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言情小說 > 資本論

正文 第十一章 |關於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的理論。(一) 文 / 卡爾·馬克思

    李嘉圖提到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的區別,只是為了說明價值規律的例外,即工資率影響價格的各種情況。這個問題,我們要到第三卷才談。

    但是,原來的糊塗觀念一開始就表現為下面這種輕率的並列:

    「固定資本耐久程度的這種差別,和這兩種資本可能結合的比例的這種多樣性。」

    試問,這兩種資本是什麼?回答是:

    「維持勞動的資本和投在工具、機器和建築物上的資本可能結合的比例也是多種多樣的。」正是這種多樣性,使得柯布與道格拉斯能夠將這兩者對產出進行回歸分析,得到現代庸俗經濟學中著名的柯——道生產函數。參見cobb,c.w.andˍp.h.douglas,ˍtheoryˍofˍˍeconomicˍreviewˍ18:139——165.倘若這種結合的比例只有一種可能,那麼柯布和道格拉斯的回歸分析就會由於完全共線性而失敗。值得注意的是,李嘉圖顯然認為勞動力與固定資本之間是「比例」關係,而不是現代庸俗經濟學所謂的「替代」關係。這是李嘉圖比柯布和道格拉斯等現代庸俗經濟學家高明的地方。

    因此,固定資本=勞動資料,流動資本=投在勞動上的資本。維持勞動的資本,是從亞·斯密那裡抄襲來的陳詞濫調。在這240里,一方面把流動資本同可變資本即投在勞動上的那部分生產資本混為一談。另一方面,由於對立不是從價值增殖過程——不是從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得出的,而是從流通過程得出的(斯密的舊有的混亂),就出現了雙重錯誤的規定。

    第一,把固定資本耐久程度的差別同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所組成的資本構成的差別等量齊觀。但是,後一種差別決定剩餘價值生產上的差別;相反,前一種差別,在考察價值增殖過程時,只涉及生產資料的一定價值轉移到產品中去的方式,而在考察流通過程時,只涉及所投資本的更新期間,或者從另一個角度考察,只涉及資本預付的期間。如果我們不去洞察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的內部機構,而是從已有的現象出發來考察,那末,這兩種差別事實上就合而為一了。當社會剩餘價值在投入不同生產部門的資本中間進行分配時,資本的不同預付期間的差別(例如固定資本的不同壽命)和資本的不同的有機構成(從而也是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的不同的流通),對於一般利潤率的平均化和價值到生產價格的轉化,都發生同等的作用。

    第二,從流通過程來看,一方面是勞動資料,即固定資本,另一方面是勞動材料和工資,即流動資本。但從勞動過程和價值增殖過程來看,一方面是生產資料(勞動資料和勞動材料)即不變資本,另一方面是勞動力即可變資本。對資本的有機構成(第1卷第23章第2節)來說,在同一價值量的不變資本中,是勞動資料多,勞動材料少,還是勞動材料多,勞動資料少,這是毫無關係的,一切都取決於投在生產資料上的資本和投在勞動力上的資本的比例。反之,從流通過程來看,也就是從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的區別來看,一定價值量的流動資本按什麼比例分為勞動材料和工241資,同樣是沒有關係的。從一個觀點看,勞動材料和勞動資料歸在同一範疇,而和投在勞動力上的資本價值相對立。從另一個觀點看,投在勞動力上的那部分資本和投在勞動材料上的那部分資本歸在一起,而和投在勞動資料上的那部分資本相對立。

    因此,在李嘉圖那裡,投在勞動材料(原料和輔助材料)上的那部分資本價值,不出現在任何一方。它完全消失了。這就是說,它不適於放在固定資本方面,因為在流通方式上,它和投在勞動力上的那部分資本完全相同。另一方面,它也不應放在流動資本方面,因為這樣一來,從亞·斯密那裡繼承下來的、並不聲不響地保留著的那種把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的對立同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的對立等同起來的做法,就會站不住腳。李嘉圖有豐富的邏輯本能,不會不感覺到這一點,所以,這部分資本就在他那裡消失得無影無蹤了。也被柯布和道格拉斯排除了。參閱文獻同上。

    這裡必須指出,用政治經濟學的話來說,資本家投在工資上的資本是按不同的期限預付的,這要看他例如是每週,每月,還是每三個月支付一次工資而定。實際情況正好相反。是工人按一周,一個月,或三個月,把他的勞動預付給資本家的,這要看他是每週,每月,還是每三個月得到一次工資而定。如果資本家是購買勞動力,不是事後支付勞動力的報酬,也就是說,如果他是按每日,每週,每月,或每三個月給工人預支工資,那才談得上按這個期限進行了預付。既然他是在勞動已經持續數日,數周,數月之後才支付,不是購買勞動,不是按勞動要持續的期間支付,所以這一切不過是一種資本主義的顛倒。工人以勞動形式對資本家的預付,竟然變為資本家以貨幣形式對工人的預付。至於資本家只有經過一個或長或短的時期,——根據製造產品所需的時間的長短,也根據產品流通所需的時間的長短,——才能夠實現產品本身或從流通242中收回它的價值(加上其中包含的剩餘價值),那絲毫也不會改變事情的本質。而且我們常常看到,資本家已經得到商品的預付款了,也就是已經預先實現產品本身的價值(加上其中包含的剩餘價值)了,也還要等工人完成產品之後一段時間才支付相應的工資。有時即使已經將產品賣出去,並且收回貨幣了,也要拖後很久才支付工人的工資。商品的買者想怎樣處置商品,這和賣者毫無關係。資本家購買機器時,不會因為他必須一次預付機器的全部價值,而這個價值只能逐漸地一部分一部分地從流通中流回,就能用較便宜的價錢得到這台機器。資本家購買棉花時,也不會因為它的價值會全部加入由它製成的產品的價值,從而全部一次由產品的出售得到補償,而對棉花支付較高的價錢。

    讓我們回過來談李嘉圖。

    1、可變資本的特徵是,一個一定的、既定的(因此它本身是不變的)資本部分,一個既定的價值額(假定等於勞動力的價值,雖然在這裡工資是等於、大於還是小於勞動力的價值,是沒有關係的)和一個會自行增殖、會創造價值的力即勞動力相交換,而勞動力不僅再生產它自己的由資本家支付的價值,而且同時生產剩餘價值,即原來不存在的,沒有用任何等價物買來的價值。投在工資上的那部分資本的這個具有特徵的屬性,使這部分資本作為可變資本而和不變資本完全不同。如果投在工資上的那部分資本只是從流通過程來考察,這樣它就作為流動資本而和投在勞動資料上的固定資本相對立,那末,這個屬性就會消失。這一點已經由下面的事實表示出來:這時投在工資上的那部分資本就會在流動資本項目內和不變資本的一個組成部分,即投在勞動材料上的部分合在一起,而和不變資本的另一個組成部分,即投在勞動資料上的部分相對立。在這裡,剩餘價值,也就是那個使所投價值額轉化為資本的條件,就完全被忽視了。同樣,下列事實也被忽視了:由投在工資上的資本加進產品的那部分價值是新生產的(從而也是實際再生產的),而由原料加進產品的那部分價值卻不是新生產的,不是實243際再生產的,而只是維持、保存在產品價值中的,因而只是作為產品的價值組成部分再現的。現在從流動資本和固定資本相對立的觀點看,區別就僅僅在於:生產商品所使用的勞動資料的價值只是一部分一部分地加入商品價值,從而也只是一部分一部分地由商品的出售得到補償,因此,一般地說,只是一部分一部分地,逐漸地留到補償。另一方面,生產商品所使用的勞動力和勞動對像(原料等等)的價值卻全部加入商品價值,從而也全部由商品的出售得到補償。就這一點來說,從流通過程看,資本的一部分表現為固定資本,另一部分則表現為流動資本。在這兩種情況下,問題都是一定量預付價值向產品的轉移,以及這個價值由產品的出售得到的再補償。現在的區別只是在於,價值轉移,從而價值補償,是一部分一部分地逐漸地進行,還是一次進行。這樣一來,可變資本和不變資本之間的決定性的區別就被抹殺了,剩餘價值形成和資本主義生產的全部秘密,即一定的價值和體現這些價值的物品藉以轉化為資本的條件也被抹殺了。資本的一切組成部分,就只有流通方式的區別(而商品流通當然只和已有的、既定的價值有關);而共有一種特別的流通方式的,是投在工資上的資本和投在原料、半成品、輔助材料上的那部分資本——同投在勞動資料上的那部分資本相對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