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玄幻魔法 > 裂明

《》第二卷 崢嶸歲月基始築 第318章 楊嗣昌視察 文 / 泥潭螞蟻

    第318章楊嗣昌視察

    除了千里迢迢從陝西前來京城勤王的洪承疇和孫傳庭等,無法傳達旨意的秦軍外,其他勤王大軍也是先後接到這道有些奇怪的旨意,一時摸不清頭腦之下,也只是停留在距離京城不遠之地,暗中觀望著。旨意一下,各路原本就沒有多少鬥志的明軍更是再無戰心。山東總兵劉澤清,更是直接率軍掉頭返回山東邊界之內。

    事發突然,易飛也是被這道莫名其妙的旨意給弄的懵了,眼下是多好的機會,如果運用得當的話,將清軍這次寇明的大軍一網打盡也不是說沒可能之事。但是崇禎皇帝這記暈招,也是直接磨滅了易飛原本就不多的對大明的忠誠之心外,更是對這個皇帝產生了一種,沒有最暈招,只有更暈招的敬佩感。

    易飛不死心的數次請求入城晉見皇帝,但是卻是無一不被婉拒,也許是崇禎心中有愧,在拒絕易飛數次進城的要求之後,也是加大了對鎮西軍的糧草供應和賞賜。但是這些都不是易飛想要的,易飛比這個時代的任何人都急切的想滅了這些滿蟲,在這次出動大軍勤王時,更是做好元氣大傷的準備,如今這種劃地為圈的旨意,也是讓他對大明和大明的掌權人崇禎皇帝失望透頂。易飛毫不客氣在的心中對崇禎下了一個爛泥扶不上牆的評價,但是卻也一籌莫展。

    畢竟他名義上還是大明的官軍,若是做出這種公然抗旨的行徑,就算為了顏面,朝廷也會動員大軍剿殺鎮西軍。雖然易飛並不懼與大明軍隊一戰,但是卻是不願意大敵在前,先火拚了漢人的力量。另外還有一個建奴窺視在旁,也是讓易飛不敢做出太過於過激的行動。

    崇禎的旨意也是很快的傳到了通州,壓抑了多日的多爾袞也是思索良久之後,才想到這可能是崇禎皇帝故意做出的舉動。以犧牲大明京畿百姓為代價換取自己的撤軍,這也是這道旨意唯一合理的解釋,經過多爾袞的解釋,原本死氣沉沉的清軍一眾將領也是放聲大笑崇禎的短視。

    雖然多爾袞也是在笑,甚至絲毫不掩飾對於崇禎的鄙視,但是這都是裝給部下看的。也算是一種激勵士氣的作法,但是輪到行動上,多爾袞也是十分的謹慎。仔細的觀察了數天後,多爾袞的信心也是越來越足。

    因為,這道旨意一下,原本如同蒼蠅一般不斷圍著通州打轉的鎮西軍夜不收頓時消聲匿跡了。雖然心中已經信了九成,但是多爾袞還是十分謹慎的派出斥候窺視鎮西軍大營。卻發現往日囂張無比,主動攻伐的鎮西軍卻是龜縮於大營中不斷叫罵,卻是始終沒有出營一戰。

    這樣一來,雙方的位置頓時顛倒了過來,不斷的有著清軍圍繞著鎮西軍大營叫囂辱罵,更是時不時有不怕死的靠近大營。雖然這些清軍無一例外都是被密集的火銃打成篩子,但是鎮西軍的士氣卻是不斷的下降。鎮西軍將士何時受過這種鳥氣,一向都是他們主動進攻,就算防守也是守中有攻,哪有今日這般如烏龜一般的縮於營內,不能露頭?

    確認了鎮西軍的處境之後,多爾袞也不敢過於相欺,畢竟萬一真的將鎮西軍惹的發瘋了,直接衝出來拚命。雖然對方肯定落不了什麼好,但是自己好不容易等到的這個機會也是保不住,而那時肯定也得面對鎮西軍無邊的怒火,更是不死不休,更別提此行最重要的任務,擄掠人口錢糧了。被瘋狂的鎮西軍咬住的話,能全身而退就已經是萬幸的了。

    一想到運河旁之戰,多爾袞也是有些驚懼後怕,漢人並不缺乏勇士,在這麼多年與大明征戰中,多爾袞已經看的清楚。因為每次大戰,雖然明軍大軍往往一觸即潰,但是卻是有著為數不少的不屈之士,他們往往能夠戰鬥到最後一刻!而這一小撮人對大清的傷害,也是遠在那數萬明軍大軍之上!漢人缺少的只是能夠帶領這些勇士之人!而易飛恰好就是這樣的人,所以雖然鎮西軍雖然人數比之關寧軍要少許多,而且裝備也是差了些,但是他們卻是可以抵擋住關寧軍抵不住的大清勇士,而且擋住的是關寧軍所能抵擋極限人數的十數倍的大清鐵騎!

    清軍來的快,去的更快。短暫的挑釁之後,軍心士氣也是上升了不少,但是卻是巧妙的在鎮西軍怒火行將沖毀理智之時絕塵而去,留下空留餘恨、無比憋屈的二萬鎮西軍。清軍雖然離去,但是鎮西軍士氣還是一片的低靡,清軍如此作派,直如一個個響亮的巴掌打在鎮西軍二萬官兵臉上,而且還是掌掌到肉的耳光!若這是鎮西軍不能戰也就算了,受辱也只能忍著。但是關鍵並不是鎮西軍不能戰,而是被朝廷嚴令不得出戰!朝廷自己不要臉也就算了,還強迫別人也跟著被人打臉,原本自家大將軍封爵的喜悅也是悄無聲息的散去,繼而出現的則是不斷加深的怨恨,許多人也是第一次對朝廷產生了深深的怨恨!

    中軍大帳之內,一眾鎮西軍將軍都是一臉的鐵青,他們原本對朝廷就沒有多少好感,只是追隨著易飛這才歸降朝廷。而這一路行來,剛剛覺得適應了朝廷的生活,卻是被崇禎這記暈招所招來了無邊恥辱,這下更是一下消磨乾淨,這種恥辱加於鎮西軍這樣的強軍之上,那簡直就是生死之仇了。

    「頭兒,咱們就這麼忍了?我們出兵吧!末將自當帶血騎為大軍先鋒,若是不勝,請頭兒斬了某頭!」

    原本行事穩重,甚有大將風範的張俊卿第一個忍不住了,生死相伴的老兄弟魏鐵牛剛走沒多久,而元兇卻是如此上門挑釁,偏偏還不能出戰,一下子讓張俊卿爆發了,幾乎是咬牙切齒的道。而他稱易飛為頭兒,不稱呼易飛的爵位,明顯也是將如此窩囊的朝廷也是一併恨上了。

    「張副將!注意你的言辭!」

    湯萊臉色也好不到哪去,但是卻是不得不提醒張俊卿,雖然他相信這裡之人不會將這話傳出去,但是一旦洩露出去,就憑他這一句,就會有謀反的嫌疑。

    看著張俊卿就要爆發,一旁的金海也是趕緊出來打圓場,「張兄弟,大人這會兒也不好受,先不要給大人添亂了。」

    金海雖然是勸解,但是言辭也是溫和多了,張俊卿雖然依舊氣憤難當,但卻也不再反駁什麼。也明白自己剛才所說的話已經是在否定朝廷封賜而來的爵位,傳將出去,易飛最起碼一個治下不嚴之罪是跑不了的。

    「鎮西軍成軍已歷兩年,卻是沒有拿過朝廷分毫糧餉,咱們不欠他們!」

    出乎意料,沉默寡言的秦偉明卻是突然開了口,而且明顯是站在張俊卿一邊。不過,眾人並沒有驚訝,秦偉明就是被大明官府逼的家破人亡,對大明朝廷能有好感才怪。

    要說最尷尬,無疑是中路加入鎮西軍,卻身居高位的張朝陽了。要說對大明的感情,這裡也許就只有他是最為深厚的,出身世襲百戶,雖然官職並不大。但比起易飛這些泥腿子出身的老兄弟,他也算的上是高富帥了。

    此次鎮西軍爆怒之下,幾乎所有高級將領都是對大明的忠誠搖搖欲墜,但是他卻是難以一下子割斷與大明的國恩,見到除了易飛依舊沉思,其他所有人都是看向了自己,不由得苦笑一聲,「聖上這道旨意,也許有深意也未可知。今時,國難當頭,還請諸位將軍且息怒,莫要便宜了東奴。」

    張朝陽此話一出,其餘幾位副將目光頓時變了,雖然沒有言語,但是那種距離感也是一下子產生了,就算最與張朝陽交好的秦偉明也是面色陰沉了下來。

    聽了張朝陽之言,一直如同化石一般沉思的易飛也是終於開了口,打破了這片讓張朝陽有些窒息的沉默,悠悠的道,「張副將說的是,如今強行出兵,勢必讓大明內亂,白白便宜了建奴!可歎,陛下也太小看建奴了。這次,盧督臣危矣,陛下為何這般自毀長城?!」

    易飛之語也是直接定下了基調,而且聲音中卻是帶著濃濃的失落和蕭索,張俊卿頓時精神一振,明白易飛也是對大明失望透頂。如今也許正如張朝陽所說的一般,易飛只是考慮到大明內部的安定,這才隱忍下來。

    而其他人除了張朝陽也都是一陣振奮,他們最怕的就是易飛如同岳武穆一般,盡忠於朝廷。而且不知什麼時候開始,他們心中也是有一種越來越強烈的念頭,希望可以更進一步。大明內憂外患,他們這種高級將領自然也是完全看在眼中,往日如同大山一般壓在他們心中的大明也是日漸幕落,被取代的命運似乎也是可以預見。

    而以鎮西軍的軍力之強,為何不能在亂世中爭奪一番?若是機會到來,也不是沒有扶搖直上的機會!以易飛的文才武功,這種可能似乎也是極高的!做一個留芳百世的中興良將,哪如開國功臣,封公列爵來的痛快?這個念頭不知道是什麼時候開始出現的,雖然都只是留轉於心底最深處,但是今日崇禎的一道旨意,再加上清軍的羞辱,也是一下子讓這個念頭再也壓抑不住,既然大明皇帝如此暈昏,又何必死命保他?

    就在帳內氣氛微妙之時,一個親衛快步入內,大聲稟報道,「報伯爺,楊閣老前來視察軍務,一行人已經到達轅門之外!」

    「哦?」易飛猛的睜開眼睛,眼中寒芒一閃而過,起身道,「眾將隨本伯前往迎接!」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