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玄幻魔法 > 紈褲千金

《》正文 第四十六章 辯論 文 / 石楠

    從十一月初十確定冊封典禮的舉辦時間,到來年正月十五舉行典禮,也只比汪靜嵐與錢寶珠的婚禮多了幾天時間,這對皇家正規的冊封大典來說顯得太過倉促了,但是無奈下一個吉日在明年年底,如果冊封大典到那時才舉行,時間拖得太久了,所以朝臣們一致贊成,就算再忙,也要把慶典搶在年初舉行。

    確定了日期後,便是決定聘禮的規模與數量了,皇家婚禮不比民間,量力而行就夠了,皇家的婚禮講的就是一個派頭,當然,這派頭是要建立在品級定制上的,比如說聘皇后如果需要黃金一萬兩,那麼實際的聘禮就是在一萬兩之上酌情考慮,但是不得低於一萬兩。如果聘貴妃需要六千兩黃金,那麼實際的聘禮就是在六千兩到一萬兩之間,不能低於六千兩,那叫跌份兒,不能高於一萬兩,那叫逾越。

    給聶家的聘禮,在賢妃的分位上再多多少,這是皇帝的恩典,可是賢妃的禮金品級定制原本就十分的高,就單是完成定制,對國庫來說都是一個沉重的負擔,更不要提再有多少恩典了,因為皇上近兩年如果沒有子嗣,還會有新的嬪妃進宮,搞不好還會再聘一個皇后、一個貴妃,所以,國庫要將聘皇后與貴妃的禮金留足,這樣下來,剩下的只恰好夠賢妃的定制,恩典卻是沒有了。

    趙乾焦頭爛額地坐在御座之上,聽著朝臣們議論紛紛,這國庫不充盈一直是他頭疼的大事。其實也不算是不充盈,如果不用預留冊封妃嬪以及皇后的費用,國庫看起來就是相當充盈的,他這才深恨自己沒在還是四皇子的時候娶一票女人在家養著,登基後只管按大小排品級,就算是補上冊封大典,那個花費跟聘禮比也只卻是九牛一毛。可是,不能退回到從前了,這些費用是將來會發生的,避免不了了,要想辦法壓縮開支才是。

    「眾位卿家想一想,有沒有什麼可以節約開支的辦法?」趙乾問道。

    趙乾的話激起了朝臣們的一股討論熱潮,臣下們開始紛紛獻策,有提議削減俸祿以示自己清廉的,有提議增加賦稅的,有提議大臣們捐資的……其實朝臣們討論經濟,大多都顯得很不專業,自古重文武輕商農,士大夫們以經商為恥,就算近年來這樣的狀況得到些改善,但是但凡能讀得起書的人家,也絕對不會允許自己的兒子去從商。

    趙乾聽大臣們各抒己見,卻沒一條建議能真正用得上的,不由得大皺眉頭。宰相汪必清自朝臣列隊裡站了出來,行禮道:「微臣倒是有個想法?」趙乾對汪必清這種老學究能在財政收入上有什麼好的見解也不抱什麼幻想,但是他畢竟是宰相,他的決定能很大程度上左右朝政,所以不得不打起精神聽他的高論。「汪愛卿講。」

    「回皇上,臣以為可以削減軍費開支來充盈國庫,自二十幾年前的先皇時期開始,便再無戰亂了,有不少役期的士兵直到年齡大了退伍回鄉也沒有打過一次仗,每年占總稅收五成的經費都用來養了這批閒人,臣認為……」

    還沒等汪必清講完,武將這邊就已經群情激奮了,錢正勳站了出來,反駁道:「回皇上,國不可一日無兵哪。汪大人,你讓皇上遣散軍隊,究竟是安的什麼心?」

    汪必清不疾不徐地應道:「老夫可沒說過要遣散軍隊,老夫只是建議皇上削減軍費,老夫認為這軍費大可以制定成兩個等級,戰時一個等級,不戰時為另一個等級,這樣一來,開支將會節省不少吧。」

    錢正勳駁斥道:「汪大人說得倒是輕巧,要是皇上令你削減文官們的俸祿,你肯嗎?無緣無故的削減了經費後,又怎麼能在下屬面前再樹立威信?」

    汪必清點頭道:「若是皇上令老夫削減文官地俸祿。那老夫自當以身作則。從老夫這裡開始削減。至於威信嘛。在國家利益面前。也不是那麼重要地。」

    這文官派系地代表和武官派系地代表吵將起來後。後面地群臣也跟著吵鬧了起來。互相捉對地吵。有地甚至已經上升到人身攻擊地高度上了。趙乾見苗條不對。趕緊叫了停。待臣下們靜下來後。才歎了口氣道:「不要吵。現在開始。一個一個地說。贊成削減軍費地說理由。不贊成地也說理由。從文官開始。每個武官必須回答上一個文官地問題。並給下一個文官提一個問題。好了。開始!」

    昏昏欲睡地金琳這才有些清醒了過來。對趙乾佩服不已。這種大臣們議政地方式跟現代地答辯倒有些相似了。朝臣們可以暢所欲言。不會因此而獲罪。這樣一來就形成了一種良好地政治氛圍。就算朝堂上分著派系。可是只要說得在理。其他人也會心服。

    宰相汪必清作為文官之首。第一個拋出問題:「老夫認為應當削減軍費。可以讓士兵閒時務農。以減少開支增加收入。否則朝廷年復一年地養著他們有何用?」

    錢正勳辯道:「沒有戰爭地時候士兵們看起來固然有些多餘。固然是朝廷養著他們。可是一旦邊關有危機。也是這些士兵們。用自己地身軀和熱血保衛著國家。若是削減軍費造成軍心渙散。遇到戰事士兵們不聽調遣又該如何?」

    第三個發言地是和稀泥地太師王蒙。他地發言完全可以視為和稀泥地典範。「呃……老夫以為。汪大人和錢大人說地都很有道理。只是。這削減與不削減。還得有個具體地方案才行啊。若是削減了。會造成什麼後果。能減少多少開支。得合計合計才行。」此言一出後。不少朝臣都對此嗤之以鼻。認為他說了跟沒說一樣。

    這樣七十幾個朝臣輪著辯論下來,到金琳這裡時,該說的基本都被說完了,反正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誰也沒徹底的說服誰。金琳想了想,正想開口,就見太師王蒙轉過頭來,殺雞抹脖子似的給她遞眼色。金琳聽完了辯論,積了一肚子話想說,有豈是王蒙一個眼色就能改變的。

    「臣以為,削減軍費只是治標不治本的辦法而已,而且前面各位大人也說了,削減軍費弊端甚多,與帶來的微薄利益不協調,國不可一日無軍,臣不認為應該削減軍費。而且,國庫的開支,只節流是根本無用的,開源才是要緊問題,若是節流的話,倒是可以從其他開支上著手,比如這次的禮金,可以按祖制來辦,不用額外增加,另外,各種等級的宴會也可以縮減一部分的開支,但是臣以為,開源才是充足國庫的重點所在。」

    開源節流,乃是荀子提出的富國之道,歷朝歷代都引為經典。其實這個道理大家都懂,但是今日的朝堂爭論大家都鑽進了死胡同裡,竟然沒有一個人站在更高的角度上探討這件事情,大家都熱衷於辯駁對方的觀點,闡述自己的立場,卻忘了根本的癥結所在。金琳無派無系,自然不會激動地想著如何駁倒對方的言辭,所謂旁觀者清,她站在最末尾的位置,狠狠地當了一回旁觀者,於是總結出了以上的理論,使得滿場寂靜。

    趙乾其實一直對金琳是不抱什麼希望的,只是想每天能夠看到她,使得自己心情愉快一點就夠了,但是今日金琳的言論,給了他一個大大的驚喜,所以,他震驚之餘竟然忘了做出任何反應。

    朝臣們也同樣處於驚愕之中,畢竟聶無恨名聲在外,誰會指望一個浪蕩的紈褲子弟能有什麼好的見解,在她說話之前,所有朝臣們都是抱著看笑話放鬆一下心情的心態來看她的,誰知道這樣一個紈褲子弟,卻給在場的每位朝臣狠狠地上了一課。讓他們知道了什麼叫捨本逐末,什麼叫本末倒置。

    最先反應過來的是宰相汪必清,他自是覺得自己被這個浪蕩子羞辱了,他覺得聖人的言辭自聶無恨最裡說出來,都是辱沒了聖賢。「聶大人言之有理,不過,好聽的話自是人人都會說的,但是真才實學卻不是人人都有的!還請聶大人說說,這開源該如何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