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玄幻魔法 > 隋唐秘史

《》章 節目錄 第四十一章 君臣釣魚 文 / 天山譚談

    自從宣華進宮以後,煬帝意亂情迷,今日賞花,明晚玩月,整天只是飲酒賦詩,宮中行樂。怎奈人的**是無限的,煬帝得隴望蜀,一天比一天奢侈起來。錦繡嫌其無色,珠玉憎其不香,守著三宮六院還嫌沒地方遊玩。這一天煬帝和蕭後、宣華二人一起在太液池邊避暑,只見清泉見底,碧柳參天。剛開始煬帝心情不錯,和二位夫人喝起酒來,不知不覺已是中午,天氣又悶又熱,煬帝突然煩躁起來,很生氣地說道:「朕以為為天子者,富有四海,則四海之內都應該是天子行樂的場所。朕現在是徒有虛名,卻單單守著這幾間悶死人的宮殿,沒有一處可以散心取樂的地方!」蕭後說道:「陛下要造幾所有趣的宮館應該不難吧,何必這麼生氣呢!」煬帝說道:「要造宮館是不難,只是朝廷裡這些官員,動不動就要來攔阻。」蕭後說道:「這些官員能有幾個是忠臣?就是來進諫阻止,也都不過是博個虛名,其實是要貪圖富貴。陛下如果時常賜宴,與他們同樂,他們自然都極力奉承,誰來攔阻!」煬帝笑著說道:「外官的醜態被御妻一句話都描畫完了。別的官員都沒事,只有楊素這老兒專門跟我作對,不如明天就在這太液池,以釣魚為名,先宣他來賜宴,在酒席上朕慢慢跟他商量。如果他能同意,其他的官員就不用問了。」蕭後說道:「聖上說得很對。」三人商量好了以後,趁著晚上涼快,一起在太液池裡洗了個澡,然後重新擺上瓜果,一邊飲酒一邊細語交談,直到夜深人靜,明月當頭,才各自回宮休息。後來蘇東坡有《洞仙歌》詞一首,單道宮中夏夜之妙:

    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滿。繡簾開,一點明月窺人,人未寢,欹枕釵橫鬢亂。起來攜素手,庭戶無聲,時見疏星渡河漢。試問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繩低轉。但屈指西風幾時來,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換。

    第二天,煬帝駕臨太液池,叫兩個太監傳旨宣楊素入宮。楊素自擁立楊廣當了皇帝以後了,赫赫有功,不但總攬朝政大權,兵權也都在他手裡,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朝中的文武官員都很敬畏他。因為天下太平,他蓄養了很多歌女舞女,天天在府中飲酒快樂。入朝也罷,不入朝也罷,誰敢管他的閒事!這一天楊素正和幾個寵妾在長楊館下棋避暑,兩個太監進來了,宣他進宮。楊素就坐著一乘涼橋,帶幾個隨從到宮裡去了。到了太液池,煬帝看見以後,趕緊下殿迎接,讓楊素免朝,又賜了座。楊素也不謙讓,竟然一拱手坐了下來。煬帝說道:「很久沒有看到愛卿了,今天宮殿裡涼快,碧柳清泉,游魚可數,所以把愛卿詔來一起釣魚玩玩。」楊素說道:「老臣聽說『縱禽則荒,縱獸則亡。』昔魯隱公觀魚於棠,《春秋》譏之;舜歌《南風》之詩,而萬世誦德。陛下新登大位,年富力強,應該以虞舜為榜樣,不應當學魯隱公。」煬帝說道:「朕聽說姜太公因為一次釣魚,讓周朝興旺了八百年,愛卿的功勞,與姜太公有什麼不同呢!朕一直記著愛卿的功勞,所以請你來釣魚,不敢因為沉迷於禽獸而荒廢朝政。」楊素大喜,說道:「陛下既然一直惦記著老臣,老臣不敢不像姜太公那樣報答陛下。」二人相互看了一眼,哈哈大笑。於是煬帝就命令侍從太監把桌椅搬到池邊。原來這太液池裡的水是引入的活水,外面一直與江河相通,雖然不過十幾丈寬,卻逶逶迤迤,環繞著宮殿,正當中有一道白石橋,兩岸都種著又高又大的柳樹。此時清風徐來,碧影交加,非常涼爽。煬帝與楊素有說有笑,慢慢地走到池邊,向池中一看,果然是紅成行,青作隊,無數游魚在清泉中來來往往。

    二人看了一會兒,煬帝說道:「游魚鮮美可愛,朕想親自釣一條給愛卿下酒。」楊素說道:「怎敢讓陛下受勞!還是老臣釣一條獻給陛下吧。」煬帝說道:「既然如此,朕與愛卿就一起釣吧,以先得者為勝,後得者開宴的時候要罰一大杯,怎麼樣?」楊素說道:「聖諭最妙。」煬帝就讓左右取來釣魚竿,又吩咐把兩把金交椅緊緊移到池邊。此時也不分個君臣上下,二人竟並排坐了。柳蔭中忽然露出一點日光,煬帝又叫人把黃羅傘拿過來遮著。左右急忙拿過來兩把黃羅御傘,一把罩著煬帝,一把蓋了楊素。兩邊簇擁著無數的宮人,都看他倆釣魚。他二人把香餌繫在鉤上,手裡拿著魚竿,把魚鉤和絲線投到清泉之中,魚漂隨著波浪輕輕擺動。正是:

    太液池中簇錦鱗,綠楊影裡並垂綸。

    須知別有閒絲餌,臣釣君兮君釣臣。

    沒過多長時間,煬帝把手往上一提,釣上來一個三寸長的小金魚。煬帝大喜,就對楊素說道:「朕釣了一尾,愛卿記著有一杯酒了。」楊素正聚精會神地釣魚,剛好有魚正想上鉤,恐怕嚇跑了魚,竟然沒有答應,只是把頭點了兩下。只見魚漂下沉,楊素趕緊抬起釣竿,卻是一個空,只得又將魚鉤投下水去。又過了一會兒,只見煬帝又釣上來一條小魚,也只有三寸長短。煬帝又說道:「朕釣了兩尾了,愛卿記著有兩杯酒了。」楊素這邊魚漂又下沉了,用力往上一扯,卻又是一個空。眾宮人看了,不自覺得都捂著嘴笑。楊素看見,有點不高興,就說道:「燕雀安知鴻鵠之志?這兩個小魚算什麼?待老臣試展釣鰲之手,釣一個金色鯨魚,怎麼樣?」煬帝見楊素說出這樣的大話,一點都沒有君臣的樣子,心裡很不高興,就把魚竿放下了,推說要解手,站起身來朝後宮走去。

    楊素哪裡管他,只顧著低著頭坐在那兒釣魚。煬帝走進宮裡,滿臉怒氣。蕭後接住問道:「陛下與楊素釣魚,為何一臉怒氣地回來了?」煬帝說道:「想不到楊素這老賊如此驕傲無禮,在朕面前十分放肆。朕想派幾個宮人殺了他,以解我心頭之恨!」蕭後連忙阻止,說道:「這個使不得!楊素是先朝老臣,又對陛下有功,今日宣他賜宴,無緣無故地殺了,外官必然不服。況且他是一個猛將,幾個宮人如何殺得了他?如果撕破了臉,他手裡有兵權,真要猖獗起來,江山社稷還不知道是誰的呢。陛下如果想除掉他,也應當從長計議,今天肯定不行!」煬帝想一想,說道:「御妻言之有理。」說完,換了衣服,又來到了太液池邊,只見楊素還低著頭在那裡釣魚。煬帝從楊素的背後走來,仔細打量了一下楊素,只見他坐在黃羅傘下,神采奕奕,相貌堂堂,幾縷如銀的白鬚被微風吹著,飄在兩邊,恍然有帝王氣象。煬帝看了,心裡非常妒忌。坐下來以後,見楊素一個魚也沒有釣著,就笑著問道:「愛卿這一會釣幾個魚了?」楊素說道:「能變成龍的魚能有幾個?」話還沒說完,用手一拉,真個事有湊巧,剛好釣上來一尾金色鯉魚,長有一尺二三寸。楊素就把釣竿丟在地下,笑著說道:「有志者事竟成。陛下認為老臣怎麼樣?」煬帝也笑著說道:「有你這樣的老臣,朕還有什麼好擔憂的!」。二人站起身來,正要上殿,只見一個太監走過來奏道:「朝門外有一個打魚的人,捕獲了一尾大鯉魚,金鱗赭尾,與眾不同,知道是神物,不敢私自賣,要獻給萬歲。」煬帝叫把魚拿進來看看。不多時,兩三個太監把那魚放在一個大盆裡,抬到面前。煬帝與楊素二人仔細一看,只見那魚有五六尺長,鱗甲上金光閃閃,與日爭光,真是鮮明可愛。有詩為證:

    錦甲芳鱗金色鮮,似當九二見於田。

    莫言誤入漁人手,頭角成時自上天。

    煬帝看了,高興地說道:「好個鯉魚!」又對楊素說道:「卿在太液池裡釣上來一條小魚,朕就用這條大魚來補上吧,正是小的不去大的不來。」說完就想把魚放到太液池裡。楊素說道:「此魚大有神氣,恐非池中之物,不如殺了它,可以免除災禍。」煬帝笑著說道:「如果真是成龍神物,朕如果殺了它,就再也得不到了。」就問左右的人:「這條魚有名字嗎?」左右說道:「不曾有名。」煬帝就讓人取來硃筆,親自在鯉魚額頭上寫上「解生」兩個字,作為記號。煬帝又說道:「這條魚就要被困死了,是朕救了它的命。」說完就命令左右把魚放入池中。又讓人重重賞賜了那個打魚的人。這條魚入水以後,得意地擺了幾下尾巴,一會兒就不見了。正是:

    曾聞養虎能遺患,何事君王又放龍?

    他日風雷池上起,始知神物有奇蹤。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