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抗日之修羅傳說

《》第二卷 第二卷 鐵血淞滬 第四十五章 重要的手令 文 / 江湖奇人

    能讓軍統局長當跑腿,還是多次的,章非這個軍銜也算獨一無二的一個了。

    戴笠一臉吃味的看著章非,很用力的把裝著任命文件的袋子「砸」了過來,嘴裡的話也很酸,「行啊老弟,軍銜都追上我了,和你相比,我這幾十年算活在狗身上了。」

    章非在戴笠身邊轉了一圈,好像不認識他般的打趣道:「一向沉穩有度的戴大局長,今天怎麼如怨婦般的,究竟誰惹你了?」

    戴笠拿章非沒辦法,這次算起來他也沾了很大的光,在報告上面,章非可是大大的提及了軍統一筆,校長還特別的誇獎了他們一番。

    進了屋裡,章非打開戴笠帶來的那些文件,看完後連連搖頭不已,「老戴,你那位校長也太小氣了,全是虛的,就沒有半點實際的獎勵。」

    戴笠聽的一口氣賭在喉嚨,半天才用手指著章非,「你、你竟然小看這份手令?有這東西,全國上下你都橫行無阻。」

    「手令?」章非還真沒有注意這玩意,他也不懂這些東西。

    「這是校長親自簽發的手令,可以這麼說吧,見官大三級,你還可以調動一部分軍隊,就好比古代的尚方寶劍,知道了吧。」戴笠解釋道。

    「哈哈,這麼說還真有點用。」章非寶貝般的收了起來,至於那個少將的委任狀,他看都沒有看一眼。

    「老戴,前線我軍的情況現在怎麼樣了?」

    說到這個,戴笠的神情很不好,「打的很慘烈,長江入海口這邊還好點,黃浦江那邊我軍的傷亡更大,對方的炮火實在太猛,特別是停止江面的艦隊,對我們的壓制太厲害了。」

    「另外就是鬼子的飛機,我們空軍打的幾乎沒有了,每次轟炸都會給我們造成很大的傷亡。」

    章非聽後的心情也很是不好,綜合國力擺在那裡,對方飛機大炮艦隊,我們只能長槍短炮的用血肉之軀是擋,能打到現在這樣,已經出乎了全世界的意料。

    戴笠臨走時,很是沉重的拍了拍章非的肩膀,「老弟,那些外面的生意和產業,能轉移的盡量想辦法轉移。」

    章非聽後明白了戴笠的意思,上面在這段時間大範圍轉移江浙一帶的工商業,也很清楚這場戰爭的最後結果。

    上海派遣軍司令松井石根,在增援部隊不斷到來之後,也迅速做出了調整。

    這個老鬼子還是將主力放在上海西北部的郊區,以進行對中**隊的側翼包圍作戰。

    另外,松井石根命令從抗擊登陸的日軍,加快進攻腳步,從側翼完成對上海各路敵軍的包圍。

    松井石根這樣做的目的,是想把我軍在淞滬戰場的全部軍隊,就地消滅在這邊,一次性的打垮對方的抵抗力量。

    面對日軍在杭州灣登陸的軍隊,我軍轉入抗敵包圍深入的縱深防禦作戰,利用地形及工事,實施節節抵抗。

    羅店的血戰仍在繼續,這片不足2。5平方公里之地是寶山縣第一大鎮。

    清朝末年,這裡即有700家店舖的3里長街。每日三市,車船不斷,熱鬧非凡,5萬居民散居於三灣九街十八弄。鎮內瓦房密佈,四周河流環繞,水網阡陌,易守難攻。

    我軍同日軍第11師團血戰了差不多一個月,傷亡極其慘重。至9月7日,羅店一線我守軍已經陣亡了2萬多人。

    整個羅店也變成了一片廢墟,在這近一個月的激戰中,消滅了日軍近萬,這是所有戰場中,消滅日軍最多的。

    日軍第十一師團幾近打殘,有力的牽制了大部分的日軍主力,雙方在這幾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就傷亡了好幾萬,這裡成為了淞滬戰場上真正的絞肉機。

    到了9月12日,面對日軍的不斷增兵,我軍的陣線移到了郊區。14日晚上,日軍又死力奪取了羅店東面的椒裡橋,接著以機炮戰車掩護優勢兵力,向霍揆彰的14師堅守的顧家角、吳家橋、謝宅猛衝。激戰至夜,守軍傷亡甚重,陣地陷於敵手。

    守衛陸福橋北朱店、侯家宅的守軍也與敵激戰。第51師的一個團在羅店以北與敵奮戰。

    到15日凌晨,左翼又遭增援的敵軍襲擊,守軍頑強反擊,雙方均死傷纍纍。

    這期間出現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奉命堅守寶山縣城的第583團3營,於8月31日從第6師手中接過防務。

    該營營長姚子青,號中琪,今年28歲,廣東省平遠縣墩背鄉人,16歲考入黃埔六期。

    臨陣前,姚子青營長率全營500餘將士莊嚴宣誓:「剪滅倭奴凶焰,洗雪國恥,愛我河山,誓與敵不共戴天,誓與陣地共存亡!」。

    歷經多天的激戰,姚子青和第3營官兵血戰寶山、與城偕亡的壯舉,驚天地,泣鬼神,對我中華偉大民族之魂和抗戰精神作了最好詮釋。國民黨《中央日報》發《吊寶山城中六百義士》之文頌悼,蔣介石追授姚為陸軍少將。英文《大美晚報》也著文讚頌:「此次姚營全部殉城其偉大壯烈,實令人內心震動而肅然起敬,此非僅中國人之光榮,亦為全人類之光榮,其偉績將永垂史冊而不朽!」

    連凶暴的日本人也為我抗日勇士的精神折服,日軍進城後將死者屍體收殮掩埋,並列隊鳴槍致敬。

    隨著上海戰事的不斷惡化,有錢有勢的商人大亨們,也在想著出路,章非接到一份請柬,是杜月笙的一個門下弟子送來的。

    在淞滬會戰開始起,杜月笙和上海各界愛國民流一起,組織起了抗敵後援會,任主席團成員,兼籌募委員會主任。

    和一直準備投機的張嘯林、躲在租界的黃金榮不同,杜月笙一直在奔走,為抗擊前線的將士們送去了大量的物資和生活用品,得到了愛國人士的高度讚揚。

    章非也聽說過他的事,二丫在陳靜的組織下,也加入到了救助傷員的隊伍中間,這段時間都很少看到她們,杜月笙找到自已,看來是有事情求自已,才會顯得如此隆重。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