六月,朱棣繼續督軍北進應昌。應昌以北,地勢平坦空曠,命軍隊結方陣行軍,神機營、騎兵營序列齊整,行軍時軍隊前後左右嚴密警戒,防止阿魯台軍偷襲。此時阿魯台避開明軍主力,偷襲萬全,諸將又憋足了勁,紛紛請求分兵解萬全之危。但朱棣不愧為一代帝王名將,認為阿魯台此舉有詐,意在牽制明軍北進,並非真的要攻取萬全城,可以置之不理,仍按原計劃繼續北進。事實正如朱棣所料,不久,進攻萬全城的韃靼騎兵無力攻堅,無奈撤去。

    七月,明軍前鋒朱榮所部進抵闊灤海北側時,遭遇韃靼軍主力,韃靼軍一觸即潰,盡棄輜重,攜家眷向北遠走避難。此時的阿魯台已經和逃荒要飯的乞丐一樣,無力對抗明軍。朱棣見尋戰不成,蕩平了阿魯台的老巢,派兵掠其牲畜,毀其輜重,草草收兵,下詔班師。

    在永樂帝北征,太子朱高熾監國期間出了兩件大事,一是東廠掌印太監王振官報私仇,於忠勤伯葉三私鬥,多傷人命,致使東廠實力大減,職責運行癱瘓,被言官參了一本。太子朱高熾對王振本來就沒什麼好印象,皇上在時,他也沒什麼辦法。現在皇帝不在朝,正是搬倒王振的好機會。於是,王振又回到了原來混跡的宮內,教宮女唸書。鑒於葉三以前救過朱高熾的兒子朱瞻基,太子網開一面,忠勤伯葉三發回原籍徐州,無旨不得錄用。葉三感歎對太子朱高熾影響力太小,無所作為,連個把門的門丁都沒混上,帶著家眷隨從回到徐州老家,過著與世無爭的小日子。

    二是趙王朱高燧居然趁皇上不在朝期間,要殺君奪嫡。也算太子朱高熾命大,趙王的陰謀沒有得逞。朱棣回朝後,大動肝火,將閣臣楊秋遲下獄。幾天後,又將吏部尚書蹇義、禮部尚書呂震關押,理由是身為輔助大臣,不能匡扶正義,不能為太子解憂。不過這次案子沒鬧大,太子解決的很完美。因此,永樂也沒有更換儲君的念頭,不久,又將楊秋遲官復原職,其他的人也都放了出來。

    這時候,永樂又氣病了,身體一天不如一天,不得不躺在病榻。永樂也知道趙王朱高燧不是個東西,早年就曾和漢王朱高煦合謀陷害過太子,而被剝奪冠服,殺了府裡的長史。這次沒想到又趁他不在朝期間,唆使常山護衛指揮孟賢等人發動宮廷政變。先是孟賢散佈謠言,說皇上有意立趙王為太子,北征回朝後就欲廢太子,又有宮內太監,欽天監的王射成做內應,聯絡興州軍指揮高以正,製造偽詔,令太子內侍楊慶在碗裡下毒,陰謀毒死太子,擁立趙王為帝,指揮京師精銳抗拒永樂帝於關外。

    興州指揮高以正卻把如此機密的事透露給了他的親外甥,京城都衛總旗官王瑜,準備拉他下水做開城內應。然而高以正沒想到王瑜忠君愛國,聽後大驚,穩住高以正後,便將此事密報了太子。太子朱高熾立即出動御林軍,將孟賢、王射成、高以正捕獲。起獲他們所造的偽詔交給了永樂手裡。永樂回京後第一件事就是親御右順門,召見趙王朱高燧。朱高燧面如土色,小便失禁,癱在椅子上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朱高燧沒說一句話反而救了他一命,如果趙王承認參與了陰謀政變,那麼永樂絕對不會姑息,斬了趙王的頭。仁慈善良的太子關鍵時刻出面,極力為趙王推脫責任,辯解此事為官吏所為,並把在內宮經常在皇子之間挑撥是非的太監黃儼捲了進來,陳述黃儼用心險惡,實乃後宮之患。永樂好似如夢初醒,立命將黃儼在午門外寸磔。

    永樂本來就想淡化此事,現在有了替死鬼,加上太子對趙王的竭力庇護,躲過嚴懲,僅被逐出京城,就藩彰德。

    永樂二十一年七月,剛平息政變一個月後,永樂帝不想躺在病塌上等死,還是一心想著大漠的風沙和韃靼的鮮血能夠治癒他的心病。於是,重病纏身的永樂再起大軍三十萬,踏上漫無目標的征程。將士們齊聚土木堡,沒等出擊,阿魯台已經逃得無影無蹤,大軍所到之處,零散的部落紛紛降附,包括韃靼王子。永樂龍心大悅,重賞封賜。無仗可打的永樂在兩個月後北征班師,結束了遊山玩水,遊歷大漠草原的第四次親征。

    也許是命運在和大明年老多病的皇帝開玩笑,剛從漠北班師回朝的永樂帝,沒吃一口熱飯,就接到了大同守將的奏報,稱他們遭到了韃靼寧王阿魯台的襲擊。永樂帝看著窗外一片冰天雪地,他那老寒腿實在邁不動步了,可倔強的永樂帝還是毅然決定要進行第五次親征。

    到這份兒上,朝中大臣沒有一個敢有反對的。兵部尚書自殺,戶部尚書在獄,讓人想到這樣的結果都不寒而慄。只有御醫盛寅也只是表達了一下皇上龍體欠安,讓臣下擔憂。盛寅此人能得到皇帝的信任,從一個民間草醫混到能被永樂指定為他診病的御醫,除了醫術高明外,還有心計叵測,對皇帝的信任,讓他感到大明世道變遷都掌控在他一人手上,世變的因由都是他一人促成,而這種事態越來越明顯。

    滿朝文武當中,能給皇上說上話的只有剛放出來的大學士楊秋遲。楊秋遲見永樂義無反顧地進行第五次親征,根本沒有反悔的餘地,於是在出征前再次推薦了忠勤伯葉三。理由是,要對付韃靼流亡草寇阿魯台,就必須有一支以騎兵為主的快速反應部隊,偵察掌握敵情,並且有實力擊潰殘敵。大明軍中能做到這點的沒幾人,只有葉三能夠勝任。阿魯台屢次採取游擊戰術,聲東擊西,遠走避戰,騎兵飄忽不定,明軍不可能窮追不捨,又難於長期駐軍。連年征戰耗費巨大,興師動眾而收效甚微,如果再次出征漠北,在戰略上要有所改變。能不拘泥於常規作戰的將領,只有驍將葉三。

    永樂吸取了前幾次荒漠地區作戰的經驗教訓,感到要滅掉阿魯台這個賴皮流氓,正規軍確實不適應荒漠作戰,明軍不可能如同在內地作戰那樣,全殲對方的兵力,摧毀其政權。在荒漠能夠重創其主力,使其無力為患就達到了目的。可現在軍中將領沒有一個能在那樣的環境下展開突襲,每次都是總結丘福冒進,全軍覆沒的教訓,不敢做任何冒險僥倖的嘗試。現在看出來了,他們不是不敢,而是沒這個能耐。難道真的要啟用葉三這樣危險的人物?第一次親征對阿魯台的完勝,葉三是功不可沒的,可說是葉三一人打贏了那場戰爭,現在回味起來還是那樣的令人陶醉。葉三能夠依據實際情況,針對韃靼避戰偷襲的策略,縮小其運動空間,利用斥候絕對的能力,熟悉地理條件,限制韃靼騎兵快速作戰的運動能力,從容擊潰韃靼主力,使明軍不戰而勝。雖然沒有達到圍殲的目的,也是正規軍行動過慢,暴露了作戰目的,不是葉三作戰指揮上出的問題。想到這幾次漠北戰爭的無功而返,永樂一時間難於取捨了。

    在徐州南郊戶部山腳下的一個四合大院裡,葉三無憂無慮過著休養生息的生活,一年多來,平靜的家居日子並沒有給這個不平凡的人帶來多少快樂,整天處在兩位夫人嘮嘮叨叨之中,看似常人嚮往的幸福生活在這個不起眼的院子裡起了變化。

    前天,家裡來了一位不速之客,就是多次在葉三夢裡出現的可人兒唐甜。唐甜離開了東廠無處可去,臨時決定南下散心,百無聊賴下竟起了拜訪葉三的心緒。葉三盛情款待了唐甜,今天又讓杜芳華、管瑩和一干兄弟帶她去風景名勝的地方去轉悠轉悠,家裡只剩下他和兩位夫人。

    「相公,來徐州一年多了,置辦了偌大家業,我們的家當又見底了,如果再無所事事,就要坐吃山空了。」如嫣對葉三沒有事業可做,總是耿耿於懷,又嘮叨起家庭瑣事。

    「這年頭能做什麼?能平平安安就不錯了,我不想你們出事。」

    「相公,我們能出什麼事?奴家看,相公還是從軍吧,相公在軍中混個一官半職的,我們才安全。雖然朝廷重文輕武,但也好過這樣不文不武的受人欺負。」薛紛飛也站在如嫣一邊勸說。

    「你們真是頭髮長見識短,現在眼看世道要變,在軍中也是動盪不安。再說我對軍旅生活實在是厭煩,對做官更是沒興趣,官場上的那一套,我不習慣。」葉三說出自己的苦衷。

    「相公怎知要世變?常言亂世出英雄,在我們姐妹心目中,相公就是能改變一切的英雄。若果真是出現了亂世,相公何不做出一番大事,建立不朽功名?」薛紛飛不愧為女中豪傑,她希望葉三也能成為蓋世英豪。

    「說的輕巧,我沒有能力改變歷史的軌跡。現在的皇帝已經老朽,不是我能輔佐的,也不是我能調教的。打江山和守江山的心態完全不是你們所想像的那樣,我只要在軍中展露頭角,鋒芒畢露,那麼皇帝第一個除去的就是我,他要給他的子孫後代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一個沒有任何威脅的環境,懂不懂啊兩位?」葉三說出了他的心裡話。

    「相公,太子對你也不錯,還救過他的兒子,將來太子做了皇帝,難道相公還不能一展宏圖?」如嫣見說不動葉三,只有改變策略,把太子朱高熾抬出來做靠山。

    「太子?太子是短命之相,輔佐他也沒什麼前途的。」想到大明太子朱高熾,葉三又有一番滋味在心頭,他知道朱高熾是大明朝坐上帝位最短的皇帝,可又不好明說什麼原因,只有歎息無奈。

    「相公幾時會看相了?太子雖然胖點,腿腳不方便,可一定是個仁慈的君主,相公輔佐太子一定會有前程的。」如嫣還是不死心,她是看好了太子的仁厚。

    「世事難以預料,我倒是看好皇孫朱瞻基,可此人心機難測,也不是個好伺候的主。也許我的調教能令他改變一些,可伴君如伴虎,又有誰能知道將來的事呢?又有誰能靠一己之力改變世道的變遷?」

    葉三雖然對大明王朝有所瞭解,但他還是想不到大明王朝的盛衰都是出自一人之手,並且都是他想不到的小人物,葉三也在世變的前夕彷徨了。

    手機用戶可訪問wap.觀看同步更新.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