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玄幻魔法 > 裂明

《》第二卷 崢嶸歲月基始築 第454章 轉變 文 / 泥潭螞蟻

    雖然縉紳們的努力沒有任何成效,但是消息傳到北京,卻是產生了另一個讓朝廷欣喜的副作用。那便是,原本還對鎮西軍抱有好感的士子們,幾乎是一夜間全面轉成對立!在朝廷看來,士子和縉紳才是國家的柱石,易飛如此倒行逆施,完全將縉紳階級推向了對立面,恐怕是亡無日矣。

    一時間,就連對國事都已經快要絕望的崇禎,也是再次恢復了鬥志。只要縉紳階級還在自己這邊,那大明依舊是可有用武之地。但是如今的朝廷已經不是三百年前那般如日東昇,如今的朝廷甚至連讓官軍保持最基本的忠誠的手段都已經快要喪失,那就是巨額的錢糧,沒有糧餉下發,這些官軍的士氣也是十分的可疑。而在鎮西軍不斷的崛起之際,尤其是在這一次將建奴主力幾乎聚殲於山西,威勢更是一時無兩。

    在這種威懾下,官軍的忠誠性也就變得極為可疑。可能唯一讓他們還未叛變的原因,也是因為大明數百年來的積威,但是不同於崇禎的樂觀,文武大臣卻是覺得數百年的積威可能也是起不到任何的作用。他們普通認為,官軍沒有叛變也只是因為鎮西軍並沒有開到他們駐守的地盤,一旦鎮西軍大舉東來,估計這些早已經被缺糧少餉,甚至賣兒妻女為生的官兵可能第一時間就會倒向鎮西軍。

    有感於軍心民心都已經動盪,崇禎皇帝也是第一次開始反思自己的行徑。

    十二月初,御史楊仁願上書,請命朝臣犯罪由刑部明正典刑,禁止東廠私下秘密逮捕。崇禎皇帝同意了,並說:「東廠所抓的,僅限於『謀逆***』。其餘犯法人事,自有法司機關處理。」同時也以此告誡錦衣衛,注意點兒。

    同時,為了保住唯一還在朝廷手中的北方省,崇禎發二萬庫銀賑濟山東,免崇禎十三年以前欠稅,諭令有司如仍徵繳者明正典刑,百姓歡慶。同時,崇禎也是第一次開始正眼看普通百姓,命京伊賜京城貧民米布。在朝廷大軍收復開封、河南、歸德、汝州四地之後,崇禎也是大度的免開封、河南、歸德、汝州四府去年田租,其實真的也沒有什麼好收的了,四地百姓幾乎千不存一,想收也收不上來。

    為了表明朝廷與野蠻對付士子的易飛不一樣,崇禎更是諭令各省停刑三年,同時釋放黃道周,官復原職。同月,以劉宗周為左都御史。不過這個時候,崇禎也是深感北方已經是不能呆了,也是開始小心的為南下做準備。而通過這些年的歷練,崇禎也是終於明白什麼

    樣的臣子才是好臣子,大肆起復歷年來因言獲罪或罷官的官員,更是起復馬士英兵部左侍郎兼僉都御史提督鳳陽,為了日後南下做準備。

    要說如今崇禎最恨的是誰,那絕對是與盧象升之死有關聯,哪怕是稍有關聯的官員!楊嗣昌被抄家滅族,主犯已死,但是陳新甲這個夥同之輩,如今也是被崇禎抓到把柄,直接以接連丟城失地,誅兵部尚書陳新甲。周延儒上言說:「古法講,敵人不兵臨城下不殺軍事長官。」崇禎皇帝憤然說:「別的邊疆就不提了,接連失陷七位藩王,難道不甚於兵臨城下嗎?」

    對於崇禎鐵了心要殺陳新甲,百官莫不敢言。如今的崇禎已經再不復往日的稚嫩,殺伐果決,政事也是處理的更為圓滑和老練。雖然眾多的臣子心中憂懼,但是惟黃道周為首的一心為國的大臣卻是各個熱淚盈眶,均是覺得大明中興依舊有望!

    同月,崇禎更是再次下罪己詔。不同於上次給人一種流於表面,甚至推托於臣下的裝模作樣,這次下罪已詔卻是聞之讓人聲淚俱下,將崇禎十數年來各種害民之政也是齊齊歷數,盡數歸罪於自己。

    同月,新任左都御史劉宗周上書「言六事」:一、京城建書院,明聖道;二、焚錦衣衛刑具,專聽法司;三、崇國體,不得私侮大臣;四、清奸佞,立毀一切匿名文書;五、清官箴,整肅京官外官交際;六、肅吏治,特別針對巡撫御史回道考察。」

    應該說,這六條都切中時弊,但激切之下未免太過流於書生意氣了。所謂建書院、明聖道,所謂崇國體尊大臣,所謂清奸佞肅法司,這一切都是早就應該干而沒干的,當時再干,恐怕未必來得及了。即便在後世皇權獨大的偽清,胤窮其一生痛飭吏治也無非是人亡政息,弘歷初年就冒出了轟動全國的山西學政喀爾欽、布政使薩哈諒兩大墨案。崇禎十幾年的時候再整吏治、明聖道、正人心、清奸佞,還是那句老話,誰去幹?怎麼幹?從哪兒開始「整」?

    「整」到什麼程度什麼時候?需要多長時間能夠收效?河南燒房子的李自成等不等?關外蹲著的辮子們等不等?說句事後諸葛亮的話,當其時最為緊要的,一是人才、二是糧餉,所求無非「亂世能臣」與「兵馬錢糧」二者而已。但在「君子不言利」的明末理學大家劉宗周先生看來,所謂「利」不過是小人趨之若鶩的東西罷了,君子治國靠的是「德」。硬是要這位蕺山學派的創始人脫離思想理論指導工作,去鼓搗不

    屑為之的兵馬錢糧恐怕也是強人所難了。

    但是畢竟這是一個很好的姿態,崇禎也是全盤接受了他的建議。當問道具體如何去做時,劉大家也是一陣的語塞,要他們這些文人耍嘴皮,那絕對是天下第一,一用到實際,他也是直接瞎了。這也是當時的東林黨人的通病,就算是換湯不換藥的清流黨也是同樣如此。

    好在,他的東林盟友東林黨人李日也是站了出來,「陛下,朝廷此時,想理清吏治,極為艱難,所難之事,無過於糧餉之舉。若是糧餉充足,官兵訓練充足,自可以一當十。為今之計,當多求開源,重振官軍威勢。」

    當崇禎有些期盼的目光望過來時,李日從容不迫地道:「京師富戶甚多,大明養士數百年,此朝廷危困之時,正是士紳豪族報效國家之時。臣之借助,便是發行借券,讓官員富商捐獻錢糧,以度國家燃眉之急。相關條文,臣己詳細載於疏上,若皇上同意微臣之策,外廷官商,皇親國戚,積少成多,輕鬆便可得巨額錢糧以應國難!」

    但是崇禎已經不是當初的稚兒了,相同的建議在楊嗣昌時代也是已經被提起過。雖然李日的建議更是多了一個借券要比楊嗣昌更加的有賣點,但是經歷過當日之辱的崇禎自然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各個文武官員再加上皇親國戚,一共只得了數萬銀子,這對於皇室來說,已經不是丟臉了,直接是打臉了!皇室的臉面如今雖然貶值了,但是還沒到巴掌連續打上的地步!壓抑著心中的憤怒,崇禎已經完全對這幫東林黨死心了,只是冷哼一聲,連安撫都沒有一句。

    不過退朝之後,崇禎在仔細思量之後,卻也從中悟到一些他之前沒有想到的東西。這個建議雖然糟糕透頂,但是卻也是給了崇禎一個靈感。那就是仿照易飛對於這些文武百官的做法,若是能夠直接以武力將之壓服,奪取他們的財富之後,也是可以更有效的為已經失血過多的大明補充些新鮮的血液。

    但是這樣做有利也有弊,自己好不容易爭取而來的民心,恐怕也會因此而一落千丈。崇禎心中的民心,自然不會是普通百姓,而是士人階層,雖然如今對於普通百姓已經有所上心。但是自幼耳聞目染的習慣,還是讓他無法將普通百姓上升到與士子同一高度,只是多了些關心罷了。

    不過,就算是不能直接對士紳階層動手,那收取一些利息卻是不難的。過去崇禎只是過不了

    自己心底的那一關,畢竟崇禎自接位以來便是以中興大明為念,更是十分的顧忌名聲,生怕會在後世留下自己一代中興明君的污名。但是忙碌十數年,再回頭時,這才發現,情況一點也沒有好轉,相反越加的頹廢!

    到了大明這種危亡之際,個人的名聲已經是無足輕重了,而在已經看透了這幫子文武百官的嘴臉之後,崇禎這才發現,自己委實太過於仁慈了。也是幸虧,易飛並沒有立即舉起反旗,更沒有立即殺入京畿,這也是給了自己時間,讓自己可以從容的收拾這些敗類。

    士紳不能直接動,這會喪失好不容易積累的名聲。但是對於這些士紳們的爪牙,也就是遍佈於京城之中的商賈,崇禎就沒有這麼客氣了。心理已經變得十分陰暗的崇禎,也是撕下了一直以來溫情的面具,喚來許久未曾召喚的錦衣衛指揮使,在密室中細細的囑咐了近半個時辰。第二日,京城的錦衣衛便是蜂湧而出,四處揣開商賈的大門而入。一時間,十數家京城赫赫有名的大商賈也是遭了老秧,被如狼似虎的錦衣衛以謀逆罪直接抄家滅族,這些商家也是人脈極廣,但是錦衣衛事先沒有仍然風聲傳出,而且根本不受任何人說情,直接便是登門索人抄家。一時間,京城氣氛也是一日數變。在這些根本沒有絲毫通融的錦衣衛面前,許多嗅覺靈敏的官員,都是從中猜想到一些讓他們震驚的內幕。皇帝真的已經變了,再也不是他們所認識中的那個少年天子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