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言情小說 > 資本論

正文 第八章 |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一) 文 / 卡爾·馬克思

    i、形式區別

    我們在第一卷第六章已經看到,一部分不變資本和它幫助形成的產品相對立,保持著它進入生產過程時的一定的使用形式。因此,它在一個或長或短的期間內,在不斷反覆的勞動過程中,總是反覆地執行著相同的職能。例如廠房、機器等,總之,凡是稱作勞動資料的東西,都是這樣。這部分不變資本,按照它在喪失使用價值時喪失掉的交換價值的比例,把價值轉給產品。這種生產資料把多少價值轉給或轉移到它幫助形成的產品中去,要根據平均計算來決定,即根據它執行職能的平均持續時間來計量。這個持續時間,從生產資料進入生產過程時起,到它完全損耗,不能使用,而必須用同一種新的物品來替換或再生產時為止。

    因此,這部分不變資本——真正的勞動資料——的特徵是:

    一部分資本是以不變資本的形式即生產資料的形式預付的。生產資料在它保持著進入勞動過程時的獨立使用形式的期間,作為勞動過程的因素執行職能。完成的產品,從而已經轉化為產品的產品形成要素,就脫離生產過程,作為商品從生產領域轉移到流通領域。相反,勞動資料一進入生產領域,就不再離開。它的職176能把它牢牢地限制在那裡。一部分預付資本價值,被固定在這個由勞動資料在生產過程中的職能所決定的形式上。勞動資料在執行職能時,也就是在損耗時,把一部分價值轉移到產品中去,另一部分則仍舊固定在勞動資料中,也就是仍舊固定在生產過程中。這樣固定的價值不斷地減少,一直到勞動資料不能再用;因此它的價值在一個或長或短的期間內,分配在由一系列不斷反覆的勞動過程產生的一批產品中。但是,只要它還起勞動資料的作用,就是說,只要它還不需要由同一種新的物品來替換,不變資本價值就總是固定在它裡面,而另一部分原來固定在它裡面的價值則轉移到產品中,從而作為商品儲備的組成部分進行流通。勞動資料越耐用,它的損耗越緩慢,不變資本價值固定在這個使用形式上的時間就越長。但是,不管耐用的程度如何,勞動資料轉移的價值總是和它的全部職能時間成反比。如果有兩台價值相等的機器,一台五年磨損掉,另一台十年磨損掉,那末,前者在同一時間內轉移的價值就是後者的兩倍。同一時間內對前者計提的折舊也是後者的兩倍。

    固定在勞動資料上的這部分資本價值,和其他任何部分一樣要進行流通。我們曾經一般地說過,全部資本價值是處在不斷流通之中,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一切資本都是流動資本。但這裡考察的這個資本部分的流通是獨特的流通。首先,這個資本部分不是在它的使用形式上進行流通,進行流通的只是它的價值,並且這種流通是逐步地、一部分一部分進行的,和從它那裡轉移到作為商品進行流通的產品中去的價值相一致。在它執行職能的全部時間內,它的價值總有一部分固定在它裡面,和它幫助生產的商品相對立,保持著自己的獨立。由於這種特性,這部分不變資本取得了固定資本的形式。在生產過程中預付的資本的其他一切物質組成部177分,則與此相反,形成流動資本。

    一部分生產資料——即這樣一些輔助材料,它們在勞動資料執行職能時由勞動資料本身消費掉,例如煤炭由蒸汽機消費掉;或者對過程只起協助作用,例如照明用的煤氣等等——在物質上不加入產品。只是它們的價值形成產品價值的一部分。產品在它本身的流通中,也使這部分生產資料的價值流通。在這一點上,它們和固定資本是相同的。但是,它們在所參加的每一個勞動過程中被全部消費掉,因此對每一個新的勞動過程來說,必須全部用同一種新的物品來替換。它們在執行職能時不保持自己的獨立的使用形式。因此,在它們執行職能時,資本價值沒有任何部分固定在它們的舊的使用形式即實物形式上。這部分輔助材料在物質上不加入產品,只是按照它們的價值加入產品的價值,成為產品價值的一部分;因此,這種材料的職能被牢牢地限制在生產領域之內,——這種情況曾經使象拉姆賽這樣的經濟學家(他同時還混淆了固定資本和不變資本)錯誤地把這部分生產資料列入固定資本的範疇。

    在物質上加入產品的那部分生產資料,即原料等等,由此部分地取得了以後能夠作為消費品進入個人消費的形式。真正的勞動資料,即固定資本的物質承擔者,只被生產地消費,不能進入個人消費,因為它不加入它幫助形成的產品或使用價值,相反,它與產品相對立,在它完全損耗以前一直保持獨立的形式。運輸工具則例外。運輸工具在它執行生產職能時,從而在它停留在生產領域時產生的有用效果即場所變更。同時進入個人消費,例如旅客的個人消費。旅客使用運輸工具就像使用其他消費資料一樣,也要支付報酬。我們說過,例如在化學工業中,原料和輔助材料彼此是分178不清的。勞動資料、輔助材料、原料之間也是如此。例如在農業中,為改良土壤而投下的物質,就有一部分作為產品的形成要素加入植物產品。另一方面,這些物質會在較長的時期如4——5年內發揮作用。因此,其中一部分會在物質上加入產品,同時也就把它的價值轉移到產品中去;另一部分則保持它原有的使用形式,把它的價值固定在這種形式上。它繼續作為生產資料存在,因而取得固定資本的形式。牛作為役畜,是固定資本。如果它被吃掉,它就不是作為勞動資料,從而也不是作為固定資本執行職能了。

    決定一部分投在生產資料上的資本價值具有固定資本性質的,只是這個價值的獨特的流通方式。這種特別的流通方式,是由勞動資料把它的價值轉移到產品中去,或者說,在生產過程中充當價值形成要素的特殊方式產生的。而這種方式本身,又是由勞動資料在勞動過程中執行職能的特殊方式產生的。

    我們知道,同一個使用價值既作為產品從一個勞動過程出來,又作為生產資料進入另一個勞動過程。一種產品之所以變為固定資本,只是由於它在生產過程中作為勞動資料執行職能。而產品本身剛從生產過程出來時,決不是固定資本。例如,一台機器,作為機器製造業者的產品或商品,屬於他的商品資本。它只有在它的買者手裡,即在生產上使用它的資本家手裡,才成為固定資本。

    在其他一切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勞動資料固定性的程度隨著勞動資料的耐久性的增加而增加。固定在勞動資料上的資本價值和這個價值量中由勞動資料在反覆勞動過程中轉給產品的部分之間的差額,就是由這種耐久性決定的。這種價值轉移進行得越慢,——而價值是在同一個勞動過程的每次反覆中由勞動資料轉移出去的,——固定化的資本就越大,生產過程中使用的資本和生179產過程中消費的資本之間的差額也就越大。這個差額一旦消失,勞動資料的壽命就完結了,它的價值也就和它的使用價值一同喪失。它不再是價值的承擔者了。因為勞動資料和不變資本的其他任何物質承擔者一樣,只是按照它在喪失使用價值時喪失價值的程度,把它的價值轉給產品,所以很清楚,它的使用價值喪失得越慢,它在生產過程中越耐用,不變資本價值固定在勞動資料上的期間就越長。使用價值與價值之間的辯證關係。

    有的生產資料,例如輔助材料、原料、半成品等等,不是本來意義上的勞動資料,但從價值轉移來看,因而從價值的流通方式來看,是和勞動資料一樣的,因此,它們也是固定資本的物質承擔者即存在形式。上面說過的土壤改良就是這樣。這種改良把化學成分加到土壤中去,它的作用會延續若干個生產期間或若干年。在這裡,價值中還有一部分在產品之外,繼續以它的獨立形式或固定資本的形式存在,價值的另一部分則轉給產品,因而和產品一起流通。在這個場合,不僅固定資本價值的一部分加入產品,而且這個價值部分藉以存在的使用價值,即實體,也加入產品。

    撇開把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的範疇混同於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的範疇這一根本錯誤不說,經濟學家們迄今為止在概念規定上所以陷入混亂,首先是由於下述原因:

    他們把勞動資料在物質上具有的某些屬性,看成固定資本的直接屬性,例如象房屋具有的物理不動性。但是我們也很容易證明,其他——些本身也是固定資本的勞動資料具有相反的屬性,例如象船舶具有的物理可動性。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