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抗日之修羅傳說

《》第二卷 第二卷 鐵血淞滬 第六十五章 突變的淞滬戰場 文 / 江湖奇人

    張發奎帶人到來到外面,那些憲兵和緊急調來的正規部隊,看到出來的人是他時,全都傻眼。

    「你們這是要造反還是怎麼的?誰給你們的命令調動部隊的?」

    來的一個少將師長,一下說不出話來,這件事他自已都稀里糊塗的,第三戰區的一個電話,他就馬上趕了過來。

    「給老子全都回去,以後再找你們算賬!」張發奎表明上一副凶狠的樣子,其實心裡很是尷尬,沒有想到竟然是自已的手下干的。

    「老弟,真不好意思,誤會,哈哈,誤會。」感覺很丟人的張發奎,只好在章非面前陪著笑臉。

    「沒事,張長官,這個喬上校還在我們這邊,就交給你去處理了。」

    「喬上校?」張發奎愣了下。

    章非朝唐勇點了下頭,很快,這位喬上校就被帶了進來,看到上面的張發奎,雙方都大吃一驚。

    「怎麼是你?」

    「長官。」

    張發奎低聲的問了句章非,「他鬧起來的?」

    「是的。」

    「先把他帶下去。」命令帶走了這位喬上校,張發奎才和章非仔細的說起了這個人的來歷。

    章非聽完還真有點哭笑不得,「算了,我們不計較這事。」

    「報告,緊急軍情!」

    張發奎正要說話,通訊參謀就送來了一份緊急軍情。

    原來,10月28日,日軍第3、第9師團主力,同中國守軍在梵王渡至南翔附近的蘇州河上,展開了戰鬥。蘇州河是黃浦江的支流,從梵王渡到南翔附近,河幅最寬處約百公尺,到周家橋附近只有三四十公尺。

    河南端有滬杭鐵路橋及中山公路橋,西端南翔地區有通汽車的木橋。

    由於滬西地區一片曠野,障礙度極低,中國守軍從大場撤退後,只能憑借天然河道抗擊日軍。

    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部鑒於部隊撤退後,中央作戰軍正面縮小,且滬西戰鬥中,中央、左翼作戰軍所屬部隊減員嚴重,遂下令撤銷中央作戰軍,將正面劃分為左翼和右翼兩個作戰軍,分別由陳誠和張發奎指揮。

    左翼作戰軍轄第15、第19、第21共3個集團軍,第9集團軍歸右翼作戰軍指揮。

    27日,第9集團軍向蘇州河南岸撤退之後,炸斷了淞滬鐵路橋和中山公路橋。

    左翼作戰軍一部奉命進入南翔附近公路橋北端,守衛橋頭。右翼作戰軍即調集中央教導總隊一部、第1、第78、第36、第40、第46、第87、第88、第102師及稅警總團等部共約10個師的兵力,於蘇州河南岸進入前沿陣地。

    28、29日兩天,數次打退日軍的進攻。10月30日晨,日軍集中炮火,向蘇州河南岸的豐田紗廠、北新涇鎮、屈家橋等中**隊陣地猛烈轟擊,同時出動飛機,轟炸守軍部隊。12時,日軍主力借炮兵火力及煙幕掩護,強行渡河。

    日軍一部在大廈大學西面,集中運兵船隻,在炮火掩護下朝教導總隊陣地衝來。教導總隊在總隊長桂永清指揮下奮勇還擊。敵軍輪番衝擊,教導總隊死守陣地,漸漸不支,遂由第1軍及第61師接防。

    防守北新涇的第87、第88、第36、第1師等部,冒著炮火同敵展開戰鬥。

    在敵反覆轟炸中,北新涇鎮幾成平地,守軍通信線路被毀,部隊間失去聯絡。

    各部官兵盡一切努力抗擊敵軍。為了減少傷亡,士兵們沿河岸深挖戰壕,在低於河平面的位置構築射擊孔,人員隱蔽其中。當敵軍乘汽艇、木船渡河時,暫不開火,待其半渡河中,機槍、步槍、迫擊炮一齊射擊,日軍紛紛落水。由於雙方短兵相接,使日軍飛機、火炮發揮不了威力,優勢被遏制,多次渡河進攻均被我軍擊退。

    為消滅我國守軍有生力量,毀滅抵抗行動,日軍集中海、陸炮火,持續猛烈轟炸守軍陣地,給守軍造成很大傷亡。

    31日,日軍在陳家渡、陸家埭兩處偷渡,仍未得逞。即改向河汊錯綜、較易渡越的蘇州河到江橋一線強渡,終由因肚莊一帶獲得立足點。

    據守劉家宅的稅警總團一部,同渡河之敵展開激戰。第8軍軍長兼稅警總團團長黃傑親至前線指揮,與敵數度肉搏,然渡河日軍不斷增加,守軍傷亡頗重,劉家宅為敵所佔。

    守軍再度突擊,敵軍屍橫枕藉,血流成渠,守軍亦傷亡慘重。11月2日1時,稅警總團第3團第2營向劉家宅以西攻擊前進,協助第36師作戰。

    與此同時,稅警總團另一部——第2支隊第4團,在孫立人指揮下,於周家橋一帶阻擊敵軍。

    孫立人,安徽廬江人。20年代清華大學的學生、國際籃球賽場上的中國代表、美國弗吉尼亞軍校的學員。"七.七"事變前,任國民政府財政部稅警總團第2支隊第4團上校團長。淞滬會戰開始後,孫立人率部參加了蘊藻濱和大場戰鬥,身先士卒,負傷13處。因戰績顯著受到宋子文、孔祥熙的嘉獎,被提升為稅警總團第2支隊少將司令官兼第4團團長。

    守軍向蘇州河南岸轉移時,孫立人率部趕往周橋,組織防禦。

    10月27日晨,日軍四五十人乘漲潮和晨霧迷漫之機,用事先連接好的小型橡皮舟作浮橋,偷渡到南岸,隱蔽在高約2∼3米崖下的儲煤洞中。

    孫立人發現這一情況後,當即指揮兩名班長,在岸邊豎起4塊厚鋼板當護牆,連續投出100多枚手榴彈,將敵軍橡皮舟浮橋炸斷,然後將十幾捆用汽油浸透的棉花包點燃,推進崖下的儲煤洞裡,大部分日本兵被燒死,殘存者亦被打死,僅用2個多小時,即將偷渡到南岸的日軍全部消滅。

    11月2日拂曉起,戰鬥更為激烈。日軍故伎重演,又趁晨霧之機,先後突破總團左翼第1支隊陣地。第2支隊第5團當面之敵,也正利用橡皮舟連接的浮橋向南岸強渡。

    晨6時許,蔣介石在南京直接電令黃傑,速將侵入南岸之敵殲滅。於是,黃傑帶參謀李則堯趕到第2支隊司令部指揮所督戰,孫立人則帶參謀龔至黃趕到第5團團部指揮所指揮,激烈戰鬥終日,第5團團長丘之紀陣亡,第1營營長重傷。

    日軍南侵之勢稍減。次日凌晨,孫立人為日軍炮彈炸傷,於是支隊司令部率第4、第5兩團撤至徐家匯附近休整,防務移交第36師。

    直到11月4日,第36師才接防完畢,本來215團因劉家宅陣地稅警總團尚未收復而拒絕接收,黃傑在電話中與宋希濂好言懇求陳述困難情形,申明確實無力收復,要求細明體諒通融。

    宋才勉強答應。然而接防甫兩日,215團在敵軍炮火摧毀下傷亡即達300餘人,其餘各團均死傷很重,最慘的是211團,全團僅剩團長團副營長各1,排長3人,士兵60,216團團長胡家驥兩次負傷,官兵只剩50餘名。

    軍死命強渡蘇州河之際,柳川平助率領的新組建的日本第10軍做好了大規模登陸杭州灣,抄襲上海地區中**隊側背的準備。

    這是淞滬會戰中日軍第三次大舉增兵,第10軍主要由從華北抽調的第6、第18、第114師團也趕到了杭州灣。

    凌晨,白茫茫的雨霧和潮汛使長江口至杭州灣的水域一片迷濛,在瀰漫的濃霧裡,日第10軍在80多艘艦船運送下,悄然殺至。從南通的狼福渡到金山嘴、乍浦和鎮海要塞,日軍艦艇先聲東擊西地開炮偵察,接著航空母艦上的飛機一批又一批地起飛,將重磅炸彈傾瀉到海岸目標,步兵在強大火力支援下,在全公亭、金山衛、漕涇等處登陸。

    張發奎現在接到的,就是日軍登陸的報告,這邊可是他的主要防區,匆忙和章非告辭,他馬上趕回了司令部。

    章非自已都沒有想到,他們這一休息,本來準備回上海的道路全被切斷,讓他們再次的捲入到了激戰當中。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