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玄幻魔法 > 隋唐秘史

《》章 節目錄 第九十章 賜姓楊柳 文 / 天山譚談

    卻說煬帝的車駕離開了東京,往汴渠而來。還沒走多長時間,早有虞世基、麻叔謀、王弘一班心腹大臣,前來迎接。煬帝也沒有到行宮,直接就上船,自己和蕭後坐上了十隻頭號的大龍舟。十六院夫人和眾美人被分派在五百隻二號龍舟裡面。一萬隻雜船,一部分裝載太監,一部分裝載樂人,還有一部分供應飲食。文武百官,帶領著兵馬,都在兩岸立營駐紮,沒有詔旨,不許輕易上船。煬帝自己的十隻大龍舟用索接連起來,居於正中間。五百隻二號龍舟,分一半在前、一半在後,簇擁著大龍舟前進。每隻船上都插著一面繡旗,編成字號,眾夫人、美人都照著字號居住,以便不時宣召。各雜船也都插著一面黃旗,又按照龍舟上字號分一個小號,整整齊齊地排開,不許有絲毫差錯。大船上一聲鼓響,眾船都要魚貫而進;一聲金鳴,各船就要立即停住,如有軍法一般,十分嚴肅。又設了十名郎將為護纜使,叫他們巡視周圍。雖然有一萬多隻龍舟,幾十萬人,把一條淮河都填滿了,但是天子的號令一出,都整整肅肅,排列有序,沒有一個人敢大聲喧嘩。

    煬帝把龍舟分派好了以後,只見高昌引著一千殿腳女來見煬帝。煬帝看見這些女子都是吳越裝束,一個個桃紅杏白,十分可愛,滿心歡喜,就問道:「她們都分派好了嗎?」高昌說道:「分派是分派了,只是還沒有經萬歲選過。」煬帝說道:「不用選了,等著明天牽纜繩時朕在龍舟上看看再說吧!」眾殿腳女領旨,各自散去。

    天色已經很晚,今天看來開不了船了,煬帝就吩咐在船殿中排起酒宴,先召群臣飲了一回,群臣散去。又同蕭後、眾夫人,一直吃到半夜才去睡覺。第二天煬帝起來,傳旨擊鼓開船。不知怎麼回事,這一天一點風都沒有,不能掛錦帆。眾人只得把纜繩拴上,先把一千頭羊驅趕在前邊,隨後叫眾殿腳女一齊上岸去牽挽。眾殿腳女都是演習好了的,打扮得嬌嬌媚媚,上了岸,按照前後次序站好了,船頭上輕敲一聲畫鼓,眾女子一齊用力,那十隻大龍舟,被一百條纜繩扯著,悠悠漾漾地朝前走去。煬帝與蕭後站在船樓中仔細觀看,只見兩岸上錦牽繡挽,玉曳珠搖,百樣風景,千般裊娜。自古以來,從沒有那個皇帝像煬帝這樣會玩。

    煬帝看了,喜不自勝。就對蕭後說道:「朕今天這樣玩樂,也不枉了做天子一場。」蕭後說道:「陛下能及時行樂,真可謂天性聰明。」煬帝說了幾句閒話,又同蕭後扶著欄杆觀看。走得還不到半里地,只見眾殿腳女的粉臉上都微微透出汗來,有點喘息不定的樣子。你猜這是為什麼?原來這個時候是四月初,天氣剛開始轉熱,上午的太陽又在東邊,正好照在臉上,這些殿腳女不過都是十六七歲的嬌柔女子,怎麼能禁得起!所以還沒有走多遠就喘息起來。

    煬帝看了,心裡想道:「這些女子,原是要她們妝飾美觀,如果一個個都流出汗來,氣喘吁吁地行走,就一點趣味都沒有了。」煬帝想到這兒,急忙傳旨,敲鑼鳴金讓船停住。左右領旨,急忙走到船頭上,「噹」的一聲金鳴,兩岸上的眾殿腳女都一齊挽住纜繩不走了。又一聲金鳴,眾女子都將纜繩一轉一轉地繞了回來。又一聲金響,眾女子都收了纜繩,一齊走上船來。蕭後就問道:「才走了幾步路,為何陛下又讓停住了?」煬帝說道:「御妻難道沒有看見,這些殿腳女才走了不到半里就氣喘起來了嗎?如果再走一會,一個個流出汗來,成什麼樣子?這是太陽照著,天氣熱的緣故,所以朕叫她們暫時停住,必須商量一個辦法,把這個問題解決了。」蕭後笑著說道:「陛下原來是愛惜她們,恐怕曬壞了。妾倒有一個辦法,不知道行不行?」煬帝問道:「御妻有何妙計?」蕭後道:「這些殿腳女,兩隻手要牽纜繩,又遮不得扇子,又打不得傘,怎麼能免得了太陽曬?臣妾看來,倒不如在龍舟上,過了夏天,等到秋涼再去,這樣就不會曬著她們了。」煬帝笑著說道:「御妻不要取笑,朕不是愛惜她們,只是這個樣子實在是不美觀。」蕭後也笑著說道:「妾也不是妒忌她們,只是也沒有什麼別的好辦法。」

    煬帝低著頭想了半天,確實沒有計策,只得宣群臣來商議。不一會兒,群臣都來了。煬帝走上殿來,群臣朝拜過以後,煬帝就問道:「現在天氣已經開始熱了,這些殿腳女,叫她們在日光中行走,很不美觀,各位愛卿看看有什麼好辦法,把這個問題解決了?」眾臣想了一會,沒有人答應。這時翰林院學士虞世基奏道:「這事好辦,只需在河兩岸都種上垂柳,清蔭交映,就會青青涼涼,不用擔心日光了。不單殿腳女可以乘涼,柳根四下長開,這新築的河堤就會盤結起來,又可以避免堤壩崩坍。況且摘下葉子,又可以餵飽群羊。」

    煬帝聽了大喜,說道:「這個辦法很好。只是這兩條河堤,有千里之遠,一時半會怎麼能種這麼多柳樹?」虞世基說道:「陛下只需傳一道旨意出去,不論是官是民,誰能種一顆柳,就賞誰一匹絹。這些百姓聽說有利可圖,自然連夜種了起來。臣估計不出六七天就能成功。」煬帝高興地說道:「愛卿真是有用之才!」就傳旨讓兵工二部火速寫告示,飛馬通知兩岸附近的鄉村百姓,誰能種柳樹一棵,賞絹一匹。又叫很多太監監督戶部官員,裝載無數的絹匹銀兩,沿途按樹分發。真是有錢能使鬼推磨,只因這一匹絹賞得重了,那些百姓就不顧性命,男女老幼,不論白天黑夜都來種樹。也有一個人單獨種一棵的,也有幾個人共種一棵的。掌絹官員不管他人多人少,見一顆柳樹栽在地下,就當面給一匹絹。眾人見賞賜得快,種了一棵,又趕著挖一棵來種,生怕別人種完了,來來往往,絡繹不絕。近處的柳樹沒有了,三五十里遠的柳樹也都挖來種,小柳樹種完了,連一人抱不來的大柳樹都連根帶土扛了來種。真個是:

    神不能差,鬼不能遣。

    一被利驅,便如磨轉。

    煬帝在船樓上看見種柳樹的百姓蜂擁而來,心中十分快樂,就對群臣說道:「先前周文王有德於民,所以萬民為他起造台池,就像兒子對父親子一般,千古傳為美談。你看今天這些百姓,一個個爭先恐後,與那時的光景沒什麼兩樣!」眾臣奏道:「陛下德高三皇,功過五帝,不必說別的了,只看這種柳的光景,就可以永垂不朽了。臣等也為陛下感到萬分的高興。」煬帝說道:「這樣的好光景不可多得,朕也親自種一顆,也讓後人看看君臣同樂的盛事。」煬帝說完,就帶領群臣走上岸來。眾百姓看見煬帝,都慌忙跪在地下,七上八下地亂磕頭。煬帝就傳旨叫百姓起來,說道:「有勞你們百姓種樹,朕心裡實在過意不去,朕也親自栽一棵。」煬帝自己走到柳樹邊,選了一棵,親自用手去拿。手還沒有碰到樹,早有許多太監拿了過來,挖了一個坑栽了下去。煬帝只用手在上面摸了幾摸,就當是他種的了。群臣與百姓看見,都齊呼萬歲。煬帝種過幾棵,大臣也依次各種一棵。眾臣種完以後,只見眾百姓齊聲喊叫起來,又不像歌,又不像唱,隨口兒編出幾句謠言來,說道:

    栽柳樹,大家來。

    又好遮蔭,又好當柴。

    天子自栽,然後百姓栽。

    煬帝聽了滿心歡喜,又取了許多金錢賞賜百姓,然後上了船。眾百姓得了厚利,一傳十,十傳百,很遠的人都跑來種樹,不到兩三天工夫,這一千里的河堤已經是青枝綠葉,像柳巷一般。清蔭覆地,碧景參天,微風吹來,裊裊生涼,月上枝頭,離離瀉影

    煬帝同蕭後憑欄觀看,滿心歡喜。煬帝說道:「垂柳的妙處,竟然是這樣,簡直就像一條漫天帳篷。」蕭後說道:「帳篷哪有這麼風光瀟灑?」煬帝說道:「先前秦始皇在泰山封禪,突然風雨交加,無處躲避,幸虧五株大松遮蓋。始皇認為大松有功,就封它為五大夫松。朕現在游幸江都,虧了這些柳樹遮蔽日光。這些柳樹也很有功,朕想賜它一個外官職銜,又怕和眾臣不好分辨,朕今天就賜它御姓,就姓楊吧。」蕭後笑著說道:「陛下賞賜草木之功,也很得體。」煬帝大喜,就叫近侍取來紙筆,親手寫了「楊柳」兩個大字,叫左右掛在樹上,作為嘉獎。又傳旨告知天下,以後都要叫它楊柳,不許單叫柳樹。蕭後說道:「今天陛下得了這個同姓的功臣,也該慶賀一番才對。」就命左右拿酒來,親自斟了一杯遞給煬帝。煬帝接過酒來笑著說道:「可不是得一個功臣。」

    煬帝飲了幾杯,就命令擊鼓開船。船頭上一聲鼓響,眾殿腳女依舊手拿著纜繩,走上岸去牽挽。只見兩岸的楊柳,碧影沉沉,一毫日光也透不下來,不時又有清風撲面吹來,非常涼爽可人。這些殿腳女都覺得很快樂,也不大費力,便一個個逞嬌鬥艷,在河堤上笑嘻嘻地前行。煬帝看見殿腳女走得舒舒服服,一點也沒有愁苦之色,心裡十分歡喜。就說道:「這都是虞世基教朕種楊柳的功勞,不可不賞。」就叫左右取黃金百兩,綵緞十端,御酒十樽,賜給虞世基。煬帝心裡高興,就吩咐在龍舟上擺下酒宴,召來十六院夫人與眾美人,一起賞玩。煬帝吃到半酣之際,不覺淫心蕩漾,就帶著袁寶兒,到各龍舟上繞著雕欄曲檻,將那些殿腳女仔細地選看。只見眾女子花枝招展,翩翩躚躚,從綠楊影中走過,一個個都覺得風騷可愛,忽然看到第三隻龍舟,只見一個女子,更是十分俏俊:腰肢柔媚,似風前垂柳纖纖;體態優雅,如春後梨雲冉冉。一雙眼,秋水低橫;兩道眉,春山長畫。白雪凝膚,而鮮妍有韻;烏雲綰髻,而滑膩生香。金蓮款款,而行不動塵;玉質翩翩,而過疑無影。莫言婉轉都堪死,更有**不在容。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